全國只有6%的孩子考上一本,父母的性格對孩子命運有什麼影響?

2020-12-27 中小學每日一練

魚缸法則,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一隻生活在魚缸裡的金魚一年時間也長不了一寸,然而放進池塘裡,不到三個月就長三寸長,這句話可以用到教育中,不僅形象又很貼切,捆住手腳的孩子,是沒有真未來的,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著名行為主義學家華生曾說過一句話:「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行為學家認為行為是由外部環境塑造的,鼓勵一個行為會增加此後該行為出現的頻率,懲罰一個行為則會減少概率,只要獎懲得體,就可以將孩子塑造成任何樣子,如同捏一個泥人一般,更加論證了父母這個捏泥的「手藝人」有多重要。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教育孩子,我們只求孩子滿意,適度教育才不至於受傷。

期待自己孩子們不平庸的心理殘疾父母們,正在親手終結了每一個孩子健全的人生,並將這種可怕的心理殘疾,以愛的名義一代代傳承下去。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多少父母喜歡用自己走過的路為經驗,擅自做主替孩子做決定,避免了孩子犯錯的風險,不甘願孩子平庸和平凡,希望孩子能夠有突出表現,但是作為父母,你卻剝奪了孩子體驗人生的權利,讓孩子錯過了品嘗西瓜的機會。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那句名言:「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多少父母不夠稱職,將自己的夢想轉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不擅長了解孩子的心聲,更不願意讓孩子犯錯和是錯,不管孩子是不是擅長考試,一味地讓孩子參與到激烈的競爭中,最後孩子遍體鱗傷,身心具備,父母還口口聲聲地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愛」,應試教育,山河之下無一可以倖免。

我是路痴,小時候去哪裡經常有父母直接帶去,後來經常自己不記路,上學離開家後,第一次去的地方我保證不能順利到達,就算之前去過,第二次造訪時我還是擔心得不得了,怕自己找不到。因此,我會拼命找方法,努力去想要怎麼樣才能順利抵達。

我時常想,如果父母能早些放手,我或許不會這麼「路痴」。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據統計,全國只有6%的學生能考上一本,讀211的能到2.0%,考上985的0.8%,清華北大的只有0.03%,99%的孩子長大後都是平凡的人,做家長的能甘願讓自己的孩子趨於平凡嗎,接受不了孩子平凡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不要壓榨孩子,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拿主意。正如教育家們一直提倡的,教育類似農業,一顆香蕉種子是無法長成蘋果的。我們就是要提供給他各種適合的環境,讓他自發的、健康的按照自我的本性自由成長。在這方面,兒童是要「自作主張」,在整個過程中作為主導的一方,我們要退居二線,成為一個「隱形」的存在,提供給他最大限度的自由,甚至讓其發揮到「犯錯」的程度。這其中的限度,就要靠家長對孩子的認識程度和自我的認知素養了,要把握好這個「度」,既不能過早幹預,又不能無限度放任以至於造成嚴重後果。

其次,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家長主導的家庭教育方面,主要應該關注兒童的人格成長,其核心理念,一方面是主動性的,比如以身作則、正面引導以及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自己試錯,還應該存在被動性的一面,在這一方面,我們應該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讓小孩作為主導,讓他自己決定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家長不主動幹涉,只就其大方向和適度性方面加以關注和建議,充分發揮小孩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實現其個性和天性的自由發展

《史記·留侯世家》中有句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多少孩子都是聽這句話長大的,而最後卻違背了父母的忠言而沒有成為父母心目中的樣子,終於,這些孩子活成了孩子們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最後,家長應該有「無為而治」的信念。

