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論《金粉世家》最讓人討厭的角色,大概十有八九的觀眾或讀者都會選三少奶奶王玉芬。因為女主角冷清秋婚後所受的委屈,大多數都是王玉芬明槍暗箭帶來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如果要論《金粉世家》裡夫妻關係最好的兩口子,卻也沒辦法繞開王玉芬與金鵬振這一對。從上一輩的姨太太,到平輩的妯娌、姐妹,都知道他們「小兩口感情很好」。
於是問題來了:明明是個刻薄小氣、牙尖嘴利的女人,金鵬振這麼個精明人怎麼就對她那麼好呢?到底看上了她什麼?
誠然,三少爺金鵬振婚後也幹過「捧戲子」之類的風流事,不過畢竟是在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無法用現在的標準去苛求。
相比於大少爺金鳳舉偷娶風塵女子晚香、與懷孕的妻子吳佩芳搞冷戰不見面,相比於二少爺金鶴蓀與妻子程慧廠各玩各的、極少互動,三少爺金鵬振與妻子王玉芬這一對卻能夠「時常開玩笑」,偶爾打情罵俏,甚至金鵬振還肯主動低頭、做小伏低給妻子賠罪道歉,難怪成了一家人公認的「感情好」。
王玉芬究竟有什麼好處,能讓丈夫婚後多年還柔情依舊呢?
第一,王玉芬自身很漂亮,是個不可否認的美女。
金家四個少奶奶,除了冷清秋身帶主角光環、多次被描寫到美麗之外,王玉芬是另外三個少奶奶之中,唯一被白紙黑字描寫過美貌的人:
「鵬振見他夫人在燈光之下,杏眼微波,桃腮欲暈,……真箇是玉峰半隱,雪藕雙彎,比得上海棠著雨,芍藥籠煙。」
雖然談「美貌」似乎有點俗氣,然而在現實裡,美貌卻實在是不可否認的優勢資源。不管女人是否願意使用它,只要它在那裡,就自動成為閃閃發光的加分項。用金家僕人金榮的話說:看見漂亮的小姐,即使是一條狗,都要搖搖尾巴呢,何況我是個活生生的人?
書中也曾明確描寫過,面對王玉芬的輕嗔薄怒,金鵬振反而「不禁情動」。如此,又哪裡還能繼續與妻子真生氣了呢?
第二,王玉芬與丈夫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兩口子的共同語言很多,生活也因此充滿著情調。
王玉芬與金鵬振兩口子都是戲迷。在金燕西十八歲生日的宴席上,兩人甚至還在家人們的攛掇之下、親自披掛上陣,合演了一出《武家坡》。
別人家的兩口子,要麼為了偷娶姨太太的事情冷臉相對,要麼為了「誰用了誰的支票」而掰扯不清,而王玉芬這一對兒卻能在行雲流水的戲文裡,眉目傳情、愉快互動。可想而知,由此而帶來的夫妻情感溫度能一樣麼?
想要抵禦平凡生活對愛情的消磨,「共同的興趣愛好」是良方。
第三,王玉芬從來不主動激化夫妻矛盾,即使心裡還有想法,表面上也會暫時先緩一緩。
夫妻相處,沒有舌頭不碰牙的。當夫妻意見出現分歧時,王玉芬也會與丈夫爭辯,只是金鵬振口才著實不錯,又時常用自身的一點學問「碾壓」王玉芬。
而落了下風的王玉芬,要麼直接動用女性魅力、甩一句「你管得著嗎」撒嬌矇混過關,要麼迅速給自己找臺階下,「我現在有事,這次就不和你計較了」;總之絕不會進一步激化矛盾,做無謂的爭執。
王玉芬是真的沒膽量挑戰老公的「權威」麼?並不是,只是她更有心機,懂得沒必要在這些小事上爭強鬥狠。
而當遇到涉及真正利益的事情,比如「分家之後,如何才能保證財產不被丈夫大手大腳花光、如何才能握住這筆財富」之類實質性的問題,她心裡其實非常有數。她會很有策略地先與大嫂吳佩芳商量辦法,而不是直接跑去與丈夫約法三章、徒增煩惱。
這樣一來,王玉芬其實一點沒吃虧,然而在金鵬振看來,她卻是「弱小嬌俏」的。
所以,這麼一個又漂亮又有趣,又懂得適當示弱、給足丈夫大男子臉面的女人,對大多數男人來說可能都算是做妻子的上上人選了,金鵬振與之感情好,也就不足為奇。
可是問題又來了:縱然王玉芬有千般好,但她對於冷清秋的敵意與擠兌卻也是明眼人都看見了的,金鵬振難道不覺得妻子這樣的表現令人失望麼?
