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為人處事講道義,莫如慶封害人又害己

2020-12-23 曾氏健康益壽堂

《道德經》有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此,一個人無論在何時,在何地,不管是富貴,還是貧賤,為人處事都得要講道義。否則,便是自食苦果,甚至自取滅亡。正如古代的慶封是也。

慶封畫像

慶封,春秋時齊國大夫。公元前538年,楚靈王伐吳,楚令屈申破朱方,殺慶封,滅其族。

刺殺莊公

《呂氏春秋》有云:「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於是椓崔杼之子,令之爭後。崔杼之子相與私哄。崔杼往見慶封而告之。慶封謂崔杼:「且留,吾將興甲以殺之。」因令盧滿要興甲以誅之。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枝屬,燒其室屋,報崔杼日:「吾已誅之矣。」崔杼舊,無歸。因而自絞也。慶封相景公,景公苦之。慶封出獵,景公與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蠆誅封」。慶封以其屬鬥,不勝,走如魯。齊人以為讓,又去魯而如吳,王子之朱方。荊靈王聞之,率諸侯以攻吳,圍朱方,拔之。得慶封,負之斧質,以徇於諸侯軍,因令其呼之日:「毋或如齊慶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殺之。

黃帝之貴而死, 堯舜之賢而死,孟賁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慶封者,可謂重死矣。身為戮,支屬不可以見,行枝之故也。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後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後世以為法程。」

慶封狩獵

古文大概意思是:崔杼與慶封合謀殺害齊莊公。莊公死後,二人另立景公為國君,崔杼當丞相。慶封又想殺掉崔杼,取代他為相。於是他挑撥崔杼的兒子們,讓他們爭奪做後嗣的資格。崔杼的兒子們相互私下爭鬥起來。崔杼去見慶封,告訴他這件事。慶封對崔杼說:「你姑且留在這裡,我將派兵去把他們殺掉!」於是派盧滿婺起兵去誅殺他們,把崔杼的妻兒老小以及宗族親屬斬盡殺絕了,燒了他的房屋住宅,回報崔杼說:「我已把他們殺死了。」崔杼回去,無家可歸,因而自縊而死。慶封做了齊景公的相,景公厭惡他。慶封外出打獵,景公同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蠆起兵討伐慶封。慶封憑藉他的屬下同景公交戰,未能取勝,就逃亡到魯國。齊國就這事責備魯國,慶封又離開魯國進入吳國,吳王把朱方邑封給了他。楚靈王聽說這事,就率領諸侯軍進攻吳國,包圍朱方,攻克了它。靈王俘獲了慶封,讓他背著斧鍁在諸侯軍中巡行示眾,並讓他喊道:「不要像齊國的慶封那樣,殺害自己的君主,欺凌喪父的新君,強迫大夫盟誓。」然後才殺了他。

黃帝那樣尊貴,也要死,堯舜那樣賢德,也要死,孟賁那樣勇武也要死,人本來都要死,像慶封這樣的,可以說是死有餘辜了。自身被殺,宗族親屬也不能保全,這是害人的緣故。大凡邪惡的人做事,開始時互相幫助,到後來一定相互憎恨。行事符合道義的就不是這樣,他們開始時互相幫助,時間長了互相信任,最後互相親近,後代的人把這種做法當做準則。

活捉慶封

歡迎讀者批評指正。感謝你的閱讀!

