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日式花窗技術搭配加拿大檜木,打造不一樣的紙巾盒

2020-12-27 創次方

花窗,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窗的一種裝飾和美化的形式,既具備實用功能,又帶有裝飾效應。

榫卯結構,則是中國古建築中極為精巧的發明,僅以榫卯相連接,即可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鋼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來自臺灣 Hands 的團隊變以花窗與榫卯結構為基礎,打造了 Hands 經典花窗系列

與臺灣工藝大師合作,結合日式花窗技術和臺灣當地玻璃製品,將花窗工藝帶入日常生活中的用品。

花窗紙巾盒融入家庭生活。

直立、橫放,裝飾家居或店面,凸顯格調。

大口徑設計,輕鬆抽取。

磁扣式開闔設計,大尺寸空間能放入任何市售的衛生紙品牌。

以充滿寓意的七寶紋、海波紋、海棠紋玻璃、十字紋玻璃作為不同紋路款式選擇,豐富裝飾可選性。

花窗桌燈則以光影與花窗營造文雅的品味空間,帶來浪漫而復古的記憶。

放置在床頭旁邊,增加生活氛圍。塑造舒服的睡眠環境。

放置書房空間,創造文藝氣息。

木質花窗與玻璃花窗交錯搭配,無論從哪一面觀賞,都以若隱若現的光紋吸引目光。

帶有三段式觸控設計,調節光亮。

採用簡單燈具,三分鐘即可組裝完成。

更有大尺寸收納盒,玻璃花窗紋路主體,搭配玻璃上蓋或木質上蓋,讓物品收納有序而有質感。

選用具有天然防蟲防腐的進口加拿大檜木,結合臺灣老牌玻璃行的玻璃,使工藝與材質的相搭配。

心動啊~~~

相關焦點

  • 39㎡一人居,她家的日式風太唯美,仿佛住進日本動漫裡,羨慕!
    今天小編介紹的案例便是日式風的再進化——新和風主義,結合日本細膩與臺灣特有的文化特點,讓設計的走向輕量化、色彩重點化,讓空間呈現更為活潑的氛圍。本案例窗外的景色真的太美了,結合室內開闊自由的格局設計,仿佛住進了日本動漫電影裡,唯美而浪漫。話不多說,快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
  • 日式風格不是只有榻榻米,更多是掌握這5大要素,經典日式看不膩
    思考:日式風格的核心是什麼?想要真正擁有一個日式風格的家,首先要了解日式風格的核心是什麼。色彩搭配追尋自然之美在色彩搭配上,日式整體比較單調、樸實和寡淡,不夠熱烈,大多以黑白色、原木色為主,色彩的飽和度和對比度都很低,換個說法就是,顏色都偏暗沉,不那麼明亮。
  • 臺灣"特有種" - 檜木爺爺的千年詩篇
    「小峰,今天很高興呀!」「是啊,爺爺。」 「咱們來唱首歌吧!」 「好啊!我過來的路上,看見其他爺爺奶奶倒下的樹幹,年輪一圈一圈的,就好像舊式唱片的聲軌,不知道有多少生命之歌,蘊藏在裡面。」 「呵呵,小峰,你今年多大了?」
  • 檜木家具是什麼家具?檜木家具的作用有哪些?
    時間:2020-08-28 17:27:52 瀏覽:1次 紅檜與扁柏合稱檜木家具,檜木家具的生存僅見於北美、日本及臺灣阿里山區。檜木家具不僅是建築、家具的材料,其藥用價值也十分高。
  • 日式極簡風的家,客廳裝不規則的多功能地臺,層次豐富太美了!
    日式極簡風的家,客廳裝不規則的多功能地臺,層次豐富太美了!最近幾年,日式風營造出來的簡約、輕鬆的家居氛圍,在國內越來越受歡迎,比起像奢侈品店裡名牌的奢華風格來說,日式風則更像蕭瑟寒風裡,轉角便利店中的一杯奶茶!
