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31日訊 丹丹12歲了,她是位杭州小姑娘,可是在城市長大的她沒吃過魚蝦蟹,長久以來,她不能吃冰淇淋,也不能吃蛋糕……
每年夏天,無論多熱,丹丹都穿長衣長褲,她不敢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小短褲……
丹丹從小就患上了特異性皮炎。
她過著不一樣的童年,她經常問媽媽:「我什麼時候能好?」
媽媽總是回答:等你長大了。
「其實,我知道,這是個謊言。」丹丹的媽媽黃琪(化名)不知道,這個謊言能說到什麼時候。
丹丹的經歷,引來了很多讀者的共鳴,沒想到,有這麼多人的人生都被「癢」困住——
網友:袁約華
我們家小子跟他家情況差不多,去了很多城市的大醫院,看過很多名醫專家,牛奶也不能喝,而且全身很疼,後面帶到農村養著,自己好了。現在14歲,什麼都可以吃。可能長大了抵抗力好了。
網友:山羊
我太能理解孩子和這位母親的心情了,因為我兒子也是這種皮炎,溼疹的一種,也看過很多醫生,用過很多藥,但我兒子控制得還好,因為我基本上不用西藥,這個只會加重病情,而且我對治癒很有信心。
網友:a-小卡油
深有感觸,好心疼。
我女兒現在6歲,從小溼疹過敏尋麻疹哮喘統統都經歷過,醫生一直說過了6歲就會好起來,我們是幸運的,現在真的好很多了。
要相信,加油!
網友:張芝丹
我的手上皮炎溼疹在杭州和海南是發得最厲害的,在溫州就好多了。半夜奇痒痒醒,這孩子這麼嚴重,真是太可憐了,希望早日找到特效藥。
媽媽,我覺得他們有些怕我
黃琪從手機裡翻出一張女兒的照片:眼睛大大的丹丹,站在荷塘邊,伸展雙臂,笑得很甜。
這是前段時間旅遊時拍的。這也是一年中,丹丹情況最好的時候,這樣的時間有時是一個月,有時也許只有半月。
黃琪又翻出另外一張照片:丹丹的雙眼周圍、臉上、前胸後背、雙手雙腿處,密密麻麻,全是紅色的凸起。有些地方有破損,有些地方有結痂。
這是丹丹最糟糕的時候。大多數時候,她身上都長著這樣的紅斑,區別只在於長在哪裡。
這樣的丹丹總是會引來陌生人異樣的目光。
「她小時還不覺得,大概讀了小學後,就能感受到這樣的目光了。」黃琪記得有一次帶女兒去商場,丹丹突然拉住她,悄悄地問,「媽媽,我覺得他們有些怕我。」
黃琪鼻子微微抽了下,時隔多年,再想起那一幕,她還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黃琪想過很多次:女兒究竟是怎麼患上這種特別的病?
丹丹出生後,臉上就有不少紅點。新生兒基本都長溼疹,黃琪沒留意。
四五個月時,丹丹不僅臉上,腰腿、頸肩都出現了紅疹。
黃琪到處尋找治療溼疹的藥膏、保溼的藥膏,國產的、海淘的,「都沒什麼用。」
丹丹1歲多時,有一次家裡人吃螃蟹,給她吃了一點點螃蟹腿上的肉。那之後兩三天,她突然雙臉通紅、腫脹,整張臉看著像被燒傷了一樣。在醫院打了兩天點滴,用上激素才控制住。
「我有時想,她後來這樣,是不是都是因為那點螃蟹肉。」 黃琪說。
醫生說丹丹是小兒溼疹,易過敏。因為過敏,丹丹還兩次被引發哮喘。
「第一次是1歲多時,半夜突然接不上氣,抱到醫院,醫生直接讓進搶救室。」那是黃琪第一次意識到,女兒的這個溼疹不尋常。
丹丹幼兒園大班時,被確診為特異性皮炎。
「特異性皮炎是溼疹中的一種特殊的臨床類型,病情複雜,易反覆發作,治療又棘手。75%都是輕症,病情可緩解和控制。四分之一的患者為中重度,會頻繁發作、患者要忍受劇烈瘙癢以及大面積的皮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教授說。