相關焦點

  • 讀《晏子春秋》《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說到這樣一個故事:齊宣王好射箭,常常對人說自己能用強弓,其實充其量不過只能拉三石的弓。左右能拉九石弓的人拉齊宣王三石的弓貌似用了吃奶的力氣也只能拉半滿,還說只有大王才能用這樣的弓。齊宣王終其一生都以為自己能拉九石弓。「不可直言則善無自至」。「人之患,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賤其所欲而貴其所惡也,所欲奚自來?言極則怒,怒則說者危。
  • 常識積累 | 《呂氏春秋》及50條名句
    摘自《呂氏春秋·紀·孟夏紀》解釋:善於學習的人,總是取別人的長處用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摘自《呂氏春秋·論·不苟論》解釋:「不自知」乃是導致敗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摘自《呂氏春秋·覽·有始覽》解釋:水井中沒有大魚,新林中沒有大樹。
  • 《呂氏春秋》原文和譯文 珍藏版
    《呂氏春秋》10句精華,讀懂經典。《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夕。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貫穿全書始終,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高誘評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
  • 《呂氏春秋》裡的智慧,一字千金
    《呂氏春秋》是在戰國末期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組織門客編寫的道家著作,又稱《呂覽》。成書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夕。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貫穿全書始終,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等諸家學說,對各家思想都進行了改造、發展與摒棄。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 《呂氏春秋》:呂不韋主編的一部「數位化」奇書
    我認為,《呂氏春秋》可謂是一部「數位化」的奇書。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讓我們從《呂氏春秋》的那場史上最貴的新書發布會說起。一字「千」金《呂氏春秋》新書發布會據學者研究,很可能司馬遷看到的《呂氏春秋》就是「八覽」在前而「十二紀」在後的。這有兩點證據:其一,《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話,說到「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這就提到了《呂氏春秋》的另一個書名《呂覽》。為什麼《呂氏春秋》又叫「《呂覽》」?有學者認為,就是因為司馬遷看到的《呂氏春秋》第一部分是「覽」,所以習慣上將其簡稱為「《呂覽》」。
  • 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丨出版史話
    《史記》載,秦國宰相呂不韋曾仿效戰國四公子的做法招養門客三千,又因荀子等人「著書布天下」,便讓這些門客「人人著所聞」,書成後取名《呂氏春秋》。班固《漢書·藝文志》也說該書是「秦相呂不韋輯智略士作」。從編輯工作角度看,《呂氏春秋》是由呂不韋擔任主編,眾人集體寫作的一部經典。
  • 《呂氏春秋》10句精華,讀懂經典
  • 《呂氏春秋》10句千古名言,句句富含哲理(深度好文)
    賞析:這句話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缺少自知之明。世界上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不曾遭遇失敗的人也是沒有的。提高修養,做一個成熟的人,儘可能地避免錯誤,並最終避免失敗。2. 凡作亂之人,禍希不及身。賞析:這句話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貴直論·原亂》。
  • 經典│《呂氏春秋》中十大名句,受益匪淺!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名著。呂不韋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下面選取《呂氏春秋》中的十大名句,供大家參考學習!
  • ——《呂氏春秋》
    出自戰國時期呂不韋的《呂氏春秋》。這句話意思是說:事情是難是易,不是事大事小的問題,而在於是否正確地把握時機。賞析這句話講事情成功於否不在於事情本身的大小,而在於是否把握住了時機。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時機,乘時而動,許多難以想像的事也都可以變為現實,所以有道之士不必急,只需韜光養晦,勤以待時就可以了。
  • 為人處事中紳士淑女是這樣煉成
    禮貌是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表情行為態度表示相互尊重和友好的言行,規範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每個人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無論在家庭學校,還是在社會中一個人展示給他人的,首先是文明禮貌方面的素養,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想要在為人處事中遊刃有餘,做到紳士淑女的形象就先應學會禮貌待人
  • 為人聰慧,處事面面俱圓的四大屬相
    一個人如果有著聰明的頭腦,但是做事情魯莽不懂得變通,這樣稍微會浪費他們的好腦子,如果一個人頭腦一般,有著良好的處事方式,就讓他們加了不少的分,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為人聰慧,處事面面俱圓的四大屬相。屬相雞屬相雞的朋友是個細膩謹慎的人,為人聰慧,處事上更是面面俱圓,本身是個要求高有追求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更是能夠很好的表現出這一面,展現出自己的本事和能耐,讓人都找不到一絲的不對和缺點,這樣的人能夠自己散發著光芒,也能夠讓身邊人也順遂和周到,是個大家都喜愛的人兒呢。
  • 為人處事的標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為人處事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因果正見!今天有感情,結婚了;明天就沒感情了,離婚了。今天愛得死去活來,是親人;明天又恨得咬牙切齒,成仇人了。這都是無常的,像演戲一樣。
  • 呂不韋的傳奇一生,《呂氏春秋》意義非凡
    呂不韋曾奪取周國、趙國、衛國的土地,設置了三川郡、太原郡、東郡,為嬴政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做出了重要貢獻,編撰的《呂氏春秋》意義非凡。
  • 想提高為人處事的能力,做好這三件事是關鍵
    要想獲得成功,擁有一個圓滿、完美的人生,不僅僅是要靠自己努力頑強拼搏、艱苦奮鬥,成功也與自己與人交流交往,為人處事息息相關。而如何與人相處,懂不懂得與人相處之道,這也屬於個人的能力之一。相處之道也包含著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把雙刃劍。我們都聽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就是說足夠聰明的語言,可以是和煦的春風,也可以是傷人的利刃。
  • 「呂氏」個人簡介大曝光,呂家人必看!(最新修正版)
    時光流逝生命,歲月沉澱精華,幾千年來呂氏人沉澱下來的家族文化,化為流傳千年而經久不衰的家族瑰寶,至今仍然傲然獨秀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呂氏祖訓中字字珠璣,發自肺腑,言簡意賅,它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呂氏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 性格開朗,為人處事大方的五位星座,對人仗義,不會小氣
    我們在生活上可以遇到不同的人,遇到大方的兩個相處起來就很簡單,要是遇到小氣的人,那相處起來很煩人,因為對於小氣的人是不可能老是請你,一般處事大方的人,人品都比較好,他們不喜歡跟別人計較太多,只是想請你吃飯,對朋友也是很仗義,讓你覺得很安心。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為人處事,要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要給自己找「麻煩」。 人生就像是一場遊戲,你經歷的許許多多麻煩,其實就是你成長的經驗值時,需要打敗它提升自己的等級。 做人做事,別給別人找麻煩是一種教養,將麻煩留給自己解決是一種挑戰,敢於接受麻煩的挑戰,是積極的面對生活。
  • 呂希尚與即墨呂氏家族
    點上面「世界呂氏宗親總會」加入世界呂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