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祖先的詩意

2021-02-08 小眾先鋒

「電影和文學一刀兩斷的時刻已然來到……」

《被遺忘的祖先的陰影》海報

第一次在《雕刻時光》裡讀到塔可夫斯基此言,便疑心他自己屢屢在片中引用乃父詩作,不知又作何解?西方的文學概念,一直是敘事和抒情兩分法,老塔的切割對象恐怕只是前者,後來接觸「詩電影」一說,老塔好歹算是其中一極,便猜他那句話的本意,或指電影不必被敘事牽了走,他眼裡,跟電影最投合的自然是詩,其隱喻、跳躍、抒情和剪貼,可借音畫組合、轉換、放大。

當然,電影在敘事的同時也可兼顧詩意,比如費穆的《小城之春》對「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境的浸染,鄭君裡的《林則徐》裡送別鄧廷楨一幕亦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背景。而詩電影的本質,當在最大限度弱化敘事(甚至反敘事),以達成詩性呈現的最大化。老塔筆端提到最多的前輩,數烏克蘭導演杜甫仁科(1894-1956)與日本大師溝口健二,老塔自己,亦較多受了杜氏早期自然主義作品影響。本文只說杜氏的助手謝爾蓋·帕拉贊諾夫(1924-90),眾所周知,他以四部詩電影載入史冊。

帕氏是亞美尼亞裔,但生於提比里西,科班出身,原想在蘇式現實主義綱領下混口飯吃,所以也拍了些主旋律,直到看了老塔《伊凡的童年》,才得了啟示,到1964年,在基輔電影製片廠的杜甫仁科工作室,他拍出脫胎自柯丘賓斯基小說的《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全片分成11段,頗像民間長詩的影像化,敘事脈絡雖在,但被淡化到只剩一條粗線。此片講的是烏克蘭與羅馬尼亞接壤處某個山村舊事,主線是伊凡的成長及他的兩段情感,一是他跟殺父的仇人之女瑪麗奇卡的愛情悲劇,一是他和女巫巴拉格娜的不幸婚姻,填充周遭的,一眼望去便是炫目的民風、服飾及儀式,但這層若說有詩意,亦不過是表象,僅供獵奇而已。稍深入地剖析,或有更進一步的詩意滲透,且整理如下:

通篇以觀,此片一直籠罩於死亡的陰影中——開場是長兄在雪林中為救伊凡而被大樹壓死,接著是父親在教堂裡因為對財主的施捨冷嘲熱諷而遭殺身之禍,許多年後,伊凡的戀人瑪麗奇卡又失足落水,最後是妒火中燒的伊凡死於情敵之手,死亡之影追隨了伊凡一生,亦詩化地成了全片基調、隱含母題;第二個貫穿全片的則是畫外音因素——民間說唱形式、宗教頌祝禱詞以及旁觀者竊竊私語的交織,形成了一幅聽覺上連綿未絕的風俗畫卷,而主要人物對話被壓縮到最低點;第三是色彩,茫茫白雪背景上民族服飾豔麗之極,不過聯繫全片的沉鬱調子,雪景的大面積存在,亦有「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浩嘆逸出,另一方面,全片色彩斑斕,但瑪麗奇卡死後的「孤獨」一章卻採用了黑白,代表伊凡的心如死灰;第四是攝影,多取仰拍,畫面的空白即是天空,大有民間史詩格局、與神同列氣魄並存之意,仰拍這一手,又使人想到杜甫仁科《土地》裡白雲、草原映照互存的習見構圖,但帕氏大量採用移動鏡頭,頻繁的快速跟拍亦令影片充盈了無上的動感,彰顯喀爾巴阡山地裡湧起的原始活力。

