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齡與張學良

2021-02-13 現實說

核心提示:1925年11月30日,也就是反奉的第九天,郭松齡在給張學良的信中,將多年來對張學良的不滿和怒氣一股腦地發洩出來:「我公(張學良)為人多疑好殺……公明知齡(指郭)與韓(韓麟春)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復使伊(指韓)與齡並列,更委於珍為副軍團長,使齡受其節制。公(張學良)乃諉為主帥(指張作霖)意旨,事前不知,此語誰相信耶?……」


(張學良)


(郭松齡)

張氏父子直到此時仍沒有洞察郭松齡起兵的真正用心。

其實,郭松齡的反意蓄謀已久。郭松齡屬於志大謀深、不甘居於人下之人。雖然張學良給了他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權利,他從心底感謝張學良,但對張學良僅憑父蔭、小小年紀就當上統兵主帥是很不服氣的,尤其是對張學良了解越多,這種不屑也就越深。1925年11月30日,也就是反奉的第九天,郭松齡在給張學良的信中,將多年來對張學良的不滿和怒氣一股腦地發洩出來:

「我公(張學良)為人多疑好殺……公明知齡(指郭)與韓(韓麟春)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復使伊(指韓)與齡並列,更委於珍為副軍團長,使齡受其節制。公(張學良)乃諉為主帥(指張作霖)意旨,事前不知,此語誰相信耶?……而齡所保薦部下之不信任,齡所陳述政見之不採納,猶其餘事耳,此應請公反省者一也……嗣與李景林榆關血戰,我公父子始得保持地位,至於今日。我公父子對李景林及松齡之信用,果何如耶?此應請公反省者二也。……去年榆關戰役子彈缺乏時,我公復欲支身後去,經婉勸始止。公乃自雲」不忍捨棄將士「,證以前事,齡實未敢深信。此願我公反省者三也。」

至於張作霖,郭松齡更是早有不滿。他看不上張作霖的治軍手段,看不上張作霖身邊的人。不滿於張作霖窮兵黷武,為自己的欲望用兵關內,而不管百姓死活。更不滿於張作霖與日本人的狗扯羊皮。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率奉軍的主力浴血奮戰,居功至偉。但在戰後論功行賞時,張作霖任命楊宇霆為江蘇督軍,姜登選為安徽督軍,郭松齡卻沒得到什麼實惠。此事引起郭松齡的極大不滿,多年的積怨都湧上心頭,開始瞞著張學良秘密籌划起兵反奉。

郭松齡起兵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真的像他自己所強調的那樣是「伐不義」,或者是推舉張學良主政嗎?他個人就沒有什麼想法或者說是野心嗎?

日本醫生守田帶著張學良的信來見郭松齡,郭向守田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此次舉兵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經42歲,這樣的病軀,也許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張上將軍(張作霖)痛改前非而下臺的話,請學良到日本去留學三四年,自己的經綸抱負實現一部分之後,就將位置讓給張學良君,自己願意下野,靜度閒雲野鶴的餘生,這不是假的,是真的。為此,可請吉田總領事,白川司令官等做保人。」由此可見,郭是急於實現自己的抱負而採取的行動,目的是推翻張作霖的統治,自己掌權。至於三四年後「將位置讓給張學良君」的許諾,恐怕也只有小孩子能相信了。

張作霖為什麼剁了郭松齡雙腳

多年來,郭松齡一直掌握著奉軍的精銳部隊。起兵前,郭松齡手中更是握有奉軍中的絕對主力。所以,郭松齡一反,張作霖猶聞晴天霹靂,驚得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如果不是後來得到日本人的支持,逆轉了形勢,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郭松齡反奉,對張作霖和奉系集團是個沉重的打擊,在張作霖的個人生涯中也是一次巨大的挫敗。在奉系集團內部,雖然有過像湯玉麟、張景惠、楊宇霆那樣身居要職的人反對過他,但最後都有驚無險,平安地渡過危機,反而被他利用,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使奉系內部更多的人死心塌地地跟從他打天下。但郭松齡的反叛,事情就不這麼簡單了。因為在奉系所有人的眼中,郭松齡就等同於張學良,誰都知道張作霖對郭松齡恩重如山,郭松齡唯老張家是從。現在最恩寵、最信任的人反了,等於在張作霖心中剜了狠狠的一刀,讓他在所在人面前都覺得抬不起頭。

