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清楚,對孩子大吼的弊端,但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戲碼,因為孩子太頑皮,因為家長控制不住,每天總是在反省和後悔中度過,當下的時候稍微那麼忍一下,也許就過去了。這是很多父母的心聲,但是那個當下,確實都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是宣洩了,但是孩子卻成為了父母情緒的垃圾桶,他們承受著這樣的精神折磨,日復一日,孩子,自然也就成為不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了。
中國式的父母和孩子一天當中最大的衝突,可能就是晚上輔導作業的時間了,這個是大多數的父母都難以逃避的時刻,這個時候只要父母稍微地沒控制好,可能就成雞飛狗跳的時刻了,孩子總是著急忙慌地趕完作業,父母歇斯底裡地宣洩自己的情緒,得到的結果就是孩子含著淚也得把作業寫完,作業是寫完了就結束了,但是當下的情緒和場景可能就應在孩子的腦海裡了。
那麼作為父母,大聲吼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
1、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暴躁;當父母在孩子面前發洩情緒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的暴躁就直接影響了孩子,也會造成孩子更加的暴躁。孩子的暴躁,大多數和父母的情緒有關,父母的情緒穩定,孩子的情緒就穩定了。因此,建議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溫柔的方式,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2、讓孩子變得膽小敏感;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未做出反應的時候,總是著急的催促孩子,尤其是在學習的時候,孩子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但是父母可能著急地對孩子大吼,讓孩子沒辦法平靜,這個時候更別提什麼思考的能力了,於是孩子總是焦慮敏感,生怕自己的哪個行為引起父母的不適,導致被吼,這些行為的背後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孩子變得膽小敏感,總是害怕自己出錯。
3、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變得不自信;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變得不自信,會覺得自己做什麼在父母眼裡都是錯誤的,父母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因此,建議父母不要對孩子進行吼叫,學會放慢自己的語速,放低自己的聲音和孩子溝通,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放低作為父母的姿態,放低自己的聲音,對孩子採取平和的方式溝通,在孩子手足無措的時候,可以輕輕地和孩子說「沒關係,不著急」,也許就是這麼一句話,給予孩子鼓舞和力量,也許是這麼一句話,讓孩子在當時浮躁的心暫時的平靜下來,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感受到來自父母心平氣和的態度,那麼孩子也會慢慢地平和下來,以平和的角度去對待別人。
育兒之路漫漫長遠,需要考慮的是和孩子之間長久的相處方式,畢竟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建議父母們,選擇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不要總是急躁的去吼孩子,批評教育的方式可能會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父母的行為和意識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建議父母選擇用溫和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幫助孩子,引導孩子,讓孩子在良好的氛圍中長大,感受來自父母溫和的愛,同時,父母適當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因為自己的情緒宣洩影響到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用心。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 我是「彩彩育兒」的彩彩,兩個孩子的媽媽,同時也是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育兒類知識分享,希望我的一點小小建議,能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更好更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