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體育課?在上海中小學,這些不稀奇

2020-11-18 新華網上海站

攀巖課是上外靜安外國語小學的網紅課。 許沁 攝

    想學的全都有!日前,格致初級中學因開出11門形式多樣、好玩有趣的體育課而火了,也引來眾多豔羨的目光。

    其實,在上海,學校開出十幾門甚至二十門不同項目的體育課已不再是新聞。隨著「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的深化,滬上不少中小學有了自己拿得出手的體育課程。

    告別枯燥的跑、跳、投,跟著記者一起走進這些中小學的體育課,看看「別人家的體育課」是怎麼讓學生們「愛覺不累」的。

    場地太小

  體育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

  一年級學擊劍,二年級學射擊,三年級學遊泳,四年級學定向越野,五年級學馬術——等五年級畢業時,儼然成了一個「現代小五項」的小選手。

  這樣的體育課,出現在一所連一根正規跑道都沒有的小學裡。

  位於淡水路上的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是上海中心城區的典型學校:學生數量眾多,場地捉襟見肘。佔地9畝多的校園,集聚了1300多名學生、38個教學班。但就在這個彈丸之地,學校的體育課卻包羅萬象,除了「現代小五項」,詠春拳、擊劍、棒球、橄欖球等都寫進課表,還有大大小小近30個體育社團。

  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操場小得「一眼就望到了邊」,但功能齊全。全校可以利用的犄角旮旯被細心地畫為「九宮格」,每一個「格子」都可以進行一項運動。打詠春拳、練習跑跳投、打羽毛球等運動,各佔一方,互不影響。學校的一間地下室,則成為孩子們的桌球館。而對校長吳蓉瑾來說,「螺螄殼裡做道場」還不能令人滿足。

  「黃浦區少體校和盧灣體育館,都是我們上體育課的地方。」吳蓉瑾說,「半天的快樂活動日,學生們就在活動中心上課,盧灣體育館裡我們有12個項目的體育興趣班:保齡球、射擊、詠春拳、網球、籃球、射箭、冰壺、長拳、啦啦操等,每個項目4個課時,孩子們都可以體驗一遍,然後再挑自己喜歡的參加社團。」

  走出學校的圍牆,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操場」一下子擴充了好多倍。學校曾對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在課外上體育興趣班的孩子總數,遠超語數外學科類的孩子。就在本周五,孩子們還要上一堂特殊的體育課——奧運冠軍鄒市明和他的團隊,將帶來拳擊、體適能、野外求生和國際安防課程。

  眾多的體育課程,需要更多的專業師資,學校打開大門,請來更多的專業體育人士走進校園授課。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前上海男籃主教練李秋平、前申花足球隊隊長劉軍、大鯊魚籃球俱樂部專屬啦啦隊等,都是學校體育課程的「後援團隊」。

  師資不夠

  師資擴容鼓勵「一專多能」

  川沙中學老師張森生曾擔任過學校語文教研組長,因為愛好,從大學起就練習武術,還曾獲香港國際武術節單項冠軍。

  8年前,川沙中學成為全市17所高中體育課程專項化改革試點高中之一,因為缺少師資,「文武雙全」的張森生老師開始兼任體育教師。這些年來,武術課吸引了大量的學生粉絲,武術也因此成了學校的體育品牌項目。

  2012年,川沙中學開始高中體育課程專項化改革,但目前中小學校體育教師數量有限,學生按興趣拆分成更多的體育項目班後,具備專項體育技能的師資從何而來?像張森生老師一樣,從其他學科教師中挖掘擁有專項體育技能者,鼓勵「一專多能」,成為師資擴容的新招。

  川沙中學的運動會數量,也比許多高中多——夏季一天,秋季兩天。校長王珏說,川中的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體育學號,每個人都要在畢業前修滿體育學分。除了體育課之外,廣播操出勤率、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甚至參加運動會的組織和裁判工作,都可以計入體育學分。每年的運動會,幾乎全員參與,熱鬧非凡。

