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羽站、中野站、澀谷站……過了凌晨,街頭剩下了喝醉的酒鬼,趕不上末班電車的工薪族,剛開始夜生活的年輕人……
鏡頭對焦上的路人,面對鏡頭大多興致正起,因為人漸稀少的街頭是留給他們去自由放肆的。夜晚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讓滲透人心的東西全數嘔出來,尤其當夜添上了啤酒的味道。
如果深夜時分你恰巧在外,突然有一群人拿著攝影機對著你問:「可以跟著去你家嗎?」
你會同意嗎?
這檔節目的背景通常是在夜晚。劇組人員在深夜的街道或者各大車站的出入口,通過支付打車費用的方式換取跟隨對方回家進行深入拍攝的機會。(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本情報醬)
聽起來稍微有點無聊?
但9.5的高分的事實卻賺足了觀眾的期待。
在這個沒有辦法更真實的綜藝裡,我們看到的都是最最普通的日本家庭,這些住宅沒有電視劇裡的豪華和整潔,也沒有那份僵硬和陌生。在通常不算大的生活空間呢,他們留下自己的喜怒哀樂,劃下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這些接受採訪的人們,或是揭開自己的傷疤,留下心酸的淚水;或是打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喜悅。在這個孤獨的城市裡,又多了那麼多人傾聽自己的故事,在訝異之餘,也許更可感到一絲驚喜。
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採訪到了一位31歲的未婚遊戲編程員。
雖然小哥的職業很「直男」,業餘愛好卻女子力奇高。閒下來的時候他喜歡做點裁縫活兒,化妝包、皮革套、針織衫他都自己做過,家裡還有不少縫紉的書籍以及功能不同的縫紉機:
他還喜歡烹飪,不管是味增、西點還是咖啡凍全都手到擒來。如今還在陽臺種起了調味植物,也被照顧的很好呢~
做完之後,他常常會把這些曬在他的個人社交帳號上,但因為門類有點奇特,常常被人誤認為是個年齡40+的家庭主婦。
故事講到這兒的時候,小哥打開了自己家的碗櫃,記者發現裡面的餐具很多,完全不是獨居生活的用量,便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小哥這才說道:原來是和妻子一起住的。
——現在妻子去哪兒了呢?
——她在三年半前去世了。
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整個節目的畫風在細微之間發生了轉變。
小哥告訴記者,自己和妻子在高中打工時認識,和自己正相反,妻子有些是男孩子氣的性格。她直白、不諂媚,內心堅強,不喜歡向男性屈服…種種都令他動心。
而且妻子也很喜歡編織,那個時候兩個人經常會跑去手工店一逛就是好幾個小時,然後縫出可愛的小東西送給周圍的同事和朋友。
等到兩人25歲那年,妻子提出了結婚,兩個人便水到渠成般走進了婚姻殿堂。可就在這時,妻子被查出了癌症,且在治癒之後又全面復發。當時醫生給出的結果是:她只剩下一年生命了。
面對這樣的結果,小哥考慮再三還是將實情告訴了妻子,妻子難過到哭不出來,卻也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話,開始在人生最後的時刻努力的活著。
「每個人都不知道何時會死,但我卻能在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後死去,
我究竟是何等的被眷顧呢」
於是,這對小夫妻向公司請了假,開始了一場延期的蜜月旅行,一起去了很多妻子想去卻沒能去的地方,去感受微風、去觸摸陽光,品嘗那些過去十數年沒來得及品嘗的人生味道。
就這樣,他們相伴走過了妻子人生最後的日子。而在妻子離世之後,這位小哥加入了紅絲帶組織,想要儘自己所能幫助同樣的人,讓他們免於妻子的悲傷結局。
小哥的故事到這裡,也就到了尾聲
當然,《可以跟你回家嗎》也不是每個故事都有這樣驚天式轉折的,大多數時候主人公的故事平平無奇,它可能是新婚的小夫妻一邊慶祝生日、體貼彼此,一邊為了錢冷戰吵架的家長裡短;也可能是單親媽媽為了女兒放棄愛情的斷舍離……就如同你所見的大多數人與故事一樣。
下面一個是節目遇到深夜剛喝完酒解壓的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的媽媽,這個媽媽生了六個孩子,而且有兩個女兒有性別障礙,但是媽媽完全坦然接受。
到家以後,小女兒睡姿笑死我了
生活特拮据,但媽媽還堅持自己的愛好:
當視頻up主!!!
也許正是這份「無奇」與「普通」,讓《可以跟你回家嗎》稱為「神級綜藝」。
因為從他們的平凡人生裡流露出的細枝末節,才是最打動人心的。節目組也很聰明的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去詮釋這些故事,而最終呈現的作品也就如同一部深夜檔的精品日劇,不慌不忙的熬出看似溫吞,實則回味無窮的人間之味。
像節目中出現過的為了圓夢、為了對孩子們負責而努力奮進的地下偶像;放棄優越職業,到日本留學努力成為中日友好橋梁的中國小姐姐……種種其實都在輸出著積極、向上的觀念。
生活,依舊很艱難,但也許在加班的每一個夜晚,在疲憊的每一個瞬間,想起節目中那些疲憊,痛苦而又依舊沒有放棄的人們,我們會悄悄的對自己說:
「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