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2020-12-23 歷史國學智慧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

新聞也時常報導,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就責罵孩子,甚至是毆打孩子,而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做出更極端的行為。這也是在告誡我們,在告誡整個社會,在教育的過程當中不要走極端。

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

1、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當父母對他吼叫時,他首先會不自覺地認為肯定是自己犯錯了才惹得父母生氣,然後他們會自責內疚。

如此便使孩子更多地否定自己、降低了對自己的認同,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不能讓父母滿意,不斷責怪自己,自我評價也會越來越低。

2、性格變懦弱、優柔寡斷

面對吼罵,孩子內心會產生排斥感,因此會想盡辦法去迴避,那麼,他在處理事情時亦會更加謹小慎微,甚至變得優柔寡斷,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懦弱,在日後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畏懼、抗拒心理,缺乏應有的擔當以及強烈的責任感。

3、情緒控制能力變差

情緒是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的,父母常吼孩子,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漸漸地越來越易怒、衝動、缺乏耐心。

事實上,大多數習慣衝孩子吼叫的家長,小時候也是這樣被自己父母對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真的非常巨大,因此,吼叫不僅沒帶來任何的好處,最後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4、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得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3種補救方法

1、學會尊重孩子,並懂得換位思考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對孩子人格不尊重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學會尊重孩子,那就能養出一個健康、自信、快樂的人。

2、在給予孩子批評的同時更要注重鼓勵

我們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當我們成為父母時,也要避免將同樣的傷害施加給我們的孩子。

懂教育的父母都會做到恩威並施,孩子做錯時批評,孩子有進步時積極鼓勵,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讓孩子明白做事的尺度與是非,這樣才能成長為積極上進、樂觀開朗的人。

