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半夜而起。
星期天深夜,微信聊天群裡悄然流傳:蔡琴死了。
開始震驚。同時豆瓣和微博也開始出現同樣的消息:
但不久相關消息都先後被發布者自行刪掉。
信源之一,信誓旦旦說消息來自蔡琴沾親帶故的朋友,口氣非常確定。
但「可能他們暫時不想發布,等官方消息吧。」
隔了13個小時,《新京報》去蔡琴的經紀處求證,經紀人斷然否認。
一場謠言這才停止。所幸,消息傳得急、消失也快,沒有造成更大的輿論。至於謠言的動機,不為所知。
蔡琴80年代出道,形象上是一位大氣歌姬,以演唱經典著稱,但這40年來,圍繞她的流言蜚語甚至爭議,其實不乏。
歌迷喜歡她醇厚的歌聲和歌神的氣質,因而熱愛;但如同太陽有黑子,形象越是高大,越會伴隨一些猜忌與議論,蔡琴也不例外,因此這次謠言大概並非空穴來風,也從側面證明,蔡琴大姐影響力仍在。
1
1984年,蔡琴遇到了楊德昌。
彼時,楊德昌籌拍《青梅竹馬》,一早敲定侯孝賢任男主角,女主角卻遍尋不至,他甚至考慮過林青霞。
侯孝賢的編劇、作家朱天文的妹妹朱天心,與蔡琴是小學同學,便得以引薦,朱天心在近作《三十三年夢》中憶往——
第一次見面約在錄音間外候著,蔡琴那時候正在錄《最後一夜》專輯的某一首吧,楊德昌聆聽片刻,伏下身去埋首於雙掌,半天抬起頭對侯子(註:即侯孝賢)動容地說『好性感啊』……
同屬臺灣文藝圈的作家袁瓊瓊,後來也在《他人的愛情》中提起蔡琴與楊德昌的交往。
新電影才子與文藝女青年的交鋒,蔡琴一邊在秀場演唱賺錢,一邊患得患失,終於在演出前給楊德昌下了最後通牒,是去是留,讓他把答案留言在電話答錄機裡。
「看到答錄機上有了留言,她立刻整張臉煞白,像要昏倒,她說我不要聽我不要聽完了完了,他一定是來拒絕我的……」。
按下播放鍵,長達一分鐘的靜默之後,電話那頭的男人說了話,「你叫我怎麼說呢?」,袁寫道,
我陪她一起到楊德昌家,黑夜裡,他出來開門,那高高瘦瘦的身形遮蔽了蔡琴。他把那淺藍色女孩圈進手彎裡,關上了他家的紅漆大門。
△1984年,楊德昌拍《青梅竹馬》,侯孝賢助陣,順便把蔡琴拉過來演女主角
後來的事情眾所周知。
他們結婚,蔡琴認同楊德昌為了「柏拉圖式的愛情」提出的無性婚姻,歷經10年,以楊德昌出軌收場,他迅速離婚、再娶、生下兩個孩子,對於前一段婚姻,留下八字評價,「十年情感,一片空白」。
△1986年,楊德昌(左)與侯孝賢、陳國富(左三)幫忙拍攝蔡琴的音樂錄影帶《成人遊戲》
餘下種種,只剩下膠捲中的吉光片羽。
△1988年,「新聞局」表彰楊德昌以《恐怖分子》獲得瑞士洛迦諾影展銀豹獎
除了講述都市情愛的《青梅竹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客串,到《恐怖分子》結尾的歌聲、《獨立時代》的造型設計,還有那些未成形的構思——
蔡琴曾提起,楊德昌早早看上《色戒》,彼時張愛玲還在世,她陪丈夫到香港找負責版權處理的宋淇談授權。
為了準備工作,她甚至能這篇小說倒背如流,他們更計劃好,楊德昌覺得王佳芝要找林青霞,蔡琴提議易先生就請前電懋華語片明星雷震……
可是呢?
2000年,楊德昌《一一》後再無新作;2007年,因結腸癌病逝於美國比弗利山莊家中。
△1991年,蔡琴(前排右二)客串《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2
對於楊德昌的八字判詞,蔡琴的回應是,「我不覺得一片空白,我有過全部的付出」。
那之後的很多年,蔡琴仍住在與楊德昌的永康街舊宅中,更在訪問中直言,「早知道他生命這麼短暫,我願意早點跟他離婚,放他好好享受他的生命」。
孰是孰非?又豈有對錯?