  「體育學分只是一種手段,我們希望更多的普通學生參與到運動中去,有一項體育愛好陪伴終生。」王珏說。

  同樣特別的還有滿場的學生裁判——在川中的運動會上,有九成裁判是普通學生。為了能讓他們在運動會上專業執法,學校特意為他們開出專業的裁判課程。很多學生這邊比完賽,立馬換上裁判服上場執法。在校方看來,會玩、會判、會欣賞,才算真正學到這項運動的精髓。

  川沙中學還探索混齡體育教學模式,把原來一個年級分性別的體育教學,變為兩個年級4個教學班「分選項」的教學模式。高、低年級的學生自由「配對」,成為最小的「教學組」。到了第二學年,「徒弟」變成「師兄」,再去帶教新的徒弟。王珏說,這樣的教學方式,遠比「我教你學」來得活躍,「師兄」和「徒弟」間的互動、較量,不僅有利於技能提升,也為不同年級學生創造了交流機會,成為一個育人的平臺。

  缺乏場景

  方寸間「開天闢牆」玩攀巖

  「哇,5米多!」上外靜安外國語小學攀巖課上,一年級(1)班女孩黃芝瑋一口氣爬到5米多高。從巖壁上下來後,小姑娘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

  地處市中心的上外靜小,學生生均活動面積僅1.4平方米,方寸之間,學校「開天闢牆」,同學校一路之隔的靜安青少年探索營二樓運動館合作,特別打通了二樓和三樓的隔層,利用這片空間設計出一堵高近8米的攀巖牆。從此,攀巖課成了上外靜小的網紅課。

  換上專業的小一號的攀巖鞋,一年級新生們跟著攀巖大咖們開啟攀巖體驗。一年級(1)班分為兩組,一組跟著老師學綁攀巖安全帶,另一組跟著老師學打繩結。「攀巖的第一步,要系好安全帶,這不僅為了自身安全,也是攀巖最關鍵一步!」攀巖老師告訴孩子們,把安全帶理順,分清上下左右,根據自己的腰圍,收納好安全帶的鬆緊進行反扣,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以正好可以塞進一個手掌、但不能拔出一個拳頭為宜。老師挨個檢查好安全帶,孩子們開啟攀爬。

  另一組孩子跟著老師「變魔術」。一年級的這一課,主題就是學打繩結。從單八字結到雙八字結,從兔耳結、蝴蝶結到布林結……各種繩結,五花八門。短短幾秒鐘,老師手中一個個花式繩結就打出來了,不僅簡單易學,且越拉越緊。「學會戶外生存技能,不僅在攀巖時可以用,在戶外也能發揮作用。而打結,也考驗了邏輯思維能力。」

  這門攀巖課緣起一份學生建議。2018年末,學校向每一個學生發放課程問卷調查。有名二年級學生提出,學校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但校園操場不夠大,能不能將運動的方向往上,把電視裡的攀巖運動放到學校裡?校長周雲燕不僅傾聽了孩子的心聲,還與上海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合作,將攀巖課開進了學校。大到一隻帳篷,小到一根繩索,攀巖課利用校園環境製造場景,採用實物教學,學生一邊上課,一邊還能動手實踐。

  「被稱為『巖壁芭蕾』的攀巖運動,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項全新的校園運動,能優化學生體能,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方面。」周雲燕說,目前在一、二、三低年級實施普及攀巖課,並在四、五年級挑選優秀的攀巖苗子,組建攀巖校隊。孩子們最初是帶著「玩」的心態上課,漸漸地,他們在攀爬巖壁的過程中收穫很多。

  五年級學生畢業時,學校的畢業課程上加了一項特別體驗:每個五年級孩子攀爬到頂端,摘取獎牌,寓意著未來人生道路上,永攀高峰。「他們不僅學會了使用繩索、掛鈎,在摸索嘗試中,帶給孩子們的是體能鍛鍊,還有視野的開拓、意志的錘鍊,感受到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最終形成對自我生命的認識和自我目標的不斷超越與挑戰。」

