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豪門的赫赫揚揚、烈火烹油的生活固然惹人羨慕;而一旦遭逢變故、樹倒猢猻散,則豪門的分家更令人唏噓。
《金粉世家》中世代簪纓的金家敗落了,不得不走上分家之路,幾個兒子兒媳婦各懷心事。
這本是一件看似「沒有贏家」的不幸事,不料整個過程讀下來卻有意外發現:素來「尖酸刻薄」的三少奶奶王玉芬,居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這個女人,原來並非只有「尖酸刻薄」這麼簡單,她的心思與眼光,簡直令人又驚又怕。
01造一個命中死穴的謠言,改變了清秋的命運走向
王玉芬是金家三少爺金鵬振的妻子,也是金燕西前女友白秀珠的表姐。正是由於白秀珠這層關係,導致王玉芬看冷清秋不順眼。
而如果說之前王玉芬對冷清秋的種種刻薄、種種擠兌都是不疼不癢的皮外傷,那麼分家期間王玉芬的造謠手段便是升級版的打擊,給冷清秋造成的傷害非同小可。
事情的起因是,在熱孝期間,王玉芬偶然看見冷清秋半夜偷偷乘坐金家的汽車出門,行色匆匆,一副「不希望被人看見」的偷偷摸摸樣子。
其實冷清秋出門是因為聽說母親生病,自己又不敢在居喪期間向婆婆公開提出回家探病,所以只好偷偷去偷偷回。但王玉芬以己度人,憑空就猜測她是「先下手為強」,回娘家「商量分家」。
王玉芬狠就狠在,儘管她很快就通過「聽牆根」這種不光彩的手段搞清楚了冷清秋回家其實是與「探病」有關,而不是分家,但卻依然昧著良心四處造謠。
這個謠言可不得了,放在當時金家的微妙環境下,對冷清秋的打擊一環接著一環。
首先,直接破壞了冷清秋在婆婆金太太眼中的美好形象。
曾經,冷清秋溫柔嫻靜的樣子給金太太的印象非常好,溫柔忠厚,知書達理。然而當王玉芬造的謠言傳入金太太耳中,金太太失望不已,覺得冷清秋「外實內浮」,「假惺惺」。
從這以後,即便冷清秋在婆婆面前依舊恭謹有禮,奈何金太太的心態已悄然發生變化,再恭謹的表現,都自動帶上了「虛偽」的詮釋。
其次,斷掉了冷清秋金燕西夫婦在分家中的「退路」。
金家的四個兒子中,鳳舉、鶴蓀、鵬振都早已有了自己的工作,即便分家,多多少少總還是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唯獨小兒子金燕西不同,學業荒廢,事業沒有,整日東遊西逛,支出全靠父母。
而且前幾位少奶奶都各有靠得住的娘家,如果分家,肯定都不至於眼看著姑娘過苦日子,不管幫襯多少,至少都具備幫襯的實力。而唯獨冷清秋家是「出名的窮親戚」,即便冷太太有心幫女兒,也是有心無力的。
所以,當一大家子人終於打破了「分家」的啞謎,正式公開討論分家策略的時候,冷清秋很懇切地表示自己與燕西都還太年輕,撐不起獨立的家門,「很想母親再帶攜帶攜我們幾年」。
這話言辭懇切,入情入理。金太太又素來心疼小兒子,正常情況下,她十有八九要應允的。
然而由於王玉芬的造謠,冷清秋在金太太心中的老實人形象已經崩塌,甚至,一想到在大家都還沒有撕開臉面提分家的時候、這個小兒媳婦就已經回娘家求計謀去了,金太太更是滿心的厭憎。
可嘆,冷清秋在分家問題上明明是個無辜的小白兔,卻在金太太眼裡成了分家風波的始作俑者,吃裡扒外的偽君子。
於是金太太這樣回應了冷清秋:
「我到了現在,也是泥牛入海,自身難保。你要靠我,未必靠得住。其實你就是自撐門戶,還有你的母親可以顧問呢。」
冷冰冰的拒絕,讓金燕西冷清秋小兩口都很驚訝。
第三,間接加速了冷清秋婚姻的解體。
母親的眷顧沒有撈著,分家的滾滾車輪卻已經停不下來了。金燕西與冷清秋這個小家庭眼看著要過上艱難的小日子(相對此前的舒適生活)。
金燕西也曾表態「重新回到學校好好讀書」,結果打開了一次落滿塵土書架之後,又沒了下文。
他也很想靠著父親金銓曾經的人脈給自己找份工作,賺點錢。然而人走茶涼,這條路上的世態炎涼讓他始料未及,處處碰壁。
而妻子冷清秋呢,除了做一些他肯本看不起的「小家庭未來一年預算表」之類的東西,在他看來根本幫不上任何忙。
而就在此時,金燕西的前女友、王玉芬的表妹白秀珠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提出可以帶他一同去德國,又能掛名有工作,又能發一筆小財。而潛臺詞就是,金燕西需要放棄現在的小家庭。
這個誘惑對金燕西來說實在太大了。
畢竟,此時的金家眼看著就是樹倒猢猻散。而白家呢,則由於白秀珠的哥哥白雄起升任巡閱使、成了新晉的軍閥,勢頭如日中天。
在已經輸紅了眼的金燕西看來:金家敗落,母親不肯帶攜自己,妻子也幫不上自己;而如果跟著白秀珠走,簡直就是「愛情事業雙豐收」的路。
誠然,金燕西毫不猶豫地選擇拋妻棄子、重新投入白秀珠的懷抱,固然與他自己朝三暮四的愛情觀有關;但若不是王玉芬的謠言斷絕了金太太帶攜他過日子的路,金燕西走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也未必把白秀珠當作救命稻草、這麼快就落入白秀珠的圈套。
有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王玉芬一句謠言,果然就將冷清秋原本就不太穩固的婚姻推到了崩潰的邊緣。
02 為什麼王玉芬的謠言有這麼強的殺傷力?