細化到局部,此片另有說頭。帕氏向老塔的看齊,最明顯的例子即是《伊凡的童年》沼澤地一幕裡的跟拍以及枯乾殘枝構成的一個似夢非夢之境的直接照搬,片頭,帕氏鏡中的少年伊凡,也是在高大的樹幹間奔突,樹叢如長劍刺破青天。另一例子,也許可視為帕氏對老塔的反哺:伊凡之父被財主劈死那個瞬間,畫面裡出現一群濾色鏡處理過的紅色奔馬的大寫意,意指鮮血如烈馬一般奔突噴湧而出,老塔《安德烈·盧布廖夫》則借鑑了這一出,開場熱氣球轟然降落那一景,他插入了一個無關敘事的鏡頭——一匹白馬緩緩倒地,馬這個喻體對本體氣球構成了修辭關係——一種源自最古老的詩歌傳統的隱喻關係!詩電影的密碼,於是在兩位蘇聯導演之間達成互補,如此,我們方能理解日後他們那種源自藝術共鳴並基於命運境遇的惺惺相惜。

刺破青天的不僅僅是樹叢,更有無所不在的木建築(教堂及民居)的頂端造型,墳塋上的木製墓碑及十字架,甚至木柵欄的樁子、支起熊皮的木架子,都可以構成一種媒介,指向未知深邃的晴空,輔以畫外不絕的咒語,《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於是時時溢出某種巫術氣息。伊凡的父兄死後,母親一直神神叨叨地詛咒仇家,不知道是否間接導致了伊凡的痛失愛人,如若巫術氣息可以被定義為預言的靈驗,則片中預示未來的某些片段亦可視為帕氏詩意的另一種表達,儘管它們早已成為20世紀電影史的習常語彙了。和瑪麗奇卡定情後,伊凡前去另一村子打工,兩人相約秋後團聚,360度旋轉鏡頭裡是吻別的場景,但隨後他們就沐浴於不知破空而下的神秘雨水中;兩人作別之際,伊凡在前,走過一條木橋,愛人隔數米外尾隨,若即若離,被俯視中的木橋將畫面一分為二,橋下流水汩汩滔滔,充滿整個鏡頭,兩個場景都在強調水的存在,是否可視為對瑪麗奇卡之死的兩次預言?且兩者中又有插入鏡頭,記錄的是伊凡之母坐在自家屋后角落裡的詛咒,「我願仇家羊全病死,家徒四壁」,然而恰恰是這個結局,很快落到了伊凡頭上。影片後半段,伊凡和第二個愛人巴拉格娜定情,完成於兩人合作釘馬掌的一幕,似乎也預示了他終將被蹬的命運。

伊凡情感生活的失意,亦有提升到民間史詩的表達,他外出謀生期間有一晚休憩於星空下,主人一邊做奶酪,一邊娓娓道來:「上帝問大山何以沒有成婚,大山答,是草原無意,許多世紀過去,大山和草原依舊分離,唯有風為他們送來歌聲」——這實在是極好的民歌材質,若能吟唱出來,謳歌的何嘗不是人間最普遍的悲歡?如此這般,詩之電影,何嘗不是電影之詩?

