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吼孩子是一種病!

2021-03-04 中宮格練字加盟

我想每個成年人都會明白「覆水難收」的道理。

飲料撒了,再怎麼責備孩子也是沒用的。

可為什麼還是會這樣對孩子吼罵呢?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親戚家做客。

親戚家有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哥哥。

那天在餐桌上,大家剛剛開始動筷子,就聽到哐當一聲,哥哥的飯碗打碎了。

一聽到聲音,他媽媽就跑來,一把就將他從座位上拽了起來。

然後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了幾板,大罵他是敗家子,又把家裡的碗打破了。

那頓飯他就一個人在屋外站著沒吃,一個人默默流著眼淚。

孩子們知道自己犯了錯,造成了損失的時候。

內心都是緊張不安的。

這時父母一頓吼罵,不僅無法幫他們解決問題,記住教訓,只會讓孩子嚇得崩潰。

 

怎麼治?給幾條建議吧。

首要的是反思、剖析自己。

 

為什麼會對孩子這樣大吼大叫,甚至對很多親人也是如此,對外人卻客客氣氣,判若兩人呢?

 

其實是孩子因為愛的緣故,原諒了你的暴躁,接納了你的壞情緒,自己舔平了傷口罷了。

 

可這不是三番兩次發脾氣的理由。

反而應該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善待這些愛自己的人。

 

如果再深入一點思考和觀察。

我們會發現,一個人的脾氣性格跟自己的原生家庭,跟父母息息相關。

 

以前遇到一個爸爸,他其實打完孩子也覺得後悔。

但就是不肯讓步:「誰叫他不聽我的,不好好學習我還打!」

他的價值觀是:「反正我也是挨打長大的,也沒什麼。」

 

因為他小時候,一調皮搗蛋就被爸爸拿棍子追著打。

從來沒有誰跟他耐心地說過話。

 

小時候很少被溫柔以待,而是打罵相加,甚至沒解釋機會的話。

長大成人後,做了父母,往往會不自覺地對孩子也是打罵相加,無法溫柔以待。

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你或者示範給你該怎麼做才好。

 

如果還不改變這種方法,那真的會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

 

其次告訴自己管理情緒,跟孩子好好說話。

這幾日讀豐子愷先生的一篇回憶老師李叔同先生的文章。

在文章內,先生提及老師教誨學生時,總是這樣地態度——「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和氣地說」。

這句話值得我們細究。

輕而和氣,不失嚴肅。

 

在教誨孩子的時候,需要讓他們加深印象或者強調重要性時,可以嚴肅,但是語氣儘量輕而和。

無需大聲吼叫,不要態度兇狠。

 

 

有了愛的引導,再加上規矩的一個約束作用,那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而愛和規矩,不僅僅是養育孩子的兩件法寶,更是治療「吼」病的良方。


微信公眾號:zgg-lz

微信號:360372604

網站網址:www.zgglz.com

習正氣,樹品德,練字就到中宮格!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中宮格】五天練就一手好字 

中宮格練字

zhonggongge

全國加盟電話:

