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2021-02-08 王榮輝快樂育兒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作者:語不惜  




前幾天,在《@所有人》節目中,演員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


有一次出門前,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衝上去劈頭蓋臉衝女兒吼,「你怎麼回事啊?」




被她這麼一吼,女兒一哆嗦,當即就愣住了,滿眼恐懼地望著她,不說話,甚至連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兒的這個表情後,立馬意識到自己錯了。




當女兒再次「啪嘰」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時候,她沒有批評,而是走過去抱住了手足無措的孩子。


這時,沉默中的女兒有了安全感,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關於「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後,不怕他哭鬧,也不怕他事後balabala……和你講道理。


怕就怕遇到那種「打不哭罵不語」,把情緒打成靜音的孩子。


我有個朋友,是二胎媽媽。前幾天她哭著說,感覺自己做媽媽失敗極了。


原來,二寶出生後,有段時間她很焦慮,只要二寶一哭,她就會無緣無故地衝大寶吼。


漸漸地,每次被吼,大寶都站在一邊,不哭不鬧,抿嘴低頭,手足無措地用手指捏著衣角。


有一天,因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寶,孩子很委屈地鑽到了奶奶懷裡,哭著說,「我不喜歡這個媽媽了,你帶我走吧。」


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



圖片來源:《四百擊》


對於孩子,世界上有一種無奈是「媽媽覺得不吼不行」。


對於父母,世界上卻有一種絕望是「吼完了孩子,卻不知道那個不說話的小東西心裡在想什麼」。


相比和父母頂嘴、講道理的孩子,

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

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




前幾天和姐姐通話,她哭著說,因為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又忍不住吼了他。


這次被吼後,外甥不哭不鬧,也不說話,倔脾氣一上來,兩天沒和媽媽說話。


姐姐苦惱地說,感覺孩子現在離她越來越遠了,都不知道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


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有些孩子是出於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接,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還有些孩子已經習以為常了,乾脆破罐子破摔,雖然滿心不服,卻懶得反駁。故意用這種「不配合」來氣父母,潛臺詞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了碾壓,出現情感障礙,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閉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說什麼都是錯的。



的確,吼孩子是可以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或者變得乖巧聽話,能解決掉眼前的一些小問題。


但是,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特別是對於那種「打不哭罵不語」的孩子,其心理傷害更是難以估量。


從心理學上來說,「吼」本身就是一種不好好說話的表現,屬於語言暴力的一種,會對人造成精神傷害。


公益短片《Remove》中的小女孩,也是「吼」的受害者。


圖片來源:《Remove》


她長期受到父親的喝斥和打罵,產生了心理陰影,以至於後來到了收養家庭,也不能很好地和養父母相處,整個人處於應激狀態,稍有不慎,就會對養父母大吼大叫。


「有時候,當某些人傷你傷得很重很重,你甚至都不會再有痛覺。」


圖片來源:《Remove》


那些長期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也和視頻中的小女孩一樣,內心裡住著一隻叫「恐懼」的怪獸,時刻提醒自己:


所有的過去造就了現在的我,

沒有人看得見我,也沒有人想要我,

我仿佛什麼也不是。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長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裡的那隻小企鵝。


它被父母的吼叫嚇得魂飛魄散,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全感,雖然想張口說話,表達心聲和需要,但又擔心沒有人聽。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說話」來迴避傷害。



圖片來源: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做事優柔寡斷,不自信;

懦弱,沒主見;

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和處理人際關係。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和家人相處。


圖片來源:《晨曦中的女孩》


演員陳喬恩,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罵。在某次真人秀節目中,曾用「自閉」來形容小時候的自己。


陳喬恩從小就沒有安全感,談到媽媽她坦言:「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怕她會打我。」



她曾經把媽媽的聲音形容為「魔鬼的聲音」,在接受這段採訪的時候,她整個人都處於應激狀態,顯得高度緊張。



提到「媽媽打她」這段,還警覺地回頭看了看,好像背後站著她的媽媽一樣,滿眼的害怕和恐懼令人心疼。


她說,20歲之前她沒敢拉過媽媽的手,如今雖然長大了,但與媽媽之間的隔閡依舊無法逾越。





「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和孩子相親相愛,奈何,在親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處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圖片來源:《This is us》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愛因斯坦說:如果你根據能不能爬樹來判斷一條魚的能力,那你一生都會認為它是愚蠢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尹建莉曾說,

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

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

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徵服。


請慈悲地放過那個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和孩子和解,和心中的那個「小孩」和解,做個「不吼」不叫的文明人。


