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總是控制不住吼叫孩子,吼完又後悔?對孩子傷害很大

2021-01-18 我是慧優幫

很多父母,回到家跟孩子說不到幾句話,就壓不住火冒三丈,衝著孩子吼叫起來。

他們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也許是生活中的不如意,也許是孩子真的惹到了父母的雷區,總之,最後受氣的,總是那個最弱小的孩子。

研究表明:與父親關係不好的孩子,經常被父親吼叫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對遊戲、賭博、吸菸等事情上癮;而與母親關係不好的孩子,長大後非常叛逆,他會去做許多過激的事情。

由此可見,被父母吼叫長大的孩子,很難保證擁有健全的人格。

01引發父母發怒的觸發器

每個人被觸發的地方不同。有的人回家看到家裡亂鬨鬨的就會生氣;

有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哄完大寶哄二寶,成夜地休息不好,因此脾氣非常暴躁,總想生氣;

有的人覺得沒有自己的時間,白天忙工作,晚上回來忙家庭、忙孩子,連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孩子再鬧一鬧,不由自主地就像發火。

首先,父母要認清引發自己生氣的觸發器,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事,而是因為自己內心的無助感和焦慮感,無處發洩。孩子只是個發洩的藉口和出口。

而孩子就十分無辜了,在被父母吼叫時,他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說什麼,他只是從吼叫的父母身上學到了更多的負面行為,學到了更多的暴戾。

02父母吼叫的背後

父母吼叫的背後有著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1.遺傳

父母自己的父母在小時候吼他們,所以他們也學會了對自己的子女大聲吼叫,因為他們認為這很自然和正常。

2.與身體健康相關

心肺功能不太好、脾虛的父母容易煩躁,容易引起發怒。身體不夠健康的父母,常常由於力不從心,因此選擇用吼叫的方式來管孩子。這種父母,一定要先調養自己的身體,把自己調養好之後,再用更加平靜的狀態來管教孩子更好。

3.憤怒會引發虐待

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就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夠高、或者是不聽自己的話,就會做出虐待孩子的行為,比如說重打孩子,或者是開水燙孩子的手等等,完全失控,這是非常可怕和危險的。

03戒掉吼叫

父母一定要學會戒掉吼叫,因為除非是特別危險的情況下,吼叫可以幫助維護孩子的安全。而其他時候,吼叫除了傷害孩子和暫時的控制孩子,幾乎沒有什麼長遠的正面影響。

1.記錄自己的吼叫

父母每次吼叫完孩子後,把它記錄下來,記錄的次數多了,父母慢慢就意識到自己吼叫的頻率過多,因而會有意識地減少吼叫。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2.找到發火的原因

每次發火後,父母都要問自己:我為什麼發火?我今天又做錯了,又傷害了一次我的孩子!通過這樣的反省,找到自己發火的原因,就可以有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04不吵不鬧教孩子

不吼叫,那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管教孩子呢?

1.使用更加具體的言辭來溝通

跟孩子溝通時,不要總是說「你給我老實點兒」,這樣籠統的話。應該給孩子更加具體的指向,「我希望你今天下午5點前完成語文作業」,「吃飯前先去洗洗手」。說得越具體而簡單,孩子越容易接受。

2.給孩子真正的選項

很多媽媽生氣的時候,會給孩子兩個選項:「要麼跟媽媽回去,要麼我就自己一個人回家去。」

這種選項,實際上是一種威脅,因為孩子如果選了留下了玩,那就意味著媽媽會走,他無法做出選擇,他只能夠跟著媽媽回家去。雖然一時間很有效,孩子也乖乖地跟著家長回去了,但他內心仍然感受到了被強迫。

如果讓孩子選擇,就給孩子兩個真正的選項:「要麼跟媽媽現在回去,要麼我們一起喝點飲料,喝完了我們就馬上回家。」

這樣真實的選項,會讓孩子感受到真正在做選擇,他會更加樂於接受,也不會產生被父母強迫的感覺。

3.親密關係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當孩子越是鬧騰的時候,父母越是要耐下心來。

比如你喊孩子睡覺,他就是不聽,不停地玩耍,好像根本沒有聽到你的話。

此時,父母應該做的,不是發怒,而是真誠地融入到孩子的遊戲中去,專心地看看他在玩什麼,理解他的樂趣,了解他在為什麼而快樂。當孩子感受到父母願意真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時,他會感受到與父母的親密聯結,並且更加聽父母的話。

