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處於當今科技前沿,技術變化更新快,產業競爭格局變化快的背景下,國產晶片進程卻出現了如「武漢弘芯晶片項目爛尾「等一擁而上的行業發展畸形現象。
在美國宣布制裁後,華為晶片斷供,國人自己研製晶片的口號成了行業的發展口號,有人說,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晶片」嗎?我們可以自己研發製造。
晶片技術早已經被西方國家壟斷,中國晶片業的落後,看似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其實反映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晶片領域。民眾常說:中國14億人口,難道連一個小小的晶片都搞不定嗎?晶片再難,有兩彈一星難嗎?晶片看似非常小,但是它卻屬於精密製造。一個硬幣大小的晶片可以囊括一個中等城市的信息。而製造晶片需要的客觀條件遠比這個要苛刻。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Top15的預測,其中Intel、三星、臺積電位居前三,英偉達、聯發科、AMD則是排名前五,而華為海思跌出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IC Insights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全球10大半導體企業排名,華為海思超過了聯發科,排名第十,而如今取而代之的第十名是聯發科,據悉聯發科則憑藉5G晶片大賣,營收同比大增35%,一路從第16位上揚到11位,接近佔據海思曾經的位置。
海思晶片目前只能設計IC晶片,臺積電由於美國的斷供無法代工。華為晶片無法製造後,很多機型都開始缺貨下架,包括面向手機市場的麒麟晶片、巴龍基帶晶片等,華為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可想而知。
巔峰時期的華為手機出貨量達到2.4億臺。不過,如今華為已經制定了新的計劃,海思也在經歷尤為關鍵的轉型。如果計劃順利進行,未來華為海思將會全面進入晶片製造領域。
不怨不艾,中國科技當自強。
「中國有抗衡美國的實力,只是需要時間。中國將尋求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加快自主技術的開發,以保護中國免受美國的不可預測和敵意。
中國的數控行業也要加把勁,儘快研發出核心技術,在數控行業高端應用上真正的有立足之地,不受制於他國。
在運動控制領域深耕細作,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以控制器、計算機輔助製造、製造執行系統和工業雲各層面的工業軟體為核心技術,並相互依託,形成完整的面向製造業的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賦能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