原載於《看電影》雜誌專欄,經作者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詩意敘事與非現代性隱喻:從《被遺忘的祖先的陰影》說起
    看過天才的謝爾蓋·帕拉傑諾夫導演的代表作《被遺忘的祖先的陰影》,心都醉在了白雪皚皚的烏克蘭樹林間、渺遠曠闊的烏克蘭草原上。其中葬禮的場面給人印象非常深刻:陰暗的室內人們帶著面具、拉著樂器、唱著如讖咒語般的歌謠跳著舞。讓人想起漢族和侗族的儺戲,又讓人想起遠東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蒙古、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薩滿教巫醫作法時跳的跳神舞步。黑色的十字架和遙遠的祖先們被遺忘的故事,烏克蘭民族風情在導演的手中又有了豐富的展示。
  • 《被遺忘的祖先的陰影》《安魂曲》| 鹿地放映 周六下午
    這種表達風格傳遞的是人民對詩意的追求,是人類辛勤勞作之餘,對更高精神追求的嚮往。這些作品通過高度抽象提取的精神內核來達至藝術表達的真實,我們不能說它與寫實主義孰高孰低,但我們可以說它們在追求真實感受的目標上,殊途同歸。電影從來不只是敘事傳道,敘事的目的是精神體驗,是一種手段,不應該成為桎梏。鹿地放映五年多來選擇的各種風格類型的作品,也始終在踐行對多樣性的支持和理解。
  • 《被遺忘的祖先的陰影》[8.6分][蘇聯|劇情|愛情|歷史|1964|1080P|烏克蘭語中字]
    ◎片名: 被遺忘的祖先的陰影◎導演: 謝爾蓋·帕拉傑諾夫◎編劇: Ivan Chendej / Mikhaylo Kotsyubinsky◎主演: Ivan Mikolajchuk / Larisa Kadochnikova / Tatyana Bestayeva / Spartak Bagashvili / 尼古拉·格林科 /
  • 湖北一李家村不知祖先身份,在祠堂發現一破手冊,打開竟看到李淵
    在世界上,估計再也沒有中國人對於血脈傳承更重視的了,對於血脈,中國人是非常關心的,要是一個人的祖上是非常厲害的,那麼他的絕對會在外人面前說,我祖上是幹嘛的幹嘛的,很多人會覺得這些人又在吹牛了,其實不是的,這些人真的是包含了對祖先的敬仰之情。
  • 所謂歷代祖先,全都是指男性嗎?有沒有女性祖先?
    人類的先祖也有公婆之分,男性祖先是公,女性祖先是婆,即先考與先妣,民間有的地方俗稱為祖公和祖婆。中國民間的歷代祖先中,由於長期處於男權社會,男性祖先自然是主體,但任何人均無法否認女性先祖的存在。祖先我國民間後代能識別自己祖先的途徑有四個,一是民間族譜,二是宗祠牌位,三是祖墳,四是祖先祭祀。
  • 導演萬瑪才旦:詩意在不經意間顯現
    央視網消息:萬瑪才旦導演的《撞死了一隻羊》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
  • 一秋寂寥,染一指詩意的墨香
    一秋寂寥,染一指詩意的墨香                作者|楓林秋水  朗誦|扎西德勒                    編輯|靜林心語(ID:JLxinyu1)一顆籬落的心,輾轉在文字的彼岸,拾起一箋清寂的過往,染一指詩意的墨香。                不記得有多少次,帶著舊日的悲傷,梳理無法言說的疼痛。飲下一杯經年的酒,慢慢回味。那些花開,那些花落,那些曾經的來來去去,當再次抬起頭來,那一窗幽風裡的絢爛,一如重逢溫暖的時光。        一直相信,最美的風景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中。
  • 詩意清明丨不忘故人 莫負春光!主播黃凱帶你走進詩詞裡的俏麗春景
    詩意清明,詩累累,情切切,意盈盈,無限情愫蘊含其中。閃電新聞推出《詩意清明》,帶大家感受詩意之中的別樣清明。本期推出《破陣子•春景》。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節日。在萬物生長的美好春光裡,我們慎終追遠,亦催護新生。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
  • 在五百年前,同學們的祖先是文臣武將,奮豆的祖先卻是山頂洞人!
    星太奇和小桂子一臉好奇地望著奮豆,對他的傳家之寶很無語,古輝老師終於忍不住了,用略帶生氣的語氣質問奮豆「你家的祖先是山頂洞人嗎?五百年前?」奮豆摸了摸腦袋,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啊!」鑽木取火可是人類進步的關鍵點。
  • 我們中國人的祖先不是北京猿人?真正的祖先做了很多恐怖的事
    在人類進化史中,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的祖先最早起源於非洲。非洲是現代人,即晚期智人唯一的起源地。大約6萬年~7萬年的時候,非洲智人穿越紅海,向著亞洲大陸擴張。而智人顯著的特徵是眉嵴發達,前額較傾斜,枕部突出,鼻部寬扁,頜部前突。
  • Moana-祖先一直在守護指引著我們