在處理郭松齡反奉兵敗的善後會議上,張作霖仍恨恨不休地大罵張學良和郭松齡:「我姓張的用人,向來一秉大公,賞罰分明,並不是我自己養出來的都是好的。小六子(張學良)這個損種上了郭鬼子的賊船……我姓張的向來一秉大公,李景林、張效坤(張宗昌)、許蘭洲這些人都是外來的,和我素無瓜葛;還有於孝侯(于學忠)是吳子玉(吳佩孚)的外甥,誰不知道我和曹吳對頭多年,可是我對他外甥是重用的。郭鬼子這個鱉羔子,到瀋陽來,打個行李卷,只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的。小六子說他是個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他兩千塊大洋,給他安家。那時候他感激的把他媽給我當老婆他都願意。他自以為有功,在座的誰不比他資格老?湯二哥和我穿一條褲子,出生入死,現在和郭鬼子拉平輩。小六子上了賊船,郭鬼子教他學李世民……」張作霖一生崇信關羽,講究忠義,對所謂的離經叛道、忘恩負義深惡痛絕。所以,事後不但將郭松齡處決,還把他剁去雙腳,在小河沿曝屍三日,並將其慘象拍成照片分發東三省全境。

張氏父子是頂天立地的風雲人物,郭松齡是一個治軍嚴謹、能徵慣戰的帥才。郭松齡和張學良之間本可以造就歷史上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的人生傳奇,張作霖與郭松齡也同樣可以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伯樂和千裡馬。可是這一切都因為郭松齡的武裝反奉,變成了不可能,歷史到此也只能畫上一個模糊的刪節號,留待人們去回味,去猜想。

