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碗、高足碗、琉璃件、銅佛像……在圓明園,通過考古和遺址整修出土的玉、瓷、銅、石刻等各類文物眾多,但大多殘缺不全。自圓明園去年啟動「修復1860」工作以來,已經完成文物修復20餘件。記者近日專訪圓明園文物修復團隊,探訪這些專業的文物修復師是如何通過對文物「望聞問切」和讓碎片「破鏡重圓」等手段,讓一批批文物「復活」的。
在10萬瓷器碎片中尋找一件器物的零件
彎腰盤坐在地上,從瓷器碎片堆中取出一枚碎片,和手中的碎片仔細比對,不太匹配,再選一枚……這就是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科員張可欣的日常工作——瓷器碎片預拼。因為長期摸取瓷器碎片,這位「90後」姑娘的手指已經有些粗糙了,有時甚至還會被割破,可一旦找到幾枚相鄰的瓷器碎片,和那個興奮勁兒相比,這些小苦頭根本不算什麼。
近年來,圓明園遺址考古工作持續推進,已出土的文物涵蓋瓷器、琉璃、石刻等,這其中,僅瓷器碎片就多達10萬片。在如此多的碎片中尋找同屬一件器物的零件,就好比大海撈針,但修復師們有辦法。
張可欣說,文物修復前的預拼工作就好比病人看病前的分診環節,先按照青花、黃釉、紅釉等不同釉彩進行分類;再按照青花吉字牌、如意、壽字等紋飾進行再分類;接著還要按照碗、盤等不同器形進行分類。在同一類瓷片中,尋找可以拼得上的,儘量還原文物的外貌。
此前,圓明園曾修復過一隻康熙黃釉綠彩龍紋碗,這隻碗嚴重破碎,碎片數量達479片,最小的只有指甲蓋大小,查找拼接特別困難。修復師王勉查閱資料發現,康熙黃釉綠彩龍紋碗的碗身上有二龍戲珠的圖案,為了方便尋找,他和同事照著龍身、龍頭、龍珠的碎片分門別類地擺放,好比拼圖遊戲一樣,一片一片地比對,將它們一點點地復原。再經過打磨、調色、繪紋飾、上釉等步驟,最終完成修復。
然而絕大多數情況下,修復師只能找到文物的一部分,如果能通過這些碎片確定器物的高度、直徑等尺寸,以及釉色、紋飾等信息,就可以開始修復了。但如果缺失部分太多,本著修復真實性原則,就保持原狀不做修復。圓明園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曾經參與修復過一件道光年間的雲龍紋花插。當時查閱各種資料、努力拼對,都找不到這件花插上半部分的樣式。「憑藉我們的技術,完全可以仿造出殘缺的部分,但文物類瓷器的修復在於補全破損並最大化還原文物原貌,所以我們最終決定遵從歷史、保持現狀,包括瓶身上面有很多被火焚燒過的黑色痕跡也給予了保留。」
恢復昔日原貌後給考古工作提供線索
圓明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博物館墓葬出土的文物種類比較單一,雖然經過時間的洗禮產生破損,但通常能在小範圍內找全所有碎片,但圓明園的文物是在極其混亂的情況下被打碎、打亂的,出土時也是混雜在一起。雖然這一現狀給文物修復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但經過修復師們「妙手回春」的修復之後,去除了病害、恢復昔日原貌的文物反而給考古工作提供了線索。
這位工作人員介紹,「地天母」銅佛像出土於2001年至2003年間的含經堂考古期間,「雖然知道是含經堂出土的,但是我們一直不知道它存放於哪個房間。」這尊銅像由於埋藏地下時間太久,出土時有部分缺失,存在鏽蝕。「必須去除有害鏽,因為它就像人得了癌症一樣,會擴散,不管它,銅像就會慢慢被腐蝕掉。」這位工作人員介紹,在修復的過程中,修復師要首先對器物進行清洗,「不能使用普通的自來水,因為水中的物質可能對器物造成傷害,所以得用去離子水,對文物進行清洗」,去掉附著在器物上的泥土之後,要用文物修復專用的藥劑進行除鏽處理,讓銅器恢復本來面貌。
