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您知道,正月十五為什麼稱元宵節嗎?「元」是第一的意思,「霄」指夜晚。元宵就是一年中第一個能看到滿月的夜晚。元宵節是家庭團聚的傳統佳節,最隆重的活動就是展掛各種各樣美麗的燈籠。所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元夜」「燈節」等。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有幾個版本,我簡單地梳理一下有三種。
第一種說法,起源於西漢。公元前179年,周勃、陳平等成功地殺了篡權的呂姓一族。正月十五這天,他們擁立漢文帝劉恆即位,文帝也很高興,下令全城點彩燈慶祝,並將這一天定為元宵節。
第二種說法,同樣起源於西漢。在《史記·樂書》中有記載,漢武帝規定在這一天,祭祀道教「太一神」。
第三種說法,起源於東漢。據《歲時廣記》記載:「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國正月之望,謂之大神農變月。漢明帝令燒燈,以表佛法大明。」意思就是說,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大神農變月。明帝為了提倡佛教,下令民間要「上元燈燃」,以表示對佛教的尊敬。
具體是哪一種,留待民俗專家去考證吧,我們還是先樂起來再說。說到樂,您都知道哪些習俗呢?我先把我知道的拋出來,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先說慶祝時間。元宵節的慶祝時長也因時代而不同,漢代只有一天;唐代實施宵禁,但元宵節前後三天,卻取消限制;宋代元宵節張燈的日子,增加到五天;明代,自明太祖時確定,從正月初八點燈,一直到十七,有十天時間;清代又減為五夜。
其次是吃。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象徵家庭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據說這種食物,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名叫元宵的宮女發明的,也以她的名字命名。南方稱這種食物為「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等。可煮、蒸、炒、煎、炸,不同的做法能給人提供不同的口福。
三是遊戲。猜燈謎是主要遊戲之一,將燈謎貼在花燈上,讓人一邊賞燈,一邊猜謎。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四是燃燈放火。元宵節的三種起源方式中,都提到了這一習俗,說明漢朝時已開始了;唐朝對元宵節燃燈更重視,大詩人盧照鄰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當時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南方會燃放孔明燈,東北還有冰燈等;元宵節這天的白天還會有各種社火活動,晚上會燃放燦爛的煙花。
元宵節還是中國傳統的浪漫節日—情人節。未婚的男女可借著賞花燈,順便特色自己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