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文 | 家長幫主創團

我又沒忍住吼了孩子——

昨晚兒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把新買的沙發弄溼了一大片,我衝上去劈頭蓋臉衝他一頓大吼:「你到底怎麼回事?跟你過說多少遍了...」

兒子嚇得一哆嗦,眼睛瞪得圓圓的,害怕地看著我,連哭都忘記了。

看到他嚇呆的表情,我才意識到,自己不該那麼大聲地吼他。

收拾完東西,我走過去抱抱兒子:「剛才媽媽不該那麼大聲吼你,對不起。嚇著你了吧?」

兒子在我懷裡,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我鼻子一酸,也忍不住掉下淚。

我以前是個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想打孩子就絕不手軟的暴躁媽媽。

每次想發脾氣時,一分鐘之內我還能忍著。

說服自己要做個好媽媽,至少理智還能提醒我要「溫柔」地說話!

可是孩子壓根就不聽啊,一分鐘的假裝溫柔足以把我憋出內傷。

一分鐘之後,暴脾氣立馬就上來了,真的是吼一吼才痛快,打一頓才解氣。

雖然罵的時候是真用了力氣的,但是心疼的時候也是真心心疼,特別後悔的。

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吼孩子吼到被鄰居投訴

最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位媽媽因為經常大聲吼罵孩子,引起了鄰居的不滿,在小區裡被貼紙條「警告」。

雖然我萬分同意教育孩子不能用任何暴力手段,包括語言暴力和肢體暴力。而且,我也同情鄰居們深夜還被媽媽們「大吼大叫」打擾的遭遇。

但同樣身為寶媽,心裡卻也還有一點感同身受,我多少能理解一點這位「被投訴」的媽媽背後的心酸和無奈!

誰不想當一個歲月靜好的小仙女,現實卻讓我們屢屢破功,化身河東獅吼。總提醒自己,他還是個孩子,要溫柔、耐心,我可以的,但往往一哭一鬧,脾氣的開關就失控了,只想用最快速、最有力的方式「鎮壓「他。

媽媽的耐心就這樣被日復一日,雞毛蒜皮的小事一點點消耗掉,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每天都要吼幾次」,因為「溫柔一點兒、輕聲一點根本不管用」。

「不知不覺中,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真心不是熊家長,卻養成了『熊孩子』……

我是不是應該把他那些故意犯的錯誤視而不見輕描淡寫?還是應該繼續教育?」

都說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但現實卻如此艱難。

吼孩子≠壞媽媽

近幾年,「媽媽戒吼」、「為愛戒吼」類活動層出不窮,但大部分的人都以失敗告終。

成都150位家長挑戰30天「戒吼」實驗,三期下來,沒有一位成功完成「戒吼」打卡。

湖南某小學,暑假作業是讓全班44名學生和家長完成「21天不生氣「的挑戰,結果只有一對雙胞胎和父母成功。

去年,某教育平臺調研了 59861份家長問卷、1058296份學生問卷,同時交叉分析了4000萬用戶數據後發現,吼叫是90%的家長都會犯的錯誤。

孩子磨磨蹭蹭、愛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等等,再加上家長生活、工作壓力大,心裡總有煩不完的事,憋著各種無名火,就像一個隨時都會爆發的火山。

想當「零吼媽媽」,簡直難於上青天,很多媽媽更是陷入了自我的懷疑和否定,覺得不是一個好媽媽!

