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0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家航天局19日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約1731克。2020-12-2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在交接儀式活動現場,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向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移交了嫦娥五號樣品容器,交接了樣品證書。
張克儉: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月球樣品交接儀式,也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從工程實施轉入了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介紹,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方向多種多樣,包括月球火山土壤年齡測定、月球礦產資源等,甚至可以為研究月球來源提供重要參考。
肖龍:在地球最早期的時候,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碎了地球的一部分,包括原來撞擊他的天體,碎片聚集形成了月球,因此月球裡面含有地球的一些組分。但比例我們現在不清楚。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月球樣本裡面記錄的一些帶有地球巖石的「基因」,來分析這種模型是不是對?如果是一種混合,是多少比例的混合?這裡面有一系列的工作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