只要你專心地看孩子了,他會很快聽話,乖乖地跑到床上去睡覺。

結語:我們總是容易對外人友好,而對孩子苛刻。對孩子付出只要多一點點耐心,他就會滿心歡喜地回報給你整個世界。孩子,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那個小人兒。

相關焦點

  • 被家長吼叫的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對孩子危害很大
    如果有的家長愛生氣,平時容易吼叫孩子,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危害。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膽子小,不愛說話。有事情的時候也不會跟家長說。容易產生自卑,自閉的心理。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學習有很多的危害。被家長吼叫的孩子十分可憐的,通常會出現這幾種心理,看完會讓人心酸。1.家長吼叫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既然不喜歡,幹嘛生下我。
  • 當我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我的孩子變成了「吼叫」高手
    閨蜜各種說教無用之後,終於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大吼起來:「快點去上學」,結果孩子也對她吼叫:「就是不去上學」,兩個人像兩隻咆哮的獅子,對著對方大吼大叫……閨蜜事後說起來的時候又是懊惱又是內疚還很鬱悶,平時自己也是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呀,怎麼偶爾對孩子吼叫了一次,孩子就馬上學會對她吼叫了呢?」真是好的不學壞的學「,閨蜜感嘆。
  • 經常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學會這幾招孩子立馬變乖
    你吼過孩子嗎?為什麼吼?吼完會後悔嗎?確實,即使脾氣再好的父母也很難做到不吼孩子。因為孩子總會有一些令人生氣的行為,亂扔東西、亂發脾氣、不聽話、甚至打人……在小區樓下和媽媽們聊天時就經常會聽到「昨天晚上孩子看電視不睡覺,讓他刷牙還不刷,我真是沒忍住,非常生氣就吼了他。但是吼完看著孩子可憐兮兮的就又非常後悔,唉,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是啊,我們也想不吼不叫教育好孩子,奈何孩子就是不聽話,就是惹你生氣。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專家反對: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大腦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同家長有著不同的管理方法,有些家中對孩子的教育堪比教科書,足夠讓孩子以後成為一個優秀的「國家棟梁」;有些家長教育則堪比反面教材,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走上歪路。而社會學博士默裡·史特勞斯調查發現,有90%的父母曾經吼過孩子,並且表明吼叫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那麼在統計學上,沒有被媽媽吼過的孩子,成為「小概率事件」。
  • 長期衝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文|百合——謹以此文獻給總是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外面下雨了,3歲的文文非常興奮地換上雨靴,準備去院子裡玩,就像他在動畫片《小豬佩奇》裡看到的那樣,去玩踩泥坑的遊戲,他盼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不許出去,你給我出去試試看!準備挨揍吧!」文文還沒有踏出家門,耳邊就傳來了媽媽的吼叫聲。「媽媽!我想去玩!我想去玩!」
  • 大聲的吼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看看這3點影響吧
    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清楚,對孩子大吼的弊端,但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戲碼,因為孩子太頑皮,因為家長控制不住,每天總是在反省和後悔中度過,當下的時候稍微那麼忍一下,也許就過去了。中國式的父母和孩子一天當中最大的衝突,可能就是晚上輔導作業的時間了,這個是大多數的父母都難以逃避的時刻,這個時候只要父母稍微地沒控制好,可能就成雞飛狗跳的時刻了,孩子總是著急忙慌地趕完作業,父母歇斯底裡地宣洩自己的情緒,得到的結果就是孩子含著淚也得把作業寫完,作業是寫完了就結束了,但是當下的情緒和場景可能就應在孩子的腦海裡了。那麼作為父母,大聲吼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家人心生疑惑,經過心理測試,孩子竟然患上了輕度的抑鬱症。這個嚇壞了跳跳的爸爸媽媽,為什麼最可愛的年紀會有這樣的心理問題呢。經過多番了解,媽媽的吼叫竟然是罪魁禍首。作為父母,經常吼叫孩子對孩子的性格上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力的程度是遠遠超出家長的控制範圍的,到成年後依然存在。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傷,父母停止吼叫會更有效
    大家應該經常會看到這種場景,面對不聽話無法管教的孩子,父母總是在忍不住發火,對孩子吼叫,無視孩子的一些需求,嚴重的可能還會對自己的孩子動手,但是兇完孩子又會後悔。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其實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有些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認為的對孩子的愛,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會讓孩子感到窒息。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傷,父母停止吼叫會更有效!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姐姐說其實她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就是控制不住,家裡房子、車子都在按揭,自己又是全職媽媽,沒有工作,壓力大到常常失眠,有時候家裡一點點小事,都會點燃她的怒火