在人格的培養和教育中,父母就應該具備這種「無為」的信念,不要把家長個人的太多意圖強加到兒童身上。你應該學這個,這個對你有好處,等等這些事情應該要少一點,多讓兒童自己選擇,家長把控其大方向和掌握其中的限度,讓他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按照自己的特性發展下去。一個原則,只要不是在浪費時間,這件事情就可以做下去。而且,我們要把現實的、短時間功利的看法放在一邊,不要追求「有用」,兒童做出的任何行動和嘗試並能用社會工作中的功利性來衡量。無用之用才是大用,他所做出的每一個試探,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有可能成為其人格成長的養料,成為其今後成功的基石。每個人都是複雜的,需要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內容來充實自我,正如多稜角的鑽石才會有炫目的光彩。

無為而治,讓兒童成為自我成長的主導,減少一些家長的幹涉,最終讓他成為真正的自我。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具備這個意識,也希望每個家長都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在和兒童的互動中也同步成長。同時建議家長們多看看跟教育相關的書,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是父母教育的成功關鍵。

心理學中有一個分支叫做發展心理學,講的是從人的孕育到死亡的所有過程。而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自然——自然成長,自然發展,自然衰弱。這就很像道家中的「無為而治」,順著生命最初的核心軌跡讓自己自由流淌。

事實上,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曾經說過:父母的人格特點,比他們的行為更重要。如果父母的人格基本健康,那麼就算發生一些創傷性事件,也不會對孩子的核心人格產生太大的影響。此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與其追求教育出一個「標準小孩」,不如將自己放低一些,平視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自然地發展。

