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國際機場:吞吐量「巨無霸」見證浦東開放活力

2020-12-25 澎湃新聞

很多人對於浦東乃至上海的第一印象,正是從浦東國際機場開始的。

1999年9月16日,隨著上航FM451航班的騰空而起,浦東國際機場正式通航。統計顯示,2019年,浦東國際機場航班起降511846架次,旅客吞吐量7615.35萬人次,在全國機場的吞吐量排名中高居第二,僅次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浦東國際機場除了承擔大部分飛上海的國際航班外,還承擔部分虹橋機場「溢出」的國內航班。可以說,很多人對於浦東乃至上海的第一印象,正是從浦東國際機場開始的。

規劃浦東:吸收世界智慧

如果從空中俯視浦東國際機場,會看到一座形似鯤鵬展翅的主建築屹立於東海之濱,氣勢恢宏。這座建築是20多年前由知名法國設計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當時,這位曾經設計過巴黎查爾斯·戴高樂機場候機樓,尼斯、雅加達和開羅等國際機場的設計師來到中國,根據當時中國和上海所處的快速發展時代特點,決定將浦東國際機場設計成「大鵬展翅」的造型。最終,保羅·安德魯的設計方案擊敗了曾以香港國際新機場設計而名噪天下的福克斯而拔得頭籌。

如今,20多年過去了,保羅·安德魯也已作古,但他在浦東國際機場留下的諸多細節仍為人稱道。例如,T1航站樓弧形的屋蓋由斜柱支承,高低起伏,給人以無限遐想;內天井的大花園,保證了機場的自然通風和採光;候機廳天花板的「長針」狀圓柱形構件不僅造型新穎,而且天花板上的光源照射到「針」狀圓柱上再折射,既保證了機場的亮度,又不會過於刺眼。

不僅是浦東國際機場,如今浦東的各式地標性建築,甚至是城市規劃都凝聚了全世界建築設計師的智慧精華。白玉蘭花狀的東方藝術中心同樣出自保羅·安德魯之手;寶塔外形的金茂大廈是美國SOM公司的設計師參考了中國26座寶塔所創作的;環球金融中心由美國設計師設計、日本投資;國際會展中心是德國設計方按中方提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理念完成的傑作……

浦東地區因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被許多世界知名城市規劃專家和建築師視為20世紀大都市中最後一片「極品之地」。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地區的規劃更是吸引了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中國本土設計師的參與。有的方案呈極具現代感的條形碼狀,有的方案像橢圓狀的古城堡,還有的方案中間擁有大片綠地,形狀神似古羅馬角鬥場……歷經兩年和17輪方案的討論和修改,浦東終於完成了規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用國際招投標的方式進行區域規劃。

儘管人們現在已經對區域規劃國際招投標習以為常,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城市設計規劃被認為是涉密方案,對設計人員都有一定審查和要求,更不用說斥巨資請外國人規劃。面對國內的種種質疑,浦東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示範地,敢為人先,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浦東的開發正是從基礎開發入手的。1990年至1995年間,浦東用250億人民幣完成了跨越黃浦江的兩座大橋及道路、通訊、水、電、煤氣等十大基礎設施工程,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和城市面貌。1996年至2000年間,浦東又以驚人的速度,耗資近千億元人民幣,完成了以浦東國際機場、深水港、信息港、地鐵及高速公路為主的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項目的建設,大多引進了國際先進技術。

浦東早在開發建設之初就提出,「上海的發展一定要考慮面向太平洋、面向未來,各種基礎設施的布局一定要按這個要求」「不但陸家嘴的設計,整個這一帶的設計,要向全世界招標」「全世界的建築設計師來投標,這就一下子提高了上海的知名度」。

敢為人先、對標世界,浦東用前所未有的開放贏得了世界的讚譽和尊重。而保羅·安德魯所設計的浦東國際機場的造型,也恰如一隻展翅的大鵬,預示著浦東未來20年的高速發展。

吞吐量「巨無霸」見證浦東開放活力

開發起步之初,浦東就提出基礎設施先行、金融貿易先行、高新技術產業化先行這「三個先行」策略。而浦東國際機場作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其建設和發展的歷程就是一部浦東的建設和發展史。

劉武君,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董事,曾任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上海機場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親歷了浦東國際機場規劃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

短短20年間,浦東國際機場歷經一期、二期、三期建設,目前的四期也正在建設中。從最初作為日本政府派遣的專家參與機場規劃建設,到作為浦東國際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的一員,再到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的管理層,浦東機場不僅改變了劉武君的人生發展軌跡,也成就了他作為一名工程師的夢想。在劉武君眼中,浦東國際機場就如同他的孩子一般,注入了個人太多情感。

