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編劇「一人難求」?怎樣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2021-02-12 新華網

  怎樣的人才 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2019年春,電影《流浪地球》曾以富有想像力的劇情和炫酷逼真的特效,收割好評與票房無數,一度成為中國影史票房亞軍。

  中國觀眾對科幻片歷來青睞有加,從《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的場場爆滿,到《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一票難求,再到《流浪地球》的好評如潮,中國電影市場對科幻電影的需求無比巨大,也讓近年來的中國科幻電影市場產值大幅攀升。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要加強科幻電影人才培養,推動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等,向科幻電影人才傾斜;鼓勵高校結合自身優勢,加強科幻電影相關人才培養;積極向中小學生推薦優秀科幻科普電影;建立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吸納專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參加……

  作為21世紀「最貴的資產」——人才,能否為科幻電影產業持續造血,考驗著中國科幻教育、科技、產業的創新能力。

  科幻編劇「一人難求」

  根據《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科幻電影市場在2018年全年總產值為209.05億元,其中國產科幻片為33.707億元。2019年上半年上映的影片產值已達172.339億元,國產科幻片佔68.565億元。《流浪地球》等國產科幻片的橫空出世,在產業份額上挑戰著好萊塢的票房統治地位,國產科幻片的貢獻日益攀升。

  「不過,從目前來看,《流浪地球》還是一個獨立的文化現象,我們還需要積累工業化生產科幻電影的經驗。」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我國仍需培育科幻電影的產業基礎,加強人才儲備,特別是具有原創能力的科幻作家。

  「國內雖然有一批科幻作家,但據我所知,科幻作家想成為科幻編劇,要能在創作之初就考慮將情節、節奏、人物等轉化為電影語言和視覺畫面,要看大量的電影,要琢磨科幻類影片的規律。」吳巖說。

  將好的科幻文學作品搬上大熒幕,也考驗著影視從業者的自我迭代能力。

  天津微像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曾參與過《意見》出臺前期的建議徵集,該公司CEO張譯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幻編劇『一人難求』。好的科幻編劇需要能為電影建立世界觀,並以科學為基礎設立假定情景,這往往需要數理化、計算機、航空航天、AI等科學素養的積累,而大部分編劇是文科生,他們尚需補充大量的理科知識和科學素養。」

  中國首個科幻專業博士姜振宇目前就職於四川大學,在他看來,當下的中國科幻電影產業,還急需特效製作人才,「我們還缺乏做原創性研發的人,例如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有時做一個新的片子,會重新開發一些新的軟體或者算法,但國內基本沒有這樣的技術儲備,更多的還是依靠購買和使用國外既有的軟體、設備。」

  科學與藝術素養缺一不可

  「由於缺乏市場需求,以往每年的科幻文學碩士一般也只有一兩個招生名額,十幾年下來,這些碩士只有三四個人從事科幻相關職業。有的在做編劇,有的在做老師,還有的在

  寫小說。」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的吳巖,2003年招收科幻文學方向碩士;2015年,他招收了中國首個科幻文學博士生。

  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也有教師開設科幻課程,例如清華大學賈立元、中國科學院大學蘇湛、重慶大學李廣益、西安交通大學王瑤、南京工業大學付昌義等。他們從科幻文學史、科幻電影、科幻寫作等角度為學生傳播科幻知識。

  南方科技大學教師劉洋現在每學期開設32學時的《科學創作》公選課。這位凝聚態物理博士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如何通過場景、故事、人物為科幻小說或遊戲設立世界觀。「科幻往往來源於一個點子,由這個點子生發出社會問題,再嘗試用技術去解決問題。我比較重視邏輯推理,例如太陽氦散發生後,人類會面臨什麼,該如何應對。」

  如何在大學階段積累科幻電影從業的技能和素養,學者們見仁見智。南京藝術學院影視攝影與製作系主任、中國高教影視學會會員尤達認為,這些學生除了要掌握策劃、劇本寫作,拍攝、剪輯,沉浸式AR、VR數字媒體技術等電影製作全流程的技術,還要大量的閱讀、觀片,了解行業發展,學會如何將人類的理性與感性融合,「尤其要注重創意性和藝術視覺化能力的培養」。

  姜振宇認為,科幻產業發展不拘泥於電影,在科幻遊戲、出版、美術等相關產業,同樣需要相關人才,而且電影人也需要從其他產業汲取營養,涉及科幻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熱點,都應該關注。

  「在大學開設科幻教育課,可以幫助大學生理解科學和工程倫理理念,在中小學則可以推廣科幻閱讀和創作,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提高他們參與科技創新的興趣。」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兼科幻專委會主任、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付昌義建議,可嘗試組織專家分類編寫大中小學的科幻文學、科幻電影、科幻創作等教材,分別組織大學、中小學科幻創意徵文大賽,發掘優秀科幻創作人才,建立科幻創意與科技創新的聯繫。

