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街頭拍照的外賣小哥:希望疫情結束時 能拍到陌生人在街頭擁抱

2021-01-08 騰訊網

一輛電動車,一個頭盔,一方口罩,一臺相機,一個人。

有時候當武漢的街頭看上去空無一人時,趙彬會在心裡覺得自己像一個獨行俠,雖然從熙熙攘攘到悄然無聲只是在那麼幾天時間裡完成的,但是他卻覺得,像是過了好幾年那麼長。

30歲的趙彬在武漢送外賣已經兩年多時間了,和為了生計跑單的大多數同行相比,他的生活帶著一點「藝術性」,他喜歡去美院蹭雕塑課,喜歡去武大的食堂吃飯,喜歡和大學的老師聊天,更多的閒暇時,他會帶著相機騎著電動車,跑遍這座城市的街頭,記錄下一個個瞬間。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似乎一夜之間,這座有著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變得空蕩,他一下子慌了起來。

行駛在街頭,趙彬開始想念那個熙熙攘攘的武漢,他無數次在腦海中幻想,等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結束後,人們會走上街頭慶祝,陌生人會抱在一起。「我想拍下那樣的武漢。」趙彬說。

最熱鬧的地方空無一人 他站在路邊哭泣

大年初一的深夜,趙彬送晚餐後,一個人騎車打算回到住處,卻被路邊的一個手中拿著CT單子的老人攔住,老人告訴趙彬,自己的孩子現在在外地沒辦法回來,老伴又去世了,從醫院檢查出來想回家實在打不到車,也沒有公交車,她哭著求趙彬能不能送她一段。趙彬心裡害怕,「但是如果我不送她,我會一輩子忘不掉這個老人被我丟掉的影子。」趙彬最終拉上老人,隨後他進行了自我隔離,好在,幾天過去,趙彬並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這不是那個我熟悉的武漢,那個武漢有濃濃的市井氣,而不是冰冷孤獨,但是,我會記錄下這個特殊的武漢,因為我相信,溫暖的武漢會回來。」他說。

趙彬平時在武漢租住的地方,就在湖北美術學院藏龍島校區旁邊,一個月600塊的房租,對一個月可以收入8000元左右的他來說並不是太大的負擔,不過趙彬已經成家,並且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所以他還是儘量過著勤儉的生活,能留下更多的收入寄給家人。

選在美術學院旁租住,是他來武漢送外賣之前就有的打算,「我喜歡雕塑,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展覽,距離學校近,可以進來蹭蹭課聽,有時候還會給美術生做模特,能夠在教室裡待著,聽老師和學生們的交流,就非常滿足了。」他說,「大多數時間我都是在送外賣賺錢,休息的時候能夠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我特別滿足,特別開心。」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這種曾經的生活狀態一下子被改變了,趙彬每天騎著車,在空空的大街上行駛。

幾天前,趙彬路過了武漢的地標性建築光谷廣場,這是一個建設了很多年的盤道,1400多噸的「星河」雕塑坐落其中。趙彬把電動車停在路邊,默默地看著碩大的「星河」雕塑,那個曾經最熱鬧的地方,此時鴉雀無聲,零零散散的車和行人,更顯出了此時的寂靜,整座城市就像停止了轉動的機器,看到這些,趙彬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

喜歡用鏡頭記錄下城市 最愛拍睡著的人

趙彬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他出生在河南南陽,因為小時候不喜歡讀書,高中都沒有上的他,很早便離開家外出打工,而他第一個落腳的城市,就是武漢。

「武漢算是離我家比較近的大城市,所以最開始出來打工時,我就在武漢的一家飯店做服務員。」趙彬說,之後自己又去過深圳、北京、西安,而在深圳打工的經歷,讓他開始給生活中注入了一些「理想」的色彩。

「我在深圳的時候,曾經在深圳博物館做過一段時間的保安,那裡經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美術展,我有時候就會幫忙搬東西,接觸到了雕塑,就開始喜歡,甚至想著自己要去學做雕塑。」趙彬說,「對我這種沒讀過太多書的人而言,這似乎是天方夜譚,可後來我真的在西安、武漢跟著一些美術老師學習過,但是為了生計,我沒辦法完全放下謀生而去追求這些,只想著能夠和這種理想的生活更近一點便好。」