△蔡琴與楊德昌,1988。攝影:黃中平
也是有過痛的時候。
蔡琴將這段婚姻的血淚,熔鑄在《新感情 舊回憶》這張專輯中。
△蔡琴專輯,《新感情 舊回憶》,發行於1994
自己參與填詞的《愛你太濃》中,她唱道:
窗外依舊還吹著風,我們曾有過的夢
不再相信愛情會天長地久,只是想痴痴地在此守候
愛你太濃
同名主打歌《新感情 舊回憶》中,她說「新感情舊回憶,每次都讓三個人哭泣,連夢裡也沒有面對的勇氣」。
在後來演唱會中,她每唱及此,仍是聲淚俱下。
1978年以民歌手身份出道的蔡琴,生活把她磨鍊成了另一個唱情歌的人。
幾乎是半世紀前了,理想主義的民歌歲月,是多麼無憂無慮的。
70年代,臺灣國民黨政權經歷了一連串外來的政治性衝突:
1970年釣魚臺領土事件;
1971年退出聯合國;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
外亂內憂,都市化發展,加工區建立,勞動人口流失,社會撕裂嚴重,飄搖的大局勢裡被孤立,屢屢發問而沒有回音,知識分子重新尋找自我認同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唱自己的歌」,成為民歌運動的主要訴求,也達成了音樂文學性的巔峰:
像是蔡琴的《出塞曲》,改編自席慕蓉詩作;齊豫《橄欖樹》,由三毛作詞;楊弦《鄉愁四韻》,脫胎自余光中名篇。
你方唱罷我登場,鑄造了真正的黃金年代。
△1980年,「天水樂集」同仁,從左到右:許乃勝(作詞)、李壽全(製作人)、蘇來(作詞作曲)、李建復(歌手)、蔡琴
也是在1980年,出道兩年的蔡琴,躊躇滿志地與李建復、李壽全等6位同道中人自組「天水樂集」,主張從創作到演唱一以貫之,不假他人,不受商業箝制,完完全全對自己、對大眾負責,推出《柴拉可汗》與《一千個春天》,後者靈感來源於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的自傳。
24歲的蔡琴,聲音雖然未及後期「絲絨歌后」的美譽,卻虔誠清澈,朝氣蓬勃,「年輕的像是神話」,明月直入,無心可猜。
3
登頂懷舊歌后、大江南北幾輪巡演,在蔡琴的演藝生涯之中,是非常後期的事了。
可以想像嗎?
縱橫歌壇40年之後,當這個民歌運動先驅、先鋒電影女主角、最早的獨立音樂人、走在時代最前端的女子,拿起金話筒,換上綴有數千顆水鑽的華服,她已早早憑藉《你的眼神》、《被遺忘的時光》、《讀你》等等站穩了腳跟,常年雄踞演唱會排行榜票房前幾位。
△2003年的《無間道》,進一步肯定了蔡琴的發燒女聲之王的地位
蔡琴的歌聲醇厚,哀而不傷,像極了歲月釀成的酒,是人們心中殿堂級的「金嗓子」,老歌的代言人。
難得蔡琴颱風亦是極好。舞臺上,指揮數千數萬的觀眾,在安可時大合唱她的首本名曲《恰似你的溫柔》的時候,她也是顯得那麼遊刃有餘,老練的不著痕跡。
2000年以後,她宣揚時代曲,近百年前流行的《三年》、《不了情》、《恨不相逢未嫁時》等舊上海國語老歌,經她的演唱會、發燒碟,讓更多的年輕人聽到;
她踏足舞臺劇,演出《天使不夜城》,把《茶花女》改編成《情盡夜上海》,以及電影《修女也瘋狂》的話劇版《跑路天使》,也是叫好叫座,樂此不疲。
蔡琴最近一次上熱搜是在今年湖南衛視的元宵晚會。她翻唱後輩周杰倫的《告白氣球》,和騰格爾唱《卡路裡》一樣,「畫風不搭」造成的落差感把蔡琴送上熱搜。
面對網友詢問她的「螢光芭比粉」口紅色號,她回答,是6種顏色調配的獨門秘方,買都買不到——信口雌黃江湖話,信不信由你,時而自稱「老女人」,時而調侃嗓音「不男不女」。
在與攜手13年的男友分手之後,聲稱不再嫁娶、永遠奉獻給舞臺的蔡琴,招架起歌迷與外界,她永遠清楚提問者想要的答案,自嘲、幽默,看人下菜,各出奇招,賓主盡歡。
2016年臺灣紀錄片《四十年》回望當年民歌運動,四十年風雲變幻,當年驍勇的音樂鬥士們俱老矣,不少也離開業界。
△蔡琴出席民歌紀錄片《四十年》首映
曾和李宗盛共組木吉他合唱團,唱紅《散場電影》的張炳輝,如今在社區學校教音樂,帶大爺大媽們唱《小蘋果》,因為罹患耳疾,張炳輝總要帶著助聽器。
《四十年》首映式上,他發言時感慨,「希望老天幫忙,不要再讓聽力惡化」。
話音未落,嘉賓席上的蔡琴立刻朝臺上大喊,「張炳輝你一定會聽到的!」,不管在場的媒體和錄影,也不理金曲天后與社區學校老師的地位懸殊,笑中帶淚,又像孩子一樣。
蔡琴在演唱會上說的話,「掌聲我要現在聽,身後的那些都不叫掌聲」、「你們要珍惜我能唱的時候來看我,別等我死了才辦蔡琴紀念演唱會,我會氣得活過來」,誇張嗎?卻還是也有一點真情。
面面俱到的背後,也許,她早已藏進一顆看不透的真心。
讚美或流言,她早已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