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現在,我也不承認我有酒癮。為什麼呢?因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愜意勁兒——三五知己坐在一塊兒,海闊天空這麼一聊,感覺特對!——于謙
01歷史悠久的酒文化
「民以食為天」,在吃這件事情上,中國人從來沒有落後過。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沒有中國人不喜歡的。
中國人講究吃,有川菜、粵菜、魯菜等菜系,品種繁多;菜還要講究色得味俱全,看有看相,吃有吃的滋味兒。
中國文化總是豐富而飽滿的,當吃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時,少康發明了釀酒。當初只是為了貯存糧食的少康,怎麼也沒想到會成為釀酒鼻祖。
據文獻資料考證,夏代洛陽已經出現酒器,商代朝歌有「酒池肉林」的傳說,周朝還頒布了《酒誥》,以免人們酗酒亂德,樹立和弘揚了優良酒風。
可見,在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
而且,不少文人雅士寫下了品評鑑賞美酒佳釀的著作,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
酒,已被作為一種特殊載體,融入到中國文化之中,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
高興時喝酒,「李白鬥酒詩百篇」;煩惱了也喝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思念了喝酒,「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不如意喝酒,「人生幾何,對酒當歌」;離別時喝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酒,真的是好東西,「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百事盡除去,唯有酒與詩」。
這不,最近于謙於大爺也跟酒扛上了,開了家小酒館《于謙小酒館》。
02於大爺:喝酒只是我的「癖好」
說起相聲界的于謙於大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被奉為「德雲社相聲皇后」。
於大爺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髮。經過搭檔郭德綱及其弟子的大力宣傳下,跟他的名氣一樣出名。今天我們主要聊的就是酒。
打小,於大爺就對酒有好感。
於大爺住的那個北京西城區,有一個大茶葉胡同,胡同西口(宮門口)有一個特別出名的小酒鋪,遠近聞名。
那時候,於大爺就經常跑去玩兒。總看見有一幫老頭兒,每天早上都到那裡去,打上二兩酒,一個小瓷杯子酒,一喝就是一上午,到中午了才回家吃飯。
那年代物質不豐富,這些人拿什麼下酒呢?可謂「五花八門」,有的是兩瓣橘子,有的半拉蘋果,有的幾個花生豆,能吃個粉腸兒的那簡直是奢侈。
最離奇的是,還有人拿鵝卵石下酒的。有人奇怪了,鵝卵石怎麼下酒,這東西又不能吃?你還別說,真就有拿鵝卵石下酒的。
把鵝卵石擱在小碟裡,倒上醋、醬油,拿醋和醬油泡著這石頭。邊喝酒,邊拿筷子夾起石頭,放嘴裡嘬嘬嘬,再放回醬油裡接著泡,接著嘬。
哈,跟著於大爺開眼界了。
不管怎樣,於大爺是愛上這一口兒了。有一次於大爺因為喝醉了還出了狀況,這就是網上流傳的「郭德綱于謙車禍現場版《汾河灣》」那段子。說起來到現在於大爺還挺後悔,至此他就規定自己演出前絕不喝酒。
為什么喝酒是他的癖好呢?因為他享受那份快樂。
「因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愜意勁兒,這是其一。其二呢,我是在享受跟朋友聚會的時候喝酒的那份融洽。」
看,於大爺喝著酒,還咋出味兒了呢。
03謙氏小酒館
中國人講究喝酒必須就點什麼,也就是「下酒菜」。酒桌上常聽那些喝酒的人挪揄不喝酒的人,「這是下酒菜,你不喝酒吃它幹嘛?」
可見,喝酒的菜、就飯的菜,還不一樣。
於大爺下酒菜也是有講究的:下酒菜,得有嚼頭,有味道,但不能管飽。既吃不飽肚子,又能壓酒的辣味兒,這才叫酒菜。
你要是來點燉牛肉、烙大餅,吃上幾口肉,飽了,這叫飯菜。
於大爺有獨門下酒菜哦。
大家都知道於大爺有個馬場。馬場裡養馬、養牛、養羊,種有苜蓿。本是餵牲口的,於大爺不管這些,好吃就行,它是長纖維啊,植物蛋白含量高,人吃了也挺好的。
每年春暖花開時,苜蓿長起來了,於大爺就掐下尖兒來,拿開水一焯,擱點兒鹽,擱點兒蒜,倒上點兒香油,放點兒味精,一拌,那滋味兒,下酒特好!
