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的真實涵義

2021-02-08 營口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出自《莊子集釋》卷六下《莊子·外篇·秋水》)


大意:對於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對於夏日之蟲不可以和它講冰,因為四時不同,它無法體驗。


點評:與人交流要看對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從對方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以對方能理解的觀念來談論,否則,肯定是一方認為自己是對牛彈琴,另一方則認為對方"不說人話"。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和人因各自經歷上時間和空間的差距,往往在認知層面、思想境界有所不同,不可以強求觀念一致。將此原理用在為人處事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和一個人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範圍,在交流上要有技巧,這種技巧頗有些「對症下藥」的味道。


人的眼界往往與生活環境、日常接觸的事物等等有關。有些觀念,不在一個理解層次的話,交流起來就十分困難,一方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另一方覺得對方在「天方夜譚」。也不能說雙方有什麼錯,只能說認知層面不一樣罷了,這種認知層面的距離,往往體現在時間和空間上,或者,也可以說體現在眼界上。


1、「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把握中立情感

這句話出自《莊子》,要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就在於可能覺得這句話的情感頗具貶義。因為這句話的直接翻譯就是,我們不能和一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來談論大海的驚濤駭浪,因為青蛙理解不了;我們也不能和「在夏天生又在夏天死」的蟲子描述冬天的冰雪,因為時間限制,夏蟲體會不到冰的模樣。


基於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我們可能會覺得,莊子這句話是在諷刺人之孤陋寡聞,而井底之蛙一詞確實在後世頗具貶義。但是,從《莊子》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出莊子的態度。莊子反對區分,那麼莊子更加反對去進行優勝略汰的區分,不分優劣,又何來諷刺一說?莊子在這裡只不過揭示了一個道理罷了:即因為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原因,人在認知上存在差距屬於正常。


2、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人存在認知差距,不可強求認知一致

同時,我們通讀《莊子》一書,然後綜合對應道家思想的特色,會發現道家思想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反對強求。從反對強求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體會「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


莊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蟲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層面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生長環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見所聞可以是天壤之別,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的觀念不同很正常。這種「不同」是每個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變結果。就像我們無法強求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一致,我們亦無法強求觀念一致。強求觀念一致必然違背「自然」,會得不償失。


3、為人處世上的妙用:說話做事時要考慮對方認知層面,對症下藥

影響人觀念的,往往在於人之所見所聞,誰還能保證每個人的所見所聞都一樣?所以,莊子之「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不過是揭示人之觀念差距的原因大抵在各自獨特經歷之時間和空間上的差距罷了。


因為無法保證每個人見聞一致,所以又何必強求他人認可自己的想法。就如和鄉曲之士論「道」,因眼界的限制,鄉曲之士會覺得與自己論「道」的人在說「瘋話」,和鄉曲之士論「道」的人則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雙方都不滿。


所以,為了避免因認知層面不同而造成交往上的不愉快,在與對方交流之前,要注意到人之間存在認知差距這一事實。想要和對方保持愉快的交流氛圍,就要照顧對方的認知層面。此處處事技巧,頗有些「對症下藥」的意思。


4、總結

綜上述,我們可以總結,莊子之「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因為自己生命裡獨特的時間和空間,每個人的思想都各具特色,這種特色也意味著差距。人和人的思想層面和人生境界因為各自生活經驗上時間和空間的差距,繼而出現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是生命發展的必然結果。值得注意的是「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並不表示莊子在貶低「孤陋寡聞」這一現象,莊子僅僅只是陳述一個規律而已。


而將莊子發現的「人之認知上存在差距」這一事實運用到為人處世上,我們就能夠知道,說話做事時要考慮到對方的認知層面,把握類似「對症下藥」一般的交流「技巧」,避免在談話中因認知層面差距而導致雙方關係變得緊張,碰見三觀不和的人沒有必要計較,切記設身處境的換位思考以及實施「和而不同」的溝通將更加有助於矛盾和問題的化解。


