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拍賣行:竟稱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是英國軍隊「合法」報酬

2021-03-02 新華網

拍賣行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虎鎣圖片

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青銅虎鎣,11日被以41萬英鎊,約合360萬人民幣的價格被拍出。該拍賣引發廣泛爭議,負責拍賣的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被指極不負責任。因為該文物買家有可能面臨著隨之而來的的法律和道德風險。實際上,就在青銅虎鎣被拍賣的前3天,記者曾暗訪該拍賣行。

央視記者 王璇

如果買了這個,中國政府追索,我會不會面臨法律訴訟?

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藝術顧問


我認為不會有,至少我知道的是這樣,這都是發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之前的(被劫文物),這個公約對被劫文物是有約束作用的,我個人認為,我跟倫敦的熟悉國際貿易和法律的律師也諮詢過,他們認為追索這件東西可能性不大。

文物追索資深律師 克裡斯多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的約束範圍是有限的,沒有辦法以它為法律依據去追索這件文物,但是故事不是說到這裡就完了,如果中國政府成功追索怎麼辦,他們能做很多事,有些事他們已經做了。

對拍賣行的行為譴責和抗議,就是必要動作之一。

文物追索資深律師 克裡斯多夫

他們(坎特伯雷拍賣行)現在是把一個潛在的定時炸彈賣給了買家,而買家並不知道,他們並沒有獲得清晰的所有權。

而此前記者詢問埃文斯家族是否有虎鎣的所有權,拍賣行又是這麼回答的。

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藝術顧問

它的合法來源是我們明確知道的是第一手的,是直接從圓明園裡「獲取」的,如果你讀他的日記,他很明確地說了「拿」的這些東西是被英國軍隊作為「合法」報酬支付給士兵,可以拍賣它們,賺到報酬,也可以拿走實物作為部分報酬。

掠奪所得難道真有法律依憑?遺憾的是,很多國家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時效制度,這種情況下被利用成為掠奪者的保護傘,儘管它可能與國際公約相悖,與文物原屬國的法律相悖。而這正是爭議所在,灰色地帶。

文物追索資深律師 克裡斯多夫

灰色地帶意味著大家坐下來解決問題,去討論它。你做功課,這是本來該做的,它本來今天(4月11日)都不應該被拍賣掉,你怎麼能夠公開說這些東西是劫掠來的,然後還要去拍賣它,卻不參加任何關於文物歸還的討論呢。

從虎鎣重見天日以來,國家文物局通過多渠道和拍賣行接觸,可拍賣行拒絕撤拍,並迴避一切討論。當法律不足夠成為制勝武器,通過道義申索的方式追回文物,也是有成功先例的。

文物追索資深律師 克裡斯多夫

法律並不是這類問題的訴求終點,還要有道義申索,通過對話、調解,永遠都是最好的辦法。


中國官方將出爐「外國被盜文物資料庫」,庫中文物在中國不得拍賣

中國國家文物局14日在其官微及官網全文發布了《追索海外文物絕不能再讓「親者痛」》(以下簡稱「《追索》文」),該文出自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霍政欣之手。此外,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期將發布「外國被盜文物資料庫」,資料庫中的文物在中國境內不得拍賣。

《追索》文指出,以此次虎鎣拍賣為例,儘管英國拍賣機構的行徑已引起多方譴責,但從法律角度來看,現階段啟動法律程序追索並非理性選擇。目前的兩項國際公約(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制定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1995年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制定的《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支持文物原屬國追索流失文物,但它們均無法適用於虎鎣。前者因為英國2003年才批准加入所以「法無溯及力」,後者英國則還沒加入。

《追索》文認為,儘管追索海外文物面臨嚴峻的法律環境,但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和個人仍然可以積極作為。

首先,對大多數當代非法流失出境的文物應及時依據國際條約機制進行追索。

其次,對於虎鎣這樣的歷史流失文物,主管機關應及時發聲,表明中國立場。

此次國家文物局對虎鎣拍賣所做的嚴正聲明,就能為今後可能進行的追索行動奠定基礎。

再次,對於非法流失出境的文物,中國的機構和個人應該拒絕參加商業拍賣。

事實上,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也在日前指出,在譴責英國相關拍賣行不道德行為的同時,我們要做好兩件事。

一方面,國家文物局近期將發布「外國被盜文物資料庫」,在國內市場集中公布外國政府通報的被盜文物信息。上述文物,在中國境內不得拍賣。

另一方面,要更加愛護和珍惜本國的文化遺產,密切關注國家文物局、公安部聯合發布的「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平臺」,在文物市場領域為國家文物安全做出貢獻。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新聞網

編輯:董靜雪

 

強烈譴責英國相關拍賣行不道德行為!

