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000字,閱讀需要六分鐘)
香港問題讓全中國人都認識了一個新名詞——廢青,在我們眼裡,他們好吃懶做,無法無天,對社會毫無貢獻,是香港的一大毒瘤,但在他們自己看來,他們是「擁有獨立人格為民主權利而奮鬥」的「人權鬥士」。我從不掩飾對廢青的鄙夷,但究其根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廢青之所以成為廢青,其實不能全怪他們自己。
不久前,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楊光針對香港局勢提出了這樣一條內容:「建議香港政府全力解決年輕人所遇到的問題」,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中央包括港府之所以從頭到尾在香港問題上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一方面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文化傳統,正如港警阿sir所言「打不是,不打也不是」,另一方面,造成今天這般局面,香港社會確實虧欠這代年輕人。
事實上,香港這代年輕人,從出生的那一刻,悲劇就註定了。
(一)
1997年,時任香港首任特首的董建華敏銳察覺到香港的住房問題未來遲早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與民生的穩定,於是,他推出了著名的「八萬五」計劃,所謂八萬五計劃,指代八萬五建屋計劃,計劃每年香港要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預計十年內全港七成家庭擁有自置居所。計劃一經推出,便遭到了香港社會的強烈抵制。
抵制這則計劃的,就是現在這代年輕人的父輩,當時的中產階級。
以李嘉誠等地產大亨為代表房產集團鼓動香港市民走上街頭抗議,給出的理由也冠冕堂皇:一旦計劃落實,你們手中的房子就會迅速貶值。所以還不趕快上街遊行?加之當時恰逢亞洲金融風暴,股價房價大跌。
2003年7月1日,受到蠱惑的中年人們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據統計有大約50萬香港市民參與了此次遊行,而那些通過八萬五計劃獲得住房的底層人們,連個屁都沒有放。
董建華站在中環城樓上,面如死灰。
八萬五計劃就此戛然而止。
正可謂是「有恆產者有恆心」,香港的中產階級讓政府見識到了他們的強大力量,但卻忘記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李嘉誠們說得對,八萬五通過後,房價確實會跌,但是對大部分人而言,手中的那一套住房是剛需,是沒有辦法變現的。就算它價值1個億,你仍舊賣不掉它。這屬於數字身價。可中產階級們不管這一點,他們寧願早上起來想一想自己身價多少多少來意淫一下做個白日夢,也不想想扣掉房子後手裡還有什麼淨資產。
報應在十幾年後出現了,中產階級們如願以償生活在了世界第一高房價的城市裡並坐擁千萬無法變現的財富,而他們剛踏入社會的孩子卻發現自己究其一生也買不下一間屬於自己的住房,只能恬著個臉跟著父母混吃混喝擠在一間小屋裡,乞求哪天蒼天有眼通過了公屋申請,自己好有個安身之處。
而李嘉誠們,笑的很開心。並在暴亂發生後買下報紙的整版呼籲反對暴力
看起來人畜無害還正能量滿滿。殊不知,作為高房價的始作俑者,他早就把資產變賣轉移到了外國,並依舊源源不斷的從香港市民身上吸榨血液。
裝腔作勢,古人誠不欺我。
之所以說年輕人們「究其一生也買不起一間房子」,是因為香港經濟本身已經失去了活力和動力,社會階層已然固化,青年人們失去了階層流動的可能。
這是2017年香港六個區的高考狀元,這六個人的志願無一例外全是「醫生」。這就意味著寒門弟子努力拼搏走到最後也只能做個醫生而已。
我們可以拿這些狀元跟我國高考比一比,我國2019年各省狀元的選擇除去傳統熱門的「北大中文」和「清華經管」以外,多集中於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相關專業(即清華姚班和清華智班)。
狀元們專業選擇背後的原因,就是香港已經錯失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經濟支柱依舊是貿易物流、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和旅遊這老四樣。這其中只有金融業屬於高薪職業,但金融業僧多肉少,崗位稀缺,僅佔全港就業人數的5%。
怎麼辦?