圖片來源:《小淘氣尼古拉》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

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

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

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

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

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給他愛,給他力量,給他信心,

你會發現南風雖然柔和無力,

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10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關注王榮輝快樂育兒,回復以下關鍵詞即可查看



1育兒類

回復【養孩子】養孩子這事,婆婆媳婦說了都不算,爸爸說了才算

回復【打人】孩子打人或被打,拼得不只是孩子的體力,還有父母的智商和情商

回復【起跑線】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回復【傷害】孩子身邊就存在一個定時炸彈,你卻還叫孩子和他親一點

回復【誤區】還不扔掉這些坑人的育兒陋習?小心用錯方式愛孩子!


2護理類

回復【免疫力】哪些錯誤的行為會毀掉寶寶的免疫力

回復【換尿布】錯誤的換尿布法,90%的爸爸媽媽都中招

回復【嬰兒床】85%家長都錯誤使用嬰兒床了,你用對了嗎?

回復【穿衣服】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你家孩子也捂嗎?



相關焦點

  • 被大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家長真的知道嗎?
    文/小曼聊育兒 面對孩子一些氣人的事情,家長真的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做?和孩子溝通了後,孩子還是不聽話,家長就難以控制情緒,對孩子大吼,孩子立馬就會變得安靜而且很聽話,你以為孩子是懂了,其實是你沒有真的懂孩子,孩子被大吼之後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 最危險的教育是 你吼了孩子,他卻不說話!
    對孩子來說,有一種無奈是「媽媽覺得我不吼就不聽話!」對於父母來說,有一種著急是「吼完孩子卻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姐姐說,感覺自己和孩子越來越有距離了,根本猜不到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
  • 最危險的教育是你吼了孩子,他卻不說話!
    對於父母來說,有一種著急是「吼完孩子卻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姐姐說,感覺自己和孩子越來越有距離了,根本猜不到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其原因有以下幾種:因為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孩子會不願意再相信父母,所以會刻意地和父母拉開距離,甚至會在心中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 被訓斥後沉默的孩子,心裡都在想什麼?看完你還會吼孩子嗎?
    這就是有名的「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喻家長的兩種育兒的態度,街上的行人比喻是孩子。當孩子被家長訓斥後,心裡就會變得悲傷和無助,當孩子感受到溫柔和慈愛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溫暖充滿陽光。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鄰居家的孩子豆豆是一個非常敏感膽小的人,而造成這種性格都源於他那性格暴躁的父親,每天清晨都能聽到他爸爸的咆哮,為什麼還不起床!快點要遲到了!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看到他嚇呆的表情,我才意識到,自己不該那麼大聲地吼他。收拾完東西,我走過去抱抱兒子:「剛才媽媽不該那麼大聲吼你,對不起。嚇著你了吧?」兒子在我懷裡,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我鼻子一酸,也忍不住掉下淚。我以前是個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想打孩子就絕不手軟的暴躁媽媽。
  • 孩子被大人吼後沉默不語,他到底在想啥?了解後,就別再吼娃了
    那些被吼之後保持沉默的孩子,你永遠想不到他們心底在想什麼,看看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了。「下次成績要是還上不去,乾脆就別上學了。為什麼人家就能得第一第二,你就每次都是倒數?以後要還是這樣,別說是我們家的孩子」。領完成績單到現在,媽媽責罵的話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可孩子卻始終一言不發。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
  • 孩子心裡不記恨嗎?剛吼完孩子,孩子回頭要抱抱
    當媽媽好好地跟孩子說大道理的情況下,許多孩子都不容易聰明,再次驕縱。此刻媽媽就會喪失細心,繼而高聲吼孩子。孩子被吼,心裡肯定是牴觸的,有的孩子會又哭又鬧。無論如何,孩子都喜愛被溫柔看待。可是,許多孩子被媽媽高聲訓斥以後,會迅速地忘掉剛剛的事。一旦媽媽對孩子的心態溫柔一點,孩子立刻就會和媽媽啪啪無間。孩子好像一直記憶減退的,對媽媽的個人行為沒有放在心裡。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文/好奇的萌娃控最近看到一個新聞,在馬路上一個10歲的孩子,大雨天被凍得瑟瑟發抖,可是卻不願意回家。原因居然是因為沒有完成作業,怕回家後被媽媽罵。在這個孩子的心裏面,下雨天淋點雨並不算什麼,相比於淋雨更可怕的就是媽媽的怒吼。