    最近小編二刷電影海洋奇緣Moana,還是被感動的一塌糊塗,今天帶著大家以新的視角來欣賞這部電影,分享夏威夷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價值觀就是祖先的守護與指引。而在Moana遭受挫折時,祖母的靈魂化身為燕魟魚回到Moana身邊開導她,幫助她重新找回自我,應驗了她會變成燕魟的承諾,並且看到她的祖先們的靈魂乘船出現在她身邊。
  • 觀看 | 呂楠 —《被遺忘的人》
    1989~1990年 拍攝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被遺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狀況》。1992~1996年 拍攝中國鄉村的天主教,《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1996~2004年拍攝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2007年1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2006年開始拍攝緬甸金三角。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現今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都是由自己的祖先進化而來,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能夠進行長距離飛行的物種,自然受到了特殊關注。
  • 唯美詩意的作文開頭結尾摘抄
    下面整理了一些唯美有詩意的作文開頭結尾,供大家參考!  1有詩意的作文開頭與結尾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花開,蟬鳴,葉落,雪飄,當手指跳躍,風兒便不再悲傷;當黑白流淌,思緒便將痛苦遺忘;當旋律激揚,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雙眼睛都嵌進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條泛著清麗的旋律的小溪都閃爍著美的光輝。  不要空嘆人世的無奈,且用美麗的心情來看待人世的繁華多彩,細細品味那無處不在的美吧!
  • 被遺忘的土地,被遺忘的人民
    成長於新疆沙雅的王麗娜,在她這部真摯深情的處女作中,用充滿詩意的鏡頭展現了三個主人公——艾薩,凱麗和故鄉廣袤的土地。家庭窮困的艾薩,忙碌地照顧著心愛的小羊和生病的媽媽,哥哥決定離開家鄉去外地讀書,爸爸為了減輕負擔,要把媽媽送往養老院。
  • 越南人祖先是炎帝,為什麼很多民族都尊炎黃和蚩尤為祖先?
    但是,黃帝、炎帝和蚩尤,卻不僅僅是漢族人的祖先,在很多民族的神話中,都有與之相關的傳說,就連越南,都尊奉炎帝為祖先;而蚩尤則是很多少數民族的祖先,這是為什麼呢? 以蚩尤為例,在炎黃大戰蚩尤的故事中,被認為是反派角色,但是更多人認為蚩尤是東夷部落的首領。
  • 狗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浙江發現一種生物,其或是犬科祖先
    那麼,狗的祖先是誰呢?很多人都相信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根據推測,大約5萬年之前,原始人和狼發生了一次互動,此後,通過一代代的馴化,最終一部分野狼被馴化成為了狗,成為了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不過,狼真的是狗的祖先嗎?
  • 《廣島之戀》,意識流的詩意表達,愛情超越種族和國界直擊人心
    01、「新小說表現手法」融入嵌套式結構,獨屬於「杜拉斯」的詩意表達新小說是上世紀50年代形成的一種文學流派,新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差異體現在現實性上。新小說不會像傳統小說那樣採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刻畫情緒飽滿的類型化人物形象,而是採用視覺衝擊力淡化人物關係,挖掘人物內心意識和精神世界。
  • 被遺忘的冷戰鐵幕:蘇臺德
    在這一切背後浮現出來的是一個正在漸漸被人遺忘的名字「蘇臺德」。蘇臺德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一切:蘇臺德地區、蘇臺德德意志人,都正在被人遺忘。即使沒有被人遺忘,也已經被普遍看作是一個歷史概念。只有蘇臺德德意志人自己還在堅持他們的存在,用他們的報紙、雜誌和通訊,還有繪畫、文學和舊相冊,試圖讓人們不要忘記他們,整整兩百萬被趕出家園的人,是本書的真正主題。
  • 人生,自有詩意
    世事總是千變萬化,放下包袱就是清閒,詩意無處不在,快樂到處都有,這要看你有沒有淡定從容、詩意融融的心態了。古時候,寫《道德經》的老子性情瀟灑,騎牛越過函谷,一去不返,卻留下了五千言,洋洋灑灑,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