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小酒館》:一直到現在,我也不承認我有酒癮

2020-08-21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最近在線上看了一部電影《老師·好》這部電影由于謙主演、監製,片中除了于謙之外,幾位年輕的演員都沒有什麼名氣,但是客串名單中卻成為了該片另一大看點。

從客串的演員中,張國立、何冰、馬未都、韓童生、胡軍、楊立新等眾多演藝界的大咖都來客串了一把,除了這些老戲骨們,就連憑藉《流浪地球》大火的吳京,都甘願跑龍套,在片中還當了一次體育老師,過去于謙也在吳京的《戰狼2》中擔任配角。

不得不說于謙的面子確實忒大了,人緣好,怪不得有人說這部電影可以起個別名,叫《于謙老師的朋友圈》。

于謙的新書《于謙小酒館》,很有意思,聊聊吃喝玩樂,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歷史典故,引經據典,文化底蘊十足,講的內容也是讓人一聽就感興趣。

一本京味京腔的「說書式」小書

于謙已經出版三本書《玩兒》、《于謙動物園》、《于謙小酒館》,書面語言特色也是獨具一格,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又是相聲演員,對語言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出書的風格語言也自成體系,結合了自身特長採用了京腔京味的「說書式」敘事風格,生動有趣。

①京味京腔「說書式」敘事風格

說起京腔「說書式」敘事語言風格,要數出生於北平的藝術家老舍的文學作品,小說為獨具北京特色語言,這幾乎成了當代北京韻味文學一種標誌性語言範本,在《駱駝祥子》裡更是有淋漓盡致的展現。

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裡有一段文字,是說祥子被軍閥的隊伍抓了壯丁,好不容易逃出來,又累又冷又餓的祥子在一個小吃攤上吃老豆腐,老舍這樣寫的:

「祥子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兒,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裡燙開一條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溼透了褲腰。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

這本《于謙小酒館》選題都是民間食材,更多的是源於老北京常食用的那些食材做法,全書分為29個部分,果然是「小酒館」十分隨意,區分不是按照食材,有的按照民間定義如「下酒菜」,有的按照京味特色「打滷面」,而「豆腐」作為食材單列一單元,可見于謙對豆腐的熱愛。

豆腐上了案板,切兩寸來長,一寸來寬,一公分厚的大塊而,按現在的話說叫「厚片兒」。拿小刀,在一公分左右的厚度上再拉一個小口,青椒、香菜、芹菜、蔥切末,用甜麵醬拌好,塞進豆腐裡田嚴實。餅鐺放油,兩面煎黃,拿起來晾著。


「我一嘗,真好吃!那豆腐不是石膏點的,是專門用滷水點的老豆腐,專帶一種特有的滷水香。再搭上菜的清香、醬的醬香,鹹絲絲兒的,好吃,而且清口。」

于謙用京味兒文字如語言一樣極具感染力,評書式敘事可以用很簡潔的語言,卻多維度表達出細節展現,語言生動幽默。不過幽默風趣的語言不過是外在的形式,而寓莊於諧,體味人間食材文化之韻才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②京腔京味兒的淵源典故

只要來北京旅遊的基本上都會嘗過「老北京的小吃」的著名品類,但如果不是百年字號,其實連店主都未必知道這些小吃的歷史淵源,只有代代相傳北京平民百姓中才流傳的「胡同小吃文化」。

于謙從小在北京胡同裡長大,經歷過大雜院的喧譁熱鬧,街頭巷尾民俗美食的鄰裡相互,盤膝而坐打小聽老家兒講評書般京腔京味兒的淵源典故。

于謙的敘事結構,就是帶著京味兒市民文化的特色,比比皆是淵源典故、俗中帶雅,看似樸素老舊,卻含著些有年頭的文化底蘊,那些略顯粗俗的言行總透著那麼一股子親切與熱乎勁兒,那一碗豆汁兒、一張烙餅都散發著濃濃的京味兒。

「過去吃爆肚兒的,都是拉車的車夫、趕車的車老闆、煤鋪裡面搖煤球的,這些下苦力的人。兜裡有倆閒錢了,找個小攤兒,來盤爆肚兒,弄張大餅,就著一吃。錢再多點的,來二兩老白乾、燒刀子,算改善生活。」

