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太感謝您了!要不是您,我就沒有老姐姐了,這個端午節我一輩子忘不掉!」
「在緊要關頭,病人需要我,我必須趕過來,過節哪有病人生命重要!」
▼
端午節
本是國家法定節假日
跟家人團聚一起吃粽子
或是組團旅遊
或是濠河邊看賽龍舟
這些估計是
絕大多數盆友們的規矩事兒
▼
but
總是有那麼一群人
堅守崗位 守護生命
這裡沒有假日之分
醫者仁心
或許是一種本能反應
小編就來說說
端午節當天
咱們通大附院急診搶救室內
一塊魚肚引發的生死危情
65歲的吳阿姨平時身體還不錯,由於牙齒不好,每次吃飯都咀嚼不全,基本上是囫圇吞棗,因為消化不好,她比一般人顯得瘦弱。6月3日,她在親戚家聚餐,吃了一塊魚肚後便再也吃不下飯、咽不下去,同時還伴有輕微的胸口不適。
6月6日,家人陪她去市區一家醫院看病,診斷食道異物梗阻,同時還意外發現吳阿姨患有心肌梗死。由於存在取異物困難和心臟疾病的雙重風險,6月8日,醫師建議她轉通大附院。
在通大附院急診搶救室,醫生們為吳阿姨做了複查,CT提示吳阿姨還有支氣管擴張伴肺部感染,食道擴張積液,管壁鈣化,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華、心內科主任醫師盛紅專等均前來會診,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
給予各項治療護理措施病情平穩後,9日上午,醫務人員護送吳阿姨到胃鏡室,準備取異物,正要動手,忽然吳阿姨面色發紫、心率150次/分,血氧飽和度降至50%以下(正常95%以上),只好馬上又回搶救室,立即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
急診科主任醫師沈雁波和李晶菁等醫生們對吳阿姨的家人做了充分解釋,魚肚已經在食道內梗阻數日,發酵腐敗難以夾取,而如果不取出,患者無法進食,腐敗的魚肚又可能導致食道糜爛、出血、感染等嚴重併發症。
患者的食道異物必須取出,而心肺疾病又是如此嚴重,意外情況隨時可能發生,這就要求操作的醫師要膽大心細、技術嫻熟,以最快的速度、最穩的手法、最大的把握降低失敗的風險。沈雁波主任電話聯繫了端午節休息在家的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倪潤洲,徵求他的治療意見。而倪潤洲主任了解吳阿姨的情況後,告訴沈雁波,做好準備,他馬上到醫院親自操作取異物。
下午四時,倪潤洲主任到達胃鏡室,各項準備工作就緒,看到患者還未到,他又到一樓急診搶救室,在床邊查看了病人,與家屬溝通,和急診醫護人員一起護送患者到六樓胃鏡室。
胃鏡室內,醫務人員各司其職:看護患者保持合適體位、監測心電血壓、使用呼吸機、隨時吸痰等。胃鏡下可見,卡在吳阿姨食道內的魚肚直徑約3釐米以上,腐敗程度不一,倪潤洲主任多次夾取收效甚微。
倪主任將胃鏡的前端深入吳阿姨的胃部,發現胃部黏膜光滑情況良好,他重新調整方案,採用抓鉗將魚肚在食道內分塊夾碎,再用高壓水將夾碎後的魚肚碎片衝入胃內,食道終於暢通。
患者的弟弟緊緊摟著倪潤洲主任的肩膀,好像多年前就相識的老朋友,滿臉的感謝和欽佩:「主任,太感謝您了!要不是您,我就沒有老姐姐了,這個端午節我一輩子忘不掉!」
倪主任說:「這才是治療第一步,後面的治療風險還很大,好好陪您老姐姐,我是做醫生的,在緊要關頭,病人需要我,我必須趕過來,節日哪有病人生命重要!」看到同事拿著手機在拍照,倪主任說:「其實真沒啥,醫生看病救人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事。」
文/圖 | 薛曉慧
編輯 | 陳善良
郵箱 | 5119222@163.com
電話 | (0513)85052207
新聞熱線 | 18751311122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