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掠,一個放火焚燒。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
我國曾多次想要重新修葺圓明園,重現圓明園的輝煌光彩。直到1996年前後國內外平靜下來後,才有精力開始圓明園的修葺工作。不過想要恢復到從前那般「光鮮亮麗」簡直是關山難越,就算藉助現代科技和一些文物修復的專業人員也是根本不可能達成的任務。不過,在圓明園的修繕工作中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專家對圓明園進行修復時,意外發現了五萬多件文物。
一百多年前的我們飽受戰火摧殘,每個國人都不願回想起這段屈辱的歷史,這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一百多年前的晚清積貧積弱,由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嘗到甜頭的列強悍然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擄掠走我國無數的文物和金銀財寶,在"東方的凡爾賽宮"著稱的圓明園中更是做出惡行。英法聯軍的暴行傳到國際,使國際社會都為之震動。法國作家雨果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就對英法聯軍的暴行強烈譴責。
毫不誇張說,圓明園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壯觀且美麗的建築之一。是我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寶貴財富,其內收集陳列了我國各地數百年來的奇珍異寶,有的是國寶級的文物,有的甚至連世界都久聞大名。這樣一個美麗的珍寶,卻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主導的一場劫掠洗劫一空。將園內大部分的文物洗劫一空,連窗簾壁畫乃至小到能在手上把玩的玉石都沒放過。隨後縱火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停下。此舉野蠻行徑窮兇極惡,讓人憤慨。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同治皇帝準備重修圓明園以此供慈禧太后居住,可是因為重修圓明園工程量巨大,而當時的滿清積貧積弱加之戰爭剛剛結束的割地賠款,對於重修工作所需要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實在是力不從心。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復刻英法聯軍的暴行再次劫掠剛剛重修完成的西郊諸園。此後直到新中國的建立都沒有再重新修葺過。
1996年,我國各界考古和文物方面專家齊聚一堂,對圓明園進行保護性發掘以便更好進行保護和修繕工作時,在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下居然發現了近五萬件文物。很快,圓明園發現萬件文物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社會各界呼聲最高的便是想要弄明白為何當初的侵略會留下這麼多文物以及有哪些珍貴的文物被發現。
很快就有專家對社會各界的關心做出分析回應,這些未被侵略者帶走的文物可能在被帶走時由於數量實在是太多了,於是便丟棄不用,再加之當時慌亂的情況下,這些文物有不少掉落在水中得以倖免於難。也可能有當時的火災並不徹底的原因在內,種種因素使得有不少的文物留存下來。但是搶救性挖掘出來的文物有的破損嚴重,有的還只剩下一個部件,但是也有不少的文物在殘垣斷壁下保存至今。
說到圓明園就不得不說圓明園海晏堂前的十二獸首,每一尊獸首都堪稱國寶級文物,分別以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為原型打造。其中,在這些斷壁殘垣中出土的文物也有一尊獸首銅像,不過他不是十二獸首中的一員,而是一尊象首。此尊象首堪稱國寶級文物,在大量專家和學者查閱各種文獻資料找尋它的身世之後,最終將它命名為—鎏金銅象首。
圓明園發現的近五萬件文物中,當屬鎏金銅象首最珍貴。英法聯軍侵略者們連這樣一件珍貴的文物都沒帶走,可想而知,他們在圓明園中搜颳了多少的珍貴文物。其中我國的象徵,國寶級文物:十二獸首還有蛇首、狗首、雞首、羊首四尊流落海外了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