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我的孩子變成了「吼叫」高手

2020-12-23 玥玥說育兒

玥玥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起了最近她和孩子之間發生的一件事:馬上到了孩子上學的時間了,但是他各種賴床、磨蹭,就是不願意就上學。閨蜜各種說教無用之後,終於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大吼起來:「快點去上學」,結果孩子也對她吼叫:「就是不去上學」,兩個人像兩隻咆哮的獅子,對著對方大吼大叫……

閨蜜事後說起來的時候又是懊惱又是內疚還很鬱悶,平時自己也是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呀,怎麼偶爾對孩子吼叫了一次,孩子就馬上學會對她吼叫了呢?」真是好的不學壞的學「,閨蜜感嘆。隨後又內疚:「我是不是個失敗的媽媽呢?」

玥玥安慰閨蜜:你是一個很好的媽媽,在做媽媽這件事上,沒有什麼完美可言。與其自責,不如開始尋求改變的方法。只要想要改變,任何時候都不晚。

玥玥曾經也是一個吼叫的媽媽,相信也有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但是,大多數父母應該也已經發現了:吼叫對於問題的解決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甚至還產生了負面影響。

當我們吼叫的時候?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是希望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某些事情,也就是聽從父母。但實際上孩子們的反應呢?要麼被嚇哭,要麼無動於衷(如果你經常吼叫的話,他們對此習以為常後就會沒有反應),要麼像你一樣,也大吼大叫。

玥玥在這裡所說的吼叫並不包括那種緊急情況下的吼叫:比如,孩子觸碰了危險物品,父母大聲喝止;孩子在馬路上奔跑,而此時正有一輛車飛馳過來,父母大聲吼叫遠離……,在危急情況下,當然要另說,此時吼叫的效果反而會好一點。

玥玥所說的吼叫,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日常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的「吼叫」。此時,父母的吼叫,反映出來的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反而是父母的問題。

當我們開始吼叫,或許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方法更有效,可以立馬阻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或者是可以立馬讓他們去做某件事。但是孩子感覺到的可能只是「父母現在很生氣」,孩子會因為懼怕而聽從父母,但是並不能真正地起到教育的目的。

我們只是通過一時的「威脅」和「恐嚇」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孩子感受最多的是我們的壞情緒,而不是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攻擊性」,為了保護自己,他們也會很容易表現出來「攻擊性」。

假設這樣一個情景:早上,你因為一些事情和配偶吵架了。吵架後你去上班,路上差點碰到一個闖紅燈的行人,擱平時你覺得就是小事過去了,但是今天卻加劇了你的怒火,然後今天正好還要召開工作會議進行工作匯報,結果本來你準備充分的材料卻因為情緒的影響,效果大打折扣……

一個成年人都會被情緒如此影響,更何況處於生長發育中的孩童呢?如果你和孩子在上學前彼此之間進行了一場「吼叫」,那麼接下來的一天,你和他都被這場糟糕的「吼叫」影響。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處於這種環境,心理想不出現問題都難!

意識到了「吼叫」的危害,那我們應該如何停止吼叫呢?

任何改變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不想自己成為父母那樣大吼大叫的人,更不想孩子成為一個「吼叫」高手,那麼你就要時刻以孩子的身體和情感需求為中心,溫和而堅定地對他提出要求。

如果中間還有失控吼叫的時候,過後要及時對孩子道歉,和孩子進行一次心平氣和又真情實意的交談。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足夠好」的父母,也接納那個有時「不知道如何是好」的自己,學會對孩子的行為作出理性反應(溫柔而堅定),而不是本能反應(大吼、發洩)。

