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白的《古朗月行》,還有後半部,意思完全不同!

2021-01-18 國際記憶大師焦典

今天記憶的是《古朗月行》,很多人只知道前半首,不知道還有後面半首,這裡就來說一下後面半首。

1我的默寫

《古朗月行》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雲端。

▲選自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91頁

上面是大家熟悉和課本裡學習的,其實它還有後半首。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翻譯(選自古詩文網)

小時不識天上明月,把它稱為白玉圓盤。

懷疑它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上邊。

月中仙人垂下雙腳?月中桂樹多麼圓圓!

白兔搗成不老仙藥,借問一聲給誰用餐?

蟾蜍食月殘缺不全,皎潔月兒因此晦暗。

后羿射落九個太陽,天上人間清明平安。

月亮淪沒迷惑不清,不值觀看想要離開。

心懷憂慮不忍遠去,悽慘悲傷肝腸寸斷。

其實在看前半首時,你覺得這是一首兒歌,感覺是詩仙李白又在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了。但是看了後半首,你會發現,其實講的是現實朝廷的問題。

月亮殘缺不全,需要像后羿一樣的英雄出現。因為當時唐玄宗早年雖然英明,但是晚年光顧著和楊玉環談感情了,朝政混亂,後來還導致了安史之亂,一個王朝居然在盛世的時候,差點滅亡了。

好了,背景交代了,我們來用記憶法記憶一下吧?

2繪圖記憶法

▲繪圖記憶法:將腦海中想像的形象的圖像,畫到紙上。

怎麼樣,畫了圖之後,是不是形象多了呢?

3故事記憶法

▼故事記憶法:將抽象文字,轉化為形象的圖像,然後通過故事情節的方式,串成一個形象生動的故事。

下面,你可以再通過故事記憶法的方法,來記憶一遍。記好了,可以看下我的參考答案哦!

我的參考答案:

夜晚,李白在鼓上行走,撞到一個小兒,他看著月亮搖頭不認識,於是用口對著白玉盤呼氣。

用白玉盤將瓊臺上的鏡子裝著,突然鏡子飛在青雲上了。

好了,今天就記憶到這裡啦!哪有什麼天生如此,只是我們天天堅持!

本系列選自最新部編版語文課本,通過運用記憶法,將這些必背古文記憶下來。這裡將以連載的方式,每篇推文記憶一篇古文。歡迎多提意見,如果你覺得有參考價值,也歡迎轉發收藏!小學必背古文5一年級上

著作權所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留言。本文只做交流學習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資料參考古詩文網。