2018年,在多座城市打工後的趙彬,又回到了武漢,成為了一名餓了麼的外賣小哥。他隨身帶著的最貴重的資產,就是2013年在深圳時,他花6000多元買的一臺單眼相機,那個時候他一個月的收入,也只有2000元。

趙彬的照片裡,記錄著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外賣員這個職業比較自由,適合我這種性格的人,而且一路送外賣,一路還可以拍拍照片,記錄下這個城市的種種。」趙彬說,「我什麼都喜歡拍,風景、標誌性建築、我的同事,等等,但是後來我喜歡一類題材,就是那些在街頭睡覺的人,這也是武漢的一個特色吧,夏天的時候會有不少人在路邊納涼休息,然後就睡著了,我覺得那個時候的人,是最真實的最自然的,我的拍攝也不會影響到他們,是武漢這個城市特有的一種記錄角度。」

城市睡著了 他們必須醒著

趙彬覺得,武漢這座城市,現在就像睡著了一樣。

趙彬說自己很喜歡馬格南圖片社的一些故事性的照片,他經常會一邊拍照,一邊和被拍攝者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故事,這也是他了解一座城市的方式。可是現在,他的故事卻似乎中斷了。

「2020年春節,我本來就沒有計劃回河南老家,想著春節的時候工資高,能多賺一點錢,我愛人和孩子都在老家,兩個孩子一個3歲,一個才3個月,都是男孩,壓力挺大的。」趙彬說,「但是沒想到,這個春節,這麼特殊。」

趙彬說,他是在1月20日左右,忽然感覺到這個城市所瀰漫的緊張氣氛的,曾經他很少在街頭看到有人戴口罩,但是從那個時間節點之後,他發現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臉上,也似乎帶著一絲焦慮。

1月23日凌晨2時許,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號通告,自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那一天我明顯感覺到,路上的車開得都很快,大家慌慌張張的,而一天之內,街上就幾乎見不到人了,我從來沒有想過,那種在電影裡才會出現的場景,會發生在我自己生活的城市中。」趙彬說。

但是作為外賣員,趙彬和同事們卻必須「醒著」。

「其實單位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停掉外賣,但是如果停掉,很多行動不便的人,尤其是孕婦、病人、老人,是沒有辦法出門買東西的,我們必須工作,替他們去解決問題。」趙彬說。

對外賣員來說,平日裡最容易發生摩擦的對象,就是小區的保安和路上的交警,但是因為這次新冠疫情,在武漢,這些依然堅持在崗的職業角色間的關係,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轉變。「以前我們經常會和小區的保安發生摩擦,無非就是不讓我們進門,而我們卻要趕時間之間的矛盾,但是現在,我們拿不上樓的外賣,他們有時候會替我們帶上去,因為附近的餐館停了,這些保安也只能點外賣,雖然距離他們的可以點餐的餐館都很遠,但是只要看到是他們的單,我們就會接。」趙彬說,「而那些交警,以前我們都是儘量躲著走,可是有一次我在等紅燈,旁邊的一個交警特意走過來,告訴我一定注意安全,戴好口罩。那個時候我感觸特別多,大家都是普通人,而這個城市,也是在靠著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渡過難關。」

用鏡頭尋找希望 期待疫情結束陌生人相互擁抱的照片

生活在疫情的中心,趙彬並不是沒有擔心過自己。

他的家人也曾經勸他回去,但是趙彬卻依然想要留在武漢,一方面是因為擔心返回家中會給家人帶去風險,同時,他也希望能夠幫助這座自己熱愛的城市。

我曾經給醫院的醫生們送過很多次外賣,有一次我看到有人給醫院捐贈了一車牛奶,我就幫忙卸貨,把牛奶運進醫院大廳的時候,一位醫生急忙叫住我,說我沒有做好防護,不要再往裡走了。「可那就是他們平時工作甚至休息的地方。」他說。

趙彬說,自己特別喜歡武漢,只要4.5元一碗的熱乾麵做早餐,讓他覺得很親民,有時候給高校送餐,他還會在食堂蹭頓飯。「我有時候還會做做對比,覺得武漢大學的食堂是我最喜歡的,真想能再回去吃一次啊。」

