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攝影,怎樣拍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美麗場景?

2020-12-25 藍色希臘

讓唐詩宋詞來得更猛烈些吧,因為文學和攝影我喜歡,寫自己喜歡的文字,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一種快樂與滿足。李清照是我喜歡的才女,她的文風清新雅致,作為婉約詞派的代表,她的作品具有女性獨有的細膩感。今天就來寫寫她的《如夢令》中的名句,如何用攝影表達出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寫這首如夢令的時候,年齡不過十六七歲,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這句李清照的詞句我特喜歡,記得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語文期末考,寫一篇題目叫做《冷》文章,我通篇引用了她的好幾首詞句,作文只扣了一分,還被作為範文列印出來。

此詞句,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義理解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拍攝思路

攝影要表現出綠肥紅瘦的畫面,既然理解綠肥紅瘦的意思,我們按攝影的畫面分析,就是有紅和綠的色彩。但這兩種色彩的比例是不一樣的。綠色要明顯多於紅色,也就是說在畫面中,綠色的攝影內容佔了主要地位。

有了這樣的思路,我們就可以尋找這樣的畫面,多半是綠葉叢中的幾朵紅花。大面積的綠意包圍著幾抹紅色。我們也可以拍攝綠草地中的紅色落花,但是落花不宜過多,只做點綴而用。

我們還可以把思路拓寬,不僅僅局限於綠色的植物和綠色的葉子,江水是不是也是綠的青山是不是也是綠的,我可以根據這些環境和背景尋找紅色的元素,一起拍入畫面。

春天戶外大量綠色背景中,如果出現小小的一個穿紅衣的人物,是不是也是綠肥紅瘦的畫面?

我們還可以人為的製造這種綠肥紅瘦,比如綠色背景中的紅色物體,比如一堆綠色水果中出現了一個紅果。

攝影其實就是創意,多讀一些古詩詞,理解其中的意思,其實可以幫助我們開拓攝影的思維。而且潛移默化中在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所以攝影和詩詞結合在一起,真的很完美。