  • 孩子被吼後沉默無言,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說出來讓人後怕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往往會遇到不少麻煩,比如有的孩子喜歡頂嘴,有的孩子則非常貪玩,還有的孩子磨磨蹭蹭。如果父母脾氣比較好,平時往往能夠忍一忍,但是有的父母平時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心情比較鬱悶,如果再遇到孩子不聽話,很多都會直接對孩子發脾氣。有的孩子被吼之後大哭大鬧,有的孩子咋不說話,那麼這類孩子為何背後之後表現的非常平靜?
  • 孩子被吼後,是頂嘴還是沉默?暗示了長大的性格,影響孩子一生
    曉琳在對女兒進行訓斥後,女兒頭越來越低,漸漸的發出了哭泣聲音,最後忍不住嚎啕大哭出來。而看著哇哇大哭的女兒,曉琳也是發自內心的感到心累,但又不想立刻去安慰孩子,想讓孩子通過這次的教訓漲漲記性,所以索性就把孩子晾在原地。
  • 你知道經常吼孩子的危害嗎?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現在咋樣了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中國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非常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所以和孩子們接觸總是肆無忌憚。比如讓孩子去做什麼的時候,孩子只要表現的有點待慢,或者是表現的比較不情願,父母就會用吼的形式去表達自己的不滿,試圖讓孩子同意自己的話,然後去執行。其實,家長這樣吼孩子,真的非常的不好。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知道嗎?
    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脾氣暴,直接跟家長頂著幹;有的孩子卻相反,既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任性是孩子的天賦,當他們某一天變得打不哭罵不語,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而家長卻不明白。
  • 孩子被大人吼後的反應,關係著他未來的人生高度,你家是哪種呢?
    為此爸爸很是惱火,一向家教嚴厲的爸爸,認為就是應該「食不言寢不語」,他多次提醒孩子沒改善,漸漸地他每餐吃飯時,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大聲吼罵。起初,爸爸一吼孩子就不說話了,爸爸得意地跟媽媽說:「你的說服教育根本不管用,我覺得孩子該吼就要吼。」
  • 為什麼吼完孩子他轉眼就忘了?不是不記仇,真實答案讓人心酸
    就像剛剛媽媽根本沒有衝著自己發脾氣一樣,孩子還會主動地跑去跟媽媽說話,這時候家長還覺得自己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起到了作用,難道這樣的做法真的時對的嗎?殊不知這看似沒有問題的做法中,讓我們不知道的是孩子們正在小心翼翼地去包容著大人的壞脾氣和承受著大人的壞情緒。
  • 孩子被大人「吼」後突然變乖,不一定是好事,心理可能在發生變化
    直到有一天,忍無可忍的吳女士對著樂樂大吼了一聲,樂樂被嚇壞了,但從此以後就再也沒破壞玩具過。吳女士發現自己大吼的方式比較管用,於是在接下來的教育中,樂樂一旦做錯事情,吳女士就大吼。雖然樂樂比以前聽話了許多,但是性格卻變得孤僻不愛說話。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我這麼說,難道就任由自己在孩子面前不管不顧地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是的,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缺點,誠實面對自己,再想辦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接下來才能對症下藥。《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的作者羅娜·雷納在書中告訴你大吼大叫的深層因素,學會使用不吼不叫的強力工具,你真的可以做到停止向孩子吼叫!
  • 孩子內向不說話怎麼辦?
    可能孩子在某方面的表現確實沒有父母想像中的那麼好,但不代表孩子就存在這樣嚴重的問題。人性是需要引導的,父母存在的意義除了給孩子生命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光明的人性。孩子不願意說話,沒有打開自己,這個時候是需要父母的幫助的。而貼標籤,不但完全不利於引導孩子打開自己,反而給孩子關上了一扇心門。所以我們會發現,反覆重複「不愛說話」的標籤,可能會讓孩子真的不願說話。
  • 最危險的教育:你在吼,娃卻不說話 | 語言暴力
    同為父母的科大大深知,不吼孩子太難了!但其實吼叫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2減少吼孩子次數,試試這3招!學會控制情緒,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那麼該如何減少吼孩子的次數呢?不妨試試下面這3招:1、忍不住發火之前,先問:孩子在幹什麼作為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 經常被父母大吼的孩子,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很明顯
    所以在孩子犯罪的時候,一些坐不住的家長會不顧孩子的形象虐待孩子,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但經過了解和研究,有育兒專家表示,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被吼過的孩子的區別,再來判斷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類似的情況。經常被吼的孩子和十年後的其他孩子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