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戰略?麥可波特的三大競爭戰略沿用至今

2020-12-23 管理36計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用矛盾的方法看問題】

大家好,今兒呢我們就來侃一侃企業戰略!

各位老闆,做企業咱們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戰略清晰,如果企業戰略不清晰呢,那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那到最後肯定會撞得頭破血流。

那說起戰略呢,就不得不說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提出的三大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聚焦戰略,這三大競爭戰略,無論是對於大企業,還是對於小作坊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學習一下,波特的三大競爭戰略。第一個戰略成本領先戰略,什麼意思呢?就是通過擴大規模,加強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自己的成本要低於競爭對手,那這樣就大大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這招用的最好的公司就是沃爾瑪,沃爾瑪超市從成立開始,通過不斷地擴大規模,壓低進貨價格,建立配貨中心,嚴查損公肥私啊,壓縮廣告費用,培養勤儉風氣等等多少手段儘可能地降低成本。

這樣,沃爾瑪賣的商品,這個價格就比一般商店賣的價格要低,那消費者就喜歡到沃爾瑪去買,所以最後沃爾瑪就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業。

所以,成本領先,把成本降到最低,以成本優勢搶佔市場,這一招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管用。第二個戰略差異化戰略。

什麼意思呢?就是讓自己的產品啊與競爭對手的產品之間有明顯的不同啊,通過與眾不同的特點來實現差異化競爭,比如京東電商的自建物流,蘋果手機的作業系統,海底撈的變態服務等,這都屬於差異化競爭。

使用差異化戰略最成功的公司還是寶潔,上世紀90年代,寶潔通過在洗髮護髮領域布局多個品牌,最終實現了最大限度地瓜分市場。

你看,營養頭髮更健康,更光澤,潘婷;飄逸柔順,飄柔;頭屑去無蹤,秀髮更出眾,什麼海飛絲啊,後來還有專業美發沙宣美麗發社伊卡璐。

所以呢,到了2010年的時候,寶潔這五款洗髮水就佔據了中國洗髮水的市場75%的市場份額,這種一品多牌的材化競爭戰略,厲不厲害!

先把整個市場劃分成多個細分市場,然後再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設計出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價格,以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市場需求。

這樣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市場空間,那這種操作實在太厲害了,我們正在籌備的新項目啊,我也打算使用這個策略。

第三個戰略聚焦戰略啊,也叫專業化戰略。就是主攻某一細分市場某個特定客戶群,或者是某個細分產品線。

舉例,格力空調。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空調老大是春蘭啊,那時候格力還只是個小弟,但是格力呢,就一直聚焦做空調啊,只做空調這一個領域。

到後來就做成了世界第一,而春蘭呢,他過早的是多元化啊,這個房地產業做,什麼電腦也做,現在你看春蘭這家公司啊,都不知道到哪兒去了是吧。

還有一個聚焦戰略做得非常成功的,同時我也也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品牌,就是養樂多,單單一個單品啊,就那個小瓶的那個酸奶就聚焦賣了70多年了。

一直沒變,其他啥毛病也沒有,就是一個單品,而且還賣得越來越好,實在是非常的佩服啊,所以有時候只做單品,把一個單品做到極致,那企業也是能做成功的。

波特提出的三大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聚焦戰略就分享完了,這三大競爭戰略呢?我覺得是企業老闆,創業者的必修課,一定要學,所以該收藏的收藏。

各位朋友,看到這裡就快接近尾聲了,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把你的觀點在下方和我留言分享!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我們下次再見。更多精彩內容盡請期待,讀懂管理36計,我們風雨同舟,共創未來。