選自《遼寧日報》


相關焦點

  • 郭松齡不願為虎作倀,率軍圍攻張作霖,卻成了張學良一生的遺憾
    交戰的雙方同用了張學良的旗號,在這場戰爭打響時,張學良本人正在巨流河東岸進行布防工作,連他也沒想到一河之隔的對岸,以他名號造反的人是他的授業恩師,郭松齡。郭松齡出生於1883年,是遼寧瀋陽市人,據說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他出生時剛好是中國受列強凌辱的時代,當時的東北地區首當其衝,日俄兩國多次將戰火引申到此,明目張胆地瓜分中國的領土。
  • 郭松齡將軍
    當時,張學良說,如果當時有一位將領在,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他口中的這個人,就是郭松齡。直到60多年後,張學良仍然說:「我最敬重郭松齡,我前半生的事業完全靠他」。 1919年,張作霖設立了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郭松齡被聘為戰術教官,張學良則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兩人自此相識,發展起了亦師亦友的關係,張學良的衛隊旅改編為奉天陸軍混成第三旅,郭松齡則為奉軍混成第八旅旅長。
  • 郭松齡死後最後歸宿
    郭松齡死後,由於他與韓淑秀沒有子嗣,張學良親自主持,將郭松齡二弟郭任生的兒子郭鴻志過繼給郭松齡。  作為過繼子,郭鴻志對郭松齡這位父親毫無印象,但他仍然遵守中國傳統的孝道,履行著一個兒子的義務。  對郭鴻志而言,唯一能與郭松齡發生聯繫的就是其遺骨和墓地,這也成為郭鴻志一生的心結。
  • 「反骨仔」郭松齡,有留下後人麼?如果有今何在?
    郭松齡(1883~1925),曾為奉軍將領,東北王張作霖的心腹將領、少帥張學良亦師亦友的結拜兄弟此外,郭松齡還有一個外號叫「反骨仔」,當然了,這個外號是在郭松齡被張作霖就地正法以後才有的外號。因為郭松齡這一生共有兩次轟動一時的「反叛」行動。
  • 張學良真的是一個草包二世祖?
    張學良開始在歷史的舞臺上獨自書寫自己的人生,少帥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靠父親張作霖而成功的二世祖,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兩件事情使得「草包」、「二世祖」成為了張學良的標籤。但歷史上的張學良真的是我們印象中哪個「不清白」的膿包嗎?
  • 1925年,郭松齡夫婦雙雙曝屍街頭,用死亡譜寫民國曠世悲歌
    當年張學良一直將郭松齡視作自己的授業恩師,不是稱呼他"茂宸兄",就是將其稱作"老師"。那時候張學良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這位老師兼摯友,有朝一日竟然會背叛自己,還險些讓自己父親多年的苦心經營而毀於一旦。
  • 1925年, 郭松齡夫婦雙雙曝屍街頭, 用死亡譜寫民國曠世悲歌
    當年張學良一直將郭松齡視作自己的授業恩師,不是稱呼他"茂宸兄",就是將其稱作"老師"。那時候張學良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這位老師兼摯友,有朝一日竟然會背叛自己,還險些讓自己父親多年的苦心經營而毀於一旦。(一)、"夫為國死,我為夫死"拋開與張學良的情誼和郭松齡個人的品行不言,他與妻子韓淑秀的感情倒也算是可歌可泣。
  • 會見郭松齡孫子時與之擁抱
    張學良和郭松齡原本是學生與老師的關係,後來,兩人又是朋友、兄弟和上下級關係。在當時張作霖所屬的奉系,誰都知道張學良和郭松齡是同穿一條褲子的。 可後來,郭松齡卻毅然舉起了反奉的大旗,他反奉還是打著張學良的旗號。郭松齡反奉最終成了他與張學良反目的根本原因,1925年,郭松齡因兵敗被殺。
  • 「反骨仔」郭松齡,反奉失敗後丟了身價性命,他有留下後人麼?
    郭松齡(1883~1925),曾為奉軍將領,東北王張作霖的心腹將領、少帥張學良亦師亦友的結拜兄弟,由於郭松齡長得人高馬大,故人送外號「郭鬼子」。此外,郭松齡還有一個外號叫「反骨仔」,當然了,這個外號是在郭松齡被張作霖就地正法以後才有的外號。
  • 張學良為何痛恨齊世英?
    齊原是我送出去德國念書的,郭松齡的反奉可說有一大部分是他鼓動的。事後他跑到新民的日本領事館中躲了起來,我們派兵圍了半年,當時抓到他恐怕會槍斃他的。」   可見張學良對齊世英這個人是恨之入骨的,居然在時過境遷之後依然憤懣於心。那麼我們不禁就想知道,這個齊某人到底是何許人呢?盡使得這個曾經「撬動」中國歷史的張少帥如此「記掛」。
  • 張學良第二任夫人谷瑞玉 你可知道?!