這個市民世界才是最能體現北京文化或者說是京味兒的核心文化載體。

「過去北京有個說法,坐在攤兒上吃爆肚兒、吃滷煮那些人,越是穿著破衣爛衫,越沒人敢輕易招惹,因為您鬧不明白這主兒他真就是窮人,還是哪個王爺、貝勒化了裝出來換口味來了。」

在這種輕鬆的故事語言環境下,讀者會有置身於擁擠熱鬧、人聲鼎沸的老北京揚著黃塵的街道上,蹲在皇城根兒下熙熙攘攘的小販兒叫賣聲,茶館、飯館、支棚子搭坐兒的歇腳兒的人們聊天問好兒。

「吃了嗎,您吶?」、「勞駕」、「回見」、「哥們兒」、「今兒個」北京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大多數人的話語系統、語言習慣,說起這些個詞兒感覺特有範兒,帶著譜兒,有那麼點兒瀟灑、隨意、自在的意思。


我愛吃豆腐,但您注意,我這吃豆腐不是那個「吃豆腐」——吃豆腐經常被引申為「佔便宜」、這種意思打哪兒來的呢?打豆腐西施那兒來。

于謙不是文學家、作家,只是出生土長的北京人,深諳於老百姓文化三教九流,吃喝玩樂,什麼都寫,什麼都寫得鮮活生動,妙不可言,令人稱奇,也令人莞爾。雖然都是大白話,卻很耐讀。說他是性情中人,則是因為他不假道學,不假斯文,對異性懂得欣賞,也懂得尊重。

作家劉一達說:「京味兒圖書的要素,第一是北京的語言,第二才是北京的故事和風土人情,第三是在文章中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的特色,一樣都不能算是京味兒作品。」

于謙的書這幾點要素都有,又結合了口語化幽默,算是新時代的京味兒作品,不管是從文化傳承還是了解民俗生活都是一部生動的作品。

于謙經常自嘲的一些詞彙「玩物喪志」、「草草不工」、「附庸風雅」、「放浪形骸」,甚至是「葷素笑話」,都穿插在書中的對食物的解讀中,看起來是一種專業美食類博主講述「舌尖上的北京」,其實表達是一種謙式「細品慢生活、煙火在人間」的生活態度。

飲食中的煙火氣,就是生活

飲食男女,是人之大欲,人人都不能免俗,飲食中最高境界並未山珍海味,而是人間煙火的情兒味回憶。

①記錄味覺,是對生活的回憶

何炅在《嚮往的生活》裡說:「吃到一個好東西,想到一個喜歡的人,這是很美好的聯繫。世界太紛繁,我們太健忘,所以要靠味覺記憶」。

于謙對食物的記錄都摻雜著他對小時候的記憶開始,一直延續至今的感覺和講究。在講瓜子的時候,他說北京嗑瓜子講究氛圍,冬天最好,過去住平房裡外面鵝毛大雪,屋裡圍著爐子,喝著茶聊著天,水開了冒白氣兒,抓起一把瓜子,咔嚓咔嚓那麼一嗑,瓜子皮兒不能隔桌子上,垃圾桶,那樣沒勁!就弄一地瓜子皮,就要那隨意勁兒!

說起家常飯,于謙認為「媽媽菜」才是真好的,就跟老北京炸醬麵一樣,全國人民都知道北京的炸醬麵有名,可是您要跟大街上隨便拉個北京人問,哪兒做的炸醬麵最好吃啊?他一定會告訴您說,自己家做的炸醬麵最好吃,別的甭管什麼地方做的,都是味兒的事。「要飽家常飯,要暖粗布衣」。

當這些記憶隨著齒間的甜味瞬間瀰漫在腦海時,很享受。特定時間,地點嘗過的味道總能幫我們準確保存當時的記憶,連當時的心緒也不會遺漏半分。美食攜帶的記憶一旦成為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之後,自然也就成了一種文化。

②小菜小酒小滋小味,是對情感的追憶

都知道于謙的三大愛好是「抽菸、喝酒、燙頭」,于謙說他對喝酒其實不是愛好,算是癖好,因為有講究,不饞酒,他說不承認自己有酒癮,只圖與朋友們在一起帶點酒意的相處之道,享受那份愜意勁兒。