他到樹蘭(杭州)醫院坐診時,黃琪曾慕名而來,帶著丹丹來就診。
丹丹就是張教授所說的重症患者。
在此之前,黃琪帶她去過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吃過西藥,用過中藥,塗過藥膏,打過點滴,也找過各種專家醫生。
所有的醫生都告訴她,這種病不能治癒,只能控制。
她說:我的寶貝太辛苦了
黃琪知道確實如此,但又難以接受。「我的寶貝太辛苦了。」
「你知道嗎?她到現在都不會吃魚,因為從小沒吃過,她嘗過蝦的味道,非常喜歡,可直到去年,才偶爾吃一隻。能吃到一隻蝦的時候,你不知道她有多興奮。」
「她最喜歡家裡人過生日,因為這天有蛋糕,她可以舔一下奶油。」
「我帶她去嘟嘟城玩職業體驗,做出來一個冰淇淋,她拿著問:媽媽,我能吃嗎?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如果說可以,也許吃完,她就要發疹子,身體受到傷害,如果說不,其他小朋友都在吃,只有她眼巴巴地看。心理受到傷害。」
每天早晚,黃琪都要給女兒做塗藥、保溼的工作,每一處患處都要塗抹,每一種藥之間還要有間隔,這套程序下來,最快也要40分鐘。
一年之中,丹丹最難熬的季節是夏天,因為她不能暴曬、出汗。暴曬會起皮,出汗會奇癢。正是因為此,丹丹不能做很多運動:羽毛球、足球、籃球都不行。小姑娘非常喜歡球類運動,但只能選擇兵乒球這類室內運動。
和很多孩子一樣,丹丹從小就喜歡小動物,但黃琪從來不允許她接近。朋友家的小狗只要一靠近女兒,她就趕快把它抱開。
「其他孩子,被小狗小貓撓一下,會很明顯。她的皮膚,這個樣子,你很難發現。」
朋友說她緊張過頭。
「我也不想這樣。」黃琪其實也很疲憊。
女兒的皮膚就是全家的晴雨表
她說女兒很辛苦,她自己也一點不輕鬆。
「你能體會這種感覺嗎?就是每天醒來,就看到自己的孩子滿身都是那樣……」黃琪伸出雙手,做出一個抱頭的動作。
家裡的衛生,她每天都要做一遍,地板一定要擦乾淨、床鋪用去蟎儀吸一遍,布藝沙發換成了皮質的,方便擦洗、女兒的衣服一定要用蒸汽機燙過才上身……
丹丹讀小學後,黃琪辭職了。丹丹隔三差五就需要住院治療,黃琪的父母因為身體原因沒有辦法幫她。她只能自己照顧女兒。
辭職後的黃琪,一切都圍繞著女兒轉。她開玩笑說:女兒的皮膚就是全家的晴雨表。
黃琪最抓狂的時候,是看到女兒抓撓皮膚。
「我會忍不住衝她發脾氣。」發完脾氣,她又後悔,「那麼癢,怎麼可能忍住不抓。」
面對媽媽的訓斥,大多數時候,丹丹都是好脾氣地保證再也不抓了,但有時候,小姑娘也會發飆:「我都這麼癢了,還不讓我抓!」
後來,黃琪想到了一個辦法:給丹丹雙手戴上手套。這樣抓起來可以降低傷害。
這個暑假,黃琪帶女兒去承德旅遊,那裡天氣涼爽,對丹丹來說,這比在杭州要好熬。更關鍵的是,7月份,黃琪剛帶女兒去樹蘭(杭州)醫院就診過,張學軍教授在醫院坐診,她慕名而來。
「對重度患者來說,如果清潔護膚、塗抹外用藥、抗組胺止癢藥都不能起作用的時候,應考慮使用生物製劑。」
張學軍給丹丹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使用藥物後,丹丹情況好轉許多。黃琪手機中那張丹丹狀態最好的照片,就是這次治療之後。
這段時間,是母女倆一年之中情緒最輕鬆的時候。
與疾病共處這麼多年,黃琪也在學著去平和地接受, 雖然真的很難。「我也想過,她可能一輩子都會這樣……」
現在,黃琪也不再那麼敏感緊張,偶爾會讓丹丹吃一點冰淇淋,或者一小塊蛋糕。
女兒被滿足的那種興奮,感染著她。
「我們是不會放棄的,說不定哪一天就找到特效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