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愛騰芒的片單可以用百花齊放形容,片單透露出哪些信息?
文 |馮壹
來源 | 影視獨舌
又到了年底,又到了各家視頻網站片單曝光的日子。
優酷最先採取了動作,於8月舉辦了年度發布會。芒果TV緊隨其後,2021青春新芒品鑑會在長沙舉辦。愛奇藝、騰訊視頻則都將招商會設在了上海,這兩家的片單最長,劇集數量也最多。片單一出,明年各家看什麼觀眾就清楚了。
今年的影視環境比較特殊,絕大多數從業者只得勉力求生,總有股蕭瑟的味道。
當然,冷也好,暖也罷,距2021年只剩下不到兩個月了。往年到這個節點,一般很少有新的大劇上馬了,今年大抵也不例外。既然如此,就不如把目光放長遠一些,看看明年各家平臺的動作。
總體來說,優愛騰芒的片單可以用百花齊放形容。雖然今年整體熱度稍顯平庸,但古裝劇依舊是流量重鎮。愛奇藝迷霧劇場的成功,也順勢推動著懸疑劇與短劇的發展。甜寵劇依舊「小而美」,都市劇再抓「她文化」。現實主義終究是回歸了,但「大IP」還得繼續開發。
2021年,有哪些好劇值得關注呢?視頻網站的片單裡,又透露出哪些有用的信息?
流量從未消失
古裝劇還得靠IP
去年的時候,有人說古裝劇變冷了,大家紛紛表示同意。等到今年,就沒有人說這句話了。今年的古裝劇,似乎連一部堪稱「破圈」的作品都沒有,所有的作品都在圈地自萌。區別不過是,演員的流量夠不夠大。當然,播出即勝利的當下,熱不熱可能也沒那麼重要。
但古裝劇的商業價值依舊毋庸置疑,它仍是國產第一商業類型劇。不管是戲劇空間、話題熱度、商業營收、文化影響力,古裝劇都佔據相當優勢。所以我們看到,不論是電視臺還是平臺,只要能播古裝劇,還是會去播的。只不過,衛視是播不出,視頻網站是大劇少。
對古裝劇來說,今年是冷寂的生產期,明年是熱鬧的收穫季。這也得到了各家平臺片單的證實。四大平臺招商會曝出的劇集總量約在200部,其中古裝劇超過了1/4。尤其是騰訊視頻,目前待播、正在籌備的古裝項目多達28部。
國內的頭部視頻網站中,騰訊視頻無疑是最熱衷於向古裝劇靠攏的。去年《慶餘年》的成功,更是讓他們找到了男頻影視化的正確改編道路。在這裡,成功的道路,大抵是可以複製的。於是我們看到,《慶餘年2》《雪中悍刀行》《贅婿》《鬥羅大陸》等男頻IP都來了。甚至連演員,都是《慶餘年》那批熟臉。雖然筆者直到現在還覺得,郭麒麟演寧毅有點跳戲。
與男頻IP對應的,是常駐熱搜的女頻IP大劇矩陣。
趙麗穎、王一博主演的《有匪》,吳亦凡、楊紫主演的《青簪行》,楊冪、陳偉霆主演的《斛珠夫人》,以及李易峰、陳鈺琪主演的《鏡·雙城》,周冬雨、許凱主演的《千古玦塵》等等,皆是「大IP+高流量」的作品。
相比起騰訊視頻的百花繚亂,愛奇藝在古裝劇領域的布局則算得上劍走偏鋒。
這一次,他們盯上了馬伯庸的《風起洛陽》和《兩京十五日》。2019年暑期檔,《長安十二時辰》的異軍突起,讓「馬親王」的小說徹底「破圈」。已開機的《風起洛陽》明顯是重頭戲。演員官宣了黃軒、宋茜、王一博,導演請來了《扶搖》《遠大前程》的導演謝澤。
《兩京十五日》則並未透露太多消息。同樣需要等待的,還有改編自井上靖同名作品的《敦煌》,導演呂行和編劇馬偽八繼《無證之罪》後再次合作。劇本監製是朱蘇進。
相比起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優酷、芒果TV的頭部古裝劇儲備則相對薄弱了些。前者的《玉樓春》,後者的《尚食》都是歡娛影視的作品。古力娜扎、許魏洲主演的《大唐明月》倒是優酷的自製劇,已於今年9月份殺青。佟麗婭、韓庚主演的《浣溪沙》剛剛殺青。
整體而言,2021年的古裝劇走的還是前幾年「IP搭配流量」的路數。這不難理解,依託於年輕網民閱讀趣味生長起來的內容類型,與視頻網站的受眾天然重合。但理解可以「萬歲」,擔憂還是擔憂。一則,是關於質的。《將夜》成功了,《將夜2》卻失敗了。影視作品的複製似乎沒那麼容易。二來,是關於量的。這麼多頭部古裝劇,平臺一年又能消化多少呢?