雖然這本書名叫《于謙小酒館》,卻出了序章幾乎沒涉及酒的講述,反而是圍著酒桌上的下酒菜、主食、雞鴨魚肉等酒桌菜品為主題。可見,于謙真的不是酒徒,而是個享受微醺之意與知己好友的友誼私情。

古代文人飲酒多愛其微醺之時的飄然之感,雖不如飄飄乎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美妙,但可以暫時忘懷煩惱,任他平生羈絆,壯志難酬,抑或是思親不見,羈旅懷鄉,反正這些都可以在夢境中得到滿足。

酒裡有日月乾坤,飲食有悲歡離合,喝好酒,吃好菜,交摯友,是于謙的生活態度。

寫在最後

于謙的生活隨意隨性,身處京城娛樂界,卻不為此所付諸一生所有。而傾心於自己的動物園,小酒小菜的愜意之中。

于謙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忱,總有返璞歸真的感動。「謙式」生活在躁動的資訊時代,總能讓人純粹於生活細節,閒逸與方寸之間。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于謙小酒館》:體味兒於大爺的自在人生
    一直到現在,我也不承認我有酒癮。為什麼呢?因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愜意勁兒——三五知己坐在一塊兒,海闊天空這麼一聊,感覺特對!——于謙01歷史悠久的酒文化「民以食為天」,在吃這件事情上,中國人從來沒有落後過。
  • 《于謙小酒館》:一碗酒一餐飯,人生三五知己才最是清歡
    一部電影,能拉出這麼長一串配角名單,于謙老師在圈子裡的好人緣可見一斑。于謙老師的新書《于謙小酒館》,在包裝封面內側寫著這麼一句話:「三五知己坐在一塊兒,吃著喝著,海闊天空這麼一聊,感覺特對。」想來于謙老師的這份好人緣,是在餐桌上的真心交杯碰展之間才得來的舒心愜意。
  • 《于謙小酒館》:一碗酒一餐飯,人生三五知己才最是清歡
    一部電影,能拉出這麼長一串配角名單,于謙老師在圈子裡的好人緣可見一斑。于謙老師的新書《于謙小酒館》,在包裝封面內側寫著這麼一句話:「三五知己坐在一塊兒,吃著喝著,海闊天空這麼一聊,感覺特對。」想來于謙老師的這份好人緣,是在餐桌上的真心交杯碰展之間才得來的舒心愜意。
  • 別人喝酒配肉,于謙喝酒配奶茶,于謙:我吃得慣,還能多喝幾兩酒
    于謙從不覺得自己是嗜酒成性的,哪怕曾經因為喝酒,導致了那場著名的車禍現場版《汾河灣》,于謙也依然不承認自己有酒癮。對於喝酒,于謙有自己的一番「執念」,這份執念來自於享受喝酒的愜意,也來自於和好友共飲時的融洽。既然是愜意,是種享受,那麼就不能幹喝,一定要有下酒菜。一說起下酒菜,于謙可就太有話語權了。
  • 《于謙小酒館》|小酒館裡不品酒,咱聽故事,念家鄉,感百味人生
    支一張小方桌,擺上幾道家常菜,邀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歡。聽聽你吹牛,看看他笑話,再就著杯中酒嗨上一曲,說起于謙的第三大愛好,就是這喝酒了。于謙愛喝酒。上學員班時,曾經有一次喝了二十紮啤酒,直接喝到斷片;還曾經因為喝酒差點讓德雲社的演出開了天窗。可他偏偏從不承認自己好酒。按他的話說,他真正喜歡的是喝酒時的那份愜意。
  • 《于謙小酒館》:一位被相聲耽誤的美食大師帶給我們的美食盛宴
    愛喝酒就喝唄,但酒肯定不能幹喝,有喝的肯定得吃的。關於吃的,於老師在《于謙小酒館》這本書中,給我們詳細地說道了一番。他這一說道還真不是白話,真真讓人體會到什麼是「相聲演員的肚子是雜貨鋪」書中關於美食的知識,寫得是從天上到地下,從遠古到如今,令人嘆為觀止!看他的書讓你開眼界,長學問,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讓人心靈受啟發。
  • 被焦慮症和酒癮困擾多年,我的「降魔技」