  去年,學校被中國登山協會命名為「全國攀巖特色學校」。

  專業太難

  快樂遊戲中打下體操基礎

  平衡木、單雙槓、蹦床、自由操、跳馬……這些競技體操中的器械並沒有讓孩子們望而卻步。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專門闢出700多平方米空間,打造了一個快樂體操館。「這麼大的運動場地放棄建設室內體育館,相反設計成專業體操館,就是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領略體操藝術之美。」校長姚捷說。

  35分鐘的快樂體操課,在這所全校1300多名學生的小學全員普及。每次上課有一名主教、三名輔教。第一節課,老師就教會孩子們「萬一摔倒了,首先該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專業器械也在這裡得到改造——快樂體操館地上鋪設了安全墊;平衡木比通常尺寸低一點、寬一倍,且特地設計成鮮豔色彩,初次體驗的小朋友不僅減少了恐懼心理,還饒有興趣。

  校方介紹,快樂體操由專業教練引導,通過一系列的遊戲,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進行體操基礎訓練,鍛鍊孩子的平衡感、力量、形體、氣質。「不僅將競技體操專業項目簡化,而且童趣化,比如學習墊上前滾翻時,先不告訴孩子動作名稱,而是在一堂課開始時出個小謎語讓學生猜,激發學生興趣,還易學易記。教學中還加入兒歌、比賽,學生更易掌握重點難點。」姚捷說。

  培養學生身體的柔韌性,了解體操文化,不僅愛上體操,還有體操帶來的意志品質和抗挫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學校堅持多年的初衷。自2006年成立上海市體操訓練中心交大實小少兒體操訓練基地以來,學校體教結合項目進入優質合作、專業系統發展階段,先後實施了第一輪《形體與訓練》,第二輪《少兒體操》,第三輪《快樂體操》全校普及校本課程。

  如今,每周的體育課與活動課,一、二年級開設「形體與健身」「快樂體操」,三至五年級開設「形體與舞蹈」校本課程,實現全體學生普及教育。學校進入全國第一批快樂體操試點學校,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在基層學校設立體操項目的單位。學校的體教結合體操項目先後在市級、國家級比賽中斬獲100多枚金牌,至今已累計向上海市體操二線輸送30多名小隊員。

