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人類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昨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昨天20時,嫦娥五號返回器經過一天舟車不停的奔波,回到了它的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家人」們興奮地揮舞國旗和燈牌列隊歡迎「五姑娘」回來。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張航文)

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12月17日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探月工程建設提升了我國深空探測核心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專業化、年輕化、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完善形成了組織實施複雜航天工程的系統方法,積澱彰顯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

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陸續實施。

部分月壤入藏國博

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取回樣品和原地探測的科學價值因素。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吳豔華介紹,月球樣品的用途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國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他提到,「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我們尊敬的偉人,他提出『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願實現了。」

李春來說:「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已與40多個國家籤訂合作協議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中國國家航天局一直是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來開展相關國際合作的。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的樣品,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同行也都非常關注,紛紛給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政府、其他機構發來賀電,提出共同開展研究的意願。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籤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

「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但科學研究是有規律的,按照聯合國有關條約、法規,按照我國有關規定,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許洪亮說,後續會跟國內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相關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

「十四五」規劃火星採樣返回

據了解,「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論證,相關部門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未來一些規劃的任務。圍繞月球探測主題,我國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還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論證。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吳豔華介紹,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第一個任務已經實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如果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此外,我國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中國的載人航天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後年是三期工程建設非常繁忙的時間。我國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兩個試驗艙,四艘貨運飛船,大概四艘載人飛船,總共接近11次任務,兩年期間要完成,然後開展大量的在軌科學實驗。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李如意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解讀中國航天裡程碑式新跨越新華社記者張泉、彭韻佳十年磨劍,載譽歸來!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趙厚麟說:「嫦娥五號的凱旋歸來是不平凡的2020年壓歲大作,是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珍貴禮品。我們衷心期待,中國的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在2021年再創輝煌,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更大福祉。」趙厚麟重申:「國際電信聯盟將一如既往加強與中國同行的合作,發展信息通信技術,造福全人類。」
  • 環球聚焦:「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趙厚麟說:「嫦娥五號的凱旋歸來是不平凡的2020年壓歲大作,是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珍貴禮品。我們衷心期待,中國的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在2021年再創輝煌,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趙厚麟重申:「國際電信聯盟將一如既往加強與中國同行的合作,發展信息通信技術,造福全人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中國願與世界共享月球樣品科學成果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作為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本次月球樣品的研究備受關注。
  • 1731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落戶國家天文臺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在國家天文臺「安家」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12 月 19 日,國家天文臺迎來一位貴客,由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的月球樣品歷經近 20 天的星際跋涉來到北京,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在眾人見證下,這珍貴的月球 「土特產」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IT之家獲悉,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 「繞、落、回」三步戰略目標的完美收官之作。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這也是人類 44 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求索寰宇開新篇
    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過去的23個日夜,嫦娥五號完成了1次對接、6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5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怎樣儲存、研究?
  • 嫦娥五號落地後,該如何管理月球樣品?美方的索要可否答應?
    這幾天大家的手機可能給嫦娥五號刷屏了,因為它在12月17日凌晨接近兩點的時刻攜帶了2千克的月球樣品在內蒙古預定區域安全降落,這宣告了我國第一次地外採集天體樣本任務的成功。在網絡上公布的返回器降落視頻中,有一隻小動物入鏡了,成為了網友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後,人們更關心的是月球樣品的後續處理問題。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進入實驗室 即將安全解封
    原標題: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進入實驗室即將安全解封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中國又火了!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外媒:這就是中國航天
    近段時間,關注度最高的事情,莫過於我國嫦娥五號的「探月行動」了。而隨著嫦娥五號順利抵達地球,「探月行動」也是完美的畫上了句號。如今中國又火了!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外媒直言:這就是中國航天技術!究竟哪些成就,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NASA的反應有意思|nasa|太空人|月球|嫦娥五號|歐洲航天局_網易新聞
    美國送的月球上那1克土,我們要「還」嗎?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回家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據官方消息,嫦娥五號將帶回兩千克左右月球樣品,網友們開始坐不住了,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我國時,將1克月巖作為贈禮送給我們。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舉行
    圖為科研人員準備給月球樣品稱重。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馮華、葉雨恬)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中國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這也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對探月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嫦娥五號回家意味著此次探月工程任務圓滿完成,但對地面應用系統的科學家來說,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嫦娥五號共獲取了兩種月壤樣本,分別是利用抓取裝置獲得的月球表層土壤和利用鑽探設備獲得的月球表面下約2米深的月巖樣本,總重量預計約2公斤。
  • 劉鶴出席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12月19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劉鶴指出,嫦娥五號任務在多方面創造了「中國首次」和世界紀錄,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的圓滿收官。這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奪取的又一偉大勝利,在航天強國建設徵程中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要組織好月球樣品的科研協同攻關,為深化人類對宇宙形成演化的科學認知貢獻中國智慧。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解放軍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安普忠、賀逸舒報導: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為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還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正前往火星的旅途中。二、嫦娥五號與以往的中國探月任務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