疫情發生後,現在的訂單數下降了不少,絕大多數同事也都休息了,以前一天可以送40到50單,現在一天只有30單左右,而且因為飯店大多關門,訂單也多是生活用品代買的單子,有時候送餐間隙,趙彬會繼續掏出相機,記錄下這座城市的現狀。

「有的時候會拍還在堅持的同事,有的時候會拍一些武漢的地標建築,老房子啊、商業街啊一類的,很空曠,以前可能會覺得人少的時候拍街景會很好看,比較能夠突出建築,但是這個時候,雖然空曠了,心裡卻不舒服。」趙彬說,「有的時候晚上送餐,路上幾乎一個人都沒有,有幾次都不自覺地流著淚掏出手機相機來拍照,我希望疫情結束以後,能夠再來這裡拍一次。」

趙彬依然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堅持發每天拍到的照片,「武漢的物資供應沒有問題,除去青菜、消毒液比較緊張,其他的都可以購買到,請大家不要傳謠」「在街頭收到路人贈送的口罩,這個春節很暖心」,他也在用這種方式,向別人傳達著武漢的堅強和溫度。

「我們都期待著這次疫情結束,期待著這座城市重啟,我有時候看著空蕩蕩的街道會想,哪一天宣布疫情結束的時候,大家會從房間裡跑出來慶祝。」趙彬說,「那個時候,我希望會拍到陌生人為了慶祝而擁抱在一起的照片。」

(北青報記者 付垚)

--

徵集採訪對象及相關線索:

如果您在湖北或是其它出現疫情的區域;如果您是醫生、護士、患者、患者家屬、服務人員或是防護設備生產商;如果您想要將工作或生活經歷講述出來;如果您看到或了解有關應對疫情的相關線索,請您與我們聯繫。我們願讓大家了解更多信息,一起參與到防疫工作中!記者聯繫方式(手機微信同號,可以先添加微信,加時煩請自我介紹):

