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疆以瓜果牛羊聞名於世,但是,作為一個資深吃貨,驚奇的發現了一個事實:在新疆,最多的美食,是"雞"。
千年來,東西方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在吃肉方面有著天然的分歧:豬狗對於農耕生產沒有價值,作為雜食動物卻可以消耗農耕的剩餘資料,而牛,則是農耕工具,所以東方文明傾向於食用豬肉狗肉,並把吃牛肉視作生產資料;對遊牧民族來說,牛羊是跟隨遷徙的私有財產和食物來源,豬無法跟隨,狗則是協助放牧的工具,是「人類的朋友」。
唯獨雞,作為既能消耗多餘糧食,又能陪伴人類遷徙的家畜,在東西方的餐桌上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和解。
所以,雞肉成為了新疆菜系的主角,這不是偶然,而是新疆東西方交流前沿的獨特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必然。
今天我們來科普新疆三大雞:大盤雞、椒麻雞和辣子雞。
大盤雞簡史
如果用一種食物概括新疆的特點,那麼非大盤雞莫屬。
「大」形容地域寬廣;匯聚一盤指名族奔放;作為唯一主角的「雞」,則很好地反應了大西北偏好肉食的舌尖張力。
事實上。大盤雞也確實當得起新疆美食界扛把子的地位。雞肉爽滑麻辣,土豆軟糯甜潤,配菜顏色豐富,再來一掛勁道的拌麵,把對新疆的所有嚮往躍然碗中。
色彩鮮豔,爽滑麻辣的雞肉辣中有香,佐料全部融入進去了。光是想想就讓人流口水!沒去過新疆,可是不能沒吃過大盤雞啊~
新疆本地的大盤雞,與外地大盤雞,有一個巨大的差別。像腰帶一樣寬的陝西扯麵,常常被外地的大盤雞直接泡在大盤雞的湯汁裡,作為大盤雞的一部分售賣。
但在新疆,厚道的店家們則會按人頭,送上一碗碗爽滑筋道的拌麵,新疆人把這種面稱為「拉條子」。最正宗的拉條子,必須用北疆,尤其是昌吉州種植的冬小麥做原料,麵粉中極高的蛋白質含量,讓麵條有彈性、富有嚼勁,所以離了新疆的大盤雞配面,都不是滋味。
站在c位的椒麻雞
椒麻雞是具有代表新疆特色的一道名吃,因其味麻,辣,鮮,香,麻而不木,辣而不上火,吃到嘴裡感覺就像是在颳大風,辣的直冒汗,雞皮吃起來爽滑脆嫩,故而和新疆烤全羊,大盤雞齊名。
椒麻雞是典型的新疆風味,這裡的雞都是現殺現做,只只個大肉肥~椒麻雞的製作要歷經煮、泡、吹、撕……好幾個步驟,麻辣爽口,這也決定了它對雞的選擇要求更高。
椒麻雞最重要的步驟就是上手撕,一隻兩斤的雞全都要、手撕成細條,絕對是個細緻活~
鮮紅的辣椒、翠綠的青椒,還有獨特香氣的洋蔥在調汁中徜徉,在微黃色的調汁中激發出彼此的美味。這裡的椒麻雞你可以選擇要一隻雞或是半隻雞,超級實惠的半隻雞,就足夠讓兩個人吃的飽到哭泣。
出鍋後的椒麻雞,每塊雞上都包裹住了微黃的麻油,香辣的氣味立馬侵襲你的鼻腔,不趕緊試試實在忍不住。
入口立刻就被又麻又辣的味道迷住,一秒圈粉大概就是這樣。雞肉軟而不爛、瘦而不柴,咀嚼起來很有味道,似乎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把特製的調汁味道吸收的剛剛好。
如果你是第一次吃椒麻雞會發現,這一盆裡除了雞,其它的配菜都是生的!其實新疆的椒麻雞,靠的就是用熱椒麻汁拌上涼雞生配料,激發出菜的辛香和椒麻雞的「野味」。
新疆辣子雞
新疆有名的大盤雞已經響譽全國了,在新疆還有一道雞和大盤雞同樣受大家的喜愛,那是辣子雞。說起辣子雞,名氣最大的應該是以重慶為代表的渝派川菜辣子雞,其次是以貴陽、安順等地為代表的黔菜辣子雞,若是說起新疆的辣子雞,外省人多半會撓頭示問,其知名度遠低於椒麻雞與大盤雞。
辣子雞是用新疆本地的,幹辣皮子幹煸三黃雞,雞塊酥香而且有嚼頭,盤底滲油用花卷沾上那個辣子雞的油配上越嚼越香的紅辣皮子。那味道......嘖嘖,哈喇子已經流的止不住了
新疆辣子雞是以仔雞或三黃雞作為主要食材。以蔥、姜、蒜、花椒、幹紅辣椒、啤酒、老抽,豆豉等作為輔料製作而成的美食,口味鹹香。
唯有愛和美食不能辜負,扶我起來,我還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