  科學家是很好的領路人

  《意見》指出,「建立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吸納專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參加,為科幻電影提供專業諮詢、技術支持等科學顧問服務。」而實踐已經證明,科學與藝術是可以被相互「喚醒」的,科學顧問對於科幻電影而言至關重要。

  電影《星際穿越》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莫過於被譽為「最符合物理原理的黑洞」的「卡岡圖雅」。「卡岡圖雅」的締造者之一、該片的科學顧問,便是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

  「老實說,有關黑洞的圖像我也是從影片中才了解。影片中的情節,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永遠不會出現, 但描述的事件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與科技日報記者分享,好的科幻片連科學家看了也會有啟發, 讓人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嘆。科幻片是一件藝術作品,但也要考慮科學性、想像力和浪漫主義的有效結合。

  祝世寧認為:「科學家如果為科幻電影做顧問,可以從科學性上把關,但也要與文學家、藝術家合作交流,兼容並包。科幻片不同於科普片,要有一定的科學超前性和想像力。很多問題即使科學家也難以給出完美解釋,例如時空穿越、量子糾纏、超光速等。通過科幻片將這些問題拋出來,可以激發觀眾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感受科學的魅力。」

  科學與藝術的碰撞,也曾讓吳巖瞬間被「喚醒」。吳巖參與過一次科幻作家與科學家的座談會,會上許多科學家交流了他們的科學設想。有人就提出,設計一款足夠高能的電池板,只需鋪滿一個中國中等省份的面積,就能滿足全球用電所需。

  「聽了眾多奇思妙想的設計,大家都非常興奮。科學給科幻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意,科幻電影及創意也讓我們思考如何面向未來——我們將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科幻電影可以帶來更多思考與啟發。」吳巖說。