要記住,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一輩子的事情,雖然在做父母這件事上,並沒有什麼完美可言,但是我們還是要儘量讓自己成為足夠好的父母,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玥玥,歡迎關注我的帳號,我會繼續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和大家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這其中的危害,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話是這麼說,等到真正孩子出生之後,你就會控制不住對孩子吼叫!當你費盡心思做了一頓好看的輔食端上桌,發現孩子不是無動於衷就是吃了兩口開始玩起來,這個時候你的火肯定會立刻冒出來了!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專家反對: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大腦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不是打就是大聲吼罵,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毀滅一個孩子。平常不要養成隨意地吼罵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為嚴重:1、大吼大叫會毀掉孩子的大腦: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大吼大叫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攻擊性以及焦慮感,如果長期對一個孩子進行吼叫,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傷害都很大,並且有可能造成後期無法彌補的心理陰影。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特別是小孩,最讓她頭疼,吼叫是常態。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3招修復法你應該要知道
    一、大吼大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對孩子大吼大叫,不過是父母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根本沒有任何教育意義。吼叫是一種語言暴力,當孩子遭受父母吼叫後,表面上他們好像安靜聽話了,實則內心安全感、對父母的信任感都在逐漸流失,內心充滿了恐懼、無助和不知所措。
  • 長期衝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文|百合——謹以此文獻給總是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外面下雨了,3歲的文文非常興奮地換上雨靴,準備去院子裡玩,就像他在動畫片《小豬佩奇》裡看到的那樣,去玩踩泥坑的遊戲,他盼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不許出去,你給我出去試試看!準備挨揍吧!」文文還沒有踏出家門,耳邊就傳來了媽媽的吼叫聲。「媽媽!我想去玩!我想去玩!」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我們今天講的主題是從尤塔.鮑爾的繪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開始,估計有些媽媽已經看過這本繪本,或者聽過,那麼你大概會知道,故事是講一個企鵝孩子在媽媽發脾氣的大吼大叫之後,嚇得它全身都散開了,飛跑到不同的地方,大海,沙漠,熱帶叢林,高山上,宇宙中。
  • 堅持3個月未對孩子大吼大叫,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
    經過醫生的檢查,孩子是因為被食物噎到,導致肺不張,可能是吃飯太急造成的結果。聽到這樣的解釋,我感覺內心被人狠狠地打了一下,不都是因為我對孩子發脾氣,孩子為了討好我才那麼著急吃飯的嘛。看著孩子小臉慘白的躺在病床上,我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我決定要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對孩子大吼大叫了。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經過對比,前者大腦發育中,負責語言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較少,負責記憶和理解的區域也開始萎縮,智商也相對低一些。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歡迎閱讀,我是夜芒星。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
  • 品讀·原創|那個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只是太累了
    作者:美美媽來源:《品讀》2021年第1期那個當街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同樣令人心疼周末,送女兒上舞蹈班,我在附近的街心花園等候下課,旁邊的母女三人引起了我的關注。那位媽媽坐在石墩上看手機,她身旁的嬰兒車上掛著新買的菜,兩個女兒——一個三四歲,另一個也就一兩歲的樣子,正在一旁玩。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清遠盛興中英文學校】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接下來的一周,孩子都表現出「我不要和媽媽說話」的樣子,而閨蜜心裡也很不是滋味,被摔壞的託馬斯孩子一直都視若珍寶。閨蜜說,「兒子很傷心,我也很難過,以後再也不敢隨便發脾氣了。」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件很難的事兒,因為一不小心,犯錯的人就從孩子變成家長了。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 家長必讀
    接下來的一周,孩子都表現出「我不要和媽媽說話」的樣子,而閨蜜心裡也很不是滋味,被摔壞的託馬斯孩子一直都視若珍寶。閨蜜說,「兒子很傷心,我也很難過,以後再也不敢隨便發脾氣了。」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件很難的事兒,因為一不小心,犯錯的人就從孩子變成家長了。
  • 「大吼大叫」使親子關係更僵化
    她坐起身,打開檯燈找到日記本,在上面寫道:「我討厭媽媽的大吼大叫,一點都不溫柔,還總是小題大做······"抒發完內心的不痛快後,雲朵這才覺得有了困意,躺在床上一會兒就睡著了。故事中的雲朵明明只犯了一個小錯誤,但媽媽卻小題大做地對她大吼大叫,這讓雲朵很不痛快,於是就和媽媽頂了幾句嘴。
  •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危害極大,讓孩子乖乖聽話,巧用低聲教育
    有一次我去學校裡接孩子放學回家,看到孩子在和別的孩子爭吵,我離著老遠就能看到孩子的聲音,我沒有想過我的孩子竟然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不顧及周圍人的眼光,和別人爭吵。這一幕使我似曾相識,我不斷的回憶,終於發現孩子臉上的表情和批評孩子時候如出一轍,我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就算是一點小事,也對孩子大吼大叫。
  • 心理學:總是控制不住吼叫孩子,吼完又後悔?對孩子傷害很大
    1.遺傳父母自己的父母在小時候吼他們,所以他們也學會了對自己的子女大聲吼叫,因為他們認為這很自然和正常。2.與身體健康相關心肺功能不太好、脾虛的父母容易煩躁,容易引起發怒。身體不夠健康的父母,常常由於力不從心,因此選擇用吼叫的方式來管孩子。這種父母,一定要先調養自己的身體,把自己調養好之後,再用更加平靜的狀態來管教孩子更好。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你看,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衝孩子們大吼大叫。家庭教育原本是項高壓力的工作,教育子女需要太多的耐心,而孩子隨時都可能激怒我們。儘管我們都知道吼叫沒什麼用——至少沒有長久的效用,但還是習慣吼來叫去。
  • 被家長吼叫的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對孩子危害很大
    如果有的家長愛生氣,平時容易吼叫孩子,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危害。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膽子小,不愛說話。有事情的時候也不會跟家長說。容易產生自卑,自閉的心理。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學習有很多的危害。被家長吼叫的孩子十分可憐的,通常會出現這幾種心理,看完會讓人心酸。1.家長吼叫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既然不喜歡,幹嘛生下我。
  • 「吼叫教育」不可取:父母不講究方法,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危害
    這一點家長要好好反思,畢竟誰家的孩子都一樣,沒有太大區別,但由於後天教育出現的問題,讓他們產生了很多負面心理,至少我們現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孩子大吼大叫採取暴力措施,是一個錯誤的教育方式。 或許吼叫教育在短期內看來非常有效,但是長此以往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預估,其中比較大的影響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