IP已不是萬能靈藥,對創作者來說,只有找到符合當下年輕觀眾的切入角度,做出值得「一嚼再嚼」的本子,才是大IP古裝劇的出頭之路。
當然,也沒必要太過悲觀。就像尹鴻在《2020中國電視劇風向標報告》演講中所說的那樣,這兩年不少好作品來自於IP,是為IP劇的正名。IP加影視不應該是相互消耗,而應當是一種相互得益,網際網路IP也是原創的創作。這本就是一種值得好好利用的資源。
都市劇兩把刀:
女性向、家庭風
今年電視裡古裝劇「遲暮」的日子,被都市劇撐了起來。上半年最火的劇是《安家》,暑期檔最爆的劇是《三十而已》。這些劇都聚焦了當前社會的熱門議題,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當然,講生活不代表鞭辟入裡,都市劇也不能一味被視為現實主義。就四大平臺的都市劇片單來說,似去年《都挺好》《小歡喜》這般的現實主義作品有之,沒事就談談情說說愛的都市偶像劇也有之。總的來說,今年頭部都市劇主要圍繞「她文化」與家庭問題展開。
首先,女性向劇集不得不提。2020年,是「她文化」異軍突起的一年。之前,電視劇和網劇的用戶從來沒有這麼「二元」過,網上女性與男性的性別矛盾也從來沒有這麼尖銳過。
契合女性「三觀」的劇或許並不一定能收穫好口碑、博得好名聲,但不契合的一定不能。基於此,如何更好地融入獨立女性視角,就成了劇集創作者亟需思考的問題。
舉措有二,一是把偶像劇做到極致,於愛情、生活、奮鬥領域給予女性觀眾美好寄託,甭管故事真不真,「沉浸式體驗」就完了。二是從現實下手,切身實地幫助她們解決現實煩惱。雖然有的劇集有點「用力過猛」,本就不想結婚的看完劇更恐婚了。兩性關係又炸了。
這一現象,也體現在平臺的片單上。繼《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之後,騰訊視頻的招商會上又出現了《四十正好》的名字,《歡樂頌》第三到第五季也將在未來陸續推出。
楊冪、許凱主演的《愛的二八定律》選擇了職場大女主破題,講述航天設計師與女演員戀愛的《你是我的榮耀》則敲定了楊洋和迪麗熱巴。顯然,後兩部都是都市偶像劇。
這一領域的頭部劇集,愛奇藝擺出了《流金歲月》和《北轍南轅》。
前者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劉詩詩、倪妮主演,講述兩個女孩一路扶持成長;後者是馮小剛時隔25年重回劇集領域的重磅之作,將鏡頭對準了市場上流行的都市女性群像。
優酷的《幸福到萬家》和芒果TV的《澀女郎》也備受關注。《幸福到萬家》被稱為劇版《秋菊打官司》,由鄭曉龍執導,趙麗穎主演,講述了一個農村姑娘在事業、婚姻的考驗下不斷打拼的故事。《澀女郎》則改編自朱德庸的同名漫畫,殷桃、宋軼、趙今麥等主演。
其次,家庭向來是都市劇的自留地。婚姻矛盾、代際關係、教育壓力,都是熱門話題。從片單來看,有瞄準教育壓力以及眾多衍生問題的《小捨得》《學區房》《起跑線》,也有探討代際關係、婚姻矛盾的《喬家的兒女》《假日暖洋洋》《生活家》,可看的內容不少。
《小捨得》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張曉波執導,故事圍繞著兩個「小升初」家庭展開;《學區房》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個買房的故事,趙薇、秦昊、王鷗主演,鏡頭對準了「幼升小」;《喬家的兒女》的故事有點像《都挺好》,導演是張開宙,白宇、宋祖兒、毛曉彤主演。
當然,同類型作品一多,同質化就在所難免。雖然觀眾無比期待現實主義的回歸,但對壘者多了,總避免不了出現「撞衫誰醜誰尷尬」的局面。不過,只要認真做,撞選題問題也不大。就像編劇劉和平所說,「千破萬破,唯真不破,作品好才是硬道理。」去年的《小歡喜》和《少年派》,講的就都是高中生迎戰高考的故事。兩部劇品相都不錯,觀眾都接受。