相關焦點

  • 科幻編劇「一人難求」?怎樣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怎樣的人才 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復仇者聯盟》的場場爆滿,到《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一票難求,再到《流浪地球》的好評如潮,中國電影市場對科幻電影的需求無比巨大,也讓近年來的中國科幻電影市場產值大幅攀升。
  • 怎樣的人才 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2019年春,電影《流浪地球》曾以富有想像力的劇情和炫酷逼真的特效,收割好評與票房無數,一度成為中國影史票房亞軍。中國觀眾對科幻片歷來青睞有加,從《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的場場爆滿,到《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一票難求,再到《流浪地球》的好評如潮,中國電影市場對科幻電影的需求無比巨大,也讓近年來的中國科幻電影市場產值大幅攀升。
  • 《流浪地球》:不那麼「硬」的硬科幻電影
    其他的情節,如在地球上建立反向發動機、被木星引力捕獲、太空倉生活常識等,經不起深究。在歐美科幻片中,世界要滅亡了,人類肯定製造出大型宇宙飛船,然後逃離地球。而《流浪地球》中,人類直接為地球安裝發動機,驅使整個星球離開太陽系。這是科幻界「流浪地球」派與「飛船」派兩種未來生存方式的不同展現。
  • 流浪地球,出發!開啟國產科幻新紀元
    而今年卻不同,一位讓人意想不到的選手亮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截至2月9日凌晨,它已斬獲了12.67億的票房,以一半票房佔比的優勢,領跑新春賀歲檔。人類為尋求生機,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建造了一萬臺行星發動機,試圖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在太陽系外尋找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改編自國內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短篇作品,是基於原著基礎上的故事內容拓展。
  • 中國科幻元年來了?!原來你是這樣的《流浪地球》!
    等待四年,郭帆導演終於帶來了《流浪地球》,踏出了中國科幻的第一步。科幻電影代表了電影工業的最高標準,而想要拍好一部國產科幻,好的故事、良好的工業基礎以及信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大劉的小說為《流浪地球》提供了一個了良好的故事基礎,所以好的故事自然不用懷疑。隨著市場的成熟,中國電影工業一直都期望擴展科幻板塊上的空白。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之崛起
    《流浪地球》,講的就是以為是主演結果是龍套的吳京,在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率領著地球人開著地球拋棄太陽,然後教唆兒子在木星上點了個超級大炮仗的勵志親子故事!其實對於筆者而言,這部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題材的電影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已經遠超這部影片存在的本身。之前看國產的科幻電影,諸如《未來警察》《機器俠》之類,都是披著科幻電影的外衣取了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噱頭來賺觀眾的眼球,結果那些粗製濫造的特效水平和無聊的劇情,將觀眾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一次次擊得粉碎。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的科幻電影走向何方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46億,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奇蹟。不少人將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元年,很快一股科幻熱在中國影視圈瀰漫。以科幻為名的項目越來越多,都夢想它可以成為第二個《流浪地球》。
  • 北京展映丨《流浪地球》:硬科幻的「軟」勝利
    - 本土硬科幻 -  《流浪地球》公映後的口碑、票房一路走高,各方讚美之詞層出不窮——「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等等,好像都離不開它對內地科幻電影的意義。  為了實現《流浪地球》的硬科幻屬性,電影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做到了自己的極致:故事的「硬」和製作水平的「硬」。  毫無疑問《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算得上是硬科幻作品,但當改編成電影,它仍需要「落地」改良成一部適合電影呈現的故事劇本。導演郭帆同編劇們為此著實下了一番苦功。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在這個假期裡,除了大年三十早上的《復聯4》預告,最讓院長激動的應該算是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了。在未來浩瀚的宇宙和既定的科學事實下,能夠真正觸動觀眾內心的故事,才是一部好的科幻電影,而《流浪地球》確實做到了。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黑馬逆襲 朋友圈掀起「影評大賽」              中國科幻電影由《流浪地球》出發 卡梅隆送祝福              春節檔電影盤點:票房口碑雙豐收 科幻電影迎來大突破              《流浪地球》上映以來熱度不減 對國產科幻電影多一份期待              《流浪地球》奪冠助春節檔電影票房再創新高
  • 流浪地球,喚醒了沉寂十九年的科幻作品
    中國科幻第一人,名副其實。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南信陽市羅山,在山西陽泉長大。2000年,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特等獎,但是這部特等獎作品,沉寂了十九年。2019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被導演郭帆,搬上了熒幕,空前轟動。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
  • 這些科幻漫畫,適合喜歡《流浪地球》的你
    誰說中國做不出好看的科幻電影?2019年春節檔,一部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客串,不靠流量藝人主演,卻短短5天收穫超20億票房和極佳口碑的電影——《流浪地球》,一舉成為時下最令人出乎意料的賀歲片黑馬,在春節期間給大家帶來一場中式浪漫的科幻盛宴。《流浪地球》的小說原作,來自曾著有《三體》、《球狀閃電》等作品,並獲得雨果獎的國內頂尖科幻作者劉慈欣。
  • 影評丨《流浪地球》國產科幻裡程碑
    長此以來,國內的科幻電影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電影霸佔,直到《流浪地球》讓觀眾看到了國產科幻作品的曙光。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國內上映,本就寄予厚望的它,一經上映就爆紅網絡。從放映到排片結束,《流浪地球》國內獲得46.55億的優秀票房。觀眾口碑飆升,豆瓣評分7.9作為國產科幻片已經非常高。《流浪地球》也因此被稱為國產科幻劇的裡程碑創作,2019年也被稱為中國科幻元年。
  • 《流浪地球》沒告訴你的是,在中國開發科幻IP有多難
    反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一個特例,其投資規模、製作量級,都是旗艦型項目的配置,之後有望上映的幾部科幻電影都很難與之相比。 《流浪地球》的口碑票房雙收,給中國科幻電影開了一個好頭,但並不代表中國科幻電影已經進入了穩定發展的階段。科幻IP孵化之難、科幻電影完片率之低,是中國科幻目前面臨的大難題。
  • 《流浪地球》之後 中國科幻產業向何處去
    原標題:《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產業向何處去來源:科技日報《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產業向何處去剛剛落幕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流浪地球》熱度延續。這部上映於2019年年初、票房高達46.88億元的科幻電影橫空出世般,把中國科幻產業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劉慈欣:《流浪地球》的冒險成功了,但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每次冒險...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杜蔚 董興生 每經編輯:杜毅從鉛字到光影,科幻作品的影視化已經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尤其是今年大火的《流浪地球》誕生後,圍繞這一話題,引發更多討論。11月22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開幕,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也現身成都。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流浪地球》劇照《流浪地球》上映後,好評和差評形成尖銳對立。無論是從科技角度,還是價值觀,抑或是專業編導,以及演員的表演和人設,都陷入了褒貶不一的評論混戰。本文無意介入這些爭議,僅談論科幻作品(小說、電影)的存在意義或者科幻作品刷存在感的理由。
  • 流浪地球 | 科幻黑科技
    想讓地球開始流浪,我們第一個任務,就是解決動力問題。於是乎,電影中的地球人們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安裝地球發動機,因為只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版塊結構才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為地球提供充足動力,使其可以星際航行。發動機的能源就是影片中一項超級黑科技——重核聚變,俗稱「燒石頭」。
  • 《流浪地球2》能否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高峰
    《流浪地球》第二季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佳作《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在2075年的地球,那時的地球已經不再是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太陽也即將毀滅,人類需要尋找新的家園,而人類面對這一事實,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領地球逃出太陽系,尋求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