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網際網路企業
一名1998年出生的員工
加班後猝死
一位平時身體一直很健康的外賣員
在送餐途中猝死
……
近日
幾則關於猝死的新聞頻上熱搜
引發大家對於身體健康問題的關注
而熱搜中#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
也引起大家對體檢的廣泛討論
不少人表示
自己不願意去體檢甚至不敢去體檢
即使體檢了也不看體檢報告
可謂「真·體虛+心虛」
一邊「亞健康」一邊逃避
熬最深的夜,
用最貴的眼霜。
吃飯有外賣,
出門就打車。
平時老熬夜,
身體差好多。
雖然是段子,但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寫照,「亞健康」狀態也就隨之而來。
據《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上海白領體檢異常比率高達98.75%。換句話說,100位公司人當中只有不到2個是完全健康的。
另外,從2013年開始到2018年,上海白領的體檢異常率從94%上升到了將近99%。
而身體的異常狀態,主要還是和不良生活習慣、不健康飲食結構、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等有關。
目前,甲狀腺疾病在年輕人疾病譜中排名靠前,高血脂、脂肪肝等「老年病」成為年輕群體的新困擾,腸胃病、頸椎病等看似非重大疾病也在折磨著年輕人。
對此,有網友調侃自己的身體是「散裝」的:
「我今年20多歲,我的肩膀47歲,我的膝蓋51歲,我的背60多歲,我的腰快90歲了,我的很多頭髮已經入土為安……」
「有的人活著,但他的頸椎快死了……」
雖然明知自己身體有問題
但很多年輕人仍然選擇逃避
早前一項針對青年群體的調查顯示:一方面,年輕人亞健康狀況逐年加重;另一方面,許多年輕人對體檢報告感到恐懼,甚至「不願」「不敢」去體檢。
有網友表示,體檢需要時間和金錢,看體檢報告需要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天天點外賣、不運動、熬夜、吃夜宵,怕萬一查出來什麼病……」
體檢報告很重要 不看不行
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在很多時候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而體檢的意義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也是最經濟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之一。
對體檢者來說,每次體檢都是對過往生活方式的一次總結。熬過的夜、喝過的酒、吃過的不健康食品可能會化為體檢報告裡的指標箭頭。
那麼應該如何看你的體檢報告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認真看第一二頁的內容
這裡一般是體檢查出來的
異常指標以及醫生的建議
檢查正常的指標,可以跟以前的體檢數據做對比,掌握身體變化情況。
如果檢查出了異常,也不要過於擔心。有些「問題指標」可能是因為體檢時的身體狀態不佳,但有些則可能是疾病前兆,需要定期複查。一般來說:
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這一類的指標變化會比較快,如有異常,建議之後1至2個月複查一次。
腫瘤標誌物有升高,但影像學檢查不是特別明確的腫塊,一般建議3至6個月複查一次。
如果醫生建議儘快對某病灶做進一步檢查,那說明可能是惡性腫瘤,要重視起來。
如果是很明確的良性指標,一般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遵醫囑治療就可以了。
那麼體檢報告中的
上下箭頭和加減號
又都表示什麼意思呢?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最全信息
別再逃避體檢報告啦!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按時體檢,健康生活!
編輯:小L
來源:央視新聞
熱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