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經之首《易經》,到底在講什麼?看懂這24個字,絕路逢生

2020-12-23 源易緣

群經之首《易經》,到底在講什麼?看懂這24個字,絕路逢生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文明史,簡而言之就是一部《易經》發展應用史。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幾位「多智近妖」的智謀大亨:周公旦、姜子牙、孔子、張良、諸葛亮、劉伯溫、周敦頤等,他們或為肱股之臣,或為萬世師表,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滅的功績。

現代人對《易經》作為天書來對待,那麼,到底這些先賢大德們從易經裡獲得了哪些智慧,讓他們從億萬萬生靈中脫穎而出,做出不朽的事業,晦澀難懂的《易經》到底在講些什麼呢?

「源易緣」就由《易經》第一卦乾卦卦辭,結合諸葛亮的一生功績,來看易經給我們的人生指出一條怎樣的處世之道。

一、初九:潛龍勿用。

易經的所有精髓都在一個「易」字上,「易」即「變」。所有的事務都是隨著天時、地利、人和時刻變動的。

所謂潛龍勿用,是指事務在力量很弱小時,要學會低調、學習,在暗中集聚力量。此時,最好不要輕易向外界展示自己,否則只會給人誇誇其談的印象。

想當年,諸葛亮在南陽隆中默默耕耘十年。在三國紛爭,諸侯蜂起的年代,諸葛亮和徐庶默默地跟隨隱士司馬徽學習治理天下的學問。

就是在隆中時,諸葛亮的天資也是很高的,加上司馬徽的指點,以及其嶽父黃老先生的提攜,諸葛亮的本領與日俱增。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默默地結交江南有學之士,朋友遍江南,是未出仕前的真實寫照.

但彼時,諸葛亮並未投靠任何諸侯,即便他的宗族親戚就是劉表,但諸葛亮知他並非明主,因此搬遷到南陽鄉野之中,過起耕讀生活。

諸葛亮的隆中十年,就是潛龍勿用的階段。

如果諸葛亮是個普通人,看到自己有點才能,就急於投靠諸侯,博取名利,充其量不過是個小謀士。但顯然,諸葛先生顯然志不止此。

二、九二:見龍在田。

見龍在田,後面一句是:利見大人。

見龍是事務已經成氣候,能夠出山見人。

諸葛亮在隆中經營十年,為何選擇劉備落難南陽時出山?是巧合嗎?對於諸葛亮來說,劉備三顧茅廬是他一手策劃的。

首先,劉備投奔劉表時,被劉表妻族蔡瑁猜忌,落難南陽。無意中聽徐庶等人談論「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諸葛亮與劉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蔡瑁刺殺劉備,劉備走馬入南陽,諸葛亮廣交朋友,很可能知道劉備的行蹤,徐庶的談話可能是故意洩露給劉備聽的。

接下來,司馬徽、徐庶、崔直等南陽士人紛紛向劉備透露一個消息,諸葛亮是臥龍先生,得到他可助他事業更上層樓。於是促成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美談。

可以說,與其說三顧茅廬是劉備尋訪諸葛亮,不如說是諸葛亮在自己大才得成時,主動要見劉備這個明主,所謂利見大人,此時見劉備正是時機,兩者一拍即合,共同創造出三國中重要的支柱。

三、九三:惕龍乾乾。

九三爻解辭曰:君子終日乾乾,夕若惕厲,無咎。

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君子平時勤勉上進,也要時刻提防危險,這樣就可以沒有災禍。

諸葛亮加入劉備團隊後,劉備尚無一地一城,處於十分危險的境況。

在諸葛亮的統一調配下,蜀軍攻城略地,外部根據形勢加緊軍事,上修德政,下收人心,加緊糧草儲備,蜀國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中,一步步壯大起來。

此時的諸葛亮及蜀國面臨的正式惕龍乾乾的狀態,在四周危機重重的境地,外樹形象,內修內功,終於化險為夷,壯大了自己。

四、九四:躍龍或淵。

九四爻曰:或躍或淵,無咎。

在事物發展到一定時期時,自己已經有些氣候,必然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和敵視,此時雖然自身的力量已經壯大,但危機也更大。

作為應對,此時應該更加機警,如龍一樣,或一飛沖天,展示自己的力量,或潛入深淵,隱藏自己的實力,此時,最重要的是機警和避險。

劉備和孫權連橫抗擊曹魏大軍,火燒赤壁。在魏蜀吳三者中,力量最弱的就是劉備,此時,諸葛亮極力促成劉備和孫權的結盟,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如若東吳和曹魏結盟,那麼蜀國根本不可能建國就會灰飛煙滅。

