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崔器,開元二十三年募兵,九年隴右兵,斬首八十四級,後得拔為長安旅賁軍旅帥,時天寶三載上元,有賊眾著重甲攻靖安司,屠戮官署,器披堅執銳攻賊,負數十創,力戰而隕,司丞及屬吏乃得脫。得稱長安崔器。
今天再寫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可能已經有些落伍了,但是當我在電視中看到崔器力戰死在靖安司時,我還是忍不住寫出這篇文章。有人說一部好的電視劇一定會有一些你不能忘記的精彩角色。那麼《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裡面就太多我們忘不了的角色。有著內心孤獨卻心懷長安人稱五尊閻羅的張小敬、有掌握大案牘之術的痴人徐賓、有從奴隸變成一位地下長安霸主的葛老、有手段詭譎總是站在幕後的當朝右相林九郎。他們每個人在劇中都是那麼的精彩,無論是正是邪他們在長安這個大舞臺上盡情地揮灑著他們的光芒。
而我想說的崔器,他只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小人物」,一個從隴右靠著自己哥哥走私,以錢開璐而被提拔至長安的旅賁軍旅帥。他在在劇中有著一切小人物的特徵。他因為自己天生兔唇和籍貫隴右而感到自卑,對於長安的一切都是小心翼翼。他的肩膀上,擔負著家人(兄長崔六郎)的希望和光耀門楣的使命。他很想建功立業,想真正地成為一個長安人。但由於他的見識與膽量不足,很多時候都是成為那一個豬隊友。可以說因為他的一些做法,導致了許多無畏的犧牲。
但我們能就這麼說他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嗎?我們在生活中誰不是一個「崔器」呢。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家人的期望,對於更好生活的追求。但現實往往是我們總是不能做的那麼好,很多時候都會因為各種原因成為別人口中的那個豬隊友。我們認為正確的選擇在別人看來可能是一個錯誤。就如片中的崔器,對於張小敬他總是和他對著幹,張小敬的很多命令都是陽奉陰違。很多看劇的人都會認為如果不是他的話,也許包括曹破延在內的狼衛早就被剿滅乾淨了。
但崔器真的錯了嗎?他作為一個旅賁軍旅帥,帶領著眾多的兄弟在長安這個戰場上奮鬥,他要保證的是自己與兄弟們的安全與富貴,他有著自己的責任,他不能就這麼隨便聽從一個死囚的安排。因為他的身上不止是他自己,他要為用生命替他開路的兄長,以命信他的旅賁軍士兵所當擔。即使他在背叛靖安司時也是認為這樣能夠讓自己的弟兄更有好的出路。
但就是這麼樣的一個崔器,一個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崔器,他卻拯救了靖安司,拯救了長安。崔器不是一個英雄,他到死都是這麼覺得。龍波帶領蚍蜉屠殺靖安司時,在李必絕望的嘶吼中,在姚汝能躲在們觀望的時候。一人一槍的旅賁軍旅帥崔器站了出來大喊「旅賁在」。
一人一槍,旅賁在。一聲孤勇的嘶吼。當龍波問起「來將何人」時,崔器答道「隴右崔器,開元二十三年募兵,九年隴右兵,斬首八十四級」。而龍波回答他的卻是「沒聽說過長安有崔器這麼一號人物啊」。是啊,崔器還是那個隴右崔器,還是那個從來不被人所注意的小人物。那個曾經只為建功立業而碌碌無為的小人物。但當他在靖安司危局中一人一槍站出來時,他已經不再是隴右崔器,他真正成為了一個長安崔器,一個真正的唐人。靖安司內三擂鼓,長安崔器天下聞。一人對戰四名精銳重甲,對手有長柄斧,狼牙棒,刀盾,崔器無論用什麼兵刃都是必敗之局。以必死之心應敵,堅守到三通鼓罷,無愧英雄二字。他用一人一槍得到了龍波的依據「長安崔器」的認可。
在龍波達到目的,遵守與崔器三通鼓的約定帶人撤出靖安司後,崔器趴在地上,滿是是血但他卻依舊掙扎著想站起來。因為這時候他已經是長安崔器,一個不能倒下的大唐兵。
在姚汝能出來 扶起崔器時,崔器揭開已經坑坑窪窪的盔甲,拿出自己兄長給他的半塊餅,混著嘴中的鮮血咀嚼著。拿出那個他曾經一直以為恥的隴右銘牌,在上面想用鮮血寫出長安兩字,但只寫完「長」字就沒有力氣寫下去了,還是姚汝能拿起他的手在後面寫上一個「安」字。崔器死了,死在他心心念的長安裡,死在那個他們兄弟二人為之奮鬥一生的長安裡,死在一個人們永遠記得長安崔器的長安裡。
從「隴右崔器」到「長安崔器」,都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但長安崔器不再是那個一直游離於長安無法融入的懦夫,而是代表了所有為建設長安城而努力的普通人。
今年對於我們的祖國來說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年份,有著疫情、水災、中印邊境的動亂、還有外國勢力為打壓中國所實施的各種手段。可以說我們現在處於一個舉步維艱的危局之中。但我們沒有屈服,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盡著自己的努力去為國家的強盛而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崔器」那樣的小人物。
或許你不能像鍾南山那樣去防控狙擊疫情,但你可以作為普通的醫生護士去治療照顧那些因疫情受苦的病人;或許你不能像在中印邊境的那些士兵一樣,去打擊那些侵略國土的危險分子,但你可以告訴更多的人他們的英雄事跡,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加入他們;或許你不能像解放軍那樣衝上抗洪一線去抵抗洪水的肆虐,但你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援他們,哪怕是一瓶水,一個麵包,一把傘。
願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崔器」!
一部電影,一個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