經過修復師的修復,這尊銅佛像不僅再次恢復原貌,底座還露出了「德行根本」四個清晰的字跡。
「這幾個字露出來之後,我們馬上聯繫考古專家,考古專家一看,高興壞了,這幾個字恰恰能證明佛像的位置,給文物的考古提供了珍貴線索。」這位工作人員說,考古專家確定,這尊佛像原供於梵香樓二層德行品間的佛龕中,是梵香樓七百餘尊佛像中唯一倖存的,十分珍貴。
西洋樓被毀前
原本「色彩繽紛」
在眾多等待修復的文物當中,一對黃綠相間的琉璃構件尤為引人關注。「這是我們馬上要著手修復的彩色琉璃構件,修復好後可能會對公眾展出,到時候遊客看見這些琉璃件後,可能會顛覆他們心中的西洋樓的模樣。」圓明園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說。
遊客參觀圓明園遺址的時候,西洋樓是必去的地方,那些精美雕刻的乳白色石柱成為「打卡」的標誌。「我們曾經一直以為西洋樓是素色的。」這位工作人員說,考古人員在現場考察時只發現了白石、青石或花崗巖,顏色都比較素。歷史照片也大都是黑白的,牆面深深淺淺,但看不出顏色。
然而專業的數位化修復團隊在考察的時候,發現了一些造型獨特、顏色特別的琉璃構件,聯想到可能來自西洋樓,於是開展大量調研、比對和色彩復原。最後,數位化修復團隊發現,被毀之前的西洋樓其實是「色彩繽紛」的。
原來,西洋樓是「西洋外表中國心」,柱子內部是木頭的,然後砌上磚,最外層貼上西方人用的大理石,而大理石上的很多西洋紋飾用的就是琉璃構件,通過榫卯的方式嵌入的。琉璃構件顏色豐富,有黃色、綠色、藍色、青色、藕荷色和紫色,還有兩種顏色組合的構件,比如黃色與綠色、青色與藍色等。
然而這樣的建築經不起大火。在1860年的浩劫中,西洋樓付之一炬,只剩下了斷壁殘垣和殘破的琉璃構件。圓明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對於琉璃構件的修復都採用回爐復燒的方式進行,雖然可以燒出結實的新構件,但是琉璃本身的顏色也會被同時燒掉。圓明園的文物修復師們將挑戰全新領域,首次嘗試對琉璃構件進行修復,根據初步方案,琉璃構件的修復過程跟瓷器相似,清理、粘接、補配、找平、做色、繪紋飾、上釉……一系列步驟順利完成,才能努力還原琉璃構件的原始風貌。
馬上就訪
圓明園文物醫院即將「開張問診」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條件所限,以前文物修復的場地並不固定。為了讓更多文物告別沉睡的庫房重獲新生,圓明園管理處正在籌建文物醫院,讓文物修復擁有永久固定場所,接受更加專業的「問診」和「手術」。
目前管理處已經完成選址和初步建設,清潔臺、通風櫃等文物修復設備也已基本到位。文物醫院的功能設置包括文物修復、文物檢測分析、資料收存,未來還將增加考古發掘基地、文物庫房等功能。
這座文物醫院將具備文物保護管理與展示宣傳功能,未來有望對公眾開放部分修復環節,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文物「復活」的全過程,還有機會跟文物修復師們現場「研討」。
完成修復部分文物
青釉鼻煙壺
青花八寶萬福如意瓷磚(兩件)
康熙青花龍紋碗
康熙紅釉碗
青花纏枝蓮紋瓷繡墩
康熙祭藍釉盤
康熙青花蓮瓣石榴紋碗
康熙青釉蓮瓣碗
康熙釉裡紅夔龍紋碗
康熙釉裡紅二龍戲珠紋碗
康熙青花龍紋碗
康熙釉裡紅龍紋碗
康熙黃釉綠彩龍紋碗
雍正青花碗
乾隆梵文青花高足碗
「地天母」銅佛像
(原標題:圓明園出土的文物大多殘缺不全…… 他們在圓明園修文物)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