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屆柏林戲劇節!
德國漢堡德意志戲劇院《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
JOHN GABRIEL BORKMAN
時間:6月25-26日,19:30
地點:北京•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票價:100 200 320 400(套票優惠) 480(套票優惠) 580
訂票電話:010-66550000
購票連結:http://ticket.chncpa.org/product-1011806.html
《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宣傳視頻
《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是易卜生生前最後創作的兩部作品之一,是一部四幕悲劇。易卜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是歐洲知識界取得現代突破的中心人物,被公認為現代戲劇之父。他的劇作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仍在世界各地繼續上演。易卜生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劇作家。《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是易卜生文學創作四個階段中「心理與象徵劇」階段中創作出的不朽名作。
與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有異曲同工之妙,觀眾從主人公漫長的等待中感受到深刻的孤獨感和一種空有壯志的無奈。博克曼是一名礦工的兒子,憑藉自己的過人智慧,成為一名採礦工程師,最終爬上了銀行行長的位置。他野心勃勃,想要開採龐大的礦山,想要掌管全國的鐵路和輪船航線,就在他馬上當選國會議員的時候,他鋌而走險挪用了公款導致東窗事發,被判入獄服刑八年。八年出獄後他把自己關在家中的閣樓上,一天天幻想銀行再來請他復職,他重新計算著自己的價值……就像半個世界後出現在法國舞臺上的《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漢,苦苦等待永遠不會出現的「戈多」。
►導演卡林·亨克爾呈現了一個由無所事事的幻想和親情紐帶編織成的囚牢。這種表現手法由舞美設計實現(卡特琳·諾特洛特),舞臺變為一個真實可觸的暗無天日的碉堡。高聳的臺階向遠處延伸,迴轉著通往某種類似擔架的東西,躺在其上的博克曼如同一個人類的祭品。
——《漢堡晚報》,2014年9月23日
►導演亨克爾著重刻畫了兩個女人間的戰爭。茱莉亞·魏寧格和麗娜·貝克曼打扮得像故事書中的女巫,在情感的表現上如同兩輛「怪獸卡車」。二人頭髮蓬亂,身著睡衣(服裝設計:尼娜·馮·梅肖),以不可思議的昂揚鬥志在各種對彼此的無視和怠慢中遊走著。尖酸刻薄的言語攻擊、怪異可笑的舞蹈、威脅性的叫罵、抽搐似的扭動以及許多荒誕戲中的表現手法輪番上演。
——《南德意志報》,2014年9月
►麗娜·貝克曼飾演的艾勒身著藍色緊身尼龍裙,從舞臺後部的碉堡樓梯上蹣跚而下,步態因過高的高跟鞋而顯得顫顫巍巍,好像隨時有可能跌落。當她走到前部後,誇張的肢體顫慄和面部表情配合的天衣無縫:神經質般、因驚慌失措而瞪大的雙眼、一張一翕的下顎、抽搐痙攣的嘴唇,這個表面看上去病入膏肓的女人可以在一瞬間耗儘自己所有的情感,她聒噪不休、奮力殘喘,似乎可以使堅實的牆壁顫抖。
——《今日戲劇》,2014年10月
同一府邸,樓上樓下如隔鴻溝萬丈——易卜生刻畫的互不僭越半步的兩個「雷池」,在導演卡琳·亨克爾和舞美設計師凱特琳·諾特羅特的詮釋下,融成一塊陰鬱、壓抑的混凝「天地」——在那裡,相見猶如天譴。
那裡就是靈魂的牢監,謊言、虛偽無路可尋,大家竭盡氣力,爭奪權力和至親。導演亨克爾讓曾經存在於世的道德公義,用一種怪誕的方式瓦解殆盡:被折磨和被羞辱,只能靠去折磨和去羞辱來撫平。帶著假面的人啊,自己找不到內心的安寧,也休讓他人幸福。
姐妹各懷敵意,絞裂著兩個男人的內心,卻以為這就是真愛。可當年邁的博克曼死去,又當頗有前途的兒子失蹤時,她倆之間的對立,化成一出又邪、又惡、又有點莫名滑稽的場景。這對孿生怪胎,就像兩個長不大的臭小子,即使到了說拜拜的時刻,也會因為周圍人的一聲叫好而爭個不停。
卡林·亨克爾導演