王玉芬這次的謠言之所以能有如此強大的殺傷力,不僅僅是依靠「牙尖嘴利」,更是因為太善於抓住人心的弱點,因勢利導。
對於金太太,王玉芬深知這位婆婆愛面子,在心底裡是捨不得把原本赫赫揚揚的大家庭拆分的。
所以,儘管分家之路遲早要走,但是提一個提出分家的人終究逃不出金太太的冷眼。就像金太太私下對大兒子鳳舉說的:
「一個家庭,有人存下分家的心事,那就是一簍橘子裡有了一個壞橘子,無論如何,非把它剔出來不可。」
所以,王玉芬給冷清秋造謠,污衊她勾結娘家鬧分家,真是一刀戳到了金太太最痛的地方。這個「壞橘子」的罪名,無論冷清秋在長輩面前曾經多麼得寵,都是擔待不起的。
果然,王玉芬一招奏效。
對於冷清秋,王玉芬也深知她的自卑,了解她在豪門生活中息事寧人的態度。
冷清秋總是因家裡窮而自卑,自己該得的利益都不敢大大方方的爭取,更別提「深夜回家」這樣不大光明正大的事情了。所以王玉芬心裡很有底:即便冷清秋對謠言不服,她也是沒有勇氣去辯駁,去對質。
果然,一切又都如她所料。
不僅如此,除了沉重打擊了冷清秋之外,王玉芬還運用對人心的把握,擠兌走了四小姐金道之。
金道之是金燕西的四姐,與王玉芬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在金燕西的婚事上,金道之與冷清秋投緣,曾在金銓與金太太老兩口面前一力促成了這門婚事,導致了白秀珠的徹底出局。
於是王玉芬在心底裡,已經與金道之結下了仇怨。
平日裡,作為兒媳婦的王玉芬不能把四小姐金道之怎樣,但是如今分家在即,機會終於來了。
王玉芬知道金道之是個「坦蕩蕩」的君子,索性故意四處挑撥說「分家就要從外姓人分起」。而當時的金家,只有金道之與丈夫劉守華屬於「外姓人」,夫妻二人從日本回來之後一直暫住在父母這裡,沒有單獨搬出去住。
很明顯,王玉芬就是在給金道之添堵。而正直剛毅的金道之果然也受不了這種暗戳戳的行徑,賭氣在當天就匆忙搬出了金家。
雖然說搬走了也都是還在北京城,想見面還是能見到。然而在這種家道中落的非常時期,金道之如果在母親身邊多陪伴一些日子,對母女二人來說都是莫大的慰藉。
可惜,在王玉芬的擠兌之下,這種珍貴的相伴時光,終結了。
03 結語與啟示
在金家豪門傾頹、分家忙亂的時期,王玉芬這一波操作,狠狠打擊了自己不喜歡的人,實現了自己「報復」的目的。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有一章的題目就叫做「有女長舌利如槍」,說的是峨眉派的女弟子丁敏君搬弄是非、長舌傷人,比刀槍還鋒利。
而王玉芬較之丁敏君,也稱得上毫不遜色。讀罷這樣的故事,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
首先,雖然說王玉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壞人」,但是這些遊走在道德底線邊緣的行為,卻讓人不寒而慄。
剛剛卸任的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經說過,「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謠能力,也不要低估別人的判斷能力」。
這句話反過來也依舊讓人警醒:不要低估別人的造謠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判斷能力。
對於類似王玉芬這種擅長搬弄是非、從中牟利的人來說,最好保持距離,免得在不知不覺之間,誤判了別人,或者傷害了自己。
第二,不管我們是不是冷清秋這樣的人,都請記得「活出自己」,不要太卑微,以至於替人背鍋都含冤莫白。
該說話就說話,該爭辯就爭辯。
當然,更要記得「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類似冷清秋這種「深夜出門」的行為,偷偷摸摸,本來就容易給自己招來嫌疑。所以,做事還是要大大方方,走正規流程,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察,一時的大意,給自己招來莫須有的罪名。
第三,類似金道之這樣正直剛毅的性格固然沒有錯,但是如果面對王玉芬這樣心懷叵測的「故意擠兌」,不妨糊塗一點,用「鈍感力」給她來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俗話說,兩害相權取其輕。在類似「陪伴母親」與「賭氣正名」二者之間,如果能稍稍忍讓一下、糊塗一下,把時間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對於王玉芬在分家時的這波神操作,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