4006-996-996

相關焦點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總提醒自己,他還是個孩子,要溫柔、耐心,我可以的,但往往一哭一鬧,脾氣的開關就失控了,只想用最快速、最有力的方式「鎮壓「他。媽媽的耐心就這樣被日復一日,雞毛蒜皮的小事一點點消耗掉,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每天都要吼幾次」,因為「溫柔一點兒、輕聲一點根本不管用」。「不知不覺中,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 孩子總愛擠眉弄眼?這可能不是可愛,是一種病
    抽動症是一種起病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以頭面部、軀幹、肢體等多部位肌肉的突發性的、不自主的、刻板的、重複的、快速的、非節律性的動作,同時可伴或不伴爆發性咽喉部、鼻咽部或胸腔的發聲,或不自主出現汙穢的言辭等行為特徵的,一種複雜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我們如何識別?
  • 經常被父母大吼的孩子,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很明顯
    所以在孩子犯罪的時候,一些坐不住的家長會不顧孩子的形象虐待孩子,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但經過了解和研究,有育兒專家表示,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被吼過的孩子的區別,再來判斷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類似的情況。經常被吼的孩子和十年後的其他孩子有什麼區別?
  • 你知道經常吼孩子的危害嗎?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現在咋樣了
    因為家長自己小時候也經常被吼有的家長受自身家庭裡面的影響比較嚴重,他們在小的時候,也經常被自己的父母吼,於是他們自己覺得吼孩子沒有什麼不好,所以當他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也非常自然的就對孩子吼了起來。這種類型的家長,幾乎沒有思考能力,不然也不會覺得吼孩子沒有什麼不好,把吼孩子當作順理成章的事情!
  • 家長經常忍不住「吼孩子」,到底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出現問題,或者做錯事的時候,就會對孩子怒吼,吼完之後真的很想靜下心來給孩子談一談,可是在談的過程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又回到了原始的起點。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我認為:對在管理,錯在方法。
  • 教育孩子要靠吼嗎?經常吼孩子有什麼影響?看完就知道了
    我們知道在我們生活中,家長輕言細語的教育孩子,孩子有時候是不會聽的,當家長大聲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才會聽。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教育孩子真的需要靠吼嗎?其實,不是的,只是家長們沒找到正確教育方法。那麼,為什麼有很多的家長非常喜歡吼孩子呢?
  • 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關於「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後,不怕他哭鬧,也不怕他事後balabala……和你講道理。怕就怕遇到那種「打不哭罵不語」,把情緒打成靜音的孩子。我有個朋友,是二胎媽媽。前幾天她哭著說,感覺自己做媽媽失敗極了。原來,二寶出生後,有段時間她很焦慮,只要二寶一哭,她就會無緣無故地衝大寶吼。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吼孩子之後,媽媽都會很內疚,害怕傷害孩子,陷入一種自虐的情緒,但媽媽也是人,也有情緒。那個成天作天作地的娃:喊八遍去刷牙就是磨磨唧唧不肯動,上學要遲到了還賴床上揉眼睛,一到公眾場合就上躥下跳,成天拆家搞破壞……媽媽脾氣再好,耐心也會被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點點消磨掉。
  • 孩子被吼後,是頂嘴還是沉默?暗示了長大的性格,影響孩子一生
    但如果頻繁的使用,孩子被吼之後,不論是頂嘴孩子沉默,都是會對今後的發展造成影響的,也暗示了長大後的性格,家長們要了解!一:"吼"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暴力在《@所有人》這檔節目中節目中,演員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說有一次出門前,因為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沒控制住情緒,直接衝上去劈頭蓋臉衝女兒吼:你怎麼回事啊?!
  • 最危險的教育是 你吼了孩子,他卻不說話!
    對孩子來說,有一種無奈是「媽媽覺得我不吼就不聽話!」對於父母來說,有一種著急是「吼完孩子卻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姐姐說,感覺自己和孩子越來越有距離了,根本猜不到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