其實其實不光是我們,光鮮亮麗的明星媽媽也會吼孩子。

小陶虹就曾分享過,女兒把牛奶砸在地上,她下意識大吼孩子,「你怎麼能這樣「,被吼的女兒,一哆嗦,恐懼地楞在那裡,連哭都忘記了~

女兒的反應讓小陶虹很愧疚,意識到傷害了女兒。「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內傷」,其實,這是很多吼叫媽媽的心聲。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和我有同感的媽媽並不少。

媽媽們說: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

我的一位閨蜜有一次輔導孩子作業,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吼的階段了,無意間開了手機錄音,後來發現回放了一下,被裡面自己的聲音嚇到了。

她發現自己怒火上頭時,數次打斷了孩子的話,包括換著不同的聲音叫媽媽。

她沒有停下來,反而用更大的聲音蓋住孩子的話。

再後來孩子就不說話了……朋友內疚地問孩子:「媽媽發火時你想說什麼?」

孩子回答道:「你衝我發火的時候,我覺得你想把我從20樓扔下去,但我攔都攔不住。」

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

吼孩子之後,媽媽都會很內疚,害怕傷害孩子,陷入一種自虐的情緒,但媽媽也是人,也有情緒。

事實上,媽媽只是偶爾對孩子大聲喊叫,對孩子不會有很大傷害。

最怕的是把大吼大叫當成與孩子日常溝通的方式,進入吼娃-後悔-再吼娃的惡循環。

媽媽的脾氣從來不是用來消滅的

人非聖賢,誰都有脾氣,媽媽當然也有自己的情緒。

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因為你吼了孩子,你就是個壞媽媽,只要你吼完孩子後有冷靜、反思、道歉、梳理自我的過程。

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比起自責,更重要的修復大吼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小陶虹在意識到自己不該吼孩子後,第二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她的第一反應是過去抱住她,對女兒說,「害怕了吧?沒事,沒事!」

小陶虹之所以這樣做,是想改正那一次的吼叫,要女兒的記憶裡,不留下媽媽不允許我犯錯的印象。最後孩子哭了,何嘗不是一種委屈之後的釋然呢?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看見他的情緒。

如果實在沒有忍住,吼了孩子,請一定記住:吼完之後跟孩子道個歉,跟他聊一聊他的感受。

這樣孩子被壓抑和沒機會表達的情緒才會宣洩出來。

你和孩子之間坦誠地談話,也有助於對自己的行為模式做個反思,提醒自己下一次更好的表達是什麼樣的,努力做出改變。

但往往父母們都比較羞於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自己的錯誤。因為可能上一代就是這麼教育我們的。

因為自己的情緒傷害到孩子,真誠地告訴他們「媽媽不應該衝你大喊大叫」、「你做得不對,但媽媽發火也是錯的」非常必要。

含混過去或「這件事愧疚那件事補償」的方式都不能讓孩子明白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每個父母都渴望有個完美小孩,可現實是他們會磨蹭、會頂嘴、會貪玩、會調皮搗蛋,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只能接受。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在發火前壓下了情緒,而是越理解孩子,越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越不容易對孩子發火。

多一分耐心、細心與用心,孩子就少接觸一些因情緒失控帶來的不良後果。努力成為不靠吼叫和孩子相處的父母,一起加油吧!因為

而這篇《孩子,媽媽也不是故意對你發火》,我也會留到兒子長大了再給他看看。讓他知道,媽媽一直在試著克服自己的弱點,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學做一個好媽媽。