於是,於大爺喝著酒,吃著下酒菜聊開了,聊到興起,從下酒菜、硬菜到火鍋,從主食到小食,到調料,侃侃而談,如同聽於大爺說相聲呢。這裡面不僅有謙氏菜譜,也是歷史、地理文化知識。
於大爺的菜一般都是家常菜,平時在家就能做,接地氣。普通的菜,投入了感情,那味道就會不一樣。聽於大爺聊美食,口水直流。
04超級玩家於大爺
於大爺能玩,是出了名的,他是特能玩的主兒。要玩還得玩成專業的,玩出成績來。
跟郭德綱草根出身不同,於大爺那是科班出身,畢業於北京戲曲學校相聲班。說著相聲的他又去涉足影視,還完成了北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進修學業,參演過多部作品。
後來還當過節目編導和主持人,直到2004年進入德雲社,與郭德綱搭檔,算是穩定了下來。
於大爺始終把相聲當作自己的主業來發展。兩搭檔配合得天衣無縫,郭大爺高興,於大爺也高興,一合作就是十幾年。
郭德綱說,在于謙之前,前前後後他換了十幾個搭檔,都不夠滿意,直到遇上了于謙,他捧哏的「尺寸勁頭火候」,都拿捏的非常到位。
於大爺為人很低調,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過人的本領贏得大家的尊重,在德雲社被稱為「相聲皇后」。
可在於大爺眼裡,相聲對他來說也是「玩兒」。
「有錢沒錢都得玩,人得有個愛好,日子才過得充實,我就是愛玩兒,說相聲也是玩。」
過去人們看見那些遛鳥的、玩蟈蟈的,都會說上一句玩物喪志。可於大爺不管這麼多,喜歡就是喜歡,圖得就是一個樂。
因為喜歡動物,於大爺還在北京郊外弄了60畝地辦了個天精地華動物園。動物園裡養了很多小動物,雖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也有名貴品種。
現在都說辦動物園不賺錢,可於大爺不差錢兒,就是這麼任性。
50多歲的人,他也從不服老,燙著頭,唱著搖滾,他還是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呢,他的身上有一股發自內心的年輕勁兒。
郭德綱曾發文調侃于謙,「不但是相聲皇后,還是搖滾大爺」。
現在,於大爺也玩起了出書,先是《玩兒》,後來是《于謙動物園》,這又來了《于謙小酒館》。
於大爺是真正把愛好發展到極致的人,他在恣意地享受著這份自在人生。
玩兒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建立在高標準的生活質量之上。
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太快,即使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不能靜下心來去探索、去享受愛好所帶來的樂趣。於大爺的豁達和處事真是我們一生該學的東西。
19年底,在澳門國際電影節上,于謙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於大爺成影帝了。弟子嶽雲鵬發文表示祝賀。你聽於大爺怎麼說:嗨,沒有一頓大酒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兩頓!
仿佛這大獎是他喝酒喝出來似的,還真敢說。這就是於大爺的真性情!他把別人用來討好、投機的時間,全用到「玩」上了。
文人寫美食的也不少,袁枚的《隨園食單》,李漁的《閒情偶寄》,梁實秋的《人間食色,至味清歡》,汪曾祺的《人間滋味》等等,因每個人的食材、調料不同,做出來的口味也各不相同。
讀別人寫的美食文字,是字裡有味兒,看《于謙小酒館》,不僅字裡有味兒,還字裡有聲——單口相聲。現在,讓我們放下煩惱,坐進于謙小酒館,嘬嘬老味兒;聽一聽於大爺單口相聲,品一品人生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