  • 羽生結弦愛用紙巾盒竟有這樣的故事!還有兩隻同款!每次怎麼選?
    他比賽時一定會帶在身邊的那隻黃熊紙巾盒,到底又有幾個分身呢?在最近的一場快問快答中,羽生結弦也首次揭開了謎底!對於他來說,黃熊到底意味著什麼?是「玩偶」?是「戰友」?這也是記者們在街訪中,大家最想知道的答案。結論是大概「夥伴」最貼切。因為,「對我來說就像安心因素一樣。
  • 日式直拍:因為孤獨寂寞而淡出江湖
    今天,請跟隨筆者一起來了解日式直拍。日式直拍,暴力藝術。日直主要選用檜木來進行製作,與常規的多層板不同的是,日直通常是選用厚度在1釐米左右的單層檜木製作而成,也叫單檜。極品的檜木當選生長在日本尾洲木曾山北坡的老檜木了,此處木材木紋緊密,而顏色呈暗紅色的,是極品中的極品。其次是美洲檜,美洲檜木紋理通常比較疏鬆。
  • 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阿里山館裡的「檜木情」
    「店裡的每一件檜木產品,我都能說出只屬於它的故事。」經營著阿里山館的臺灣店主許小姐,對店裡的每一件檜木製品都充滿了感情。在臺灣宜蘭,許多人家中的生活用品都是檜木製成的,特別是祖輩留下的檜木製品中,小到水瓢、大到澡盆,每一件檜木製品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宜蘭人,許小姐自小就對檜木情有獨鍾。
  • 兩室一廳13口真·日式之家,陽臺造景小庭院太絕了!
    2.拆掉母親臥室裡的榻榻米,由於日式榻榻米通常厚6cm左右,公寓用只有薄薄一層1.5cm厚,對於年邁母親來說極度不友好。改造第三步:將客餐區地面和牆壁打造成京都風格。設計師想用適合日式風格元素的檜木,作日式空間地板,即使預算再少也一定要選用好的地板。由於無節木地板價格在3.6萬日元/m(合2400元人民幣/m)預算實在扛不住,最後以12萬日元(7900元人民幣)買到了80塊有木節的檜木板約在33m左右。
  • 白色+原木色日式風,讓鄰居小家溫暖自然,打造出極致舒適與美感
    白色+原木色日式風,讓鄰居小家溫暖自然,打造出極致舒適與美感!日式風也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家裝風格,能夠營造出清新舒適溫暖自然的家居氛圍。今天小編要讓大家欣賞的,是鄰居的一套88平米日式風小兩居裝修設計,客餐廚通透是設計,讓空間顯得十分寬敞明亮,給人一種超大的即視感,整體室內布置得非常整潔舒適,當我進入他家後,第一眼就被迷住了,太美了!客廳進入室內有個寬敞的客廳,白色+原木色的空間倍感溫馨舒適。少而精的家居配置,讓空間更顯開闊。
  • 遇見山之川,遇見不一樣的日式料理!
    和風木質結構的環境,溫馨樸素的原木色系,日本原產的食器,簡潔中透著濃濃的禪意,此起彼伏的日語問候,純正的日本口味以及細膩的服務為您悉心打造難忘的美食新體驗。山之川日式料理甄選世界各地上等食材,運用精湛的廚藝匠心烹製,為每一位顧客獻上安全、健康、新鮮、美味、營養豐富的日式料理。
  • 冰磚涼麵、夏夜調酒——在虹夕諾雅 谷關體驗日式溪谷沁涼之夏
    日本知名星野集團旗下溫泉度假品牌——虹夕諾雅HOSHINOYA在臺灣的首家頂級溫泉度假旅館(也是海外的第二家店)歷時五年精心打造,完美呈現虹夕諾雅引自然與文化於渡假之中的精神,即將於6月30日正式營業。
  • 《深夜食堂》中的日式廚房搭配法則
    打造日式廚房,在色彩上要多採用原木色,還要運用竹、藤、麻等天然材料,形成樸素溫暖的自然風格。木質的家具搭配,原始的空間配色,加上合適的燈光效果,才能表現出日式家居特有的情懷。木質櫥櫃加上白色系的餐具和廚具,打造日系廚房特有的色調。