因為做個好媽媽,是我一輩子的修行。

來源:甘肅婦女

原標題:《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
  • 你知道經常吼孩子的危害嗎?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現在咋樣了
    因為家長自己小時候也經常被吼有的家長受自身家庭裡面的影響比較嚴重,他們在小的時候,也經常被自己的父母吼,於是他們自己覺得吼孩子沒有什麼不好,所以當他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也非常自然的就對孩子吼了起來。這種類型的家長,幾乎沒有思考能力,不然也不會覺得吼孩子沒有什麼不好,把吼孩子當作順理成章的事情!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1、怒吼的傳承————小時候被父母吼,有孩子後吼孩子為什麼你會突然吼叫或者感覺無名怒火熊熊燃燒,可能你也很困惑。如果你的父母在你小時候經常對你吼叫,那麼等你做了父母以後,你也可能會很自然地朝你的孩子發脾氣。
  • 被訓斥後沉默的孩子,心裡都在想什麼?看完你還會吼孩子嗎?
    這就是有名的「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喻家長的兩種育兒的態度,街上的行人比喻是孩子。當孩子被家長訓斥後,心裡就會變得悲傷和無助,當孩子感受到溫柔和慈愛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溫暖充滿陽光。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鄰居家的孩子豆豆是一個非常敏感膽小的人,而造成這種性格都源於他那性格暴躁的父親,每天清晨都能聽到他爸爸的咆哮,為什麼還不起床!快點要遲到了!
  • 教育孩子要靠吼嗎?經常吼孩子有什麼影響?看完就知道了
    我們知道在我們生活中,家長輕言細語的教育孩子,孩子有時候是不會聽的,當家長大聲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才會聽。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教育孩子真的需要靠吼嗎?其實,不是的,只是家長們沒找到正確教育方法。那麼,為什麼有很多的家長非常喜歡吼孩子呢?
  • 經常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學會這幾招孩子立馬變乖
    你吼過孩子嗎?為什麼吼?吼完會後悔嗎?確實,即使脾氣再好的父母也很難做到不吼孩子。因為孩子總會有一些令人生氣的行為,亂扔東西、亂發脾氣、不聽話、甚至打人……在小區樓下和媽媽們聊天時就經常會聽到「昨天晚上孩子看電視不睡覺,讓他刷牙還不刷,我真是沒忍住,非常生氣就吼了他。但是吼完看著孩子可憐兮兮的就又非常後悔,唉,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是啊,我們也想不吼不叫教育好孩子,奈何孩子就是不聽話,就是惹你生氣。
  • 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怕就怕遇到那種「打不哭罵不語」,把情緒打成靜音的孩子。我有個朋友,是二胎媽媽。前幾天她哭著說,感覺自己做媽媽失敗極了。原來,二寶出生後,有段時間她很焦慮,只要二寶一哭,她就會無緣無故地衝大寶吼。漸漸地,每次被吼,大寶都站在一邊,不哭不鬧,抿嘴低頭,手足無措地用手指捏著衣角。有一天,因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寶,孩子很委屈地鑽到了奶奶懷裡,哭著說,「我不喜歡這個媽媽了,你帶我走吧。」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
  • ●「你什麼脾氣,孩子就什麼命!」大吼大叫,養不出胸懷大志的孩子
    不知道你對上面的情景是否感覺曾相識,或者更直白的講明明就是剛剛發生的事!可每天大把時間用在教育孩子上,他卻有365種方法跟你對著幹。我們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所以在孩子達不到我們要求的時候,我們就忍不住吼。
  • 總吼孩子是一種病!
    飲料撒了,再怎麼責備孩子也是沒用的。可為什麼還是會這樣對孩子吼罵呢?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親戚家做客。親戚家有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哥哥。那天在餐桌上,大家剛剛開始動筷子,就聽到哐當一聲,哥哥的飯碗打碎了。一聽到聲音,他媽媽就跑來,一把就將他從座位上拽了起來。
  • 孩子被大人吼後沉默不語,他到底在想啥?了解後,就別再吼娃了
    那些被吼之後保持沉默的孩子,你永遠想不到他們心底在想什麼,看看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了。「下次成績要是還上不去,乾脆就別上學了。為什麼人家就能得第一第二,你就每次都是倒數?以後要還是這樣,別說是我們家的孩子」。領完成績單到現在,媽媽責罵的話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可孩子卻始終一言不發。
  • 央視主持王小騫:一流爸媽吼孩子,二流爸媽罵孩子
    過了會聽到孩子的哭聲,原來是房子倒了,我拿起來一看就有點發火了:「不是告你互鎖結構?你就沒聽見?按老師教的怎麼可能會倒?」 孩子眼淚汪汪地重新開始搭,但還是老樣子,倒了就氣得哭,哭聲再次把我惹惱了,「連個積木都搭不好,你還能幹什麼!就知道哭!煩都煩死了!」 沒想到孩子的哭聲更大了,還賭氣地把積木扔了一地。 我的火燒得更旺了,一把將孩子推到一邊,怒吼:「一點耐心都沒有,你還有理了?我說不得你了?不想聽滾出家門!」
