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6166697
九龍坡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諮詢熱線
023-89123801 023-68058242
九龍坡區政府衛生服務熱線電話
8月18日,本公眾號推出《》,並就此專訪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重慶地方史專家周勇教授。經過他反覆考證後認為,銅罐驛天主堂正立面現有的「盲窗」式,不僅不符合天主堂的建築規制,而且與現存史料記載不符。因此,他建議恢復天主堂正立面所特有的花窗設計。
就此,本報隨新聞報導同步發起網絡調查。截至8月20日晚8時,有905名市民通過「九龍坡新聞」微信公眾號參與問卷調查和投票。其中,92%的網友認為,銅罐驛天主堂應恢復天主堂所特有的「花窗」設計。
留言區截圖
網友討論
92%市民支持恢復花窗
儘可能地保護好真實歷史信息
「參觀過很多國內外的教堂,立面大多是花紋裝飾和採光的窗戶,很少有堂名。」網友「山有木兮」留言認為,把銅罐驛天主堂認定為「中國特色」天主教堂建築風格說不通——因為,1924年的法國傳教士應該不會違背教堂規制,創新建造這樣的教堂。他希望在修繕的時候,再認真論證,最好能夠恢復其本來模樣。
▲《學舍百年——重慶中小學校近代建築》一書中記錄的明誠中學舊貌。
網友「羊咩咩」表示,銅罐驛天主堂承載了厚重的歷史傳承,歷經百餘年歲月洗禮,急需修復和還原。「把堂名與對聯移至教堂內,作為一段歷史記憶展存,是對天主堂建築規制的尊重。」
網友「世界的光」表示,自己是一名天主教友,很高興看到政府不僅出資進行修繕工作,還如此細緻嚴謹地探究教堂本來樣貌,真的很上心。「文物修繕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基於對文物整體價值的認識,儘可能地保護好真實的歷史信息。如果原貌如專家所判斷,必須支持還原歷史。」
網友「陡石塔老鐵」稱:「天主堂從童年陪伴我到青年,曾經以為這些建築已經『垂垂老矣』,現在它將重新修復迎來重生,下次回家一定打卡,見證它的重生。附議恢復花窗設計,那『鬼臉』我很早就發現了。」
8%市民支持保持現狀
擔心修繕幹預對文物造成損害
網友「一葦渡河」認為,修繕是一個幹預的過程,本質上是對對象的改變。擔心幹預多了會造成對文物價值的損害。因此,建議保持現狀。
網友「月下枯葉蝶」指出,文物修繕應秉持「原真性」和文物「完整性」。同時,還有這麼一個「忒修斯之船」的理論,即如果一艘木船上的木頭被一根一根換掉,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先的那艘船嗎?「我認為,銅罐驛天主堂還是不動現狀為好。」
短評
修舊既要如舊還要存真
建築是石頭寫成的史書。歲月更替,物是人非,老建築留守原地,代表時光講述過往,有故事的建築是可以閱讀的。
100多年前,在陡石塔村(現大英雄灣村)的山坡上,一位法國傳教士來到這裡,修小經堂、修道院,傳經布道,招收信徒。1924年,由於教徒速增,於是教會撥款、教徒捐資,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但後來,這裡先做過學校、倉庫。直至1992年,才恢復宗教活動。
而今,由於年久失修,銅罐驛擬對天主堂進行修繕,打造成一個高層次、高水平、親和共享的公共建築,賦予其濃厚莊重的宗教氛圍和環境。然而,修繕進行大半,網友卻發出「舊」質疑——既然為宗教場所,就應該有宗教建築的莊嚴,符合宗教的特性和審美。
記者認為,在遵循文物建築保護「真實性」「最小幹預」「整體性」「可識別性」等原則基礎上,對堂名、對聯等部位進行復原,以儘可能恢復到1924年以前歷史原貌,不僅是「原汁原味」重現歷史,也可為世人提供一份珍貴的愛國主義和宗教文化教材。
因為,恢復建築原貌,這不僅僅關聯一幢建築的氣質,還關聯著建築本身的歷史價值,以及其特色肌理所付諸的城市內涵——是否能承擔起歷久彌新的文化積澱和精神底蘊。