在東吳結盟的過程中,諸葛亮一面向東吳展示了劉備集團的實力和作用,一面又隱藏了自己稱雄一方的用心,所謂高調低調之間,諸葛亮拿捏得很到位。

可以說,在赤壁之戰中,劉備方最大的貢獻就是諸葛亮的「多智近妖」的計謀。赤壁一戰時劉備集團站穩腳跟的一次重要戰役,諸葛亮功不可沒。

五、九五:飛龍在天。

赤壁之戰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奪取南荊州,並以蜀地為根據地,基本上和曹魏、東吳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所謂飛龍在天即使此時劉備集團的狀態。在九五爻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時自身已經成了氣候,沒有人再敢小看和輕視。

這時可以興雲布雨,利化萬民。但此時最重要的是要戒驕戒躁,不可狂妄自大。這也是下一爻亢龍有悔提示人們注意的事情。

六、上九:亢龍有悔。

第六爻亢龍有悔,是說一個人或事物發展到最興盛的時候,也意味著危機四伏,更要懂得收斂和謹慎。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劉備定鼎蜀地後,勢力如日中天,無論曹魏還是東吳,再也不敢小覷這支勢力,加上地勢高險,在天府之國中,劉備就是土皇帝。

但是此時關羽敗走麥城,被呂蒙殺害,劉備氣急攻心,率領舉國之兵攻打東吳。

諸葛亮此時極力阻止劉備,但被氣憤衝昏頭腦的劉備,不顧一切,勢要與東吳一決雌雄,嚇得孫權連連求饒也無濟於事。最終被東吳以少勝多,幾乎將其全軍殲滅,至此之後,蜀國基本不再具備三國鼎立的資格。即使有諸葛亮鞠躬盡瘁,也無濟於事。

從易經這24個字:潛龍在淵、飛龍在田、惕龍乾乾、躍龍或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包含著中國人的大智慧,它從來不會手把手教你做一件事,但卻會將事物的發展規律告訴你,照著做,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中國人。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相關焦點

