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生活】25年東西德統一之巨變 海量照片對比

2021-03-05 德國生活報

2015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25周年,25年,消失的不僅僅是那一堵牆,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隔閡,25年,改變的也不單單是城市的風貌,還有各自的思想。

★ Die 25 Vorher-Nachher-Fotos aus Ost und West ★

柏林

柏林,變化最大的應屬柏林。每一組新老照片都是在同一個視角所拍攝的。


▼1990年的柏林電視塔和2015年的柏林電視塔一覽

▼德意志帝國國會。25年前的柏林圍牆,如今只剩下一條不起眼的地基線。


▼Zimmerstraße

▼柏林街頭一瞥

▼這裡的柏林卻幾乎沒有變化。

多特蒙德

▼多特蒙德的購物步行街,變得只有商家的招牌。

杜塞道夫


▼河邊散步,景色還是不變。

▼25年的高樓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法蘭克福

▼25年不變的球迷,25年不變的球場。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市場,25年依舊是吵鬧非凡

▼25年的金融中心,經歷風風雨雨始終堅挺的德國經濟。

漢堡

▼你看,黃色的招牌都未曾改變。


▼廣場上的建築,依然如故



科隆

Hamm

▼城市變遷,有些逐漸擴張,有些慢慢消逝。這裡曾經的社區經過25年的發展,已經漸無蹤影。

萊比錫

▼你能想像出,下圖這裡是萊比錫大學圖書館的前世今生嗎?