  • 「吼叫教育」不可取:父母不講究方法,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危害
    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打一頓就能解決,那還要學校和老師做什麼,話糙理不糙,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犯錯,家長的教育決定了孩子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如果一味採取吼孩子,對他們造成的心理影響,最終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經過對比,前者大腦發育中,負責語言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較少,負責記憶和理解的區域也開始萎縮,智商也相對低一些。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總提醒自己,他還是個孩子,要溫柔、耐心,我可以的,但往往一哭一鬧,脾氣的開關就失控了,只想用最快速、最有力的方式「鎮壓「他。媽媽的耐心就這樣被日復一日,雞毛蒜皮的小事一點點消耗掉,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每天都要吼幾次」,因為「溫柔一點兒、輕聲一點根本不管用」。「不知不覺中,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 不要老是吼完孩子就後悔,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別陷入「死循環」
    孩子突然在屋子裡跑,吃飯的時候總往電視那兒瞄,寫作業不認真老容易被分心,有事兒沒事兒總愛問問題……都不是什麼特別的大事兒,我卻因為這些原因,對孩子吼了好多回。每回吼完發完脾氣,事後又覺得特別的內疚,特別自責。我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好,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但下一次看到孩子,還是會忍不住發脾氣,對孩子怒吼。我現在就陷入了"吼完孩子很自責,下次還是繼續吼,吼完更加自責"的死循環裡邊兒。
  • 父母經常「吼」孩子,對孩子會有3大「壞處」!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研究者稱,大音量的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音量越大,孩子的注意力越不集中。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越管越不聽話的原因,父母大聲的訓斥,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聲音越大孩子就會越討厭,時間久了會自動屏蔽掉父母的吵鬧,很多時候父母在旁邊吼了半天,孩子卻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 「我也不想吼孩子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暴躁媽媽怎麼扭轉結局?
    看他這個樣子,我又開始後悔地心疼起來,真是疲憊又無奈。網上看到過一則同樣忍不住吼孩子的話題,下面的評論區裡全是家長的共鳴。我也不想吼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吼完了就後悔自責,可是不吼孩子又根本不聽。「吼孩子」能達到目的?這只是個假象儘管知道吼孩子不好、不對,但這個行為還是很難完全戒掉。除了因為控制不住情緒,還因為「吼孩子」,有時確實管用,而且立竿見影。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事實上,媽媽只是偶爾對孩子大聲喊叫,對孩子不會有很大傷害。最怕的是把大吼大叫當成與孩子日常溝通的方式,進入吼娃-後悔-再吼娃的惡循環。 在很多孩子心裡,自己的媽媽好起來恨不得替自己摘星星,發起脾氣來卻恨不得把自己從家裡扔出去。
  • 不順心就對孩子吼?透過「踢貓效應」看本質,別讓情緒傷害了孩子
    那天晚上小莉回家時,她非常沮喪和憤怒,只是看到孩子使客廳變得凌亂,所以她對孩子大吼並告訴了你多少次,不要讓客廳變得凌亂我來每天如此辛苦地為您清理客廳。你煩了嗎您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您的情緒將控制您,亞歷山大·杜馬斯(Alexandre Dumas)如此說。人們與孩子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他們的成人情緒控制能力相對較強。
  • 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這其中的危害,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話是這麼說,等到真正孩子出生之後,你就會控制不住對孩子吼叫!當你費盡心思做了一頓好看的輔食端上桌,發現孩子不是無動於衷就是吃了兩口開始玩起來,這個時候你的火肯定會立刻冒出來了!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你吼叫更管用
    這些場景是否有些似曾相識,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總是會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會動手打孩子,然而事後又後悔不已。雖然我們很多父母都用盡了全部去「愛」孩子,但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愛正將孩子推向深淵。
  • 總是大聲「吼」孩子,會影響孩子智力,嗓門高的家長別怪孩子笨了
    「吼叫」似乎已經變成了全世界父母教育孩子通用的方式。生氣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人人都會有。當孩子某些事情超出了家長所能承受的底線,家長就會通過吼叫的方式,企圖掩蓋自己內心的「挫敗感」。但總是大聲的「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大家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