  • 最危險的教育是你吼了孩子,他卻不說話!
    有一天因為玩具的事情,她又把大寶吼了一頓,孩子特別委屈地鑽到了奶奶懷裡,抽泣著說:「我不喜歡這個媽媽,你帶我走吧!」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對孩子來說,有一種無奈是「媽媽覺得我不吼就不聽話!」對於父母來說,有一種著急是「吼完孩子卻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 總看自己不順眼,是一種病
    文/孔念嫃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這種人讓人覺得自高自大。與之相對的,還有一種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是錯的,這種人讓人覺得無奈又可憐。01.一個姑娘和我抱怨和室友的糾紛。她和一個女生平時關係很不錯,不過那女生是從別的寢室後搬進來的,那女生和以前室友的關係也不錯。
  • 「吼媽」式的陪伴,請別傷孩子太深
    孩子很委屈地哭著說:「求你別吼我了,我不喜歡這麼兇的媽媽」,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相信這樣的情形絕不是個例,在很多家庭裡,大人經常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明明知道吼孩子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導致一些更糟糕的後果,比如孩子可能會脾氣火爆,也喜歡大吼大叫,焦慮、抑鬱等。
  • 孩子被大人吼後沉默不語,他到底在想啥?了解後,就別再吼娃了
    文|啞鈴媽媽相比那些被吼之後立刻大哭大鬧的孩子,沉默的孩子才最讓人頭疼。被吼之後立刻哭鬧出來的孩子,當即便宣洩出自己的不滿,事情過去了基本上不會出現隔閡或痕跡。樂樂爸媽看到孩子這樣,一時間怒氣也無處發洩,可等到靜下來的時,也覺得自己說的話有些過分。晚上敲了開了門,柔聲地跟孩子道歉:「樂樂,媽媽不是那個意思,只是想讓你學習進步,你能理解媽媽的意思吧,媽媽以後不再吼你了好不好?」
  • 為什麼餘淮會突然大吼一聲,耿耿你腦子有病吧?
    餘淮在準備競賽的同時,還為耿耿整理了高一數學所有的知識點,耿耿收下本子後很感激的看著餘淮,情節一直發展到這裡都很甜,可是為什麼餘淮看了一眼耿耿後,忽然大吼一聲「耿耿,你腦子有病吧!」其實,餘淮在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無非就是又犯了自戀的老毛病,面對耿耿只有用吐槽和嫌棄才不會顯得太尷尬,並且他也習慣了與耿耿這樣的相處方式,那時候的愛情其實是懵懂的,他自己也沒有真的意識到自己對耿耿的事情有多上心、有多在乎,只能用一種類似哥們而又不是哥們的好關係好朋友來躲避老師的批評,逃避家長的責備,也用來隱藏自己蠢蠢欲動的內心。
  • 「吼睡」危害孩子大腦發育,聰明的父母巧用4招,讓孩子笑著入睡
    對於家長們來說,睡覺前對孩子「吼」一嗓子,的確是非常簡單的方式,家長本來是不想對孩子發火的,但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講話,孩子真還不樂意聽,就不如大聲呵斥一下孩子,既簡單,又有效,可是,卻是有美國的神經專家經過研究發現,家長若是經常「吼睡」,會對孩子帶來許多危害。
  • 專家都說吼孩子會損傷大腦,但是不吼,我們的傷害誰來負責?
    雖然克制了,還是控制不住老師的職業病,總想把所知道的都告訴大家,總想和大家一起更科學理性地變成更好的父母。有時,明明知道怎麼寫文章會讓讀者看得更舒服、更輕鬆,但還是架不住內心的真實想法,寫一些「反潮流」的文章。比如,這篇《他發現了孩子終將平凡的真正原因,卻帶著我們的遺憾離去了》,在開學的大喜之日,在大家都為神獸回籠普天同慶之時,我卻偏要聊學校的「原罪」。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我這麼說,難道就任由自己在孩子面前不管不顧地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是的,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缺點,誠實面對自己,再想辦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接下來才能對症下藥。《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的作者羅娜·雷納在書中告訴你大吼大叫的深層因素,學會使用不吼不叫的強力工具,你真的可以做到停止向孩子吼叫!
  • 忍不住吼孩子、打孩子的時候,怎麼辦?
    我想家長最好還是學會調整情緒,學會控制自己,否則長期下去,孩子的自信沒了,你們的親子關係淡了,您的威信也就徹底失去了。最重要,您的孩子,要麼懦弱而膽小,要麼叛逆而暴躁,還怎麼談得上前途?父母為什麼會去吼孩子呢?
  • 吼孩子是種病,得治
    吼孩子是種病,得治! 怎麼治呢?下面做個分享: 首先,發脾氣前先『暫時離開』,給自己和孩子一個緩衝情緒的時間。 當你因某件事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暫時走開』。好比,早上孩子惹你生氣了,當時你恨不得揍孩子一頓,可等到下午去接孩子放學,你很多時候已經不把早上的不愉快放心上了。心理學家說,『眼不見為淨』是人們緩衝不良情緒的最好辦法。下一次,當你覺得孩子『很煩很欠揍』的時候,不妨走開一下,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喘口氣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