重慶開放歷史悠久,是中國首批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改革開放後又成為內陸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不論何種原因,不論被動還是主動,開放歷史文化資源富集,是重慶的一筆財富。不忘本來,才能走向未來。重慶正在不斷豐富提升開放的人文內涵,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走深走實。
天主教作為外來文化,銅罐驛天主堂可以看成是被動開放的結果;如今,九龍坡嚴謹探究銅罐驛天主堂原貌,從而進行修繕復原,無疑是重慶走向世界主動開放的表現。因此,它所彰顯的,重慶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使之為新時代重慶開放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由此,天主堂的修繕,「修舊如舊」是關鍵。要讓人們在城市生活裡,獲得時時接近歷史的既視感,以及撫今追昔的精神感悟,這就需要「修舊如舊,以存其真」。「舊」就是要研究原本的狀態,不光是做成舊的樣子,而且更要強調一個「真」字,才符合科學性和原真性。
此外,銅罐驛天主堂不僅僅是「天主堂」,它還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最重要的,是要發揮其作為文物的價值,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宗教場所。否則,天主堂的修繕,也失去了修繕的意義。
實地走訪
項目經理:
修繕完工80%,現有方案未涉及爭議部分
19日上午,記者再次前往銅罐驛大英雄灣村,對天主堂進行了走訪。由於天主堂正在進行修繕,外立面搭設了腳手架,無法直觀看出「園初530」帖子所描述的「鬼臉」形狀。不過,在教堂入口前仔細查看,近3層樓高的建築,正門上方(視覺上的二樓立面)豎題「天主堂」三字夾在兩扇花窗之間,很明顯,題寫「天主堂」三字的外形,與兩側的花窗一致。正門兩側的上方,分別題寫了中文對聯。而「對聯」的外形,也明顯與花窗的外形一致,只是比正門上方的花窗窄了大約50%。
據項目經理劉大正介紹,天主堂修繕保養於7月10日開始,主要是對室外屋頂的瓦片進行檢漏和防水處理,修復立面潮朽部分,以及室內外牆面的修復保養等工作。目前已完工80%,現修繕方案並未涉及「天主堂」三字和對聯文字區域。
劉大正說,該修繕工作目前暫時處於停滯狀態。
建築設計師:
有違歐洲傳統宗教建築風格立面不應出現文字和對聯
「第一眼見到銅罐驛天主堂,感覺不是歐洲傳統宗教建築風格,而且建築設計細節上,也不像哥德式教堂建築,更不像古典主義教堂的原始形狀和色度。」大英雄灣村綜合提升項目方案設計負責人陳勖節,是一名曾經在歐洲留學工作5年的建築設計師,參觀過很多歐洲教堂,對於銅罐驛天主堂建築風格的評價是「有點不協調」。
▲天主堂修繕已完成80%進度,目前工程處於停滯狀態。
他表示,參觀過的歐洲教堂建築立面,都沒有發現有在外牆標註教堂名稱的,因為是外國教堂,更沒有對聯這樣的設計。而文字類的東西,多出現在教堂內部,比如大家知曉的巴黎聖母院,外立面就沒有文字裝飾。
「因為根據法國人的理念,教堂建築主要展現的就是其本身的形式美學和結構美學。」陳勖節認為,既然銅罐驛天主堂是法國人主持設計修建,可以推測,現有建築形式有違歐洲傳統宗教建築風格,立面不應出現「天主堂」三字以及兩側的對聯內容。
由此,陳勖節認為,在史料充分可信的基礎上,剔除那些意義不大的增補和附加物,這也算是對教堂設計師的尊重。
更多新聞
致敬!2020年「感動九龍·最美醫務工作者」 評選結果出爐
九龍坡區「九龍九景」評選 網絡投票開始啦!!!
記者:周松/肖雨
攝影:肖雨
小編:小酒
校對:丁妮
原標題:《92%市民認為 銅罐驛天主堂應恢復花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