▼Karl-Marx-Platz上的萊比錫大學建築,在舊的基礎上翻新,好像還是很現代。

▼Waldplatz-Palais,翻新後這裡現在是居民樓。


Leipzigs Stadtbild今非昔比的萊比錫街景


相關焦點

  • 柏林圍牆倒塌25年 德國「仍在統一」
    10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借用歐巴馬的名言評價總理默克爾,認為她與美國總統一樣,相信自己的國家正處在最佳時期,但事實是今日的德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複雜。25年前的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經過25年磨合,德國東部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仍落後於西部,最近幾年的追趕也近乎停滯。
  • 柏林圍牆倒塌25年今昔對比
    柏林圍牆倒塌25年將近,攝影師Markus Schreiber重訪故地,圖集展示柏林圍牆倒塌25年今昔對比。▲上圖為人們為慶祝柏林圍牆倒塌在布蘭登堡門塗鴉牆上跳舞的場景,下圖為25年後這座裡程碑今天的模樣。▲上圖為1961年11月20日,東德工人和士兵在歷史著名的德意志帝國國會大廈前建造柏林圍牆;1990年德國統一後,停止使用的國會大廈成為了諾曼·福斯特爵士的一項重大革新項目,成為了下圖中今天的德國國會大廈。
  • 德國慶祝統一30周年:東部西部融合之路仍漫漫
    儘管由於新冠疫情,原定的盛大慶典規模被迫精簡,但人們在這一天還是從德國各地來到波茨坦參觀「統一博覽會」(Einheit Expo)。   從實物、照片到文字、視頻,再到藝術裝置,3.5公裡長的露天展覽將波茨坦老城變成了一座巨型博物館。
  • 葛君︱329天:冷戰末期德國統一為何如此之快?
    因此閱讀事件親歷者們的回憶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於是我們可以找到來自美國(布希、斯考克羅夫特:《重組的世界——1989~1991年世界重大事件的回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蘇聯(戈巴契夫:《我與東西德統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民主德國(克倫茨:《89年的秋天》,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莫德羅:《我眼中的改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等各方當事人們關於德國統一的回憶錄
  • 德國,統一尚未完成
    從1989年就開始的若干次的認同爭論,把德國擲入了一個危機與擾攘的階段, 默克爾總理在紀念德國統一20周年時曾說,「統一尚未完成」,如今兩德統一三十年過去,似乎仍然如是。到1996年,德國政府總共為東德投入了近10000億馬克的資本,堪稱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是投資密度最大的一次性投資。根據柏林大學的文章,兩德統一的經濟代價約為一萬五千億歐元,比德國的國債還多。
  • 德國統一背後:無數個意外構成的政治奇蹟
    科爾隱約感覺到,對德國統一來說,這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11個月後的1990年10月3日,德國真的迎來了統一大典。德國的首次統一在炮火與鮮血中完成,帝國宰相俾斯麥通過三次王朝戰爭才締造了德意志帝國。而此番二次統一沒有放一槍一炮,未死一兵一卒,從柏林圍牆倒塌到兩德統一,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被世界驚嘆為政治奇蹟。
  • 消失的紅色普魯士軍隊,站在東方陣營的德國軍人|老照片
    1949年在德國蘇佔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通稱東德,首都為東柏林,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東德位於現今德國的東北部,面積為107,771平方公裡東德人民軍組建初期多為志願人員,1956年建軍。由地面部隊、人民海軍、航空部隊及邊防軍組成。1990年解散東德人民軍1962年採取徵兵制後,人數擴充至17萬人。
  • 40年生活巨變,都在這些照片裡了
    2014 年5 月25 日,浙江省湖州市老人網上對弈。賀勳毅(中國) 攝法國攝影家馬克·呂布1971 年在上海拍攝了《對弈》:一條長凳兩頭對坐,中間擺個小棋盤,棋子也就指頭肚大小。改革開放40 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社會已發生了時代性的變化。網上看戲看新聞、網上賣物購貨、網上打牌下棋已成為人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時代已逐漸改變了人們日常的生活環境與習慣。以網為伴,以網為友,以網為樂,已成為人們執著追求的一種新時尚。一個嶄新的數字時代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社會生活空間。這便是時間的對弈、時代的對弈、歷史的對弈。棋局小世界,人生大棋局。
  • 德國名人 這些明星都來自當時的東德地區!
    今年正值德國統一25周年,快來看看那些顏值爆表、才華橫溢的德國演員和音樂人,他們都來自當時的東德地區哦~Karoline HerfurthSchauspielerin Karoline Herfurth (31, 「Im
  • 雖然柏林圍牆被推倒了25年,但牆還記得那些歲月
    我久久注視著一座建築的外牆,那片外牆上裝飾著一幅20世紀最著名的攝影作品之一——一名戴著頭盔的東德士兵在鐵絲網即將封閉的時候越過柏林圍牆投奔西德的照片,攝於1961年。而事發地,就是我現在所站的不遠處。在我身後,一位德國母親正在給她的小寶寶介紹說:寶貝,看,這是房子,那是馬路。畢竟孩子只是小孩子,大概媽媽只是帶他出來在好天氣裡散個步,也並不必把太過沉重的歷史轉告給他的。
  • 當代藝術界為何偏愛德國藝術?
    然而,近年來德國藝術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戰後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到到德國統一後的萊比錫畫派,從戰後的繪畫大師們到新的觀念、行為藝術家在最近幾年都引領當代藝術潮流,拍賣行情也持續上漲,不斷成為媒體上的熱點話題。當代藝術界對德國藝術的偏愛,特別是對德國具象繪畫的推崇,成為一個格外引人注目現象。
  • 薦書 | 40年生活巨變,都在這些照片裡了
    2014 年5 月25 日,浙江省湖州市老人網上對弈。賀勳毅(中國) 攝法國攝影家馬克·呂布1971 年在上海拍攝了《對弈》:一條長凳兩頭對坐,中間擺個小棋盤,棋子也就指頭肚大小。改革開放40 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社會已發生了時代性的變化。網上看戲看新聞、網上賣物購貨、網上打牌下棋已成為人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時代已逐漸改變了人們日常的生活環境與習慣。以網為伴,以網為友,以網為樂,已成為人們執著追求的一種新時尚。一個嶄新的數字時代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社會生活空間。這便是時間的對弈、時代的對弈、歷史的對弈。棋局小世界,人生大棋局。
  • 李斯特關稅同盟能讓德國統一 歐盟為什麼不能讓歐洲統一?
    李斯特關稅同盟的成功案例歐盟在建立之初被視為世界上唯一能夠挑戰美國霸權的聯盟,然而在英國退歐和新冠肺炎的無情打擊之後,歐盟呈現給人的是四分五裂的景象,在世人看來現在就分崩離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歐盟根本沒有將歐洲統一在一起的可能性。
  • 這種題材大膽的佳作,德國每年都能拍出幾部
    熱氣球逃亡計劃整整籌備了2年時間。而當初靈感來源,則是一篇雜誌上的相關報導。這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導演是德國人麥可·赫爾比希。此前,他更為人熟知的是德國知名喜劇導演:2004年,他執導的《夢幻飛船驚奇號(第一部)》,成為當時德國影史第二賣座電影。
  • S05E24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德國統一
    我估計在德國你就可以這麼罵人:就你也配姓馮?而且俾斯麥之保守,可能要遠超你的想像,比如在他的墓碑上,俾斯麥就給自己寫下了這樣一段墓志銘:國王威廉一世忠實的德國僕人。還比如說在1848年,歐洲爆發了一系列武裝革命,史稱「人民之春」,這一系列革命的矛頭,對準的就是保守落後的貴族制和君主制,各國人民群情激昂,都要乾死國王,成立資產階級國家。那麼這時候的俾斯麥在幹什麼呢?
  • 德國貝斯坦:創世之作純實木鋼琴S-25
    本網9月23日訊 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美稱,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鋼琴製造業也發生了多次轉型,從取材到製造技術,都有了大大的提升。德國鋼琴製造的標準,有個明確規定,木材必須採用純實木製作,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品牌的鋼琴這幾年以來受到國內消費者追捧的原因,貝斯坦鋼琴作為德國優秀的品牌之一,S-25純實木鋼琴一經推出,就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追捧,從音色、手感、質量上都是屬於高端琴的定位
  • 奧地利vs德國,生活性價比大比拼!
    但是身為外國人,比起德奧兩國人民關於德語表達方式或者生活習慣差異的爭論,我們更關心這兩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到底有多大差距,在哪生活賺的多花的少。物價水平:奧地利高於德國 在德國和奧地利都生活過的人應該會有非常明顯的感受:奧地利物價比德國高。
  • 同為歐洲大國的德國與法國,為何在國家統一的道路上同道歧途?
    在此之間沒有任何一個王國有實力完全統一各邦,直到18世紀普魯士崛起德國統一才初露端倪,經1866年七星戰爭以及之後的反擊法國戰爭後,1871年德國最終人們不難發現,與1661年路易十四的「朕即國家」相比,德國的最終統一是在1871年威廉一世繼任德意志國皇帝,晚了法國210年,如果從瓦盧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算起,則晚了三個世紀。同為歐洲大國的德法,民族成分相對單一的德意志為何在國家統一的道路上落後於多民族的法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