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我們將迎來霜降節氣。
霜兒白,沙梨黃,又是一年金珠沙梨採摘季。
耕雲社參與金珠沙梨項目已有4年了,每當進入秋季,我們總是會想起「哦,沙梨快熟了。」
每周一次的沙梨產地行,至今已經算不清,去馬店鎮跑過多少趟了。
其實,做金珠沙梨從商業上來說是完全失敗的事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終不見成效的品類,而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還要不辭辛勞地奔波在沙梨園的田間地頭?
為此,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回溯過往,我們為祖先創造的輝煌燦爛、如詩如畫的農耕文化所震撼,為先民的智慧、創新、勤勞和偉大而自豪。
農耕文化、農耕文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我們要汲取和傳承農耕文化的厚重遺產和磅礴力量。
正是基於此,耕雲社從成立之初就立足農耕領域,以傳承農耕文化為己任,農耕產品嚴格遵守自然健康的理念,不斷推動洛陽地區的農業發展,帶動多地農戶脫貧致富。
幫扶貧困地區,推動產業扶貧。建立農耕文化展廳,免費開放參觀,讓更多人關注農耕,熱愛農耕,傳承農耕。
用極致農耕文化創意,引領健康生活美學,慰藉人們濃濃的鄉愁。我們深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農耕這條路上,服務金珠沙梨是我們重要的一個戰役,未來我們將會走的更遠。
在這遠離喧囂的山區,有著一片特色沙梨種植基地,果農們世代生長在這裡,他們希望把大山的饋贈分享給更多的人。
▲春來梨花遍野
4月梨花開正豔,10月金果掛枝頭,每到此時,金黃色的沙梨就掛滿在這幽靜山谷的枝頭,格外醒目。
這是來自大山的饋贈,隔絕汙染的自然野味。
這裡的大山幾乎隔絕了與外界的聯絡,沙陀村民的生活與大山息息相關,雖春有梨花遍野,夏有茂林修竹,秋有累累沙梨,冬有壯麗雪景,但與美景相伴的卻是貧困。
上周團隊再去沙陀村時,兩旁的野草都長到了小路上,去年還有十幾戶常住村民,今年只剩下了3位老人還在堅守。
這就是深山的土著居民,簡單,卻知足;貧窮,卻勤勞;渺小,卻自強不息!
金珠沙梨,一個深山裡的野梨,如何走出大山,是我們思考了幾年的問題。
回顧金珠沙梨出山之路,我們走的是異常艱辛。從2016年耕雲社受馬店鎮政府邀請對金珠沙梨進行全方位品牌化運作,至今已走過了4年的歷程。
從品牌全套VI設計到各類包裝設計,從產品文字、圖片宣傳推廣到各類視頻拍攝,從營銷活動策劃到產品銷售渠道的建立,4年來,耕雲社投入大量的精力助力金珠沙梨出山,金珠沙梨從寂寂無名升格為知名地域品牌,如今金珠沙梨已經成為了洛寧縣的特色產業,更加有力地加快了當地果農脫貧致富的步伐。
▲2018年沙梨出山
沙坨村民與金珠沙梨有著特殊的感情,上個世紀,村裡沒有醫生,沙坨村民生病,首先就是採野梨熬製梨水,或是將野梨蒸熟,頭疼腦熱、感冒咳嗽的小毛病,一鍋野梨水,藥到病除。
大自然給了野梨金色的皮膚,卻也雕琢出了它狂野的本性。
金珠沙梨富含果糖、18種胺基酸、維生素及鈣、鎂、鋅、鐵,等十幾種有益元素;
可溶性營養物總含量高達17.6%,抗氧化、抗衰老成份「類黃酮、綠原酸」,超過世界已發表的任何梨系品種,是當之無愧的梨王。
而梨王的背後,正是大自然不加修飾的雕琢。
金珠沙梨營養豐富的同時,擁有豐富的味覺元素,酸、澀、甜,在這枚小小的梨子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正是這個獨特的野味,人們才能從樸實真味裡挖掘出味覺的豐富滋味。
近些年來小部分的沙梨有幸翻越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
蒸食:蒸吃甜糯,潤燥降火
煮食:煮吃滋潤,清肺護肝
榨汁:原味榨汁,止咳化痰
鮮食:生吃可口,生津止渴
▏金珠沙梨蒸煮教程 ▏
1分36秒 建議wifi下觀看
今年我們再次踏上進山之路,助力金珠沙梨出山,也許這就是不忘初心吧。
今年,我們以更專業的團隊、更好的服務,繼續助力金珠沙梨走出大山。
2019年,耕雲社重新組建全新的金珠沙梨專業化服務團隊,從人員到裝備,從品質到服務,都將上一個新的、更高的臺階。
今年金珠沙梨季,耕雲社生鮮團隊將在各位的支持和幫助下,更加努力,讓全國人民品嘗到自然原生、風味獨特、野味十足的沙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