卡林·亨克爾1970年生於科隆,在科隆和呂貝克長大。她從大學肄業後在一些導演身邊做起了助理導演,如喬治·塔波力,1993年完成了她執導的首部作品,之後在維也納城堡劇院導演的一系列作品都使她聲名鵲起。1996年她進入波鴻劇院。上世紀90年代末卡林為許多主流德語國家的劇院創作作品,如萊比錫、蘇黎世、漢堡、美茵河畔法蘭克福以及慕尼黑室內劇院。2006年她憑藉為斯圖加特國立劇院導演的契訶夫的《普拉託諾夫》獲得萊比錫城市頒發的卡洛琳·諾伊貝爾獎。自2008年起她經常在德國當代著名戲劇導演卡林·拜爾的親自指導下工作,得其藝術真傳,迅速躋身知名導演行列,這段經歷也幫助她奠定了自己在克隆劇院和漢堡戲劇院的藝術格調。2012年她為慕尼黑室內劇院改編的《麥克白》受邀在柏林戲劇節上演。此後,她執導的作品紛紛受邀上演,如2013年科隆戲劇院的《老鼠》、2014年蘇黎世戲劇院根據亨利希·范·克萊斯特改編的《東道主和他的替身》。此外,她為漢堡德意志劇院導演的《博克曼》再次入選柏林戲劇節,至此,她的作品已連續五年受邀參加這一重要藝術節。
▌主創:
導 演:卡林·亨克爾
編 劇:易卜生
舞美設計:卡特琳·諾特洛特
服裝設計:妮娜·馮·梅肖
音 樂:阿爾維德· J·布德
燈光設計:阿奈特·特·墨蘭
戲劇指導:西比爾·梅爾
▌主演:
約翰·加布利埃爾·博克曼:約瑟夫·奧斯滕多夫
甘西爾德·博克曼:茱莉亞·魏寧格
厄哈特·博克曼:楊-彼得·坎普沃斯
艾拉蘭·瑟姆:麗娜·貝克曼
範尼·威爾頓:凱特·斯特朗
威海爾姆·福達爾:馬蒂亞斯·班德舒
弗麗達·福達爾:加拉·溫特
漢堡德意志戲劇院
漢堡德意志戲劇院坐落在漢堡市聖喬治區,擁有1200個座位,是德國最大的戲劇院。1900年9月15日,漢堡德意志戲劇院在漢堡市民的倡議和公眾的集資下正式落成。劇院的建築風格為新巴洛克式,是以維也納人民劇院為模型而設計建造的。漢堡這座城市的戲劇史從此被改變,而漢堡德意志戲劇院至今仍是德國的領先戲劇院之一。
自建成之日起,漢堡德意志戲劇院一直在歷任總監的帶領下以一己之力推動著德國戲劇的發展與創新。劇院建成初期,劇院的劇目一直以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等古典主義作品為主。二戰期間雖被迫「國有化」,但劇院堅持上演古典作品,拒絕出演政治宣傳作品。戰爭結束後,漢堡德意志戲劇院作為城中為數不多未被炸毀的劇院被保留了下來,在保留古典主義的基礎上拓寬戲目,逐漸成為戰後德國戲劇表演的大本營。
70年代初,在新媒體和先鋒戲劇發展的衝擊下,漢堡德意志戲劇院設立了「實驗劇場」,以滿足小部分觀眾需求,這一劇場後來也成為了這一年輕劇院的主要舞臺。到了90年代,在時任藝術總監弗蘭克·鮑姆保爾的帶領下,劇院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出色的團體表演和重視戲劇語言本身,並且被《戲劇世界》雜誌評為「年度劇院」,贏得無數榮譽,成為漢堡市的「文化使者」。
進入21世紀以來,新任藝術總監湯姆·史託姆貝格更是帶領劇院開展了新一輪的概念創新,與其他藝術形式如繪畫和新媒體相結合,並經常聘請世界級導演來執導劇目,與世界接軌的同時吸引年輕觀眾。在他的努力下,劇院在2004年至2005演出季被評為德語區年度劇院,成為為數不多的獲此殊榮的德國劇院之一。
自2013年至2014演出季起,卡琳·拜耳成為了漢堡德意志戲劇院的新一任藝術總監。
中國首屆柏林戲劇節!
6月21日 - 7月9日
北京·國家大劇院
上海·大寧劇院
柏林戲劇節,德語國家最重要的文化盛會之一,也是與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和英國愛丁堡藝術節齊名的「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每年5月在德國柏林舉行,每次為期兩周。該戲劇節自1964年創辦以來,至今已連續舉辦53屆。
該戲劇節也是觀眾聚會、行業聚會和切磋會,其中不僅有戲劇人對話,還有各類戲劇獎頒獎(如年度劇院或導演獎、最佳戲劇創新獎、最佳青年表演獎等),以及觀眾見面會、頂級派對、音樂會、特殊單元長達十天的劇院制定課程等。
柏林戲劇節,對於劇場愛好者和專業人士而言,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盛事狂歡。
「柏林戲劇節在中國「是由吳氏策劃與柏林藝術節共同發起,國家大劇院及上海大寧劇院主辦的雙城德語戲劇盛會。中德兩國戲劇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早在2015年5月便遠赴柏林,從戲劇節10部「最值得關注」的德語戲劇中,挑選出今夏將在北京和上海演出的這三部作品。挑選的作品既保留了柏林戲劇節在業內的專業品質,又將中國觀眾的喜好結合一起。此次巡演由大眾汽車贊助,並得到歌德學院的大力支持。
elvita威的生活便籤
北京文藝活動分享平臺
訂閱完整版文藝活動 請郵件至elvita@qq.com
微信ID:elvita-v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點擊閱讀原文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