相關焦點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父母決定孩子性格(深度好文)
    「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
  • 父母如何影響孩子性格?心理學告訴你模仿行為對性格傳遞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諾曼·文森特·皮爾曾說過: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是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可是做父母和做一名合格的父母的有很大的區別。注意觀察周圍的親人或者朋友,其實你可以很容易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你爺爺奶奶一般會有相同的毛病在,你父母上展現出來。爺爺奶奶的父母,自然也會有相似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家族的性格是可以代代相傳的。性格傳遞又是如何進行的?簡單的說,就是言傳身教,心理學把這種行為叫做模仿行為。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專家反對: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大腦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不是打就是大聲吼罵,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毀滅一個孩子。平常不要養成隨意地吼罵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為嚴重:1、大吼大叫會毀掉孩子的大腦: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大吼大叫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攻擊性以及焦慮感,如果長期對一個孩子進行吼叫,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傷害都很大,並且有可能造成後期無法彌補的心理陰影。
  • 父母經常「吼」孩子,對孩子會有3大「壞處」!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有一次朋友帶著兒子參加聚會,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這本來不是什麼一件大不了的事,讓孩子道勤收拾乾淨就沒什麼了,可朋友卻不依不饒,大聲訓斥孩子,說他這麼大了還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拿個杯子這麼簡單的小事都會搞砸,以後還能做什麼?孩子的表情已經很不耐煩了,看著暴怒的媽媽沒有認錯,還甩下一句:"我就是什麼也做不好!"
  • 父母行為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潛移默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其實是這樣,父母的行為往往讓孩子在人生的起點學會了該怎麼做,在孩子的判斷善惡的能力沒有形成之前,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第一、父母的日常行為是孩子行為的模仿對象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修養不夠,往往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損壞了公共物品不主動賠償、為了自己方便而闖紅燈、抄近路,這樣的日常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一輩的自我認識都和父母有關係。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的領路人,也是孩子最早的導師,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孩子幼兒階段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謹言慎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 一個孩子鬧矛盾的例子,講講父母評價方式對孩子性格形成的影響
    昨天聽到一個小朋友間鬧矛盾的案例,覺得對於我講過的評價原則和性格形成原理很有參考意義,與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的文章連結先放這裡,覺得看完案例有感觸的,可以回頭來點開仔細看。 有家長跟我說,他孩子(小學生)回家說他被同學罵了一整天,委屈之下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問我該如何開導孩子。
  • 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重要?對孩子性格、未來生活和婚姻都有影響
    小雨的父母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關係居然會對女兒產生了如此明顯的影響。原來那些爭吵和壞脾氣都被孩子默默地記在了心上,消耗了孩子的幸福感,也讓他們變得沒那麼快樂。原生家庭的質量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1.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原生家庭中,孩子會被動地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在其中所給予孩子的是非常負面的環境評價,比如說打擊、貶低,那麼孩子的性格特質中就很容易出現自卑、怯懦的一面。
  • 父母感情狀態影響孩子性格的一生!你是這樣的嗎?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開朗樂觀的性格,但是你們知道嗎?父母的關係,情感狀態是影響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我們一起來看看。
  • 女兒或許能上985、211大學,羨慕那個兒子考上一本的親戚
    如果你家裡的高中生成績好到可以上211甚至985類大學,單從成績而言,你不會去羨慕別人家有個考上了一本學校的孩子。2020年高考結束後,表哥家的一個親戚兒子考上了一本大學,表哥說他非常羨慕那個親戚。從小到大那個孩子幾乎沒上過什麼培優班,父母隔得遠也沒有去管過他的學習。小學、初中、高中一路走來,都是他自己在默默地奮鬥。現在,他穩穩噹噹地考上了武漢一個一本院校。也許在別人眼中親戚的兒子並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學霸,但表哥說他覺得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孩子。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3、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因為長期被否定,使得孩子不敢展示自己的天性以及跟外界進行正常交流,容易變得內向,這會影響它孩子長大後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很多父母,錯誤地以為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就能好好聽了,就不會再犯錯,事實正好相反。父母越不好好說話,孩子越不會學好。
  • 父母血型對孩子有啥影響?「完美血型」排行榜出爐,寶寶也會受益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人的血型分為A、B、O、AB四種,而血型對一個人的影響看似毫無關係,但其實會在生活中無形地影響你,而且父母的血型,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血型,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情商。
  • 關於原生家庭,父母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知道這幾點教好孩子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難以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成長的趨勢都與自己的原生家庭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繫,古人說三歲定80,弗洛伊德也說童年的行為決定了將來的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活中出現的言行舉止都將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產生影響。
  • 你的性格決定了你的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性格?
    性格如何決定命運? 個體隨著性格的不同,人生軌道也有所不同。 我們廣泛的將性格分為外向型與內向型、理智型與衝動型。 1、 家族遺傳 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通過對豚鼠胚胎的實驗,得到母親的基因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而父親的基因影響著孩子性格的結論。
  • 羅志祥媽媽怒斥周揚青,三觀讓人咋舌,父母對孩子三觀有何影響
    那麼,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有多大影響1)家長自己三觀正,才不會帶歪孩子一些家長從孩子的童年開始,就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教育,對孩子的情商發展並不在意。許多家長認為這根本無傷大雅。因為在他們眼裡,擁有高智商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 《少年的你》: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一、 從陳念、小北: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的影響。陳念雖然是學校的優等生但是她內心是自卑的。造成這樣的結果與她的母親密不可分。她母親靠賣三無面膜為生,由於欠別人的錢不還,常年外出躲債。這些都導致了陳念內心的自卑。
  • 王詩齡點讚爸爸王嶽倫道歉微博:父母背叛婚姻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因為,父母出 軌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尤其這樣鬧的人盡皆知的,對孩子的內心有著不可預估的傷害。父母的每一個行為都可能傷害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在不幸福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對孩子性格成長有影響。1、缺乏安全感遭受父母婚姻背叛傷害的孩子,在生活中會缺乏安全感和自卑感,在戀愛和婚姻中也缺乏信任,不自覺的想要控制對方,很可能會把對方逼走。
  • 大聲的吼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看看這3點影響吧
    中國式的父母和孩子一天當中最大的衝突,可能就是晚上輔導作業的時間了,這個是大多數的父母都難以逃避的時刻,這個時候只要父母稍微地沒控制好,可能就成雞飛狗跳的時刻了,孩子總是著急忙慌地趕完作業,父母歇斯底裡地宣洩自己的情緒,得到的結果就是孩子含著淚也得把作業寫完,作業是寫完了就結束了,但是當下的情緒和場景可能就應在孩子的腦海裡了。那麼作為父母,大聲吼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