相關焦點

  • 古朗月行(唐)李白
    02詩詞鑑賞先看題目《古朗月行》。這是一首樂府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這個【行】不是行走的意思,是一種歌曲體裁,就像我們現在說的交響曲、進行曲等。《朗月行》的意思大概就是月光曲。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
  • 《古朗月行》李白
    《古朗月行》飛花令之「月」飛花令之「月」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的《古朗月行》一共16句,現在我們讀到的內容是我國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節選的詩作前四句。這四句詩的確表現了兒童時期對月亮的稚氣認識,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
  • 《古朗月行》-李白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 品讀《古朗月行》,李白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個政治白痴
    皓月當空我曾經也是這麼以為的,但讀了太白的《古朗月行》,再結合他的個性,結合他的人生,我覺得,我可能冤枉他了,他不是政治白痴,而是天性和野心不被那個朝廷所容罷了,他的政治眼光和才幹,可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低下。
  • 古詩詞日曆 | 李白《古朗月行》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可以作為對《古朗月行》的註腳與旁白。表面上看,李白這首詩是寫對於月亮的喜愛,實際上卻是表達對於月食不明的愁苦,喻示著詩人生活在一個太平漸去的時代,心憂如焚。
  • 詩人李白這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鳥,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槍摧心肝。看到這首詩,記憶一下子倒退回了年幼時期。
  • 李白《古朗月行》詩賞,抬頭望月,思兒時的大唐盛世!
    《古朗月行》是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月亮明朗和宛若仙境,接著寫大蟾蜍把月亮腐蝕的殘缺了,迷惑不清,最後寫沉淪蠱惑的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寫月亮的沉淪過程,表達詩人對奸臣當道,禍亂朝政的憂憤。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古朗月行》(節選)唐 李白
    ɡǔ ǎnɡ yuè xínɡ古朗月行(節選)tánɡ  lǐ bái
  • 詩詞欣賞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 大鬍子叔叔國學課堂《古朗月行》
    古詩文誦讀與古聖先賢對話:古朗月行(節選)        唐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採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像,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  詩中四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 詩詞鑑賞:李白這首《古朗月行》,描述了兒時對月亮稚樸的幻想
    李白丟筆的那一刻,享受萬人的掌聲,小編下筆的這一瞬,只想要大家一個贊!詩詞鑑賞:李白這首《古朗月行》,描述了兒時對月亮稚樸的幻想詩友們,感謝您點進這篇文章,跟小編一起品讀詩詞。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在某個深夜,仰頭望向明月時,生出了許多的想像,於是就有了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古朗月行》。
  • 《古朗月行》中的「白玉盤」是晶瑩剔透的嗎?
    作者:葛東亞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他的《古朗月行》中寫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網上有些地方把"白玉盤"注釋為"晶瑩剔透的白盤子",對此我有點疑惑。白玉盤不應該是白玉做的盤子嗎?為什麼說是晶瑩剔透的白盤子呢?
  • 《古朗月行》古詩朗讀
    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盛唐時期,它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這時期的詩人有很多,我們今天來了解其中一位,他愛酒;愛月;愛行俠仗義;更愛寫詩,他的詩豪放飄逸,題材居多,一首《靜夜思》讓大家耳熟能詳,他就是——李白。
  • 一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古朗月行》(節選)
    《古朗月行》出自《全唐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著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沒而迷惑不清,最後表達為月亮的淪沒而心中感到憂憤不平。
  • 你可能讀到了假的《古朗月行》,看這首詩的真面目,出乎你的想像
    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幾乎人人讀過,但很多人並沒有全部讀下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首詩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但遺憾的是教材只節選了前四句。其實這首詩共有十六句,你只讀到了四分之一。
  • 儒聲暢享∣六月•古詩詞裡覓童真——《古朗月行》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每當讀到李白的詩,我們都無不驚嘆其傲人的才華。因為在他的詩裡,多是瀟灑與肆意、多是浪漫與不朽。可你是否也了解到,在這亮麗的描繪下,藏著一個無奈的軀殼,一種對當時社會腐朽落敗的喟嘆!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 國學經典誦讀:《古朗月行》
    以下是未節選部分:【作者】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 , 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託可馬克) ,白即誕生於此。⑶仙人垂兩足:意思是月亮裡有仙人和桂樹。仙人:傳說駕月的車夫,叫舒望,又名纖阿。⑷團團:圓圓的樣子。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著搗藥,究竟是給誰吃呢?言外有批評長生不老藥之意。問言:問。言:語助詞,無實意。與誰:一作「誰與」。⑹蟾蜍:《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蟾蜍,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詩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圓影:指月亮。
  • 每日一星 | 聽一聽古裝小美女周筱淇帶來的《古朗月行》!
    今天的「每日一星」是來自上海的周筱淇小朋友,她給我們帶來一首李白
  • 小學課本中《古朗月行》為何只有前4句?後12句對孩子來說太難理解
    當提起李白的《古朗月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兒時的語文課本,且會很堅定地說這首詩我背過,然而,你真的背過全詩嗎?在很多人印象中,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好理解,也很容易背。實則不然,其實這首詩一共有16句,很多人小時候只是背了個開頭。那麼,像課本這麼權威的書籍,為何要「偷工減料」呢?不妨先來看一下完整版的《古朗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