    到家以後,抑鬱的感覺和酒癮還是有。這怎麼辦?還是老老實實地練正念吧。我先了解正念相關的名詞和概念,有接納、放下、不評判、活在當下等等。當時只是一個了解,根本理解不了。雖然理解不了,我也要按照老師的指導去練。我就從觀呼吸開始試。結果,我開始 在觀呼吸中,感覺到片刻的寧靜。但不良的思緒、酒癮該來還是來,根本就平靜不了多長時間。我估計平靜也就是幾秒、十幾秒鐘的事。
  • 于謙對李誕說,不知道現在的小年輕這麼火,早知道我給他磕一個
    說到王建國,估計喜歡看脫口秀的觀眾還是比較熟悉的,可以說是元老級人物了。而王建國說脫口秀也相當有意思,總是有一股不高興的樣子。 李誕說,喜劇人都是會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然而王建國則是不斷求變的一個人,總是在折騰,要求自己的每一次舞臺都不一樣。
  • 都跟你于謙大爺學會了!德雲社李鶴東剛開酒館,孫越也要直播賣酒
    在郭德綱這些年的宣傳下,恐怕全國人民都知道了于謙老師的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也被大家戲稱為於三樣。于謙老師這兩年歲數大了,據說已經把煙給戒了,畢竟抽菸對身體不好,越上了年紀越是不能抽菸。而喝酒只要別過量,其實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在于謙的帶動下,德雲社的演員們不少人副業都跟這個酒有關。前一陣子德雲社的李鶴東剛剛開了一個酒館,名字叫尖局,這個酒館最大的特色就是酒,各種桃花釀等特色酒應有盡有。而且李鶴東還憑藉自己的人脈,請來了國內知名的搖滾樂隊入駐,輪流來演出,想打造一個國內最大的地下搖滾酒館。
  • 郭德綱:我現在看誰都是郭麒麟 于謙:你可拉到吧!
    【郭德綱:我現在看誰都是郭麒麟,謙大爺:我感覺自己又被內涵了!!! 】郭德綱:「跟家待著也習慣了,唯一的盼望就是盼著郭麒麟回家看看我,好傢夥,郭麒麟是真忙!一天到晚這兒去那兒去,大半年沒看見他!我跟您這麼說,我現在看誰都像郭麒麟!」
  • 微醺之下的小酒館,收藏西班牙人的喜怒哀樂
    (圖片來源:世界報)  遠不止一口佳釀  剛到西班牙時,筆者注意到大街小巷遍布小酒館,「存在感」絲毫不遜於咖啡館,心裡嘀咕,喝酒和喝咖啡的頻率相當,西班牙得有多少酒鬼?  特色酒館很多  本塔斯的馬路對面只是西班牙小酒館的一個縮影。漫遊在各地,你會發現酒館不僅是在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間,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是的,哪怕是白天,看見有人站在小酒館門前小酌也不要感到意外。  這樣的場景似乎很容易讓人感覺「西班牙人酒癮太大了吧?」
  • 槍花小酒館:城市中有那麼多小酒館,而你卻走進了我的……
    你一定也在街頭巷尾尋找過吧,像槍花小酒館這樣,用酒和熱情,包容你一切好壞情緒的溫柔角落。坐標:上海路的小院子去年9月,槍花小酒館從南京最繁華的新街口大華電影院吵鬧的負一樓搬到了上海路這個安靜的小院子。對於南京人來說,上海路聚集著南京最重要的文藝基因,隨便走走就能撩到很多有意思的小店,槍花就是其中之一。在槍花的斜對面是張嘉佳的梅茜,他們共用一個院子,藏在上海路的骨血裡。
  • 戚薇:我不能有人設;于謙:我的人設沒法崩
    記得張大大對戚薇說:我以前不了解你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戚哥,是你的團隊和你想出來的一個人設,俠氣,比較豪爽,有膽量?,我一直就是這樣的。于謙是說相聲的,人設就更有意思了。于謙說:我的人設大家都清楚啊:抽菸、喝酒、燙頭。你說一個男的,一個演員,居然有抽菸、喝酒、燙頭這樣的人設,我的人設還怎麼崩塌啊?所以也不要對我抱有什麼幻想,各位,不會崩。
  • 于謙醉酒上臺咋回事?郭德綱崩潰到翻跟頭,燒餅曹鶴陽差點沒累死
