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面前要「謹言慎行」,不能暴露自己失業的事實,一方面是不想讓孩子擔心,一方面,有了爸爸這個身份,怎麼能在孩子面前承認失敗呢?
方圓找工作不順利,每天都在毫無成效的努力中團團打轉,人前人後都要陪著笑臉,佯裝沒事。
北上廣沒有眼淚,中年人不能心碎。
就算想哭,作為武俠迷的方圓也只能借著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大哭一場。
「我覺得我應該是令狐衝、楊過,差一點起碼也得是郭靖,可沒想到最後卻成了嶽不群」
太讓人難過了,我想起張愛玲的那句話: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年輕的時候以為自己是生活的主角,光芒萬丈,遇到什麼困難都能解決,人到中年,曾經的氣勢突然間一夜消失,變成了操心家長裡短的爸爸、丈夫、兒子。
朋友圈裡曾經廣為流傳的段子:「不要罵年輕人,因為他們隨時會走人,要罵就罵那些有房有車有家庭的中年人」,也終於印證在自己身上。
也許現在的我,和關注我的朋友們還處於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面前有很多機會和選擇,但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變成不敢任性、不敢辭職,「輸不起」的「中年人」,我們該怎麼做呢?或者說,我們該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中年失業危機最嚴峻的部分,就是「錢」的問題。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完全沒有規劃人生的意識,信奉「車到山前必有路」,但人到中年,及早地規劃家庭財務,能夠保障安全感、抵抗焦慮。
下圖是家庭資產配置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可以參考一下這個管理家庭財務的方式,大略地計算出自己的支出收入比值。
在保險方面,姐潔的建議是:重疾險+醫療險(百萬醫療:30歲一年300多,50歲一年1000多)很重要,社保+商業醫療險可以報銷看病花的錢,重疾險可以彌補後續的康復費,以及無法正常工作的收入損失。
另外,一定要收入多元化,多元化收入是分擔風險的最好方式,當一個人完全依靠工資收入生活時,意味著他沒有喘息的空間,失業會成為他最害怕、最恐懼的事情。
年輕的時候可以開展一些副業,或者做一些定期理財,每個月有額外的收入,收入可以覆蓋你的生活費。
總之,一定要定期檢查自己的財務狀況,早做規劃,這是人生系統中很重要的一環,Plan B很重要,記得給自己留後路。
和菜頭說過一段很經典的話:「對於上一代人來說,人生是一個由不同階段構成的靜態過程。以畢業為標誌,從此學習生涯結束;以結婚為標誌,從此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之路終結。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以及之後的新世代,人生是一個連續變化的動態過程。學習新知是一個終身習慣,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是一種終身的修行。」
人到中年,運氣不可奢望,資歷不可倚仗,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個人努力,不要陷入舒適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積累自己在這個行業的經驗、技能和人脈,為自己提升職場競爭力。
紅皇后假說提出:「唯有不斷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唯有不斷精進自己,提升自己,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才能在意外發生的時候,有抵禦洪流的實力。
在危機中,我們總是放大困難,開始無可避免地懷疑之前的選擇,就像《小歡喜》中方圓一直在為沒有考律師資格證過度指責自己,這會讓我們陷入一個怪圈,很多時候面對問題,更多的是選擇自責、逃避,而不是立馬去解決。
這裡要給大家分享MIT哲學系教授薩蒂亞的一個思維,叫做「與選擇帶來的機會損失和解」,人到中年,更容易回顧過去的選擇,因為錯過的事情而後悔,薩蒂亞認為:我們要意識到這種機會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每做一次選擇,都損失了其他的可能性。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以開放的心態,面對這個隨時都在變化的、未知的世界,不為已經打翻在地上的牛奶哭泣,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相應地,將眼光放在未來,多做那些能讓你感受到生命意義和自我成長的事情,時刻保持警覺,擁有主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