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過程中,少不了記筆記。可是為什麼一些學霸君做得一手的漂亮筆記,而自己卻草草幾行,既不美觀,也滿足不了複習的需求。甚至有不少人懶得做筆記,覺得沒有必要。那麼,接下來就說一下:為什麼要記筆記?有什麼記筆記的好方法?有什麼高效的工具?
為什麼要記筆記?
任何學科領域中知識內容的學習,是離不開記憶的,雖說記憶能力因人而異,但都遵循一個基本規律。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曲線反映了記憶量隨著時間減少,如下圖中標記「無複習」的曲線。根據這個遺忘規律的指導,合理的複習可以實現學習內容的熟練掌握;而筆記正是複習的重要學習資料。
學習的整個過程:知識的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和測試這6個環節;華羅庚主張學習是一個把書變薄的過程,即「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而筆記的作用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中,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知識獲取時,把握知識的整體,比如框架、關聯;篩選、識別難點或盲點,複習時重點拓展、突破;對所學內容進行重組、複述、加工或理解後,擴充和完善筆記;最後,通過筆記對書籍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4個筆記原則
學習是一個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是將新的知識納入已有知識結構的過程。為了輔助學習,更好地建立知識點間的聯繫,使新知識點牢固的納入知識結構,應該掌握科學的筆記方法。而要科學地記筆記,應該牢記4個筆記原則:
使用符號、縮寫:儘量圖文並茂,使內容形象化、系統化;言簡意賅,羅列要點,但切忌板書、書本照抄;做筆記時,抱著能讓他人、甚至小白看懂的心態:主題明確,論點全面;邏輯清晰,搭建框架;使用圖表、符號、顏色,呈現思考;以實用為主,以主題或項目為核心:形成習慣,定期回顧、整理、應用和歸檔。
4個筆記方法
在把握4個筆記原則的基礎上,需要選擇合適的筆記方法,呈現出美觀、實用的筆記。這裡給出4種具體的筆記方法,供參考和選擇實用。第一種康奈爾筆記法,其具體5個步驟如下:
記錄(Record):在聽講或閱讀過程中,在主欄內儘可能多的記錄有意義的論據、概念等內容;同時要求簡略、條理清晰,可加入初步的加工;簡化(Reduce):課後,儘可能早地將主欄中的論據、概念等內容,簡明扼要地概括在回憶欄或副欄;背誦(Recite):以副欄中的關鍵詞作為右側內容的線索,用於回憶;回憶時,遮住主欄,用回憶欄中的提示,儘量完滿地敘述課堂上講過的內容;思考(Reflect):將聽課靈感、意見、心得體會等內容,與課堂或閱讀內容區分開,寫在筆記本的底部,加上標題和索引,編製成提綱、摘要,分成類目;該部分作為思考延伸,聯繫事實或現象,關聯相關理論以及用途;複習(Review):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複習:如每周花十分鐘,通過回憶蘭為主、主欄為輔的方式,快速複習筆記。
東京大學筆記法:自左向右把筆記頁分三列;主要的板書內容寫在左側第一欄;中間記錄個人的發現和評論;總結寫在最右側。
【腦圖方法】由於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強,具有較強的關聯性、結構性,而腦圖簡潔和概括的特點,可以很容易的表現出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製作的筆記可以長期使用,用於回顧、梳理。
筆記流方法:為了在課上,儘可能多的理解,配合比喻、圖表等形式,先用單詞寫下主要觀點,再將觀點和知識點之間畫上箭頭,進行聯繫;因為筆記流的方式犧牲了可讀性,所以需要課下對其進行加工和整理,使之完整。
4類筆記工具
無論是採用什麼筆記方法,最終具體呈現形式如何?用於歸納、總結的筆記,既需要美觀,以增強閱讀體驗或觀感,也需要長期保存。因此,可以通過Markdown記錄+存儲到網絡來實現。而具體內容的編輯是需要藉助一些工具的,比如:
圖文編輯工具,可以使用Markdown編輯器,也可用更專業的排版系統LaTeX;數學公式編輯工具,可使用在線編輯工具LaTeX在線、Myscript;OCR識別工具,PC端可用ShareX識別文本,而公式識別工具mathpix,可通過快捷鍵截圖識別公式;思維導圖可以使用支持公式的MarkMind,也可用支持雲端存儲的百度腦圖,而幾何作圖可用GeoGeb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