3、給予其自主決定權,將命令改為選擇

當他做事拖沓猶豫時,父母可以嘗試將命令的口吻變為選擇,讓孩子嘗試自己做決定,時間一長,他就會實現自我肯定,重拾自信。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6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3招修復法你應該要知道
    我們常常在情緒失控時對孩子吼叫,事後又懊悔不已,然而下次卻依然如此。我們很快可以恢復正常,但孩子卻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吼叫中,輕則變得內向膽小、安全感缺失;重則身心受損,引發心理疾病。作為父母,我們對此要負全責。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
  • 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這其中的危害,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話是這麼說,等到真正孩子出生之後,你就會控制不住對孩子吼叫!當你費盡心思做了一頓好看的輔食端上桌,發現孩子不是無動於衷就是吃了兩口開始玩起來,這個時候你的火肯定會立刻冒出來了!
  • 小時候因家長教育不當,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怎麼補救?
    很多家長因愛子心切,在教育的方式上可能存在很多問題,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處理的方式是錯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時時刻刻處於一種擔驚受怕的狀態,變得不愛說話,拒絕與人溝通。很多家長擔心,這樣下去孩子以後怎麼辦才好!
  • 「大吼大叫」使親子關係更僵化
    有的家長經常對犯了錯的孩子大吼大叫,脾氣倔的孩子當時就會和家長頂嘴,以示自己對這種教育方式的不滿,而性格內向的孩子當時不敢說什麼,但心裡卻想,「媽媽(爸爸)真討厭!"所以大吼大叫根本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晚上,大家都睡了,但廚房裡卻傳來「啪"的一聲響。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專家反對: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大腦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同家長有著不同的管理方法,有些家中對孩子的教育堪比教科書,足夠讓孩子以後成為一個優秀的「國家棟梁」;有些家長教育則堪比反面教材,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走上歪路。而社會學博士默裡·史特勞斯調查發現,有90%的父母曾經吼過孩子,並且表明吼叫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那麼在統計學上,沒有被媽媽吼過的孩子,成為「小概率事件」。
  • 當我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我的孩子變成了「吼叫」高手
    閨蜜各種說教無用之後,終於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大吼起來:「快點去上學」,結果孩子也對她吼叫:「就是不去上學」,兩個人像兩隻咆哮的獅子,對著對方大吼大叫……閨蜜事後說起來的時候又是懊惱又是內疚還很鬱悶,平時自己也是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呀,怎麼偶爾對孩子吼叫了一次,孩子就馬上學會對她吼叫了呢?」真是好的不學壞的學「,閨蜜感嘆。
  • 孩子內向和懦弱,與家長大聲吼叫有關,想讓孩子外向大膽可這麼做
    大吼大叫與內向膽小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但是單純只有這些,並不是形成孩子性格內向、膽小的充要條件。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有敢跟父母吵架、敢為了保護母親或者父親,而與另一方吵架的孩子。大吼大叫既然已經確定了,我們就從這裡先聊一聊。大吼大叫的父母,如果已經意識到這樣行為是不好的、是有問題的、是需要改的,那也就具備了改變的動力。這時候,先由父母做出改變,將大吼大叫轉變為情緒穩定、顧及對方感受、尊重對方意願的平等交流,孩子就會因為這種改變,而做出相應的改變。
  • 家長請注意,不要在對孩子大吼大叫了,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有時候父母吼孩子,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們認為孩子不聽他的,繼續吼,這樣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更進一步傷害了孩子。當你第一次吼時,孩子肯定有反應 ,只不過你看出而已。當你吼了應該靜下給孩子時,再平靜下來與他勾通,效果肯定會好些,你換位思考一下,你的上司動不動對你吼你喜歡嗎?
  • 長期衝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文|百合——謹以此文獻給總是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外面下雨了,3歲的文文非常興奮地換上雨靴,準備去院子裡玩,就像他在動畫片《小豬佩奇》裡看到的那樣,去玩踩泥坑的遊戲,他盼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不許出去,你給我出去試試看!準備挨揍吧!」文文還沒有踏出家門,耳邊就傳來了媽媽的吼叫聲。「媽媽!我想去玩!我想去玩!」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我們今天講的主題是從尤塔.鮑爾的繪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開始,估計有些媽媽已經看過這本繪本,或者聽過,那麼你大概會知道,故事是講一個企鵝孩子在媽媽發脾氣的大吼大叫之後,嚇得它全身都散開了,飛跑到不同的地方,大海,沙漠,熱帶叢林,高山上,宇宙中。
  • 堅持3個月未對孩子大吼大叫,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
    經過醫生的檢查,孩子是因為被食物噎到,導致肺不張,可能是吃飯太急造成的結果。聽到這樣的解釋,我感覺內心被人狠狠地打了一下,不都是因為我對孩子發脾氣,孩子為了討好我才那麼著急吃飯的嘛。看著孩子小臉慘白的躺在病床上,我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我決定要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對孩子大吼大叫了。
  • 【清遠盛興中英文學校】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件很難的事兒,因為一不小心,犯錯的人就從孩子變成家長了。對家長來說,發脾氣是一瞬間,但是在「我已經忍你這個熊孩子很久了」的怒火攻心之下,容易做出一些傷害了孩子、自己也後悔的事。 02 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一隻可愛的企鵝孩子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 家長必讀
    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件很難的事兒,因為一不小心,犯錯的人就從孩子變成家長了。對家長來說,發脾氣是一瞬間,但是在「我已經忍你這個熊孩子很久了」的怒火攻心之下,容易做出一些傷害了孩子、自己也後悔的事。之前和小朋一起讀過,一本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一隻可愛的企鵝孩子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可愛的企鵝孩子,不就是我們可愛的孩子的化身嗎!)
  • 品讀·原創|那個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只是太累了
    作者:美美媽來源:《品讀》2021年第1期那個當街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同樣令人心疼周末,送女兒上舞蹈班,我在附近的街心花園等候下課,旁邊的母女三人引起了我的關注。那位媽媽坐在石墩上看手機,她身旁的嬰兒車上掛著新買的菜,兩個女兒——一個三四歲,另一個也就一兩歲的樣子,正在一旁玩。
  • 可以用這三個辦法補救
    不同的家庭每天都上演著吼孩子、罵孩子、甚至打孩子,往往家長打罵完就開始後悔,然後跟孩子道歉,而孩子也保證不再犯錯誤。可結果常常是孩子又繼續犯事兒、家長繼續吼的一個死循環。可「罵」完孩子了家長後悔了想補救該怎麼辦呢?
  • 講給大人的繪本故事--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對孩子發脾氣會讓他幼小的心靈遭受這麼大的傷害。想到我曾經對孩子發過的火,我心裡都無比愧疚。有時候孩子僅僅是想讓我跟他玩,因為我手頭忙又被他磨,突然就無名大火,嚇的孩子馬上鴉雀無聲。現在回想到孩子當時膽怯、無辜和不知所措的眼神,我都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負責的父親。              看過這篇故事,我重新審視了自己,決定從今往後再也不做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