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成年人都會明白「覆水難收」的道理。
飲料撒了,再怎麼責備孩子也是沒用的。
可為什麼還是會這樣對孩子吼罵呢?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親戚家做客。
親戚家有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哥哥。
那天在餐桌上,大家剛剛開始動筷子,就聽到哐當一聲,哥哥的飯碗打碎了。
一聽到聲音,他媽媽就跑來,一把就將他從座位上拽了起來。
然後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了幾板,大罵他是敗家子,又把家裡的碗打破了。
那頓飯他就一個人在屋外站著沒吃,一個人默默流著眼淚。
孩子們知道自己犯了錯,造成了損失的時候。
內心都是緊張不安的。
這時父母一頓吼罵,不僅無法幫他們解決問題,記住教訓,只會讓孩子嚇得崩潰。
怎麼治?給幾條建議吧。
首要的是反思、剖析自己。
為什麼會對孩子這樣大吼大叫,甚至對很多親人也是如此,對外人卻客客氣氣,判若兩人呢?
其實是孩子因為愛的緣故,原諒了你的暴躁,接納了你的壞情緒,自己舔平了傷口罷了。
可這不是三番兩次發脾氣的理由。
反而應該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善待這些愛自己的人。
如果再深入一點思考和觀察。
我們會發現,一個人的脾氣性格跟自己的原生家庭,跟父母息息相關。
以前遇到一個爸爸,他其實打完孩子也覺得後悔。
但就是不肯讓步:「誰叫他不聽我的,不好好學習我還打!」
他的價值觀是:「反正我也是挨打長大的,也沒什麼。」
因為他小時候,一調皮搗蛋就被爸爸拿棍子追著打。
從來沒有誰跟他耐心地說過話。
小時候很少被溫柔以待,而是打罵相加,甚至沒解釋機會的話。
長大成人後,做了父母,往往會不自覺地對孩子也是打罵相加,無法溫柔以待。
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你或者示範給你該怎麼做才好。
如果還不改變這種方法,那真的會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
其次告訴自己管理情緒,跟孩子好好說話。
這幾日讀豐子愷先生的一篇回憶老師李叔同先生的文章。
在文章內,先生提及老師教誨學生時,總是這樣地態度——「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和氣地說」。
這句話值得我們細究。
輕而和氣,不失嚴肅。
在教誨孩子的時候,需要讓他們加深印象或者強調重要性時,可以嚴肅,但是語氣儘量輕而和。
無需大聲吼叫,不要態度兇狠。
有了愛的引導,再加上規矩的一個約束作用,那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而愛和規矩,不僅僅是養育孩子的兩件法寶,更是治療「吼」病的良方。
微信公眾號:zgg-lz
微信號:360372604
網站網址:www.zgglz.com
習正氣,樹品德,練字就到中宮格!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中宮格】五天練就一手好字
中宮格練字
zhonggongge
全國加盟電話:
4006-99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