    奉軍新銳軍官郭松齡採取智擒的方式,捕獲了老佔東,緊接著收復了佳木斯城。此時,郭松齡是張作霖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衛隊旅旅長就是張學良。一見傾心,張學良的第一次婚外戀剿滅老佔東匪部後,張學良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佳木斯。清理老佔東住處時,張學良邂逅了谷瑞玉。谷瑞玉那中俄混血的特有外表和氣質,深深吸引了張學良。
  • 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深受奉系領袖張作霖的器重,張作霖被炸身亡後,楊宇霆作為奉軍內部的元老重臣,輔佐少帥張學良。那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第一,楊宇霆在心理和行為上,對張學良不以長官尊之。在東北易幟前,張學良為東三省保安司令。
  • 他是張學良的恩師,孫中山曾多次稱讚他,卻為何被張作霖殺害?
    一九一八年五月,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郭松齡只得返回奉天,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做戰術教官。從郭松齡前半生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深受孫中山三民主義影響,愛國愛民,反對帝制。是個有雄心抱負的民主革命者。加入奉軍郭松齡在講武堂任職時有個學生叫張學良。
  • 文藝局 電視劇《少帥》:現在的官二代,跟張學良沒法比
    通過第一、第二次直奉戰爭,新一代奉軍崛起,一派大多出身於日本陸軍學校,代表人物是楊宇霆;另一派出身於本土的保定陸軍大學校,代表人物是郭松齡。「楊宇霆那一派,掌握了新的國際政治、地緣政治的觀念和一些新的戰法。『陸大派』能跟士兵同吃同住,郭松齡整軍有一套,打仗就靠這個。」與士兵的親密關係,是郭松齡帶給張學良的印記。劇中,郭松齡有一個戲劇化的出場。
  • 張學良這個最牛官二代真的很敗家嗎?| 軍武音頻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奇聲主播讀音頻◆ ◆ ◆文 | 王陶陶張學良是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之一
  • 張學良曾說過,茂宸不死,日本人未必敢進犯東三省,茂宸是誰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一次對張學良的訪談中,張學良坦言道:茂宸在時,奉軍戰鬥力很強。若他不死,日本未必會進犯。 張學良這裡說的茂宸,是指郭松齡。
  • 張學良曾說茂宸不死,日本人未必進犯東三省,茂宸究竟何許人也?
    在九十年代對張學良的一個訪談中,他曾經感慨道,如果茂辰不死,日本人肯定不敢進攻東三省。對於這個茂辰到底是何許人也,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實際上這個人就是郭松齡。這位將軍曾經是反奉的一員,最後因為戰敗遭到槍殺。但是既然這個人,曾經和自己是對著幹的,為何張學良還這麼有把握,對他評價這麼高呢?
  •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 世無英雄
    縱觀張作霖的崛起歷程,可以發現,他是個標準的投機分子。底層的慘痛經歷,讓他不想放過任何拔出泥潭的機會。混亂的時代,也為他提供了合適的舞臺。他當然是由時勢所造,但從他組織保衛團起,到入奉天對抗辛亥,再到擺平黑吉兩省軍閥成為事實上的「東北王」,整個發跡過程,難覓英雄色彩。遭遇挑戰沒有資料可以證明張作霖具備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 這位女子是張學良師母,21歲劫法場,34歲被張作霖槍決暴屍3日
    人人都知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有一位對他影響極深的老師郭松齡,卻不知他的師母韓淑秀同樣也是一位奇女子。 韓淑秀是一位地道的東北人,儘管出生於一個封建家庭,卻很早就接受了進步思想,不僅關心革命,還熱心教育。
  • 她18歲愛上張學良,曾是張學良的翻譯,最終被拋棄終身未嫁!
    說起張學良的太太,世人只知道于鳳至和趙四,而不知道張學良的第二位正式結婚的太太谷瑞玉。谷瑞玉出生於天津,也算是家境富裕,因為二姐三姐所嫁之人都和奉軍有很深的關係,因此谷瑞玉才有機會和張學良相見。1922年,18歲的谷瑞玉在一次二姐夫的宴會上,第一次見到了21歲的張學良,因為二人都在學習英文,因此在用英語聊天的過程中,二人不禁有一種愛好一致,相見恨晚的感覺。而第二次谷瑞玉更是充當了翻譯,以極為有利的條件讓張學良購進了新式飛機,張學良和谷瑞玉都有了互相愛慕之心。但是張學良已經娶妻,他決定把谷瑞玉當妹妹來愛護,可是谷瑞玉卻情根深種,愛上了英俊瀟灑的張學良。