除了上文所說,還有不少值得期待的大劇。比如,改編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說,由王家衛擔任總導演、監製,胡歌主演的《繁花》。又如,簡川訸執導、阿耐編劇,雷佳音、袁泉主演的《落花時節》。再如,《親愛的,熱愛的》原版人馬打造的《親愛的,摯愛的》等。
變多的短劇
花哨的劇場
如果開個投票,問今年最熱的網劇是哪一部?十個人想必有九個會選擇《隱秘的角落》。
這部12集的短劇,通過「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等劇中「爆梗」,不僅掀起了全網狂歡,更徹底打響了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名頭。在豆瓣,有超過80萬人為它打出了8.9分。
當然,今年「破圈」的短劇還不只它一個。
年初,現實題材的《我是餘歡水》一馬當先,用黑色幽默寫透了成年人的痛苦無助;《沉默的真相》更是砍下豆瓣9.2的成績,成為《白夜追兇》之後又一部豆瓣破9的國產懸疑劇;B站獨播的《風犬少年的天空》也有不錯的熱度,劉聞欽死的那天朋友圈哭得很慘。
影視行業總想複製過去成功的作品。短劇出現了不少佳作,那就一窩蜂地湊過來。專做懸疑劇的迷霧劇場成功了,其他也給整上。於是我們看到,各家視頻網站的片單中,短劇比去年多了,劇場分類也更加專業了。
說到劇場,這裡要插一嘴。劇場本不是個新鮮玩意,早在2018年,愛奇藝就推出了「愛青春」「奇懸疑」兩大劇場,定點深耕青春題材和懸疑題材。當然,在那兩年,劇場更像是業內自娛自樂的一種噱頭,並沒有走入觀眾的視野。直到今年,迷霧劇場才真正被人看見。
也正因如此,四大視頻網站的片單裡,最具熱度的劇集依舊是懸疑類型。
愛奇藝迷霧劇場又上架了五部新劇,分別是《誰是兇手》《淘金》《暗夜行者》《平原上的摩西》《致命願望》。優酷懸疑劇場則推出了七部作品,《白色月光》已播,《司藤》《迷霧追蹤》《迴廊亭》《皮囊之下》《執念如影》《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還在路上。
這些短劇中,也不乏頭部作品。《誰是兇手》找來了趙麗穎、肖央;《致命願望》則由馮紹峰、文淇主演;《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則由鄭曉龍監製,林更新、杜淳主演。
騰訊雖然沒有專職做一個懸疑劇劇場,但也推出了一部由段奕宏、大鵬主演的12集短劇《雙探》。芒果TV的反盜獵劇《狂獵》由曹盾擔綱導演,演員是秦昊、尹昉。
除了懸疑劇外,其他的劇場也可以關注。
聚焦愛情的「戀戀劇場」和主打喜劇的「小逗劇場」是愛奇藝劇集的另外兩個子廠牌。前者明顯對準了當前網際網路領域穩佔大頭的女性用戶,後者則意圖通過喜劇抓住觀眾。
從「戀戀劇場」曝光的片單來看,這些劇走的仍是「小而美」路線。包括《月光變奏曲》《卿卿我心》《原來我很愛你》《戀戀小酒窩》在內的10部作品,都算得上是爽口小甜劇。「小逗劇場」則推出了《破事精英》《開心合伙人》《德雲瓦舍》《月刊少女》4部喜劇。
芒果TV雖然沒有正式命名劇場,但也和湖南衛視聯手推出了「季風計劃」。這個所謂的「國內首個臺網聯動周播劇場」,預計未來推出10部季播短劇,每季12集,每周2集,每集70分鐘。除了《狂獵》,《海葵》《禮物》《小菜一碟》《她們的鐲子》業已官宣。
劇場的核心邏輯其實就是分眾化運營,即為不同圈層的用戶持續供給圈層化內容。
相比起單打獨鬥,劇場化具有聚合同類型精品劇的作用,達成品牌效應。品牌效應達成了,才能拉到更多的廣告主,才能真正把規模付費做起來。在視頻網站持續虧損的當下,找到更多的盈利途徑本就是關鍵。然而,劇場建立只是開始,持續輸出優質內容才是關鍵。
從頭到尾捋一遍,各家平臺的大劇總歸是清楚了,雖然尚不確定哪些劇會在未來成為「破圈」爆款。行至今日,視頻網站已經進入了一個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觀眾負責的「成年階段」。期待明年的東風吹暖這偏冷的環境。
本文已取得授權,未經原文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