  • 群經之首《易經》,是什麼意思?看懂這24個字,絕路逢生逆風翻盤
    《易經》被稱作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文明史,簡單點來說便是一部《易經》發展應用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產生過幾位「多智近妖」的智謀大亨:周公旦、姜子牙、孔子、張良、諸葛亮、劉伯溫、周敦頤等,這些人或為肱股之臣,或為萬世師表,在古代歷史上,留下了不滅的功績。
  • 與其花錢算命,不如自學《易經》,看懂易經
    這是《易經》的真正的心理方法——通過選擇智慧,總是讓自己站在勝利的一邊。什麼意思?原來《易經》有64個卦,每一個卦都是一種生活腳本,他已經幫助你推斷出你的選擇的結果。看懂《易經》也是看懂生命。易與天地似,故能彌倫天地之道。古人認為《周易》包含所有「道」。很簡單,但他是《周易》。《周易》用「一」表示陽,「--」代表陰,代表宇宙發展的動力和規律。用六四卦,他包含了天地變化的方式,最合理的生活方式,正是因為他達到了用簡單控制複雜的目的。大道至簡,Avenue非常簡單,用一兩個詞就可以簡單地說明白。
  • 群經之首的《易經》告訴你,如何取氣質優雅的好名字!
    天人之際就是一個陰陽的問題,《周易》講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一個天人之際的問題。後來,漢武帝、董仲舒慢慢接受了這個觀點。到漢宣帝時候,當朝宰相認為《周易》是聖帝明王治太平之書,帝王應該用《周易》原理,創造一個太平盛世。這樣,《周易》的地位就被提得更高了。東漢時期,班固寫《漢書》,整理國故,編寫了《藝文志》,正式視《易》為群經之首。
  • 《易經》是儒家六經之首,真相是什麼,明白這3點很重要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在《師說》中曾經這樣評價李氏子蟠,說他「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六藝"之經一般指儒家的六部經典之作:《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之傳是指對這六部儒家經典所作的註解。這是將儒家經典稱為「六經」的最早記載。有專家認為,在歷史上,把《易經》列為儒家經典之首的人是西漢末年的劉歆。劉歆在整理古代經典過程中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重新排列了六藝(六經)的次序,把《易經》提到首要的地位。
  • 《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
    原標題:《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易經》被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關於「易」的說法,比較權威的是東漢鄭玄的意見: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而「易」字的由來,一堂國學認為也至少有四種說法:一是蜥蜴(變色龍),二是飛鳥,三是日月,四是太陽及其在大地上的投影,也就是所謂的天地變化。一堂國學堅信,《易經》是人類祖先記錄太陽運行周期的智慧產物,《易經》講陰陽。
  • 易經到底在講什麼?9個字可全部概括,讀懂後64卦的智慧迎刃而解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便是要讀懂易經的易理,而易理又都是在64卦之中,因此把握64卦是學習易經、感悟易經的必備條件。易經這本書應有盡有,而且博大精深,自打易經誕生之初,許多智慧的先賢都依靠易經的智慧感受出很多道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五經四書和國學經典。
  • 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五千年燦爛的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啥意思?準不準?提起《易經》, 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 曾仕強:《易經》全篇只講了這「3個字」,但很多人都沒搞懂!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熟讀《易經》後總結了3個字的成功格言:「上」、「止」、「正」。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需要選擇的問題,如何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判斷很重要。
  • 《易童子問》王聖夫:易經中這到底什麼是「爻」?
    《易童子問》王聖夫:易經中這到底什麼是「爻」?1.《周易》的64卦,是由384個爻組成的。爻,是構成卦的最小符號單位。如果不了解爻,我們就不能真正進入《周易》的大門。但「爻」這個字現在很少見,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易經》中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字一筆之差,講出人生大智慧
    《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等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易經》是講變易、簡易、不易的書,從看似千變萬化、雜亂無章的天地人萬象中,但卻能總結出規律,來指導人生。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易經》中上、止、正,這三個字。
  • 《易經》:女人這一生的得與失,這64卦全講透了!
    參照明夷卦的心法,我給自己定個中層小目標,換個開心點的活法,也許能在逆境中走出來。頭一次,我下定決心離開大學,加入了當時還在創業階段的羅輯思維團隊,這讓我的「學者」同學們十分不解。既濟卦也指明了,什麼才是過得好的生活方式;40多歲,婚姻生活一地雞毛,到底該怎麼經營?漸卦也展示了,怎麼做夫妻感情才能越來越好.說白了,人生雖長,但最關鍵的,就那麼幾步,而《易經》裡的心法,就是教你在這些時刻,通過選擇的智慧,始終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 《易經》包括什麼和介紹什麼
    道家易經不只是指周易,三易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介紹了什麼內容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 長徵講易經
    今天我們就費點吹灰之力,吹去易經幾千年以來落下的灰塵,看到真正的易經到底是什麼。更重要地是打破過去被人給我們灌輸的易經傳統概念,如風水、擇吉、算卦什麼的,清楚地認識一下真正的易經。    過去以為易經包羅萬象,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天地無全功,萬物無全用,聖人無全能。    易經自然也是專用的,那就是幫助我們改命的文化。
  • 一篇文章看懂《易經》八卦
    本 期 導 讀 《易經》的八卦圖象很難看懂嗎?應該說,沒有入對門就很難看懂,入對了門就不難。跟隨潘毅老師,進入《易經》之門。學習《易經》,最基本的知識就是八卦。什麼是八卦?八卦是先哲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類比萬物而創造的,用以象徵和歸納自然現象的八個符號。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而中華民族是易經的民族,所以更強調文化的多樣化,易經是包容文化,而並非是整合文化,所以外國人讀易經的時候,才能拍案叫絕,大加讚美,根本原因是易經講的是人性、人生,和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毫無關係。第二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易經是替君子做事情的,小人最後學習易經,只能一敗塗地。
  • 《易經》: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堅持這3句話,順境就在眼前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一部書被稱為群經之首。能夠在幾千年的動蕩起伏中流傳至今,一定有著過人之處。對歷史古籍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是《易經》。它分為《經》和《傳》兩部分,傳說是周文王姬昌所寫。對後世的哲學、文學、政治、法律、天文、曆法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易經》為什麼被尊為群經之首?它是永恆、變化而又簡明的真理
    這在於六合之道儘管遮蓋本身,但又鮮明本身,似乎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如此的天道並不雜亂,而是簡明。作為如此,易理容易被人所認知,也容易為人所實踐。我國儒家的經典一貫有六經之說,亦即《詩》、《書》、《禮》、《易》、《春秋》和《樂》等六本書。它們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表達和闡釋了儒家之道。但《周易》 在我國歷史上被尊為群經之首,具有至高無上的位置。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守住《易經》中的一個字,福氣自來!
    「群經之首」《易經》給了我們很有益的啟示。《易經》原始八卦中的艮卦,乃根據自然界的山而創造,山一般是巋然不動的,而且人很難翻越,所以艮卦的卦性就是一個「止」字。文王六十四卦中,艮卦彖辭說「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也就是說,人要想有光明的未來,就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行動,什麼時候該止步,後者尤其關鍵。善於把握機會而行動的人很多,但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很少。那麼,到底什麼時候該停下來呢?
  •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在我國千年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的經典,《道德經》《論語》四書五經等等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到了現在依舊有效,一些人通過易經來指導生活,從交友戀愛到工作生活, 都從易經中學習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 24節氣中小滿啥來歷,初候「苦菜秀」又指什麼?易經:或躍在淵
    24節氣中小滿啥來歷,初候「苦菜秀」又指什麼?易經:或躍在淵一年中的傳統24節氣中,春夏兩季的節氣共有12個,古人智慧總結成的季節民諺歌曲稱: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在這些節氣中,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為上半年的6個月令「節」的名稱;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暑、大暑為上半年的6個月中的「氣」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