相關焦點

  • 射箭、擊劍、男拳女舞……羨慕別人家的體育課?在普陀中小學,這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盤活優質資源,落實「4+2」體育課程——桃浦中心小學通過聯合多方力量,推動上海青少年棒球運動的普及,讓青少年通過參與棒球運動強健體魄、磨練技能、錘鍊意志品質、培養團隊精神,深化體教融合,「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以創新手段拓寬棒球運動進校園的推廣渠道,激發青少年人群對棒球運動的熱情和興趣。
  • 本學期再錄5500餘節在線課,上海中小學空中課堂優質視頻課怎麼「煉...
    本學期,上海將錄製5500餘節優質在線教育視頻課,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150餘萬學生,內容涵蓋中小學所有基礎型課程,實現信息化時代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今年,當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上海教育工作者精心打造的「空中課堂」,讓「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成為現實,讓150餘萬中小學生獲益良多。
  • 別人家的學校!高校體育課教輪滑瑜伽射藝
    教育熱點話題【別人家的學校!高校體育課教輪滑瑜伽射藝】12月18日,西北師範大學舉行了體育特色課程展示活動,主要包括輪滑、瑜伽、射藝三個部分。據悉,輪滑課與射藝課為今年新增課程,處於試行階段。其中,輪滑課現設8個教學班,每班30餘人。射藝課採取小班教學制,每班20餘人。你的學校有啥特色課程嗎?
  • 上海複課後重啟學生體能,體育課應該怎麼上?
    控江中學高二學生上健美操課。 龔潔芸 攝  昨天,全市初二、高二複課了。5月18日,四年級以上各年級也將陸續重返校園。「三斤四斤不稀奇,五斤十斤也正常。同學相見不相識,驚問胖子你是誰」,網上流傳的打趣小詩描述了復學後的獨特一景。體重增加、體能下降,身體素質亟待「重啟」,記者現場觀摩了初、高中的體育課,看體育老師們如何安排教學內容,「對症下藥」。  循序漸進恢復體能  昨天,控江中學共354名高二學生復學。
  • 中考體育測試將與語數外同分值 體育課真的要翻身了嗎
    中考體育測試將與語數外同分值,體育課真的要翻身了嗎?沒想到體育課老師最近又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原因是在青島有一位體育老師當上了班主任,不出意外,被投訴了,理由之一就是體育老師怎麼能勝任班主任呢?對這個問題,上一周教育部的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回應,希望體育老師當班主任不再是問題,而能成為一個時髦。
  • 中考體育測試將與語數外同分值 體育課真的要翻身了嗎?
    所有的班主任老師,你要跨出本學科,你要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班主任老師和學科教師最大不一樣的地方,是承著重要的育人責任,是靠我們班主任老師,在長期和他交流交往過程當中去引導和教育的。憂心於學生的體質,堵琳琳和同事將原本是三節體育基礎課加兩節自由活動課的規定,變成四節體育課加一節自由活動課,體育老師的充沛時間和精力可貫穿學生始終,有的逐漸成長擔任了學校要職。
  • 快來看別人家的課間操和體育課!真的是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
    快來看別人家的課間操和體育課!為搞好教育改革,體育教師的吳建科深刻認識到抓好思想教育和體育教育同等重要。結合榕江縣教育實際,通過學習摸索,吳建科融入國學知識自創自編一套「國學武術操」,在體育課上進行教學。
  • 體育課三分之一時間學輪滑
    該校針對三到八年級的學生,按照基礎、平地花式、速滑等進行分類,每周開設兩節輪滑課,佔全部體育課的三分之一。如今,全校4000多名在校生中,已有1000多人接受過輪滑課程教育。 不只是棗強四中,自2018年9月棗強縣正式將輪滑運動納入校園課程體系以來,主城區8所中小學今年上半年已全部開展輪滑課程,覆蓋學生5000餘名。 「冰雪運動進校園,我們完全從零開始。」
  • 千餘名師「錄課」、多種技術支撐,上海迅速啟動中小學線上課程
    在2月1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傳出信息,為滿足疫情防控期間廣大學生居家學習的需要,上海中小學在線教育將從3月2日起正式開始。記者19日從上海市教委等部門了解到,千餘名優秀教師變身「主播」錄製課程,東方明珠。上海電信等相關機構提供技術支撐,確保上海中小學網課順利進行。
  • 體育課改革,慢點來
    今年體育老師的出鏡率很高,教育部已多次說起體育課改革的話題,強調要體教結合。體育課確實該改變了,體育教育確實該換條路走走了,但前提是,先想好要怎麼改變,先看準要怎麼走。一前段時間,《新聞周刊》做了一期體育老師的專題。國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季瀏在採訪中說,「中國好多體育課是不出汗的,大多數學生學了12年,甚至14年的體育課,一項運動都不會。」 這句話完整地總結了過去體育課的功效,沒運動,沒分數,沒技能,妥妥的「三無」課。