付垚:dandandeyaoyao

屈暢:lukant

王天琪:17801210070

郭琳琳:18910331878

張香梅:13321147001

戴幼卿:18101267701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文由企鵝號作者Qnews創作,在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下屬平臺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武漢外賣小哥路邊吃蛋糕?陌生人社會中的溫情與感動
    最近一段視頻感動了許多人,視頻中,一位武漢外賣小哥,獨自坐在馬路邊,一邊大口吃著蛋糕,一邊抹眼淚。原來,外賣小哥和往常一樣,在蛋糕店取外賣時,看到訂單上的備註,竟然發現這塊蛋糕是送給自己的。他愣住了,立刻與店員確認,在得到肯定回復時,還是怕弄錯了派送對象。於是,便向下訂單的客人打電話進行確認,最終確認這份訂單就是送給外賣小哥自己的。巧合的是,今天正好是小哥的生日,本來因為工作忙,小哥沒打算過生日,但是沒想到竟然收到了陌生人的禮物。
  • 武漢街頭流浪狗討食,愛心人士救助,卻看到讓人鼻子發酸的事情
    近日就有網友發了條視頻,說武漢街頭的流浪狗都已經成群了,而且還有流浪狗在打架,現在武漢街頭因為大家都自我隔離在家而空空如也,所以流浪狗在街道上橫行霸道,如果疫情結束後還是如此,也會對人們的出行帶來隱患。還有網友在街邊看到了三隻流浪狗:一隻狗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垃圾堆找東西吃。
  • 重點大學畢業的外賣小哥戴著口罩穿梭街頭,他把加油寫在背上,還有...
    楚天都市報2月13日訊(記者周丹 李輝 通訊員王曾蓁)最近,武漢徐東商圈附近,一名衣服上寫滿「武漢加油」等塗鴉的外賣小哥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只見他用紅色的筆,在肩頭上寫下了大大的「武漢加油」幾個大字。衣服的背後還用英文寫上了「一起共度難關」「希望醫護人員平安歸來」「中國加油」等話語,十分吸睛。
  • 謝霆鋒直播吃熱乾麵,偶遇武漢外賣小哥
    謝霆鋒來武漢了!不僅在街頭津津有味的吃著熱乾麵、豆皮還跟著外賣小哥學說武漢話,「一直想為這個城市做點暖心的支持,但也希望這個過程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突兀地刻意為之,這次很自然地就來了,挺好的。」這也算是兌現了他2月份在寫給武漢的抗疫歌曲《保重》裡唱的:「要堅守、要搏鬥,風雨過後一定要重逢」。和往年的「大篷車」巡遊相仿,28日謝霆鋒進駐武漢尋找好聲音的行程也全程進行了直播。在隨後的直播中謝霆鋒叫外賣點了一份熱乾麵,外賣小哥萬萬沒想到點餐的是謝霆鋒,而且還是在直播中!現場就教謝霆鋒說起武漢話,還忍不住拍照留影哈哈哈,這波偶遇贏了!
  • 楊曉川全新單曲為外賣小哥發聲 勇敢前行成為《街頭冠軍》
    ­  近日,楊曉川與某外賣平臺合作發布全新單曲《街頭冠軍》,這首歌是楊曉川為生活中那些風雨無阻的外賣小哥而創作,外賣小哥們用努力與拼搏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做最真實的自己,做真正的「街頭冠軍」。
  • 受互動吧「親吻陌生人」鼓舞 美女北京街頭索吻
    近日,霧霾籠罩的北京街頭,一位身材高挑的美女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斷與路人搭訕索吻,惹得不少路人好奇圍觀。經了解,這並不是什麼電視節目或遊戲,而是這位美女受到一場「親吻陌生人」活動的啟發,自發挑戰親吻30位陌生人,要給自己的2017年一個不一樣的開始。
  • 謝霆鋒現身在武漢街頭,吃熱乾麵、豆皮:請大家多來武漢旅遊
    不僅在街頭津津有味的吃著熱乾麵、豆皮、鴨脖還跟著外賣小哥學說武漢話用謝霆鋒自己的話說,作為《中國好聲音》導師的他,武漢是今年「大篷車」全國巡遊計劃出來後,自己第一時間和節目組敲定的城市,「一直想為這個城市做點暖心的支持,但也希望這個過程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突兀地刻意為之,這次很自然地就來了,挺好的。」
  • 外賣小哥深夜吃蛋糕,看哭了很多人:生活不易注意身體!
    近日,在網上一則關於武漢外賣小哥的短視頻迅速火了起來:一名武漢的外賣小哥,深夜坐在馬路的路邊,他邊吃蛋糕邊流淚,背影讓人心酸。這個視頻觸動了無數網友的心,這位獨自過生日的外賣小哥,一定有一個自己的故事吧。
  • 海口街頭,一外賣小哥加速衝卡撞向協警……(視頻)
    海口街頭,一外賣小哥加速衝卡撞向協警……(視頻) 2020-12-21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華人在外國街頭蒙眼戴口罩求擁抱,直面「疫情歧視」
    對此,一名義大利華裔青年發起行動,在佛羅倫斯蒙眼、戴口罩,靜靜地站立在街頭,一旁的紙板上寫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不要對我有歧視。」他收穫了許多路人的擁抱和言語鼓勵。 受到這名華裔青年的鼓舞,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的華人青年紛紛站出來,發起「我不是病毒」的街頭活動,試圖打消人們的「疫情歧視」。