  • 姑娘鍾愛日式風,用可摺疊的小桌板當櫃門,打造精緻日式暖宅!
    姑娘鍾愛日式風,用可摺疊的小桌板當櫃門,打造精緻日式暖宅!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套小戶型,房主是一個單身姑娘,姑娘酷愛旅遊和冒險,不到30歲的年齡,已經走過了20多個國家,不過兜兜轉轉一圈下來,姑娘覺得她最鍾愛的還是日式風的那種感覺,於是在北京買房的她,決定把家裡裝成一套日式暖宅!雖然說日式風比較質樸和舒適,但它同樣可以很高級很奢侈,姑娘要求用中國的榫卯工藝結合日式風的原木家具特點,打造出一套經典的日式風!
  • 花窗:漏而見實,曲徑通幽,一窗一景
    花窗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窗的一種裝飾和美化的形式,既具備實用功能,又帶有裝飾效應,花窗多見於中國古典建築中,在現代建築中依然有廣泛的應用,但多採用復古的風格,用以體現一定的文化底蘊。
  • 《教堂玻璃彩色花窗》八臂那吒-協助拍攝
    教堂玻璃彩色花窗【第1幅圖】此作品由馬鞍山攝影愛好者毛先生在著名的棗莊地區拍攝教堂玻璃彩色花窗【第2幅圖】此作品由臨沂攝影愛好者利先生在著名的青島地區拍攝教堂玻璃彩色花窗【第3幅圖】此作品由石家莊攝影愛好者杭先生在著名的濟寧地區拍攝
  • 92%市民認為 銅罐驛天主堂應恢復花窗
    經過他反覆考證後認為,銅罐驛天主堂正立面現有的「盲窗」式,不僅不符合天主堂的建築規制,而且與現存史料記載不符。因此,他建議恢復天主堂正立面所特有的花窗設計。就此,本報隨新聞報導同步發起網絡調查。截至8月20日晚8時,有905名市民通過「九龍坡新聞」微信公眾號參與問卷調查和投票。其中,92%的網友認為,銅罐驛天主堂應恢復天主堂所特有的「花窗」設計。
  • 「原創」這些花窗 見證膠州數百年的歷史變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花窗,在古往今來的園林院舍建築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實用與審美結合的產物。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花窗也曾是老百姓家中的「奢侈品」,隨著匠人們愈發嫻熟的工藝,它才普遍出現在平民百姓家中,在有著四千五百年歷史的膠州,當然也少不了它的存在……4月23日,小編走進膠州花窗收藏家郭文閣的「明清古典家具館」,「明清古典家居館」的前身是一個二層民房,一進院子,就能看到郭文閣收藏的各式花窗,有的剛好嵌在窗框上,給這個展館增添了許多古典的氣息。
  • TOPKAPI日式皮膚管理,用科技定製你的美
    隨著生活品質需求的提升,美容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的新興產業,而日式皮膚管理正是其中蓬勃發展的一種!相對於另外的韓式來說,日式的皮膚管理項目更傾向於用戶的體驗感、品質以及美容師的技術和服務。品牌化也已經悄然成為正宗日式美容沙龍的標準。
  • 「上帝之紅,君權之黃」——凝聚中世紀時代色彩的玻璃花窗
    光影的藝術,上帝之手打造的玫瑰花窗哥德式建築最初誕生於法國,當時歐洲的建築多以石柱,石牆作為建築的支撐。後來人們發現用交叉拱建造的教堂拱頂,可以解決教堂建築高度限制和重量方面的問題。因此,整個建築內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