  • 我愛體育課——上海:城中心的「花樣」體育課(5)
    新華社照片,上海,2020年12月11日(體育)(5)我愛體育課——上海:城中心的「花樣」體育課上海市格致初級中學是坐落在市中心的一所公辦初中。校園面積小,沒有體育館,操場跑道周長不足200米,還與隔壁的小學共用,因此體育教學和校園運動的硬體條件十分有限。
  • 鶴壁市鶴山區召開「中小學思政課暨新八德教育成果」新聞發布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谷武民 郭文麗 為對外發布鶴壁市鶴山區教育事業發展相關信息,分享全區中小學思政課暨新八德教育成果,1月8日,鶴壁市鶴山區區委宣傳部、鶴山區教育體育局舉行鶴山區中小學思政課暨新八德教育成果新聞發布會。
  • YSBA青商院|在日本,體育課是這樣上的……
    其實,並非這些學生天生有什麼「抗凍技能」,這種「美麗凍人」也是迫於學校的規定,日本中小學要求:學生上學必須穿校服,但日本小學的校服一般是上衣加短褲短裙,即使冬天也是如此。 這種「中小學生冬天戶外穿短褲鍛鍊」,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凍凍更健康,這也是強健體魄,培養他們堅韌不拔意志的一種體現。
  • 別人家的體育老師是「愛迪生」
    新華社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嶽冉冉)「別人家的體育老師」,說的應該是畢首金。畢老師是教師界的「愛迪生」,因為他用37年,為農村小孩發明了11623件體育器材。別人家的體育老師——畢首金動畫片裡的「機器貓」有魔法口袋,能變出增強記憶的麵包、穿越時空的任意門。
  • 「野蠻體魄」,從體育課「開齊開足開出質量」做起
    和春暉中學一樣,我區各校都在積極探索基於疫情防控形勢變化開展體育課教學和體育鍛鍊的內容和形式,全力保障學生在校運動時間和運動安全。區教體局也接連下發《中小學復學後體育教學工作指引》等文件,確保各校開齊開足體育課程,確保疫情防控和體育工作「兩手硬、兩戰贏」。復學後的體育課怎麼樣?元氣滿滿5月7日上午9點10分,一陣悅耳鈴聲開啟了濱江小學當天的大課間活動。
  • 這部校園電影九成在廣州海珠取景,要捍衛高三體育課權利
    即將在全國上映的青春校園電影《我的體育老師》全片取景於廣州,九成以上在海珠區取景。講述南武中學新來的體育老師,在其他老師頻頻「霸課」而家長們同樣認為「體育課不重要」的情況下,堅持捍衛高三學生們上體育課的權利,並最終為學生「搶」回了屬於他們的體育課的故事。
  • 【關注】每天1節體育課 江西一設區市這樣發文
    >鼓勵中小學校每天開1節體育課推進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共享一起來看贛州市體育局、市教育局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要從落實學校體育工作規範,完善青少年競賽體系,深化市體校改革,擴大優化體育項目布局,打造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完善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網絡體系
  •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量就是那幾節課嗎?
    生活中總有人認為,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就是每天的那幾節課,教師工作很輕鬆,所以,教師不該拿那麼高的工資,甚至認為應該取消教師的寒暑假或者寒暑假教師不該拿工資。江海志認為,真的十分有必要給對中小學教育不理解、有隔閡的人說一說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量,這樣有利於消除他們對中小學教育和教師的誤會,從而有利於中小學教育的發展。
  • 體育老師為何變成了「香餑餑」?
    新華社上海9月9日電 當體育課從以前的「輔助課」「邊緣課」變成現在每周都有的「必修課」時,體育老師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曾經動不動就會「被生病」的體育老師,現如今成為學校授課的「主力軍」「香餑餑」,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體育師資缺口。
  • 蚌埠市2020年度中小學體育工作總結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學校開學延遲、學生在校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減少,學生體育鍛鍊不足的實際情況,配合省教育廳多次進行調研和徵求意見,形成初三學生體育中考調整建議上報省教育廳作為決策參考。根據省教育廳體育中考的政策調整安排,對調整了我市體育中考考試方案,指導考試院完善考試組織工作流程,順利完成全市初中學業水平體育與健康學科考試;2.組織全市21所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校進行「體育趣味課課練1260例」、「課間操和大課間活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