沒辦法。
(二)
除了買不起的房子,還有殖民化的民主教育。
香港這代年輕人實在是悲劇,他們出生於回歸前後,而世紀之交又恰是中國經濟的拐點。以往,由於多種因素影響,大陸經濟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即便是改革開放後,由於香港存量較大,它依然可以傲視群雄。然而,在世紀之交,中國對內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對外加入了WTO,從此開始突進狂飆,1997年,香港回歸之初,其GDP佔比全國的16%,而2014年的數據顯示,其佔比降至3%,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城市開始趕超香港,作為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以來引以為豪的優質生活和內地逐漸沒什麼兩樣,年輕人們就只剩下一點可以提醒自己「活在夢裡」,那就是民主制度。
民主制度沒什麼不好,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都在發揚民主制度,然而香港民主的問題在於,它的民主,是未去殖民化的民主,是脫離了國家主義的民主。這點,在民主教育上尤為突出。
許多廢青在「一國兩制」這個問題上,從不提一國,只強調兩制。而眾所周知的是,在香港問題上,只有先認可一國,再去討論兩制。這就是內地教育和香港教育的差別。
從去年一月因倒插國旗被香港理工大學解除教師職務的鄭松泰,到不久前詛咒警察子女「活不過七歲」被梁振英致信開除的中學助理校長戴健暉。我們不難看出,香港的民主教育從中學到大學均被港獨滲透的體無完膚,試問,一個未形成完整人格價值觀的少年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怎麼可能都修正正果?這樣的教育環境裡,升國旗時拒絕肅立的高中學生,和不久前衝擊中聯辦玷汙國徽以及扯下國旗扔進大海的蒙面暴徒,也就見怪不怪了。
在我們內地,愛國主義教育搞的一直都有聲有色,但對於回歸以後的香港,當地政府真的做得遠遠不夠,這點完全可以拿澳門來對比,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次香港暴亂的導火索,就是由教育問題造成的。
從最初的「反送中」、「反修例」遊行示威,香港人之所以恐慌的原因就是有好事者宣稱在香港犯罪會被送到大陸懲罰,這裡固然有對不同法系不同司法制度的不甚了解,但更多的,卻是對大陸的隔閡和誤解,甚至於排斥與厭惡。
我們怎樣去了解一個地區?除了去當地親身體驗外,無非是通過課本和新聞,通過香港廢青的種種行為,我們不難推測出他們對大陸的認知,在廢青和一位外籍遊客機場辯論的視頻裡,一個廢青說香港問題是由於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的腐敗導致的,我們圍堵機場的所作所為是為了「fighting for our rights」
這確為無稽之談,但管中窺豹,足以可見其對內地誤解之深,對大陸恐懼之甚。
這就引出了香港問題的另外一大反思,我們的對外輿論工作實在是不敢恭維。
(三)
新聞媒體作為輿論工具,在國家意識形態層面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創立,就與新聞輿論密不可分。建國以來,對輿論的管控和影響,一直為我們所重視,通過輿論宣傳弘揚主流文化精神,實現「萬山磅礴看主峰」,進而維護社會穩定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我們國家的輿論宣傳也之調整,在對內宣傳上,實現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一直保持著主流文化的先進性和積極性,從這次香港事件人民群眾的反應來看,我們的對內輿論影響是富有成效的;然而在對外方面,我們做的遠遠不夠,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建樹。
實質上,到目前為止,我在國內看到的所有針對香港問題的消息,在各種媒體平臺各種社交軟體,人民群眾都毫不動搖的支持國家,擁護中央。也就是說,我們大陸內部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真的是優秀到無話可說。
但問題的關鍵就是,解決香港港問題的關鍵不在大陸人民,而在香港市民。
所以說,幾乎每天新華社人民日報都會連發數條香港問題的聲明,下面的評論無一例外都在支持和肯定,但這些新聞真正的受眾應當是香港的廢青們,讓他們知道祖國的關切,知道違法的後果,知道自己的愚蠢,知道自己在被別人當槍使。
遺憾的是,恐怕他們都不會看。
就在昨天,刷屏網絡的「飯圈女孩守護阿中」到「帝吧出徵寸草不生」,還有全世界各地留學生和華人華僑自發組織的和平遊行,這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感動,這些事件都表明了我們對內的愛國教育和輿論宣傳真的是完全合格,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直面一個問題是,我國官媒在佔領對外輿論高地和話語權上,分數幾乎為零。
是的,民間的聲勢浩大恰能反襯官方的鞭長莫及。
作為終究要崛起的大國,中國近年來加快了復興的步伐,在現在以及不遠可見的將來,作為一帶一路的直觀好處就是,中國的經濟將徹底走向世界並引領世界,然而與經濟輸出之相匹配的文化輸出,卻嚴重滯後。
高層不是沒有做過努力,1985年便創刊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就足以證明老一代領導人們的高瞻遠矚,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官媒的影響範圍仍然局限於國土之內。作為新媒體時代搶佔輿論制高點為國家利益服務的俠客島,也沒有發揮出它預想的作用,俠客島在外網的影響力微乎其微,所以我們眼裡的暴亂事件到了美國政客的推特上就變成了「為民主和權利的鬥爭」
遭受非法拘禁被暴打的中國記者變成了外媒口中的「防暴警察」
就連這次網民自發的護國行動,登錄外網的facebook和Instagram發布愛國愛港信息時,也屢屢被網站管理方封禁。
「我退敵進」——我們沒能佔領的輿論高地,反過來就會被敵人佔領,並成為遏制中國發展的輿論機器。
如果說外國太遠,我們尚有理由搪塞鞭長莫及,但香港太近,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任其成為世界間諜之都和反華橋頭堡。然而目前的情況是,我們連香港的媒體都沒有拿下,以蘋果日報為代表的一幹媒體指鹿為馬,蠱惑人心,加上「民主」教育的耳濡目染,香港廢青想從良都難。
尾聲
昨日有47萬香港市民參加了反暴力遊行示威,這足以證明,香港廢青並不是社會主流。
但從現場的圖片來看,大多數都是中年人,年輕人的比重比較低。所以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是,今日香港動亂可以平息,是因為老一輩人尚在,他們從殖民時代走來,對英殖時期的真實現狀有親身體會,甚至於體會過屈辱的日佔時期,深知民族獨立與國家強大之重要性,深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但與廢青同齡的年輕人們,從小接受英式教育和文化,一旦老一代人作古,愛國教育缺位、主流輿論影響甚小,又毫無上升通道並對大陸抱有成見的年輕人們,很容易就成為香港社會乃至中國的不穩定因素,屆時,問題只會更加嚴峻。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趕在老一代人退出歷史舞臺之前,把廢青們扔進垃圾桶並實現垃圾回收和廢物利用。
電影《反貪風暴4》裡說,「坐牢,才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解決香港青年的住房問題,不給他們通過努力上升的空間,不讓他們接受應有的愛國主義教育,不能使他們通過媒體了解到真正的中國,這些制度性的問題,顯然不是速龍小隊能解決得了的。如何在老一代香港人尚佔據主流時盡全力解決年輕人的生存問題和住房問題,並徹底的進行去殖民化的愛國教育改革,通過社交媒體和其他途徑使香港青年真正的了解內地,永久性的消除隔閡,才能讓香港繼續輝煌繁榮。
否則,坐牢,就真成了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