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網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迎來第二季。
在第一期節目中,有這樣一支樂隊憑藉他們「土到掉渣」的音樂,臨時改歌的騷操作,以及風趣幽默的談吐,迅速地登上了微博熱搜,雖然慘遭淘汰,但是在全網具有了不低的話題性和熱度。
他們便是——五條人。
五條人樂隊成立於2008年,雖然名為「五條人」但是實際上常駐的只有兩個人:仁科和阿茂。
在做音樂之前,他們賣過打口CD,盜版書,當過小攤小販。
這些曾經「接地氣」的職業,似乎就預示了他們的音樂會土到掉渣。
他們音樂的特點是,用自己的海豐話母語唱民謠。
唱的內容往往來自他們熟悉的縣城生活的記憶碎片,或者講故事,或者發感嘆,他們通過悅耳的旋律和原汁原味的土著詞彙,將他們的想法與生活描述得妙趣橫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樂隊必須具備兩點:要麼一定要足夠「大」,憂國憂民,批判現實,思考人性;要麼就要做「漢化大師」,復刻國外的東西,做大牌樂隊虔誠的擁躉。
然而「五條人」哪一點也沒有,認認真真地寫自己的小人物小故事小世界,就像他們的logo一樣,是一個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塑膠袋」。
在樂夏的舞臺上,初見五條人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他們強烈的違和感而皺皺眉頭。
散漫的坐姿,腳踩一雙紅色人字拖,仿佛兩個剛逛完菜市場的大媽。
然而當他們採訪的時候,那句:「我寧願我們的音樂土到掉渣,也絕不俗不可耐。」便開始讓大家的好感度不斷攀升。
在演出階段,原定的歌曲名為《問題出現了我再告訴大家》,然而他們一時興起,突然改歌唱起了另一首《道山靚仔》,整個節目組亂成了一鍋粥,導演氣的嗓子都啞了。
事後主唱仁科解釋說:「在舞臺上,那個感覺來了,就剎不住了。而且我們真實的給大家詮釋了什麼叫做《問題出現了我再告訴大家》。」
他們並未對自己的淘汰感到悲傷,反而對導演心懷愧疚,生怕他丟了工作。
這可能也是五條人能夠圈粉的重要原因之一,玩樂隊的人中不乏隨性不羈之輩,但是五條人的隨性讓我看到了他們的「度」,他們的底線。
隨性不是沒禮貌,不羈不是沒規矩。
2017年,五條人在《一席》節目上有一段訪談。
正如同張曉舟所說:「他們發展了一種獨特的韻律節奏和吐詞方式,一種介乎鄉野民間戲曲和街頭吵架之間的南蠻腔調,並且他們還大大拓展了中國當代新民謠的題材領域和敘事方式。」
有人問五條人:「你們覺不覺得你們的音樂太土了,並不具備民謠應當具有的詩意?」
主唱仁科的回答是:「你所謂的詩意,讓我覺得有點兒噁心。」
很慶幸能看到這樣一支原汁原味的本土樂隊,也期待著在未來他們能一直堅持著自己獨特的音樂理念,永遠做一個紮根生活,卻絕不俗不可耐的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