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原著裡,有個女人很特別,可以說在豪門中是個特立獨行的女子。她沒心思去搞人際關係,也沒時間去應酬,也懶得去爭奪蠅頭小利,就是這麼個獨立的女子,卻活得最好。
她就是二少奶奶程慧廠。
這個女子別說是在民國時期,具備先進文明的思想,就是放到現在,也是現代女性的榜樣。
她提倡男女平等
慧廠在書中的筆墨雖然不多,卻可以了解到她的出身不凡,家庭背景不差,同樣是大戶人家的小姐。
她跟大少奶奶佩芳和三少奶奶玉芬不同,她們善於搞人際關係,搞豪門內鬥,講究階級分化,主僕之分。
但慧廠卻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孩子上學。
有一次慧廠為了幫助女校募捐,找到公公金銓,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從那以後,她索性改變方針,從家庭裡實行起男女平等起來。
跟丈夫鶴蓀,經常說起男女平等的事,有時甚至還抬扛,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夫妻感情。
她提倡小家庭制度
慧廠是是少有的提倡小家庭制度的女人,在金家這種豪門裡,各種各樣性格的人都有。鳳舉和佩芳這對夫妻講究面子和大局,金家倒臺後,金太太狠心分家,儘管鳳舉覺得分家已經勢在必行,但他還會做做樣子,假裝反對母親分家。
三少爺鵬振和玉芬呢,早就想分家了,最早私底下提分家的也是他們,但他們又敢做不敢當,只會暗地裡搞小動作。玉芬在孝期內偷偷跑到白秀珠家商量分家的對策。
燕西和清秋這對小夫妻呢,更彆扭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燕西做事被動,沒有準備,沒有想法,只管今早有酒今早醉,管他分不分家。
清秋想到的是這個家一定會分的,現在又提前做準備,向金太太靠攏。可是呢,清秋聰明反被聰明誤,在孝期內犯了一個大錯,偷偷跑回娘家去,沒有跟金太太報告,惹怒了金太太。金太太就不想攜帶這對小夫妻,清秋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只有慧廠是明人不做暗事的人,表裡如一,一早就嚷嚷男女平等,提倡小家庭制度。反正婆婆金太太都已經提出要分家了,那還假裝孝順幹嘛呢?
慧廠道:「老實不客氣一句話,哪個要獨立撐起這個家,當然是不容易。要說合作,為的是顧全面子嗎?分居並不見得有損面子。何況合作的家,一國三公,大家攤錢,大家出主意,也許倒惹些糾紛。分開來,大家獨立組織小家庭,自尋發展,母親原意到哪家去看看,就到哪家去看看,大家不敢說是能比以前好,對於母親,當然是盡力而為。母親不管理這大的家,也可以少操許多心了。這又並不是爭田奪地來分開的。這是由大組織化為小組織,由一種保護勢力之下,各尋出路去奮鬥,這不是傷和氣。我們當然不敢說是羽毛豐滿,然而也沒有一輩子依賴上人之理。」
她說完這番話,敏之和潤之兩個留洋回來的大小姐,都表示二嫂說的新名詞太多了,自愧不如。其他人更是不敢作聲,以為母親會生氣。反而金太太極其贊成慧廠的提議:「慧廠這樣說得痛快極了。」
縱觀全書,金太太對這個兒媳婦很滿意,不多事,又獨立,又爽快,生孩子的時候,佩芳疼得嬌滴滴地呻吟,慧廠不吵不鬧,一個人忍耐到快到生,這樣一個堅強的媳婦,金太太哪能不喜歡。後來到了分家具的時候,慧廠也是直接跟婆婆提要求,想要就直接說,像清秋這樣表裡不一,明明想分家,卻裝作捨不得的樣子,最惹得金太太最反感。
她專心搞事業
慧廠是金家裡唯一一個有獨立事業的女人,她每天為了女子學校奔走,要麼忙著募捐,要麼忙著別的活動,日子過得相當充實。
她不像佩芳那樣,整天嚷嚷著要跟鳳舉離婚,想著法子去擠兌姨太太,吃姨太太的乾醋;她也不像玉芬那樣,看清秋各種不順眼,挑她的毛病,恨不得鬧得金家雞犬不寧;她也不像清秋那樣,男人不陪著她就生悶氣,看不慣男人大手大腳花錢,花天酒地。
她知道金家的男人都一樣,都是少爺脾氣,與其將時間浪費在管男人的身上,不如做好自己,讓自己經濟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
玉芬誇讚慧廠:
「二嫂和二哥,相配得是正好。二哥是個很沉默的人,遇事總是慢慢地去辦。二嫂是個很爽快的人,幹就說幹,不幹就說不幹,正好彼此抵補起來。」慧廠笑道:「他也不能算沉默,只是遇事退後。我也不能算爽快,只是遇事胡來。」
慧廠的個性非常鮮明,也不怕得罪人,想幹什麼事,直接來,幹了再說,想搞事業就搞事業,想獨立組建小家庭就組建。
她和鶴蓀還是金家第一對搬出去的小夫妻,走得非常灑脫,也不怕別人會不會議論,既然決定要分家了,就應該豁出去,不怕別人說。
總結:
慧廠個性獨立,人格獨立,不依附男人,又有自己的小事業,這樣的女人,別說在舊時代豪門裡能活得很好,就是在現代,也照樣活得不差。
專心搞事業的女人,最好命,值得現代女性學習和借鑑。
-end-
作者:新面紗,【深情解讀】欄目主編,專注於探討婚姻、兩性話題,左手帶娃,右手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