相關焦點

  • 圓明園流失文物之殤:侵略者曾開專賣店集中出售
    至今年圓明園罹劫160周年之際,仍無法準確統計出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具體數量與品名。歲月更迭,世紀蹉跎,數量難以確計的圓明園遺物,在被劫掠海外之後,迭經數次易主與遷移,有些恐怕已因種種原因徹底毀失而無跡可尋了。如此這般,完全追求確切數據,逐一追索流失文物,並非易事,一時也難以成事。
  • 「圓明園流失龍首」在巴黎小拍約2400萬被神秘人購得!!!
    圓明園12生肖銅像,有5尊未現身,那麼12月17日出現的龍首 ,是不是圓明園當年所流失的龍首呢?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如今以證實的圓明園其他獸首,如今安在?鼠首|兔首法國佳士得拍賣行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在其網站公布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銅像估價,分別為八百萬至一千萬歐元。
  • 25年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部分回歸文物 國家文物局供圖「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 我國東海打撈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卻厚著臉皮討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舉世聞名的圓明園遭到了兩次破壞,就是這兩次劫掠事件,導致璀璨奪目,珠寶琳琅的圓明園如今只剩斷壁殘垣,而且這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遭到毀滅性破壞,當初的皇家園林幾乎都遭到了劫掠。
  • 橫店圓明新園昨正式開園 臺灣收藏家贈送3件流失文物
    臺灣收藏家林嘉瑋向圓明新園捐贈了3件圓明園流失文物:抱月瓶、香爐、方觥。(中國臺灣網 王偉 攝)(中國臺灣網 王偉 攝)  中國臺灣網5月11日橫店訊 (記者 王偉) 10日上午,耗資300億元,佔地6200多畝的橫店圓明新園舉行啟幕盛典,這個按1:1的比例復建北京圓明園95%建築群正式對外迎客。在盛典上,臺灣收藏家林嘉瑋向圓明新園捐贈了3件圓明園流失文物:抱月瓶、香爐、方觥。
  • 中國水域發現英國沉船,裝滿了圓明園寶物,英國喊話:那是我的
    一、焚燒圓明園,文物流失海外 1840年為了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人悍然發動鴉片戰爭,用先進生產力打敗破舊的封建王朝,用暴力推開中國市場的大門,由此我們中國開始近代百年的屈辱歷史。
  • 圓明園的12獸首,回歸的7尊是如何收回的?另外的5尊到底去哪了?
    近代歷史上,圓明園可以說是中西結合的典範建築,曾經是清朝的皇家陵園。然而遺憾的是,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放置在圓明園內部的珍寶被大肆劫掠,而十二生肖獸首原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噴泉的一部分。最終這些銅像也被強行從石質身軀上剝離下來並且帶走,從而流失海外。銅像本身只是用紅銅打造,價值並不算高,但是它所蘊藏的意義和內容卻是非凡的。在國外,這些銅像大部分也被兜售和轉賣,價值也是節節攀升,1985年馬首銅像售價只有1500美元,然而到了2009年,銅像的價值就已經上漲了1.2萬倍,這意味著收購的難度,將會更加巨大。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國家文物局供圖  「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專家表示,這批文物的回歸,為中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是中英兩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下稱「1970年公約」)框架下,合作打擊文物走私、促進文物追索返還的成功範例,既彰顯了中國政府打擊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堅定意志,也是多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文物追索返還領域國際規則改革完善
  • 觀察|希臘文物撤拍,疑似天龍山造像何以高價拍出
    佳士得撤下四件來路存疑的希臘和羅馬文物據英國《衛報》報導,考古學家克裡斯託斯·齊羅吉安尼斯教授(Christos Tsirogiannis)在佳士得(紐約)網上拍賣圖錄上發現了四件文物——古羅馬大理石野兔、羅馬青銅鷹和兩件古希臘陶瓶,並有證據證明它們或為被盜文物。他也對全球知名拍賣行在文物上拍前未能充分核實其出處,以確保文物不是從原籍國非法獲取而感到憤怒。
  • 圓明新園開園 臺灣友人捐贈流失海外文物