  • 最危險的教育是 你吼了孩子,他卻不說話!
    對孩子來說,有一種無奈是「媽媽覺得我不吼就不聽話!」對於父母來說,有一種著急是「吼完孩子卻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姐姐說,感覺自己和孩子越來越有距離了,根本猜不到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
  • 最危險的教育是你吼了孩子,他卻不說話!
    身邊有一個朋友是二胎媽媽,前幾天她哭著說,感覺自己很失敗,二寶出生以後的那段時間她特別焦慮,只要二寶一哭,她就會無緣無故地吼大寶!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她發現自己吼大寶的時候他不再哭鬧了,而是站在一邊低著頭,手足無措地捏著衣角。
  • 總是大聲「吼」孩子,會影響孩子智力,嗓門高的家長別怪孩子笨了
    「吼叫」似乎已經變成了全世界父母教育孩子通用的方式。生氣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人人都會有。當孩子某些事情超出了家長所能承受的底線,家長就會通過吼叫的方式,企圖掩蓋自己內心的「挫敗感」。但總是大聲的「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大家知道嗎?
  • 經常被父母大吼的孩子,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很明顯
    所以在孩子犯罪的時候,一些坐不住的家長會不顧孩子的形象虐待孩子,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但經過了解和研究,有育兒專家表示,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被吼過的孩子的區別,再來判斷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類似的情況。經常被吼的孩子和十年後的其他孩子有什麼區別?
  • 孩子心裡不記恨嗎?剛吼完孩子,孩子回頭要抱抱
    是否孩子與生俱來不記恨呢?實際上孩子僅僅太過依靠自身的媽媽,因為愛情而挑選寬容罷了。媽媽高聲吼孩子,會對孩子的心身產生什麼危害呢?1、會毀壞媽媽在孩子心裡的品牌形象一切正常而言,媽媽在孩子的心裡應該是溫柔的品牌形象,孩子兒時都是會十分依靠自身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媽媽的言談舉止會描繪在孩子腦海中裡,變成孩子最初的記憶。
  • 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這其中的危害,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話是這麼說,等到真正孩子出生之後,你就會控制不住對孩子吼叫!當你費盡心思做了一頓好看的輔食端上桌,發現孩子不是無動於衷就是吃了兩口開始玩起來,這個時候你的火肯定會立刻冒出來了!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專家反對: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大腦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不是打就是大聲吼罵,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毀滅一個孩子。平常不要養成隨意地吼罵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為嚴重:1、大吼大叫會毀掉孩子的大腦: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大吼大叫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攻擊性以及焦慮感,如果長期對一個孩子進行吼叫,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傷害都很大,並且有可能造成後期無法彌補的心理陰影。
  • 為啥孩子被「吼」還要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你還捨得嗎
    前幾天去超市就看到這樣一對母女:孩子看上去只有三四歲大,媽媽看著也很年輕,兩人有說有笑,非常和諧。可是當她們走到玩具區的時候,就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聲。如果父母對孩子時冷時熱,他們就會變得小心翼翼,擔心因為自己某種行為失去爸爸媽媽的愛。所以,當家長因為一件事對孩子大吼時,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我的錯」、「是我不聽話」、「我不聽話媽媽才生氣的」,他們會將所有都攔在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的錯。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一萬次有效
    如果孩子的行為惹惱了父母,父母首先會不經過頭腦就把氣撒到孩子身上。方法很多,有辱罵、毆打、懲罰等等。小孩也不想犯錯或做一些讓父母不高興的事情,因為做完這些事情後,就會被父母罵。兒童需要父母的關心,需要父母的欣賞,而不是父母的咆哮。有沒有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跟你講了多少次,你怎麼還是不聽?這個問題如此簡單,你怎麼還會犯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