相關焦點

  • 一次性講透波特三大競爭戰略!
    來,各位老闆,做企業——咱們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戰略清晰!如果企業戰略不清晰呢,那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到最後肯定會撞的頭破血流!那說起戰略呢,就不得不說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提出的三大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聚焦戰略!這三大競爭戰略無論是對於大企業還是對於小作坊,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波特《競爭戰略》學習紀要
    三大一般性戰略 競爭戰略的第二個中心問題是: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位置。競爭位置會決定企業的獲利能力是高出還是低於產業的平均水平。 企業的優點或缺點會對相對成本優勢和相對差異化產生作用。將這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與企業相應的活動相結合,就可導出可讓企業獲得較好競爭位置的三種一般性戰略。
  • 「企業戰略」波特的五力分析方法(1)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最早出現在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E·波特1979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文章中。這篇論文的發表在歷史上改變了企業、組織甚至國家對戰略的理解。自《哈佛商業評論》創刊以來,它被評為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論文之一。
  • 波特提出的企業戰略「五力分析法」,如今過時了嗎?
    他對研究商業領導力、國家及地區的商業競爭、經濟發展有著深入的研究。波特教授提出的戰略思想是現在商業戰略課堂的基礎。這一戰略思想幾乎在全球的商業課堂都有介紹。從這段介紹中可以看出波特先生提出的戰略思想(核心即五力分析法)在商業和學術上的價值有多高。
  • 「企業戰略」波特的五力分析方法(2)
    波特五力工具的特點Porter Five Forces提供了深入分析公司所在行業的工具,幫助公司了解競爭環境,正確把握公司面臨的五種競爭力量,制定有利於公司競爭地位的戰略。總的來說,波特五力模型具有以下特點:競爭導向研究現有產業關注行業的利潤潛力如何應用五力模型?
  •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幫你分析競爭環境,制定更佳競爭戰略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幫你分析競爭環境,制定更佳競爭戰略上一篇文章為大家講解了分析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工具模型:PEST模型,這一篇文章具體的跟大家詳細討論分析外部競爭環境另一個好用的模型:波特五力模型。01什麼是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我們常用來分析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模型,由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創建。
  • 麥可·波特和他的《競爭戰略》
    所有的企業競爭中都會面臨的三個戰略選擇:第一個叫做總成本領先戰略,第二叫做差異化戰略,第三叫做專一性戰略。「戰略」這個詞大家知道,是從軍事裡過來的,戰,打仗;略,方略。全世界第一本講戰略的書,很多人說是中國人孫武寫的《孫子兵法》。比如《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戰略分析工具:波特五力行業分析模型!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為美國總統裡根的產業競爭委員會主席,開創了企業競爭戰略理論並引發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競爭力討論熱潮。他還是世界各地很多企業領導和政府官員的顧問。他先後獲得過威爾茲經濟學獎、亞當·斯密獎、三次獲得麥肯錫獎,擁有很多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 企業戰略制定: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MBA中國網訊】五力分析模型是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 博鰲大咖面對面|以戰略推動企業增長—訪核桃戰略董事長趙秀麗
    外有"增長的天花板",內有"管理的桎梏",企業負重前行、舉步維艱。然而解決"內憂外患"問題的關鍵,早在20世紀80、90年代就被全球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點破——運營效益不能替代戰略。麥可·波特研究了當時聞名世界的日本企業後發現,其優勢更多的是來源於運營效益的提升,但很少能制定出獨特的戰略,大多數都在相互模仿來提供近乎相同的產品和服務。
  • 【新書搶鮮讀】麥可·波特:戰略是什麼
    本文選自該套叢書的《大師十論》,是麥可·波特在《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和《國家競爭優勢》三部曲之後,對戰略的總結性論作,原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1996年11/12月刊。文章發表至今雖然已近20年,但其系統而深邃的思想,依然對理解企業的運營本質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
  • 白色死神:麥可-波特
    白色死神:麥可-波特 2020-09-25 05:09  whishper侃球君
  • 如何用「波特五力模型」做外部競爭環境分析
    今天為大家介紹第二個外部環境分析工具——「波特五力模型」。與前面我們講的PEST模型不同,波特五力模型把我們的關注點從宏觀的大環境拉到微觀作用力上。波特五力模型是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他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企業環境的必備工具,幫你做出正確的決策
    什麼是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提出的,是分析企業環境的必備工具,和SWOT分析法經常一起使用,是一對好搭檔。波特五力是指用於分析企業戰略環境的五種力量,分別是:進入壁壘、替代品威脅、買方議價能力、賣方議價能力、現存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力。以京東物流為例,我們分析一下物流產業的環境。
  • 波特五力模型:採購應構建的第四個思考模型
    你應該嘗試波特五力模型,來分析現有的競爭格局。一、波特五力模型的定義什麼是波特五力模型呢?波特五力模型是麥可·波特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雖然久遠,沿用至今,而且在零售行業一直是核心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行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
  • 【瘦狗小炒】波特五力模型的展開介紹(上):橫向競爭分析
    上次的產品入門筆記出來以後,發現還是有不少人希望本瘦狗能夠展開講一講波特五力模型的,於是就有了這篇推送。本瘦狗參考了國外的戰略管理教材、CPA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教材以及Case In Point中相關的內容並進行了整合,希望能夠對之後要參加暑期實習申請/春招的旁友們有所幫助。
  • 吳曉波:是什麼造成了凱恩斯和波特的尷尬
    麥可·波特是競爭理論戰略的奠基人,哈佛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在2005年《哈佛商業評論》評選出的全球管理思想家50強中,波特排名第一位。波特寫過三本書,分別是《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國家競爭力》,被稱為「波特三部曲」,確立了其競爭理論的基石。
  • 宮玉振+謝絢麗:如何理解中西方競爭戰略的異同
    這是我們今天企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這也是對中國很多企業最大的挑戰。 謝絢麗:亞馬遜就是特別有戰略定力的企業,最初20年不盈利,不是因為電商做得不好,其實做得挺好,但是貝索斯把很多盈利投入在新的方向和發展上,在電商之後做了Kindle、雲計算等等。貝索斯說不盈利無所謂,我看重的是長遠能給消費者真正提供什麼。
  • 中國企業戰略投資峰會圓滿落幕
    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企業創投聯盟聯席理事長王翔:手機x AloT戰略賦能智能製造業共同飛起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主任陳大鵬:物聯網市場前景廣闊,同時也面臨三大挑戰工藝水平決定了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代工模式的競爭力還不夠。真正具有可持續性和長久競爭力的,一定是自己的工藝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慢即是快,物聯網企業需要耐心打磨產品
  • 數字商業中的企業:競什麼,爭什麼
    例如,是否有人在暗示民企和國企要共生、協同,而非競爭?如果都不是,那麼,到底是誰錯了?難道人們津津樂道的「顯學」——平臺經濟、生態組織真的把競爭消滅了嗎?如果競爭仍然會存在,數字商業競的是什麼,爭的又是什麼呢?恨波特易,撼波特難講「競爭」,免不了要講一下麥可·波特的「競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