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中的「白玉盤」是晶瑩剔透的嗎?

2021-01-07 歌若飛

作者:葛東亞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他的《古朗月行》中寫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網上有些地方把"白玉盤"注釋為"晶瑩剔透的白盤子",對此我有點疑惑。

白玉盤不應該是白玉做的盤子嗎?為什麼說是晶瑩剔透的白盤子呢?根據物理學中的光學知識,白色的東西是不透明的,透明的東西不可能是白色的。晶瑩剔透應該就是透明的意思,那麼晶瑩剔透的白盤子就是前後矛盾了。

如果白玉盤就是白玉做的盤子的話,這個盤子是透明還是白色的呢?這個就要根據白玉的特點來分析。我沒有見過白玉,但是網上說白玉足夠薄的話,好像是薄於2毫米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如果厚了就不透明也就是變成白色了。

這個其實也好理解,這就好像被比喻為青紗帳的玉米地,如果只有幾行玉米,那就是透明的,如果有很多行,那就不透明了。

看來在學古詩的時候,只要肯動腦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還是能學到不少科學知識的。

相關焦點

  • 《古朗月行》-李白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 《古朗月行》古詩朗讀
    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盛唐時期,它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這時期的詩人有很多,我們今天來了解其中一位,他愛酒;愛月;愛行俠仗義;更愛寫詩,他的詩豪放飄逸,題材居多,一首《靜夜思》讓大家耳熟能詳,他就是——李白。
  •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樂府詩。朗月行,原為樂府古題。南朝絕照曾寫有《朗月行》詩一首,李白採用了這個題目,所以稱《古朗月行》。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
    【注釋】朗月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六五收錄此題,列於《雜曲歌辭》。呼作:稱為。白玉盤:白玉做的盤子。疑:懷疑。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 一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古朗月行》(節選)
    《古朗月行》出自《全唐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著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沒而迷惑不清,最後表達為月亮的淪沒而心中感到憂憤不平。
  • 詩詞欣賞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 古朗月行(唐)李白
    01詩詞直譯小時候不知道月亮是什麼,把它叫做白玉盤。又覺得月亮好像仙宮裡的鏡子,飛在夜空深色的雲朵之上。02詩詞鑑賞先看題目《古朗月行》。「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這個【行】不是行走的意思,是一種歌曲體裁,就像我們現在說的交響曲、進行曲等。《朗月行》的意思大概就是月光曲。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採用這個題目,稱《古朗月行》,【古】代表李白仿照古老的月光曲描寫自己的心目中的月亮,用古題寫詩,所以稱為《古朗月行》。但李白並沒有因循襲舊,而是自成風格。
  • 詩人李白這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鳥,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槍摧心肝。看到這首詩,記憶一下子倒退回了年幼時期。
  • 《古朗月行》李白
    康輝朗誦李白《古朗月行》飛花令之「月」飛花令之「月」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的《古朗月行》一共16句,現在我們讀到的內容是我國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節選的詩作前四句。這四句詩的確表現了兒童時期對月亮的稚氣認識,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古朗月行》(節選)唐 李白
    ɡǔ ǎnɡ yuè xínɡ古朗月行(節選)tánɡ  lǐ bái
  • 古詩詞日曆 | 李白《古朗月行》
    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叫做白玉盤。 又懷疑是月宮裡的鏡子, 飛在夜空青雲之上。 月中仙人大概是垂著雙腳吧,要不桂樹為什麼長得圓圓的?蟾蜍,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詩中蟾蜍則另有所指。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陰精也指月。著名的有《靜夜思》《月下獨酌(四首)》《峨眉山月歌》《關山月》等。其中《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 大鬍子叔叔國學課堂《古朗月行》
    古詩詞中關於月亮的詩歌可謂是層出不群,對月亮的偏愛,中國古代詩人表現到了極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這是《詩經》中對月亮的吟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李白賦予月亮的浪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王維筆下清新的月亮。「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蘇軾一彎孤獨的月亮。「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杜甫一輪思鄉明月。
  • 原來李白的《古朗月行》,還有後半部,意思完全不同!
    今天記憶的是《古朗月行》,很多人只知道前半首,不知道還有後面半首,這裡就來說一下後面半首。1我的默寫《古朗月行》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翻譯(選自古詩文網)小時不識天上明月,把它稱為白玉圓盤。懷疑它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上邊。
  • 你可能讀到了假的《古朗月行》,看這首詩的真面目,出乎你的想像
    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幾乎人人讀過,但很多人並沒有全部讀下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首詩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但遺憾的是教材只節選了前四句。其實這首詩共有十六句,你只讀到了四分之一。
  • 小學課本中《古朗月行》為何只有前4句?後12句對孩子來說太難理解
    兒時在課本中讀背過的啟蒙詩詞,總是讓人難以忘懷,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小時候最讓我們信任的課本,竟也會騙我們。當提起李白的《古朗月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兒時的語文課本,且會很堅定地說這首詩我背過,然而,你真的背過全詩嗎?
  • 國學經典誦讀:《古朗月行》
    【譯文】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麼長得圓圓的?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月亮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麼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悽慘悲傷【注釋】⑴呼作:稱為。
  • 詩詞鑑賞:李白這首《古朗月行》,描述了兒時對月亮稚樸的幻想
    詩詞鑑賞:李白這首《古朗月行》,描述了兒時對月亮稚樸的幻想詩友們,感謝您點進這篇文章,跟小編一起品讀詩詞。兒時看到天上皎潔的月亮,總是會生出無限的想像,想像著它是一個很好吃的圓餅,想像著是個大盤子,或者是一張臉。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在某個深夜,仰頭望向明月時,生出了許多的想像,於是就有了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古朗月行》。
  • 李白《古朗月行》詩賞,抬頭望月,思兒時的大唐盛世!
    《古朗月行》是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月亮明朗和宛若仙境,接著寫大蟾蜍把月亮腐蝕的殘缺了,迷惑不清,最後寫沉淪蠱惑的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寫月亮的沉淪過程,表達詩人對奸臣當道,禍亂朝政的憂憤。
  • 品讀《古朗月行》,李白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個政治白痴
    皓月當空我曾經也是這麼以為的,但讀了太白的《古朗月行》,再結合他的個性,結合他的人生,我覺得,我可能冤枉他了,他不是政治白痴,而是天性和野心不被那個朝廷所容罷了,他的政治眼光和才幹,可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低下。
  • 儒聲暢享∣六月•古詩詞裡覓童真——《古朗月行》
    譯文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境,飛到了天上。在晚上觀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接著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了。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