    其實有一年德雲社在北展演出,但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于謙。原來當天是于謙成功戒酒的三十天,于謙三大愛好都知道吧,抽菸喝酒燙頭,能夠戒酒三十天對於他來說可是了不得的了。當天有朋友來找于謙喝酒,慶祝他戒酒成功什麼的。結果于謙一高興,再加上酒癮被勾出來了,那就攔不住了。喝到十紮的時候,孟鶴堂就提醒他說,北展還有演出呢,那邊都開場了,該走了。結果于謙上來酒勁了,大人說話小孩別搭茬,我心裡有數。
  • 我為什麼喜歡《百年酒館》
    這是一家從頭到尾都黑乎乎的酒館,是的,黑乎乎。不管外面是晴天還是雨天,走進酒館,撲面而來的氣質就是冷且暗。暗暗的燈光,暗暗的人聲,暗暗的人臉,一種喪的氣質撲鼻而來。酒館裡面只提供的啤酒只有一個牌子,沒有選擇。上百年來,據說這個酒館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如果走進一家這樣的酒館,我可能會轉身出去,真的無聊到爆。
  • 外媒曝布拉德·皮特與朱莉離婚後,因情感問題,他的酒癮曾復發過
    在2017年《GQ》雜誌的一次採訪中,在布拉德·皮特得知自己即將恢復單身時,這位《好萊塢往事》的男星透露,雖然他從年輕時起就一直沉迷於一些嗜好或者惡習,但當他的酒癮復發時,他開始迴避對第二任妻子的感情,並成功地戒掉了這些惡習和嗜好。「自從我大學畢業以來,我不記得有哪一天不豪飲,不抽吸毒品,或者別的什麼,一些東西。你會意識到很多東西,比如香菸,你知道,喝酒。
  • 郭德綱:我現在看誰都像郭麒麟 于謙的反應亮了
    搜狐娛樂訊 12月1日,德雲社在北京舉辦了開箱演出,郭德綱、于謙、張九齡、王九龍等德雲社當紅的相聲演員現身演出。郭德綱在表演中提到兒子郭麒麟時,說:「別管別人如何,郭麒麟是真忙!你別說,我現在看誰都像郭麒麟!」隨後,轉頭看向了于謙,嚇得于謙趕忙說:「你別看我,那你再往那邊看看。」此話一出,臺下觀眾爆笑。看到此片段後,有網友直呼:「這是個高級梗。」還有網友說:「老郭的嘴也太缺德了,就愛佔人便宜。」來源:搜狐娛樂
  • 品酒達人于謙飲酒觀:好久沒見要喝點好酒梅見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
    很多網友在看完節目後,都說於老師來對了綜藝,在這樣一個不缺美酒的欄目裡,除了可以和妻子一起度過浪漫的二人世界,還能時刻和朋友喝上美酒,于謙老師有多快哉就無需多言了。就拿他對酒的熱愛來說,從藝之人大多是性情中人,于謙好喝酒,但卻沒有酒癮,喝到盡興時驟然封杯也無不可。
  • 于謙說:「如果郭德綱不說相聲了,我也就不說了」
    看了一個採訪,主持人問于謙:「您有什麼話想要對您的搭檔郭德綱老師講?」于謙想了想說:「謝謝他的遷就,謝謝他對我所有的包容。」對于于謙的颱風評價,老郭一直說:「於老師這樣的不好找,尺寸、勁頭、火候都特別好。」從1998年相識,到2000年開始搭檔,再到2020年。兩人已經風風雨雨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這一路走來,于謙好像慢慢地成了支撐老郭的一個動力。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羨慕老郭和謙大爺的友情?或許就是那種一直存在的默契和依賴感。這麼久的時間,或許雙方早就成為了親人一樣的存在。
  • 郭德綱與于謙錄節目,三句不離郭麒麟,于謙:我滿腦子都是郭麒麟
    對於德雲社來說,在一年中是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日子的,一個是德雲社的開箱和封箱,還有一個就是德雲社自創的「鋼絲節」。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所以德雲社就遲遲沒有開箱,不過在昨日德雲社就官宣了晚上的開箱慶典,也是讓很多網友都非常興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