我是喜歡攝影,分享心得的藍色希臘。

歡迎你的關注點讚,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首琵琶曲《知否知否》,出自蔡子越的專輯《玉聲》。《知否知否》是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主題曲,由胡夏、鬱可唯演唱,劉炫豆作曲,張靖怡作詞,詞中用到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雨疏風驟,綠肥紅瘦,但是紅花傲然依在,這應該便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本意吧,聰明內斂的明蘭,即使面臨家族,甚至是整個時代的不公,摧殘,還依然可以做到處事通透,不改初心,最終得到自己的幸福。
  • 李清照——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還記得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熱播時,我被劇名吸引,也從頭到尾追完了這部劇。雖然這清新別致的劇名用的是宋代才女詞人李清照的名句,倒也非常符合女主盛明蘭的成長。        盛明蘭從小聰慧貌美,卻遭遇生母被害去世,嫡母不慈,父親不親的困境。無奈之下,她只能藏起聰慧,掩埋鋒芒,忍辱負重,在萬般打壓之下自立自強。
  • 現在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意思
    最近是不是一部電視劇,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還挺火的,因為這劇的名字太長了,直接摘自一首詞的完整一句話,還真是標新立異。
  • 每日一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電視劇知否的主題曲有兩個演唱版本該劇此前上線的主題曲《知否知否》由胡夏和鬱可唯演唱,優美詩詞配上抓耳旋律廣受歡迎,而近日該劇曝光了一段新的MV,此次MV中的版本則是由趙麗穎和馮紹峰親自獻聲,展現了另一種風格。兩人帶著對角色的感情,用飽含深情的唱腔完美詮釋了盛明蘭和顧廷燁之間的愛情故事,「縱飲朝霞半日暉,風雨著不透」的歌詞也是明蘭和顧廷燁一生最好的註解。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抖音號:秀秀書院 粉絲15萬 雅士生活)之:香氣無邊燻欲醉先生這會子《碧澗流泉》正於指下汩汩而出。他一面唱得投入之極,於周遭一切幾乎充耳不聞。(抖音號:秀秀書院 粉絲15萬 雅士生活)之:翠沫輕點潤千年「老師:我拍幾張點茶的照片可以嗎?」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胡夏: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合: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鬱可唯:知否胡夏:知否合:應是綠肥紅瘦鬱可唯:一朝花開傍柳尋香誤覓亭侯縱飲朝霞半日暉合: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鬱可唯:知否胡夏:知否合:應是綠肥紅瘦鬱可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胡夏:昨夜雨疏風驟
  • 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編劇的一封信
    ②87版本的《紅樓夢》,1983年籌拍,1984年劇組在圓明園辦了夏季培訓班,還邀請了20位紅學專家組成顧問團,拍攝共耗費了三年的時間,1987年春節試播六集。87版《紅樓夢》經久不衰,成了影視劇史上的「東方明珠」,被無數後人瞻仰。同樣是電視劇,一個遭人質疑,一個經久不衰,為什麼?請你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編劇寫一封信,談談你對此事的看法。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國第一女詞人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傳唱了千年經久不衰,即便用現代的樂曲唱出來,依然不減當年韻致。而其中最為動人的一句當屬「綠肥紅瘦」。正所謂「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讀者之心何必不然。」一句應是綠肥紅瘦,經過不同人的傳唱,不同人的解讀,不同人的演繹,便有了不盡相同卻又歷久彌新的內涵。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題曲叫什麼 《知否知否》完整版歌詞
    知否主題曲叫什麼誰唱的  電視劇知否的主題曲有兩個演唱版本,一個是由主演馮紹峰和趙麗穎一起演唱的,另外一個版本是由胡夏和鬱可唯演唱的,目前這兩個版本都已經上線。該劇此前上線的主題曲《知否知否》由胡夏和鬱可唯演唱,優美詩詞配上抓耳旋律廣受歡迎,而近日該劇曝光了一段新的MV,此次MV中的版本則是由趙麗穎和馮紹峰親自獻聲,展現了另一種風格。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是何意?
    上半年,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的古裝家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熱播,李清照的小詞《如夢令》也大火了一把,為更多人所熟知。全詞如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李清照: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在眾多的開年電視劇中,一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殺出重圍,贏得了口碑收視的雙豐收。電視劇講述了女主盛家六姑娘明蘭(趙麗穎飾)忍辱負重,為母報仇,其中又遇到了寧遠侯府二公子顧廷燁(馮紹峰飾),互生情愫,兩人一起奮鬥,一路打怪,最後獲得了幸福美滿生活的故事。
  • 為何《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勝過《清平樂》
    正午陽光兩部古裝大戲《清平樂》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這兩部作品要是同時開播,我認為前三集不分上下,三集以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收視率上會超過《清平樂》,十集以後兩者的距離還會拉大。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一、導演和編劇對戲的定位。
  • 知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註冊商標被駁回!
    這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雖然寫得很短,但她卻把人物、場景和對白給巧妙地體現了出來,其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以說是這首小詞中的點睛之筆,寫盡了一個女子對海棠花的憐惜之情。意猶未盡之際,沒想到之後真的出版了一本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名庶女明蘭傳)的古代架空小說。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首先,從這個劇的名字看,為什麼叫知否呢?
  • 當前大熱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創團隊裡有咱菏澤人!
    最近,由趙麗穎、馮紹峰領銜主演,朱一龍、施詩、張佳寧等主演,張開宙執導,季佰超擔任攝影指導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開播。隨著劇中主要角色的一一亮相,古代士族家庭生活、人情關係、嫁娶民俗也隨之變得鮮活生動,躍然屏幕之上。自電視劇開播以來受到了眾多觀眾的追捧,痴迷者可謂一集不落下,生怕錯過精彩劇情,而擔任這部電視劇攝影指導的季佰超是咱菏澤人。
  • 趙麗穎新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註冊商標被駁回啦!
    應是綠肥紅瘦。」可以說是這首小詞中的點睛之筆,寫盡了一個女子對海棠花的憐惜之情。當時還在上學的蝸牛納在念這首詞的時候,就想著若李清照的「綠肥紅瘦」能寫成小說該有多好,想必能夠吸引到很多喜歡李清照的詩詞愛好者們。沒想到之後真的出版了一本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名庶女明蘭傳)的古代架空小說。
  • 古裝家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湖南衛視熱播
    在橫店影視城拍攝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重磅登陸湖南衛視金鷹劇場全國首播
  •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設備有限,各位看官多包涵,手機錄了一下熱播劇《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的主題歌。水墨生涯,時有筆累。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這樣的趙麗穎,您喜歡嗎?
    圖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近年來穎寶的代表作品有《花千骨》、《楚喬傳》、《陸貞傳奇》《杉杉來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乘風破浪》、《西遊記女兒國》。圖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知否,知否?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聲帶大全
    等實力演員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題曲,驚喜釋出。胡夏、鬱可唯對唱演繹《知否知否》,旋律婉轉悠長,深情卻不失激情與宣洩,將一個「吾傾慕汝已久,願聘汝為婦,託付中饋,衍嗣綿延,終老一生」的故事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