答案有點殘酷:雖然對於冷清秋來說,王玉芬帶給她的傷害很深,然而在三少爺金鵬振眼裡也許根本就算不得大事。
在他看來,那無非就是女人之間的小性子,妯娌之間鬧矛盾,哪個大家庭裡能避免呢?既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也沒有造成什麼嚴重後果。所以,除了偶爾勸妻子兩句之外,他並沒因此而對她有什麼特別不滿的態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冷清秋之外,王玉芬在金家這個大家庭裡並不曾專門敵對過什麼人,相反,人緣似乎還混得不錯。
當大家庭風平浪靜時,王玉芬便與金銓的三姨太翠姨、與大少奶奶吳佩芳等人打牌、聽戲,來往密切,上下和睦;
當吳佩芳得知丈夫金鳳舉偷偷娶了姨太太晚香、兩口子吵架大鬧、甚至上升到討論誰家門第高、誰的身價高的時候,旁人誰也勸解不開。王玉芬卻笑眯眯地叫老媽子去「沏熱茶、拿瓜子花生,菸捲煙盒」,說「這件事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我以為要喝著茶,磕著瓜子,慢慢地談一談。」,惹得在場眾人笑聲一片,終於緩解了緊繃的氣氛。
當金燕西過十八歲生日的時候,一大早聽說有人送了禮物來,來不及穿好衣服就披著毯子跑出去看;王玉芬還連忙提醒他「剛起來,穿上衣服吧,不然可就要受凍了」,儼然一個知疼知熱的大姐姐。
如此種種,丈夫金鵬振肯定也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即便妻子與弟妹冷清秋不對付、處處刁難,他也很難據此就全盤否定妻子的為人、翻臉無情。
第一,人是很難真正共情的。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冷清秋從嫁入金家那一天起,明裡暗裡不知道受了王玉芬多少算計與擠兌,不僅婚姻質量受到影響,自身心理也受到很大的傷害。而這些傷痛,周圍人卻根本感受不到。
即便吳佩芳、金鵬振等人有時候會提醒王玉芬適可而止,但都無非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說完也就完了,根本不會繼續關心這句話有沒有起作用、有沒有改善冷清秋的處境。
因為,周圍人終究身在局外,冷清秋苦不苦、難不難,說穿了又與他們有多大關係呢?
第二,別人面前的「好人」,未必在你我面前也能那麼好。
在與冷清秋狹路相逢之前,王玉芬有點像金家的「王熙鳳」,聰明又調皮,嘴快又伶俐,在偌大的豪門裡左右逢源,上下和睦。完全沒什麼「劣跡」可循。
結果,當冷清秋「破壞」(其實金燕西責任更大)了白秀珠與金燕西的感情、糊裡糊塗地「取而代之」的時候,王玉芬卻像炸了毛的母雞,不僅與維護冷清秋的四小姐金道之當面撕破了臉面,而且自發扛起了替白秀珠「報仇」的重任。
這樣的王玉芬,雖不能說與此前判若兩人,但其心底黑暗的一面卻實實在在被激發了。仿佛一條毒蛇,盯上了冷清秋,便死死咬住不鬆口。
在吳佩芳面前,王玉芬是調皮又熱心的好弟妹;在金鵬振眼裡,王玉芬是妖嬈又促狹的小嬌妻。然而這些好處,冷清秋一點也沒有得到。
然而,王玉芬其實還是那個王玉芬。
第三,女人婚後日子過得好不好,關鍵還得看丈夫自身,而不能指望親戚朋友的勸解。
金鵬振在金家兄弟裡算是情商高的,但他也不會因為妻子擠兌冷清秋,就挺身而出伸張正義。一方面固然是他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根本不值得;另一方面,成年人的邊界感,讓他不可能過多參與到弟弟的婚姻當中。
自己的老婆自己疼。做大伯子的,難道還要替金燕西照顧冷清秋的心情麼?
所以啊,別管丈夫家人如何好,只要他自己不夠好,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金鵬振只管與王玉芬過自己的小日子,他有什麼不對嗎?——也許這會讓人心裡覺得不甘,然而卻挑不出他的錯處。
也許,這就是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