  • 外賣小哥浪漫求婚儀式!30名騎手組求婚外賣車隊
    外賣小哥浪漫求婚儀式! 兩年前,杭州外賣小哥何鵬經常接到來自郝女士的外賣訂單。因為外賣「牽線搭橋」,兩人發展成了戀人關係。今年5月6日,何鵬決定向郝女士求婚。30名藍騎士放下工作趕來,騎著車為兄弟組成一支特殊的求婚外賣車隊。何鵬還把30句表白寫在30個外賣箱子上,最終在兩人第一次約會的地方求婚成功。
  • 外賣小哥街頭邊等單邊備考:妹妹供讀書
    在我們和兄弟姐妹整天計較的時候,在我們埋怨父母給不了我們優質的物質生活時,有妹妹供哥哥讀書,幫家裡分擔壓力,有哥哥為了完成妹妹的期許,邊等外賣單子邊讀書。具體是怎樣的呢?一起跟隨小編來去了解一下吧!近日,廣西南寧,一位外賣小哥在路邊借光看書。他說大專學的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現在準備考二級建造師。
  • ​中國女孩在東京街頭免費送口罩,她說:這是來自武漢的報恩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遊客數量銳減,曾穎的公司業務也大受打擊。看到電視新聞裡的武漢疫情,曾穎坐不住了,她聯繫上公司的幾個大客戶,希望他們能給予武漢一些幫助。但這些公司的回覆讓她很驚訝。「原來他們早就給武漢捐贈了,只不過沒有公開宣傳。他們還跟我用了一個詞:報恩。
  • 中國女孩在東京街頭免費送口罩,箱子上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遊客數量銳減,曾穎的公司業務也大受打擊。看到電視新聞裡的武漢疫情,曾穎坐不住了,她聯繫上公司的幾個大客戶,希望他們能給予武漢一些幫助。但這些公司的回覆讓她很驚訝。「原來他們早就給武漢捐贈了,只不過沒有公開宣傳。他們還跟我用了一個詞:報恩。
  • 福建女孩在東京街頭免費送口罩,箱子上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遊客數量銳減,曾穎的公司業務也大受打擊。看到電視新聞裡的武漢疫情,曾穎坐不住了,她聯繫上公司的幾個大客戶,希望他們能給予武漢一些幫助。但這些公司的回覆讓她很驚訝。「原來他們早就給武漢捐贈了,只不過沒有公開宣傳。他們還跟我用了一個詞:報恩。
  • 外賣小哥走上「國字頭」發布會!戰疫主角,理應佔據C位
    2月23日下午16時,仍然身處武漢抗疫前線的國務院新聞辦,召開了一場特殊的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的抗疫故事,並回答記者提問。成為「國字頭」記者會上的主角,可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待遇。5名普通人能走到臺前,是因為他們在普通的身份標籤背後,演繹了特殊的故事。無論是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還是深處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抑或是外賣騎手、小學老師,都以自己的付出守衛著患者的健康、維護著城市的運轉。他們同樣是當仁不讓的戰疫主角,理應佔據C位。「他們非常普通,就像我們的同學、鄰居,每天在大街上擦身而過的行人。
  • 外賣小哥抹淚吃蛋糕,背後故事令人心酸:這個世界很糟,但又挺好
    夜晚,武漢街頭,一外賣小哥坐在路邊臺階上,吹滅一塊小蛋糕上的蠟燭,隨後大口吃著。吃著吃著,突然開始抹淚。原來,當時小哥剛從一家蛋糕店取貨出來。出門前,他看了一眼備註,覺得特別詫異。備註寫著:「這份小蛋糕是送給外賣小哥的,生活不易,注意身體哦!」小哥不解,返回店裡跟店員反覆核實,店員打電話確認,確定就是顧客隨機點給外賣小哥的。電話裡顧客說,外賣小哥每天很忙很辛苦,希望這個小舉動能夠提醒他們按時吃飯,保重身體。
  • ​中國女孩在東京街頭免費送口罩,箱子上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遊客數量銳減,曾穎的公司業務也大受打擊。看到電視新聞裡的武漢疫情,曾穎坐不住了,她聯繫上公司的幾個大客戶,希望他們能給予武漢一些幫助。但這些公司的回覆讓她很驚訝。「原來他們早就給武漢捐贈了,只不過沒有公開宣傳。他們還跟我用了一個詞:報恩。
  • 外賣小哥:「我們也想出點力」
    「這個春節幾乎不出門,一直靠外賣來維續著,從藥品、口罩,到餐食、零食,都是通過外賣小哥送來。」家住烏魯木齊市南湖東路某小區的市民王聯民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這個春節變得不太一樣,在這個「一動不動」的春節裡,讓外賣小哥提供即時配送服務,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 武漢外賣小哥眼中的國慶中秋雙節:光谷周邊略顯冷清,假期繼續...
    節假日對我們外賣小哥來說可有可無,休息一天一分錢的收入都不會有,「等著下鍋的米」雖是一句玩笑話,倒也真實。於是,「搬磚模式」一直在冒雨進行。 中秋月圓之夜,最後一單是送往長江職業技術學院的,深夜11:30送達目的地,點外賣的學生讓我走後門進入,到了才發現後門基本封閉了,學生連下樓都下不來,於是只能從小門鑽進去再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