「浦東國際機場算不上世界上規劃得最好的機場,也不是國內規劃得最好的機場,它甚至也不是我個人參與規劃的機場中規劃得最好的機場。但是,浦東國際機場卻是我們上海機場集團近30年發展的史書,它甚至還濃縮了中國民航機場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在浦東國際機場通航20周年之際,劉武君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感慨地說。

從1997年浦東機場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到1999年浦東機場1號航站樓啟用,再到2008年2號航站樓啟用、2019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建成啟用、如今正在建設的四期工程,浦東機場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提供高質量機場地勤服務的蛻變。

從日本歸來時,在上海做一個好的綜合交通樞紐一直是劉武君心中的一個夢想,而這個夢想也終於在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中得以實現。在浦東機場二期工程的建設中,劉武君汲取軌道交通三號線(北)規劃設計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對規划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最終取得了成功——浦東國際機場一體化交通中心不僅集成了航空、磁懸浮、鐵路、地鐵、公交和各種社會車輛,還集成了商業服務、住宿、會展等功能。

機場吞吐量是反映一個地方經濟活躍程度和活力的重要標誌之一。近年來,上海、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強勁,由此所催生的客貨源運輸需求更具有剛性。浦東國際機場作為連接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與世界的重要航空樞紐,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吞吐量「巨無霸」。據統計,浦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連續3年全球排名第九,其中出入境旅客佔我國機場的四分之一;貨運吞吐量已連續11年在全球機場排名第三,出入境貨郵佔我國機場近二分之一。

2019年9月,隨著三期擴建主體工程暨衛星廳正式啟動,浦東機場又翻開了新篇章,開啟了「航站樓+衛星廳」一體化運營模式。隨著衛星廳正式啟用,浦東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運行需求,進一步改善機場運營環境,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更好服務航空公司高效樞紐運作,更好服務旅客便捷出行。業內就此評論到,這座目前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的建成啟用,將進一步提高浦東機場旅客吞吐能力,為上海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亞太航空樞紐、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原標題:《浦東國際機場:吞吐量「巨無霸」見證浦東開放活力》