    解說155年前遭焚毀的北京圓明園已在浙江橫店重現。5月10日,佔地6200多畝、總投資300億,按1:1比例復建北京圓明園95%建築群的「圓明新園」正式開園。3件珍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也「回」到園中。
  • 法國奢侈品大亨無償歸還中國四件周朝文物(組圖)
    據英國媒體日前報導,在歸還青銅鼠兔首之後,法國奢侈品大亨皮諾今年4月秘密向中國歸還四件屬於公元前7世紀(東周時期)的猛禽金首,沒有索要任何補償。2013年6月,皮諾家族曾無償向中國歸還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
  • 海外博物館中國文物丟失引質疑,故意抹黑這鍋我們不背
    8月中旬,美國精英雜誌GQ網站發表了長篇報導,將近年來一些歐洲博物館文物失竊案強行與中國掛鈎。該文章詆毀中國買家不惜一切手段將中國海外流失文物追回,甚至是給盜賊「下訂單」。安娜·布列塔尼達勒姆大學,世界百強名校,英國老牌名校。杜倫大學是一所位於英國東北部小城達勒姆的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同為傳統學院制的英國聯邦制大學,這三所學校是英格蘭地區最古老的古典大學。
  • 專家重建圓明園,發現殘留文物,5萬多件文物當初為何沒被發現?
    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了北京,長驅而入圓明園大門。守園將領拼死抵抗,無奈寡不敵眾,管園大臣投海而死,園中人員或是被侵略者殺死,或是落荒而逃。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後,肆意劫掠,士兵看見琳琅滿目的珠寶,皆爭搶不休,英國軍官赫利思因劫掠園中財物而一躍成為富人,園中的綢緞、珠寶被士兵裝了好幾車運走。
  • 「火燒圓明園」重現敘利亞:上萬文物被盜,有的歷史甚至已5000年
    敘利亞文物和博物館總局局長馬哈茂德·哈穆德曾聲稱,戰爭讓反政府武裝分子和盜墓賊十分猖獗,他們在八年間洗劫了上萬件文物,其中一些文物的歷史超過5000年。如今,在俄敘聯軍的聯手下,敘利亞局勢趨於穩定,全國解放近在眼前。即便如此,盜墓分子依然不改本性,居然變本加厲的偷盜文物。
  • 圓明園文物修復將重現「彩色」西洋樓
    本報訊(記者王斌)在很多人印象中,圓明園西洋樓是一片灰色石刻。其實,被毀之前的西洋樓原本是「色彩繽紛」的,鑲嵌於建築外部的琉璃構件顏色豐富,有黃綠色、天青色、翡翠色等。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圓明園管理處了解到,「修復1860」項目第三期文物修復工作已經啟動,涉及24件瓷器、5件琉璃。這是圓明園首次對西洋樓遺址出土的西洋紋飾琉璃構件進行修復,將再現盛時西洋樓多彩的園林景觀。昨天上午,北青報記者在「圓明園文物修復工作站」看到,幾位身穿白大褂的「文物醫生」正在對部分文物開展修復工作。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順利歸國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
  • 小夥在英國地窖發現國寶,將10萬件圓明園文物送回中國,後來如何
    廣東小夥繼承家人的英國遺產,意外發現有10萬件是圓明園文物,那麼,後來如何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小編我要介紹的這個人就是趙泰來。他的外祖父曾經是在朝廷當官,家世顯赫,擁有巨大的財力和權利。在那一代人中,趙泰來的外祖父還是混得不錯的,基本上沒有多少人的家世能超過他的外祖父。可到了他爸爸那一代,便開始走下坡路。趙泰來的爸爸當時只是個赤腳醫生,所以家裡的經濟沒有趙泰來外祖父那麼雄厚。
  • 揭秘文物修復師文物修復過程,他們讓圓明園內的碎片「復活」
    龍紋碗、高足碗、琉璃件、銅佛像……在圓明園,通過考古和遺址整修出土的玉、瓷、銅、石刻等各類文物眾多,但大多殘缺不全。自圓明園去年啟動「修復1860」工作以來,已經完成文物修復20餘件。記者近日專訪圓明園文物修復團隊,探訪這些專業的文物修復師是如何通過對文物「望聞問切」和讓碎片「破鏡重圓」等手段,讓一批批文物「復活」的。
  • 英國首次曝光北京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轟動全世界!
    圓明園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幾代的中國人都希望看到圓明園被毀前的樣子。
  • 圓明園籌建文物醫院,遊客也能來當「大夫」
    龍紋碗、高足碗、琉璃件、銅佛像……在圓明園,通過考古和遺址整修出土的玉、瓷、銅、石刻等各類文物眾多,但大多殘缺不全。自圓明園管理處啟動「修復1860」工作以來,已經完成文物修復20餘件。記者近日專訪圓明園文物修復團隊成員,看看這些專業的文物修復師如何通過對文物「望聞問切」和讓碎片「破鏡重圓」等手段,讓一批批文物順利「復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