相關焦點

  • 莊子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1、「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把握中立情感這句話出自《莊子》,要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就在於可能覺得這句話的情感頗具貶義。從反對強求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體會「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莊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蟲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層面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生長環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見所聞可以是天壤之別,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的觀念不同很正常。這種「不同」是每個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變結果。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言有所止,不必盡付
    《莊子,秋水》有言:「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對井裡青蛙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大海,因為井底之蛙局限於井內,狹小而窄的空間,怎知大海的寬闊,深淺,對只生活在夏天的蟲子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冰凍,因為他們終其一生也未曾見過冰雪,更不會懂寒冷為何物。
  •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孩子讀書究竟有用還是沒用
    《莊子集釋》卷六下《莊子·外篇·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渤海神若說,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是由於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人,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以為自己是對的。
  • 井蛙不可語於海……
    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這句話出自《莊子 外篇 秋水》意思是說:不要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大海,不知道什麼是「驚濤駭浪」;不要和夏蟲談論冰雪,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冬天,不知道什麼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莊子道出了人格局的重要性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井底之蛙」指的是一個人見識少,而「井蛙不可語於海」指的是不能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對一個沒有見識的人來說你與他談論他所不知道的是可以說就是在對牛彈琴,這就是一個人的格局,格局的大小也就決定了你未來發展的路有多遠,試想一下,一個985畢業的大學生和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人,這兩種人有著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有什麼樣的共同語言呢?
  •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莊子云:「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對於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對於夏日之蟲不可以和它講冰,因為四時不同,它無法體驗。不要去和不在同一層次的人爭論,這樣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 夏蟲不可語冰?
    夏蟲不可語冰,大致意思是不要和只生長在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可以理解為「不要對牛彈琴」。
  • 夏蟲不可以語冰
    ,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認同的極度認同,不認同的強烈反對。認同的咱就不說了,不用自己誇自己;咱說說有不同意見的,其中有個人很直接地說:老師你反對秀,那你寫關於這個話題是為了什麼呢?不也是在秀嗎?當婊子還立牌坊?從開始寫公眾號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這個期間從來就沒有間斷聽到不同的聲音,甚至很多人身攻擊和謾罵,最開始的時候心情鬱悶,心裡想至於嗎?我不就寫篇文章嘛?
  •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大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會失敗。點評:求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
  • 坐井不可觀天,夏蟲難與言冰,見未廣者識不超也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53【格言】坐井不可觀天,夏蟲難與言冰,見未廣者識不超也。——《蜃樓志》【譯文】坐井觀天的人,不可能高瞻遠矚;春生夏死的蟲子,它不可能知道寒冰;眼界不寬廣的人,見識也不會過人。
  • 「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
    於是,關於女性、生育再一次成為網友們對於人生價值觀爭議的話題。娛樂圈女星戚薇、李若彤紛紛發聲,直接怒懟。楊麗萍老師,一個被大家熟稱為「孔雀仙子」的舞蹈家、藝術家,一直以來女神般的存在,純粹地追求自己的舞蹈藝術。已經62歲的她,依然美麗動人,富有氣質。據說,她為了舞蹈,為了保持身材已經有20來年未進主食。可謂是為藝術奉獻。
  • 做好你自己,就是人生最高級的活法
    別太在乎他人的眼光,他人的評價於我們而言不重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行。在意你的人,你再不完美,也會把你珍惜。不在意你的人,你即使做的再好,也有不滿的言辭。這世間,難以左右的便是命運,難以猜透的便是人心。1、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話不投機生而為人,本就不易。不要總是活在他人的評價裡,沒了自我。
  • 人生苦短,請遠離你身邊垃圾人,簡單幾點就能識別他是不是垃圾人
    孕婦非常生氣的指著狗的主人說:「你養這種大型犬為什麼不栓繩子呢」結果被指責的這個人不但不承認錯誤,反而惱羞成怒上去就踹了這個孕婦一腳,結果造成了這個孕婦早產。這個事情大家都一面倒的指責這個狗的主人,而且把這樣的人我們成為「垃圾人」。什麼叫「垃圾人呢」就是他有諸多的垃圾見識、垃圾情緒、垃圾思想的人,如果你要碰上這樣的人,就好像碰到一輛垃圾車,一不小心這些垃圾都弄到你身上了。
  • 有時候,不是你不合群,是這個群不適合你.
    醜小鴨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醜小鴨一出生就被嫌棄,他融不進鴨群中,整日受到打擊,但隨著時間流逝,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原來它融不進鴨群是因為他本來就不是一隻鴨子。老話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什麼樣,你的朋友就什麼樣,你所在的圈子也就什麼樣。當我們感到融不進某一個圈子時,不要擔心,可能這個圈子並不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