相關焦點

  • 「在這裡看得見未來」——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紀實
    「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2010年,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就作出清晰論斷。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這是浦東肩負的國家戰略,承載的時代使命。
  • 上海機場邊檢站服務浦東開發開放紀實
    作為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的見證者、建設者、貢獻者,浦東國際機場,是全體上海機場邊檢人20年接力奮鬥的地方。    「八五」期間,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日益擴大,上海航空旅客運輸量呈現每年23%的增長,年吞吐量960萬人次的虹橋國際機場,已無法滿足上海地區航空業務發展需求。
  • 《上海浦東機場》獨角龍-協助拍攝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IATA代碼PVG,ICAO代碼ZSPD)(上交所:600009)位於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江鎮、施灣、祝橋濱海地帶,面積為40平方公裡,距市中心約30公裡。2011年,浦東機場保障飛機起降34.42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4144.23萬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310.86萬噸。浦東機場的航班量佔到整個上海機場的六成左右,國際旅客吞吐量位居國內機場首位,貨郵吞吐量位居世界機場第三位。通航浦東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48家,航線覆蓋90餘個國際(地區)城市、62個國內城市。
  • 而立浦東,勇立潮頭再出發 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
    ,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書寫下無數傳奇。  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著力描繪了許多浦東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歷史進程,彰顯出浦東這張中國改革開放的「王牌」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如何引來「金融領頭羊」,打造要素市場的匯集;如何排除萬難,建造第一棟省部樓裕安大廈;小陸家嘴地區的規劃如何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進行國際招標;浦東開發的建設者們如何對外招商;新中國第一家獨資貿易公司如何落地外高橋保稅區
  • 湘滬情深 浦東見證,這些「見證者」講述了長沙浦東兩地情緣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琦 劉樹源 上海浦東,是「90後的排頭兵」,也是「30歲的先行者」。 浦東三十從頭越,改革開放再出發——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在上海市舉行。湘滬情深,浦東見證,省會長沙與上海浦東更是交流合作不斷。
  • 浦東機場衛星廳9月16日正式開航!捷運系統同步啟用
    浦東機場三期各層簡介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港灣機坪建設過程中始終堅守安全底線,在浦東機場年7000萬人次高位運行的情況下,不停航施工;會同60多家參建單位、5000多名建設者匠心打造,如期完工。工程建成後,浦東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運行需求,將持續提升浦東機場運行服務品質,更好服務航空公司高效樞紐運作,更好服務旅客便捷出行。
  • 浦東 從來弄潮兒|銀鷗展翅:出差開會期間抽空辦了婚禮
    為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到底有多忙? 圖說:浦東國際機場 今年53歲的李金良,早年間酷愛化學,高考卻沒有與化學專業結緣,「陰差陽錯」地學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後來又學了交通運輸專業,沒想到因此全程親身參與和見證了浦東機場一到三期工程的規劃
  • 這部紀錄片將播出,展現浦東開發開放敢闖敢試的精氣神
    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即將播出。「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這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囑託。30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堅持浦東開發不動搖,浦東開發的決策者、推動者、建設者,敢闖敢試,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路。
  • 獻禮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11件優秀藝術作品落戶浦東
    12月17日上午,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藝術作品捐贈儀式在浦東新區辦公中心舉行,11位藝術家將精心創作的作品捐贈給浦東,向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獻禮。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杭迎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勁松,副區長李國華出席並向藝術家頒發捐贈證書。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浦東,浦東!30年巨變,勇立潮頭!   今天,人們從空中俯瞰舉世繁華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群,親身感受著一個國家蓬勃旺盛的經濟活力。   我們才會真正明白,浦東,從一開始,就不單純是一個城市自身的突圍和跨江擴容的舉動。這是打開國門,更深融入世界經濟的一個開放之舉。
  • 四維空間裡「建」證浦東發展丨而立浦東再出發
    一座座跨江大橋,一條條越江隧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世界一流的國際機場……浦東開發開放30年裡,飛越式發展的浦東交通樞紐設施,飽含著建設者們的智慧、勇氣與情懷,連通了浦東與浦西,浦東與全國,浦東與世界。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第一集精彩片段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對全世界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今天,人們從空中俯瞰舉世繁華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群,親身感受著一個國家蓬勃旺盛的經濟活力。我們才會真正明白,浦東,從一開始,就不單純是一個城市自身的突圍和跨江擴容的舉動。這是打開國門,更深融入世界經濟的一個開放之舉。
  • ...浦東機場安檢護衛部武戈:為國境守門,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月3日上午,浙江麗水發現7例境外輸入型病例曾抵達浦東國際機場。當天下午,上海立即宣布: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緊接著,上海浦東機場立即安排了大量工作人員對入境上海的旅客開展隔離篩查工作。
  • 我在浦東新區為完成國家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盡綿薄之力
    浦東而立再出發!祝我最愛的浦東始終以探索者的姿態勇立潮頭,把握新機遇,繼續創造開發開放新奇蹟!浦東國際機場——上海重要航空樞紐登上世界最快的磁懸浮列車,直達浦東國際機場,這座承載無數建設者辛苦汗水的機場,如今成為上海的重要航空樞紐,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運輸著成千上萬的物料和人流。
  •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集體核酸檢測
    新華社上海11月22日電(記者賈遠琨)11月22日晚間,警民直通車——上海機場微博發布消息稱,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集體核酸檢測。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各貨運站及貨運區域所有人員連夜參與。
  • 【開發開放 而立浦東】領頭雁,起飛
    【開發開放 而立浦東】  有人說,在中國地圖上勾勒出的上海浦東新區,仿佛是一隻面向海洋展翅欲飛的大雁。如果把中國各地比作一組展翅高飛的大雁陣,那麼歷經30年開發開放,浦東已經成為高水平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領頭雁」。
  • 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晚會播出
    然而在黃浦江東岸寫下的這個30年,卻足以在人類的史冊上留下深遠回聲……」一段深情的朗誦,拉開了《勇立潮頭——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文藝晚會》的序幕。時值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這臺晚會從11月13日晚間起,先後在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以及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新聞綜合頻道、紀實人文頻道播出。
  • 昔日蘆葦蕩飛出國產首架大飛機,「三十而立」的浦東,見證了這些...
    2020年是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改革潮湧,30年滄桑巨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和上海總站聯合推出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在紀錄片即將播出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於11月6日推出「而立浦東·時光裡的驕傲」主題系列活動,展現浦東30年間的變化,見證浦東「三十而立」。
  • 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這裡是一片開放前沿:全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第一家外商獨資汽車製造企業、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都誕生在此;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探索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系列制度性開放走在全國前列。
  • 浦東30年的四張面孔
    那年春天,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親自率隊到上海,就浦東開發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論證,最後匯總形成了向中央匯報的《關於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報告提出,浦東開發要再加上「開放」的定位,從而把浦東開發開放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當時有一句流行的話叫「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